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 93.4 6.8折 ¥ 13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牟静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60480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8元
货号29157027
上书时间2024-11-13
《普通内科护理学》共11章,系统地介绍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常规操作技术,理论与实际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易懂。《普通内科护理学》各部分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切合学科的知识结构,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实用性、指导性、先进性等特点。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
**节 护理体检 1
第二节 常用实验室检查 8
第三节 其他检查 14
第四节 内科患者心理护理及疾病各期患者护理 18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20
**节 概论 20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 22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 23
第四节 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 25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26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护理 28
第七节 肺炎患者的护理 29
第八节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31
第九节 气胸患者的护理 32
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护理 34
第十一节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36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38
**节 概论 38
第二节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40
第三节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44
第四节 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 47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49
第六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51
第七节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52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55
**节 概述 55
第二节 胃炎患者的护理 58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60
第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 63
第五节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65
第六节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67
第七节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69
第八节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71
第九节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72
第十节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的护理 73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77
**节 概论 77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 79
第三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80
第四节 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 82
第五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 84
第六节 透析疗法的护理 87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89
**节 概论 89
第二节 贫血患者的护理 90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93
第四节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94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98
**节 概论 98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 99
第三节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101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105
**节 概论 105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 105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107
第九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护理 109
**节 概论 109
第二节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 110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 111
第四节 中暑患者的护理 112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115
**节 概论 115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118
第三节 癫痫患者的护理 120
第四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护理 121
第十一章 内科护理常规操作技术 123
**节 清洁与舒适管理 123
第二节 营养与排泄护理 127
第三节 身体活动管理 132
第四节 常见症状护理 136
第五节 皮肤、伤口、造口护理 143
第六节 气道护理 149
第七节 引流护理 158
第八节 围手术期护理 163
《普通内科护理学》共11章,系统地介绍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常规操作技术,理论与实际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易懂。《普通内科护理学》各部分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切合学科的知识结构,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实用性、指导性、先进性等特点。
内科学,护理学
**章 绪论
**节 护理体检
护理体检是指护士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眼、耳、鼻、手)或借助简单的检查工具(听诊器、叩诊锤等)对患者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进行系统的检查,以了解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基本方法。
一、护理体检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检查方法
1. 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应有体温计、血压计、手电筒、压舌板、听诊器、叩诊锤及记录用纸笔等,护理人员应会正确使用。
(2)环境准备: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必要时使用屏风遮挡。
(3)患者准备:检查前应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其顾虑,避免患者有心理负担;患者应取舒适的体位,认真配合检查。
2. 基本方法 护理体检中视诊检查方法用得较多。护理体检应把检查内容的重点放在与护理诊断相关的体格检查上。护理体检的基本方法包括:
(1)视诊:是通过视觉观察了解患者全身或局部的病变特征的一种检查方法。视诊检查要求有温暖的环境和适当的自然光线。在过强或过暗灯光下护理人员不能正确地辨别黄疸、皮疹和出血点。
(2)触诊:是通过手的感觉对患者的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物理特征进行判断的一种检查方法。触诊一般用手掌面或其尺侧、掌指关节部掌面和手指指腹进行。触诊时要注意对患者的保暖,护士的手不宜过凉、指甲不宜过长、压力适当、由浅入深、先触诊健侧后触诊患侧。
(3)叩诊:用手指叩击患者身体某部的表面,使之产生震动而发出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叩诊可有实音、浊音、鼓音、清音、过清音。
(4)听诊: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听取患者体内相关脏器活动时所产生的微弱声音,根据其变化来推断脏器病变情况。听诊时,环境要安静、温暖、避风。听诊前应注意听诊器的耳件方向是否正确,管腔是否通畅;体件要紧贴于被检查部位,以免与皮肤摩擦而产生影响听诊的附加音。
(5)嗅诊:即以嗅觉辨别发自患者体表、呼吸道、胃肠道或呕吐物、排泄物等的异常气味,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变化及疾病与异常气味之间的关系。嗅诊方法是护士用手将患者散发的气味扇向自己的鼻部,以便判断气味的性质。
二、一般状态检查
1. 全身一般状况
(1)体温(T):正常腋窝温度为36~37℃,低于36℃为体温过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极度衰弱、甲状腺功能减退、休克、急性大出血等患者;高于37℃为发热,见于感染、炎症、内出血、恶性肿瘤、无菌性组织破坏、抗原-抗体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患者。
(2)脉搏(P):测量脉搏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患者全身状态、循环状态等方面的资料。正常成人脉率60~100次/分。进食后、劳动、情绪激动时脉率可增快。常见的脉搏异常有:
1)速脉:每分钟超过100次,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心肌炎等情况。
2)缓脉:每分钟低于60次,见于颅内压增高、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3)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水冲脉系脉压增大所致,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检查水冲脉时,将患者的手臂抬高过头,触诊其桡动脉,可感到脉搏急促有力的冲击。
4)交替脉: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但节律正常,这是心室收缩力强弱不均所致。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
5)奇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6)不整脉:脉搏不规则地搏动,称不整脉,见于心律失常。如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见于心房颤动、期前收缩。计数脉搏的时间至少需要1分钟。
(3)呼吸(R):正常人的呼吸,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检查呼吸时,首先应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正常成年人静息时的呼吸次数为12~20次/分。
1)呼吸加快:呼吸次数超过每分钟24次,见于肺及胸膜病变、心脏病、发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呼吸减慢:呼吸次数少于每分钟12次,见于呼吸中枢受到抑制、颅内压升高等。
3)潮式呼吸(亦称陈-施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达到**强度后,呼吸再由深快变为浅慢,继之呼吸暂停数秒,随后又重复出现上述节律,为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所造成,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毒等。
4)间停呼吸(亦称比奥呼吸):呼吸次数明显减少,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即有呼吸暂停数秒钟,呈现一定的规律,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是病情危急的征象。
5)酸中毒大呼吸(亦称库斯莫尔呼吸):呼吸加深且频率稍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6)呼吸浅快:见于呼吸道阻塞、肺气肿、呼吸衰竭等。
其次应注意呼吸气味的改变:①恶臭味,可见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患者。②肝腥(肝臭)味,可见于肝性脑病患者。③氨(尿)味,可见于尿毒症患者。④烂苹果味,可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⑤刺激性(臭、大蒜)味,可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4)血压(BP):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常见的血压异常包括以下几种:
1)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短暂的血压升高见于剧烈疼痛、情绪激动、身处寒冷环境、缺氧等;持久的血压升高见于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等。
2)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见于休克、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
3)脉压增大和减少:脉压≥60mmHg为脉压明显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脉压<30mmHg为脉压减小,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等。
(5)意识状态: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正常人意识清晰。凡是能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的疾病,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即意识障碍。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嗜睡:即患者处于病理性睡眠状态,可被唤醒且醒后尚能保持短时间的醒觉状态,一旦刺激去除又迅速入睡,是*轻的意识障碍。
2)意识模糊:意识障碍的程度比嗜睡深,患者有定向障碍,思维和语言也不连贯,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失常,可有错觉、幻觉、躁动、精神错乱等,常见于急性重症感染的高热期。另有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意识模糊,伴有知觉障碍,称为谵妄,表现为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乱语躁动。
3)昏睡:患者不易被唤醒,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可被唤醒,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指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完全丧失,给予其任何刺激都不能被唤醒。浅昏迷时,患者意识大部分丧失,对声、光等刺激无反应,但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出现痛苦表情或肢体回缩等防御反应,存在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深昏迷时患者意识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完全丧失,所有反射均消失,任何刺激都不能将其唤醒,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6)面容和表情:正常人表情自如,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常见的病态面容和表情有下面几种。
1)急性病容:患者表现为面颊潮红、兴奋不安、呼吸急促、痛苦呻吟等,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
2)慢性病容:患者表现为面容憔悴、面色苍白或灰暗、精神萎靡、瘦弱无力,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3)病危面容:患者表现为面容枯槁,面色灰白或发绀,表情淡漠,眼眶凹陷,目光无神,皮肤湿冷,甚至大汗淋漓,多见于严重脱水、大量出血、休克等患者。
4)二尖瓣面容:患者表现为口唇微绀、两面颊绀红,为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5)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患者表现为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闪烁、表情兴奋、激动易变。
6)满月面容:患者表现为面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毳毛,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7)肢端肥大症面容:患者表现为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增大向前突出、眉弓及两颧部隆起、耳鼻增大、唇舌肥厚。
(7)发育和体型:判断发育是否正常,通常是用年龄、智力和身体状况(身高、体重、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成人正常发育的指标:胸围等于身高的一半;两上肢水平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临床上病态发育常与内分泌疾病有关。成年人的体型可以概括为瘦长型、矮胖型和匀称型三种。
(8)营养状态:根据患者的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发育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临床上将营养状态分为良好、中等、不良、肥胖四个等级。
(9)体位:患者可因疾病性质或意识状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体位。常见的有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及强迫体位等。
(10)四肢、脊柱与步态:某些疾病可使患者步态异常或姿势改变,如小脑疾病时呈醉酒步态;震颤麻痹症患者呈慌张步态;四肢畸形或脊柱疾病,也可引起姿势和步态的异常。
2. 皮肤黏膜检查
(1)弹性: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况、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液体量有关。弹性减退时皮肤皱褶平复缓慢,见于严重脱水,老年人皮肤亦常松弛、弹性减退。常用检查部位为手背或前臂内侧。
(2)湿度:皮肤湿度与汗腺分泌有关。生理情况下,出汗多少可因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病理情况下,出汗过多见于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如出汗发生于夜间熟睡后,称为夜间盗汗;如出汗伴有皮肤厥冷,称为冷汗;皮肤干燥无汗可见于脱水、黏液性水肿、维生素A缺乏等。
(3)颜色
1)苍白:多由血红蛋白量减少或末梢毛细血管充盈不足引起,见于贫血、出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寒冷、惊恐、休克、虚脱等患者。
2)发红:多由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或红细胞数量增多所致,见于运动、饮酒、发热性疾病、阿托品中毒等。
3)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时,皮肤黏膜出现青紫色的现象。常见部位有口唇、面颊、指端、耳垂等。
4)黄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渗入皮肤和黏膜而使其发黄。见于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或溶血性疾病,易在巩膜和口腔黏膜处观察到。另外,食用过多胡萝卜、南瓜、柑橘等也可使皮肤黄染,但黄染部位多在手掌、足底皮肤。
5)色素沉着:皮肤、黏膜色泽加深呈暗褐色,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肝硬化等患者。
(4)皮疹:可分为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等。通常是某些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常见于皮肤病、传染病、重症感染、药物过敏等。
(5)皮肤或黏膜下出血:主要见于出血性疾病、重症感染、某些中毒及外伤等。根据出血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可分为瘀点(直径在2mm以下的出血点)、紫癜(直径在3~5mm的出血点)、瘀斑(直径在2mm以上的出血点)、血肿(片状出血伴局部皮肤隆起)。
(6)蜘蛛痣:是由于皮肤小动脉末端扩张,使一支小动脉伸展出辐射状的分支而形成的蜘蛛样血管痣。其产生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灭活能力减弱有关。检查时(如用棉签杆)压迫痣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消失,压力解除后,蜘蛛痣又出现。常见于慢性肝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的妊娠期妇女。
(7)水肿:为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的液体潴留所致。若以手指加压,局部组织出现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按凹陷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黏液性水肿经指压后局部组织无凹陷,称为非凹陷性水肿。其检查方法为指压后停留片刻,观察有无压陷及平复情况。常用检查部位为胫骨前、踝部、足背、腰骶部及额前等浅表骨面部位。
(8)破损与溃疡:各种炎症、外伤、局部受压等均可导致皮肤、黏膜出现破损和溃疡。
1)皮肤:局部持续受压或其他理化因素刺激可使皮肤发生破损与溃疡。
2)口腔黏膜:检查有无黏膜溃疡和感染。口腔炎症可发生黏膜溃疡,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衰弱重病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