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的精髓: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优雅品位及生活
  • 时尚的精髓: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优雅品位及生活
  • 时尚的精髓: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优雅品位及生活
  • 时尚的精髓: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优雅品位及生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尚的精髓: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优雅品位及生活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14.8 3.9折 38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琼·德让 著,杨冀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8200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8976650

上书时间2024-11-12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描述了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类对优雅、品位及奢侈的欲望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其所为美食、时装、室内装饰等领域所制定的标准,至今仍然发生着作用,这就是被18世纪法国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称为历史上四个伟大时代之一的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兴隆昌盛的、文化技艺臻于完美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法国的国家形象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在路易十四执政之前,法国贫穷、肮脏,盗匪猖獗;巴黎街道狭隘,铺砌粗糙,整个国家与时尚无缘。半个世纪后,法国已成为西方世界不容置疑的时尚中心,从时装、香水、美食、香槟酒,到家具、室内装潢,乃至镜子、雨伞和街灯,都被当时的人们追逐和仰慕;自那之后的三百余年,法国始终统领着世界的时尚。

 

作者通过17世纪和18世纪的法国报纸(尤其是时装版画)、巴黎旅游指南书、游记、法国喜剧、回忆录等资料,勾勒出这个传奇的转折时代的轮廓。透过这个时代,可以看到对物质享乐的欲望是如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作者简介

琼·德让(Joan DeJean),17世纪及18世纪法国文学和文化研究者,耶鲁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写有多部有关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文学、历史及文化方面的著作,目前在美国宾州大学教授法语。



目录

引 言 生活在奢侈中


章 怎样才算是太多?


第二章 时装女王


第三章 时装奴隶


第四章 灰姑娘的拖鞋和国王的长靴


第五章 从法国厨师到脆皮布丁


第六章 世界上杯高价拿铁咖啡


第七章 发明香槟酒的那一夜


第八章 钻石之王


第九章 象征权力的镜子


第十章 明亮的灯光,大城市


第十一章 防雨的漫步


第十二章 新型购物


第十三章 “甜美的花朵国王”


尾声 “辉煌的派对”


鸣谢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本书描述了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类对优雅、品位及奢侈的欲望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其所为美食、时装、室内装饰等领域所制定的标准,至今仍然发生着作用,这就是被18世纪法国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称为历史上四个伟大时代之一的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兴隆昌盛的、文化技艺臻于完美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法国的国家形象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在路易十四执政之前,法国贫穷、肮脏,盗匪猖獗;巴黎街道狭隘,铺砌粗糙,整个国家与时尚无缘。半个世纪后,法国已成为西方世界不容置疑的时尚中心,从时装、香水、美食、香槟酒,到家具、室内装潢,乃至镜子、雨伞和街灯,都被当时的人们追逐和仰慕;自那之后的三百余年,法国始终统领着世界的时尚。


 


作者通过17世纪和18世纪的法国报纸(尤其是时装版画)、巴黎旅游指南书、游记、法国喜剧、回忆录等资料,勾勒出这个传奇的转折时代的轮廓。透过这个时代,可以看到对物质享乐的欲望是如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主编推荐

琼·德让(Joan DeJean),17世纪及18世纪法国文学和文化研究者,耶鲁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写有多部有关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文学、历史及文化方面的著作,目前在美国宾州大学教授法语。



精彩内容

象征权力的镜子

——魅力四射行业的技术

 

(节选)

 

装有镜子的天花板,从地板到屋顶都装满了镜子的化妆间,满是镜子的电梯——镜子在今天如此普遍,很少有人知道镜子曾经的昂贵和稀有,也是曾经奢侈的商品和象征权力的玩具。

17 世纪60 年代早期,当路易十四次发现镜子拥有将室内装潢变得焕然一新的潜力时,所有的镜子都是在威尼斯生产的,而那时制作的镜子也只有28 英寸高。到他统治末期时,威尼斯的镜子制造业已经衰落了,法国一举取代威尼斯成为这项高利润的高端商品的垄断者。倚仗国家的巨额投资,并在路易十四财政大臣科尔贝的亲自监督下,镜子制造业在法国诞生了。法国镜子已经将现有工艺做到了极致——当无法满足国王对闪亮镜面的欲望时,他们发明了全新的技术。到路易十四末期,法国可以造出9 英尺高的镜子,超过了路易十四早期的所有镜子。到了18 世纪早期,全世界进入了镜子的疯狂期:凡尔赛宫有了镜厅;巴黎各处的烛光晚餐都映衬在法国制造的镜子中;从华沙到君士坦丁堡到西奈的宫廷,到处都有法国式的镜子,而且越大越好。镜子在今天再普通不过,这都是路易十四和他的室内装饰师的功劳。他们先懂得了镜子的作用——可以使房间更加明亮,并使一切显得既华丽又高贵。今天,一本又一本商品目录里都有大幅的镜子广告:他们不过是在仿效路易十四室内装潢设计的诀窍。

镜子早在古代就已经广泛存在了:埃及人、希腊人和伊特鲁里亚人都有镜子。早的镜子选用高度磨光的金属;通常用铜来做镜子,也用金、银。现存早的玻璃镜子的残片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这些镜子都极小(直径1 ~ 3 英寸),大概只作装饰而并无修饰的用途。罗马人用水晶外加一小条金属制成了面透明的镜子。由于非常难做,透明镜子未能迅速打入市场。因此,16 世纪前,很少有人见到过玻璃镜子。

玻璃镜子很可能早出现在14 世纪洛林公爵的领地(现法国东部)。到16 世纪早期,威尼斯玻璃工人垄断了镜子的生产。在15 世纪末,威尼斯进入了镜子生产的黄金时期。他们发明了制造透明玻璃的工艺,取代了那之前的绿色玻璃。威尼斯还首先制造出玻璃盘,其表面平滑,映出的形象不会走形。平滑且半透明的玻璃配以能够反射的银色金属,现代镜子便发明了出来。尽管多次尝试,法国的玻璃制造者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复制意大利的产品,这使威尼斯人一度成为这一高端行业无可争议的统治者。那时镜子是人人渴望的昂贵的商品。文艺复兴时期,一面上等的威尼斯镜子的价格比一幅大师的画作还要高。这些早期镜子确实被视为伟大的画作:它们有着极为奢华的镜框,有时甚至采用珍贵的外国木料或象牙。而另一些镜子则用了镶嵌宝石的贵重金属。镶着镜框的镜子连成一排挂在墙上,就像收藏家们展示他们收藏的名画一样(今天的装潢师们正在向这种风格回归)。

如果我们想到那些漂亮镜框里的东西,就会觉得这种明星式的展示方式很令人难以置信。早期威尼斯镜子令人吃惊之处在于它们的面积其实非常小。17 世纪30 年代,路易十四的母亲,出生在奥地利的王后安妮站在一面镜子前喷香水。她非常骄傲:那面镜子有18 英寸高,15 英寸宽。在那时,这已经是一面大镜子了,值得人们从远道前来观看。关于法国或者的镜子,这是人人都会知道的消息,并乐于互相交流。就好像今天的艺术品或古董,人们会为凡·高的画付出高价,而摄政时代珍贵的写字台也在私人手中。在17 世纪50 年代,法国有名的镜子的主人是尼古拉斯·富凯,路易十四任财政大臣:它被认为非常大,有24 英寸宽。这种出名的镜子自然引得其他人也纷纷行动起来。贵族妇女开始相信,她们梳头和化妆都需要镜子。(没有人能超过路易十四,他拥有29 面早期化妆镜。)那时的装潢师们首先意识到闪亮的镜子有着巨大的展示潜力。镜子在当时也是非常昂贵的。1651 年5 月14 日,著名记者让·洛雷兴奋地报道了一次大型宴会。这次宴会是为了当时的大美女、公爵夫人德·隆格维尔而举办,“50 面威尼斯镜子映衬着笑声,充满魅力的露臂服装,手和上臂——都是宴会里的享受”。我们现已习惯了,50 面威尼斯小镜子也许并不算多,但却创造了我们今天对室内装饰终的渴望:从地到天的镜子。

这次盛大宴会之后10 年,在路易十四初期,法国开始了镜子的热潮,每年都要从威尼斯进口上百箱镜子。提到集装箱,我想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集装箱:1665 年从威尼斯运来216 箱,总重6.2 万磅。路易十四自然是的主顾。17 世纪60 年代中期,他每年的花费多达20000 里弗尔(100 万美元)——大概是400 面镜子的价格。他曾一次把当时的情妇路易·德·拉瓦利尔的房间布满了镜子(共144 面)。这样大量地购买镜子,一方面标志着法国室内装潢出现了新风格,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法国国库的逐渐空虚——正是在那个时候,法国政府开始努力应对突然出现的资金短缺情况。

科尔贝在成为国王的首席财政顾问后,决定迅速停止将法国稀有的金银储备送到威尼斯人的钱包里。法国自然要接手这一高度赢利的奢侈品生意。他们不只要自己制造镜子,还要造出比以前更大、更好的镜子。于是1664 年秋,路易十四时期的冒险行动开始了。

科尔贝给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皮埃尔·伯恩兹下令:发现技艺高超的镜子制造者并把他们吸引到法国来。这一任务的难度不能被低估,它是17 世纪的间谍活动。威尼斯政府很清楚要保护他们的摇钱树,阻止工人传播垄断镜子制造的秘密。美仑奴镜子的制造者们知道如果泄密将会受到怎样严厉的惩罚。威尼斯法律规定,如果哪位工匠将技艺传到国外,他将被勒令回国;如果拒绝回国,那么他所有的亲戚都将被投入监狱;如果这样做还不奏效,那么就会派间谍去暗杀他。没有什么比威尼斯宗教法庭更具权威的了。威尼斯宗教法庭通常管理着宗教事务,但也掌握着威尼斯的线人网络,所以承担了控制主要制镜工人的任务。宗教法庭对于制镜工人非常残酷,他们更像黑帮教父而不是有感情的普通人。

科尔贝和他的手下深知他们对手的残忍。在写给巴黎的封回信里,伯恩兹警告科尔贝说,如果执行该计划,威尼斯人“会把我们都抛到海里去”。在接下来的两年半里,法国和威尼斯陷入了制镜秘密的争夺中。神奇的是,双方所有的信件都被保留到今天。这些通信表明自1664 年12 月科尔贝下令伯恩兹开始实施计划后,法国和威尼斯都在不断想办法将对方抛到海里去。

利用杂货商作为中间人(杂货商垄断着镜子买卖,是打入技工群一个很合适的方法),伯恩兹大使挑出了一些候选人。在4 月底,他通知科尔贝机会来了。科尔贝派出一个名叫茹昂的人到意大利将人才活着带回来。6 月底,茹昂成功地在宗教法庭的眼皮底下,将镜子制造大师拉莫塔和他的徒弟皮耶特罗·里格、祖安尼·丹多罗偷运到法国。(拉莫塔也是一个声名狼藉的人物。传说他曾杀死过一位神父。他离开威尼斯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并不会失去什么。)

威尼斯方面并没有一直被蒙在鼓里。7 月初,他们在杂货商店里发现了这笔交易的证据。他们开始审问逃跑工匠的亲属,并下令驻法大使阿尔维斯·萨格里多去寻找这位工匠。7 月21 日,萨格里多报告说制造玻璃的炉子已经搭了起来,目标就是造出“比威尼斯更好的镜子”。他安慰宗教法庭说初的产品很令人失望,镜子很小,“只有10 英寸高”,还“冒黑光”。

但科尔贝却是棋胜一着。当宗教法庭还在追踪批工人时,他已经在准备第二次偷运了。1665 年7 月19 日——就在萨格里多嘲笑批法国镜子的前两天——科尔贝知道他将要拥有四名技艺高超的工匠:安东尼奥·德拉·里维塔、吉罗尼莫·巴尔比尼、吉奥瓦尼·西瓦诺以及多美尼科·莫拉塞。科尔贝的人很快采取了行动,因为他们有人在小船上恰巧听到一个威尼斯人向另一人详细描述了“法国间谍”(正是听到这番谈话的人)正试图将意大利制镜子工人“引诱出境”。“吓得半死”的法国间谍赶快开始了偷运行动。他们就在那一晚的“半夜,坐在一条船上,由24 个全副武装的卫士保卫……到凌晨4 点,他们50 人已经出了海”。他们逃离了威尼斯共和国的管辖,在白天到达了费拉拉,换乘马车继续赶路。终于抵达巴黎后,这些工匠向科尔贝保证说可以马上制造出“6 ~ 7 英尺高的镜子,而且法国的新镜子肯定是全世界好的”。

对科尔贝来说,这些宏大的许诺就已足够了。1665 年12 月,皇家制镜厂(Manufactory Royale)在高档的圣安东尼路伊利街区开工了。中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巴黎的家具制造中心。这个皇家官方制镜公司有着很清楚也很艰巨的使命:“为装饰皇宫、为大众娱乐而制造镜子,要和美仑奴的镜子一样透明、一样完美。”1666 年1 月22日,这家新公司的专利权在巴黎高级法院注册。公司的管理人员由尼古拉斯·迪努瓦耶领衔的巴黎资本家们担任。他们获得了法国制镜的垄断权。任何人擅自制造镜子,其工具和产品都将被没收,还要被罚以巨款。

皇家制镜厂享受了125 年的垄断地位,时间比其他于17 世纪60年代开设的皇家制造厂,如蕾丝厂、挂毯厂等都要长。建于1665 年的这家工厂今天仍然存在,现称为圣戈班[Saint Gobain,以一座位于法国东部的城堡命名;部分业务于1962 年从那里搬过来],是仍在经营的古老的欧洲企业。圣戈班现在的产品很多——从绝缘体到为光纤电缆制造的玻璃光纤,但它仍然制造镜子,仍然继续着提高法国声誉的工作:贝聿铭用的玻璃板,也就是游客们进入卢浮宫金字塔的玻璃板就是由圣戈班生产的。但在1665 年,皇家制镜厂离这样的辉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一开始,威尼斯大使威胁制镜工人。科尔贝只成功地留住了德拉·里维塔,许给他一大笔可观的年薪。路易十四私下签署了一份文件,许给他一年1200 里弗尔,将近六万美元的薪酬——这比当初给莫里埃尔(1000 里弗尔)和拉辛(600 里弗尔)的薪水还要多。德拉·里维塔与法国签下了四年合同,他的钱包鼓了起来,自尊心也在暴涨。而威尼斯共和国却陷入了一片恐慌。新大使马可·安东尼·久斯蒂尼安尼匆匆赶到巴黎,受命为阻挠珍贵秘密泄露可以采取任何行动。

从那以后双方便开始了针锋相对的攻势: 威尼斯大使威胁制镜工匠说,有黑暗的命运在等待他们;而法国则用重金抚慰他们。比如,有两位制镜工人都是单身,科尔贝为他们提供了丰厚的彩礼(75000 里弗尔,超过350 万美元)迎娶法国新娘。(这笔钱可以与巴黎富有的商人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媲美。)路易十四甚至亲自慰问以提高士气。1666 年4 月29 日,路易十四亲自参观了玻璃作坊,并参观了玻璃的制作过程。当国王四处参观并与工人谈话时,科尔贝则在他身后向工人们发放金币,仿佛他们是聚会宠儿一般。

1666 年5 月,法意双方变换了战术。威尼斯官员伪造工人妻子的信,央求丈夫回家,但制镜工人并没有受骗,说写这些信的人“比他们的妻子要聪明很多”。无疑,对于将妻子带到巴黎,他们并不十分兴奋。制镜工厂向公众开放,制镜业成为巴黎热门的行业;时尚的巴黎人尤其喜欢去参观国王十分热衷的东西——能看到这么多半裸上身的身强力壮的工人,或许也是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的原因。久斯蒂尼安尼大使在给宗教法庭的信中写道:“经常能够见到这么多漂亮女人,对于威尼斯工人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

1666 年6 月,作为报复,科尔贝找了一位伪造能手,仿照丈夫的口气写了一批信,请妻子们来巴黎团聚。对方并没有落入圈套,科尔贝便派打手去威尼斯绑架这些人的妻子。8 月7 日,威尼斯得知了他的计划,想要将妻子们监控起来,但妻子们生气地抱怨说“她们不会离开家”。这种爱国宣言其实是个花招:宗教法庭的人两天后再回来时,发现这些工人的妻子们已经离开了她们声称很爱的家。威尼斯下了逮捕令,但她们和丈夫一样,在警察到来之前已经越过了国境。

现在到了漫长肥皂剧的后一集。威尼斯大使得知早被诱惑到法国的制镜高手,即传说是杀人犯的拉莫塔并没有得到法国皇家的巨额高薪,因此对他的同行很是妒忌,于是大使说服了拉莫塔,让他相信报复这种不公的办法只有杀死他的对手德拉·里维塔。1666 年12月的一天,拉莫塔和几个朋友全副武装地来到制镜厂。德拉·里维塔的伙伴们很快也拔出了枪。在枪战中,拉莫塔肩部中弹,两个工人断了手指。(有谁知道在混战中报废了多少价值连城的镜子。)当时一个皇家警卫团正在从工厂附近返回位于樊尚基地的途中,忙赶来分开了交战中的制镜工。

接下来威尼斯方面使出一个传统的伎俩:下毒。1667 年1 月初,巴黎有才华的上光工人痛苦地死去。大使的信写得很委婉:“那个工人现在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不知道他是死于自然原因,还是人为所致。”1 月25 日,一个好的吹玻璃工人莫拉塞也在经受了几天“剧烈”的痛苦后突然死去。科尔贝下令剖尸,而验尸结果并没有定论,这让威尼斯大使松了口气。他骄傲地向宗教法庭报告说这些工人的死是“用了些技巧,干得很利落”。

2 月中旬,科尔贝在威尼斯的间谍已经找到了新的对象,但这一次被宗教法庭听到风声及时阻止了,并把“邪恶的”制镜工人关了起来。由于关押条件太差,其中两人自杀,另外两人被送往军舰。到这时,所有在巴黎的威尼斯人都清楚地知道制镜是个非常危险的职业。他们写信回家,请求宗教法庭正式赦免他们,并给他们回家的钱。

1667 年4 月5 日,他们的要求不仅全部得到满足,并且还加上了一条:允许他们在威尼斯开设自己的工厂。科尔贝和往常一样,又抢先了一步:他深知对手们想要做什么,并且了解到法国制镜厂的主管们已经完全学会了意大利人的手艺。另外,由于厌烦了威尼斯人狂野的西部作风,他降低了意大利工人的工资并加快了让他们离开的进程。1667 年4 月,在位威尼斯工人来到巴黎两年后,留在巴黎的工人和他们的妻子返回了故乡。

国王和他的大臣投入如此高昂的代价,当然希望得到迅速且卓有成效的回报。刚刚建立的制镜厂确实很快便做出了无瑕疵的镜子;1666 年2 月26 日,工厂主管将镜子呈送到科尔贝面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