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 56.4 6.3折 ¥ 89.9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湛庐文化 编著 湛庐文化 出品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200939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9元
货号28974496
上书时间2024-11-12
思想者的第二天性
韩焱 湛庐文化董事长
科学史学家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n) 在《助燃创新的人》(The Invention of Air)中曾这样写道:“如果你想弄明白那些改变世界的问题,那么你必须从化学、历史学、生态学、地质学那里寻求帮助。”这种知识敏感性,这种对知识连接的感受力,就是思想者的第二天性,也是今时今日发明创造的根。
普里斯特利对跨界知识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他认为人类所有的创新之下,都有一种深层的力量在运作,这种力量推动了知识板块的运动,正如地壳板块运动,板块和板块之间的移动与摩擦会引起巨大的震荡,让地表隆起,形成高耸的山峰。同理,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碰撞则会让创新的思想逐渐隆起,参与的思想板块越多,碰撞得越激烈,这个创新思想的影响力就会越大。
要想做非凡的事,就要把非凡的人聚在一起
终于等到了今天的到来,激动和兴奋都不足以形容我此刻的感受。从我产生举办这样的“思想领航者聚会”的想法到现在真正达成,大概已经有 10 年的时间了。很多读者看过湛庐“对话伟大的头脑”系列图书,这个系列源于“世界上聪明的网站”Edge 举办的一项 活动:每年夏天会邀请 100 位世界的各个领域的专家,也就是“伟大的头脑”聚集到一起,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共同解答关乎人类命运的一个大问题。我们一直很想在中国做这种类型的尝试,但是阴差阳错总是没有成型。所以,大家看到我们把它演化成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我们带国内的一些精英去美国游学,也就是“对话伟大的头脑”游学项目(Futuretrek),还有面向大众的“12 思想节”, 以及“CHEERS·湛庐年度大会”。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做非凡的事,就要把非凡的人聚在一起。湛 庐一直希望致力于做的事情,就是创造这样一个场域,让各个领域的 “思想领航者”能够面对面交流各个领域值得关注的新研究、新发展以及新成果。我希望这样的场域能够达成以下两个结果:
每一个站在某个特定知识前沿的人,都有可能不知道站在其他知识前沿的人在思考什么。因此,物理学家需要了解生物学家,脑科学家也需要了解社会学家。我们希望创造这样一个场合,让观点碰撞,让领域跨越,让思想的孤独被打破,让思考开始大融合。
思想融通,才能共创理解
思想的融通其实是在呼唤一种新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可以作为一种知识模型,它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一个范围扩展到另一个范围,从一个学科迁移到另一个学科,从而对思想进行阐释。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的学者委员会绘制了布雷瑟顿示意图(图 0-1),这张图显示了全球生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把各个领域并非广为人知但又非常重要的、前沿的思想带给尽可能多的知识精英,鼓励更多的普通读者亲近前沿的知 识。我们希望,湛庐能尽力地把大众的认知水平从已知世界向 未知世界的边界推进。
从图中你可以看到,在这个密集互联的体系里,究竟有多少不同的学科被结合在一起。要想理解这整个体系,需要经济学家、微生物学家、大气物理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城市历史学家、化学家等共同协作。但其实这些知识群体因为各自掌握的专业语言不同,几乎 不会有机会围坐在同一张桌子旁。然而,若想了解和掌握布雷瑟顿示意图这一类的复杂体系,这些高级头脑不得不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学着去共创一种能够使彼此之间达成理解的共同语言。
而“思想马拉松”便是一个“思想的生态系统”。从技术到生命、从宇宙到大脑、从网络到认知,这个系统汇集的思想尺度可以说非常大。它是一个接近完美的生态系统。事实上,每一个观点都在产生新的观点,每一次碰撞都在助推思想的进化。这样的化学反应便是一场共同语言的达成过程,也将关乎我们人类的未来发展。
在这趟旅程中,我们会聆听这些特别复杂、特别聪明的头脑正在思 考的问题— 也许是一种新的自然科学,也许是一系列理解世界的新方 法,甚至是质疑我们很多基本假设的新思维。我们会聆听他们讨论那些“我们不能预知答案,但又确实关乎我们自身的问题”,他们会带领我们直抵知识的边界。与伟大的头脑对话,虽然不一定能让我们自己也伟大起来,但这一定是让我们摆脱平庸的好方式之一。
总有远方可以抵达,让我们一同启程吧!
人的智能如何与越来越强的机器无限连接?
古DNA如何揭示人类起源的秘密?
我们真的可以“复活”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吗?
脑机接口会让人类掌控自我的进化吗?
未来的创新为什么必须重视混流?
……
每一种未来,都需要一个真正的引爆点。而未来的引爆点,就是这样一个个“思想之问”。 《那些比答案更重要的好问题》将用14个大问题带你开启一场思想者的探索之旅,与汪小帆、周涛、宋继强、洪波等14位国内*科学家、思想家、趋势专家,一起走进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脑机借口、认知科学等领域,共同探索思想的边界,亲临未来的14种可能。
关于未来,我们虽不能预知答案,但却可以看见它涌现的端倪。
人的智能如何与越来越强的机器无限连接?
古DNA如何揭示人类起源的秘密?
我们真的可以“复活”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吗?
脑机接口会让人类掌控自我的进化吗?
未来的创新为什么必须重视混流?
……
每一种未来,都需要一个真正的引爆点。而未来的引爆点,就是这样一个个“思想之问”。 《那些比答案更重要的好问题》将用14个大问题带你开启一场思想者的探索之旅,与汪小帆、周涛、宋继强、洪波等14位国内*科学家、思想家、趋势专家,一起走进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脑机借口、认知科学等领域,共同探索思想的边界,亲临未来的14种可能。
关于未来,我们虽不能预知答案,但却可以看见它涌现的端倪。
湛庐文化
湛庐致力于出版很有价值的好书,传播极具价值的思想。目前湛庐已出版了《影响力》《大数据时代》《生命3.0》等1000多种畅销好书,覆盖商业前沿、科技趋势、人文社科等领域的3000万读者。旗下湛庐阅读App提供了集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和各种阅读服务的一站式体验平台,倡导对话伟大的头脑,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丛书总序 思想者的第二天性 韩焱 湛庐文化董事长
01 人的智能如何与越来越强的机器无限连接?
宋继强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机器智能未来必将超越人类智能
机器智能跃迁的三大要素
未来十年,谁拥有芯片,谁就将制胜于更长远的未来
量子计算,重构 AI 的算法和思路
预测边界,驾驭未来的机器智能
新思维 算力主导的世界,更应该不断被异构
02 为什么理解复杂世界需要网络科学?
汪小帆 上海大学副校长
更大的网络,更小的世界
长尾有多长:无标度网络之争
更具韧性也更为脆弱的网络世界
人人都该升级为网络科学思维
新思维 100 亿个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智慧, 会构建出更智慧的社会
03 未来的创新为什么必须重视混流?
任建标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助理,EMBA 课程学术主任
商业逻辑的核心是供需匹配
技术驱动商业变革的原理
混流创新模式,商业创新的多利润中心模型
新思维 商业裂变的十大趋势
04 为什么“晚上 9 点钟洗澡的大学生成绩更好”?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教育大数据,引爆四大颠覆式转变
努力程度和生活规律,影响成绩的两大关键
新思维 整体性与多样化的两难选择
05 古 DNA 如何揭示人类起源的秘密?
王传超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 DNA 技术的三次革命
我们从哪里来?
欧亚人群的迁徙
古人类 DNA 与环境适应
世界上本没有纯净的血统
新思维 人类的每一次进化,都是与环境的斗争
06 真正的学习高手为什么从不刻意练习?
李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脑复杂的学习行为
为什么有的人学得快而好,有的人学得慢而差?
有效学习的脑机制
有效教学的脑机制
记忆植入,激活自动学习模式
基因和环境,重塑学习能力的两大关键
新思维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相互启发, 走向模拟人类智能
07不懂经济学的人压根做不出理性决策?
李井奎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济学是一门认知与决策的行为科学
理性选择范式的窘境
各种各样的经济学异象
热手谬误是人类决策中存在的过度自信
新思维 认知与行为决策模型, 驱动我们做出更智慧的决策
08脑机接口会让人类掌控自我的进化吗?
洪波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IDG 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智能 3.0,脑机互连的人类未来
脑机接口神经界面的三种形态
神经解码的挑战
与机器交融,人类的终极未来
新思维 脑机接口技术将面临“死亡谷”的考验
09认知情绪如何让我们活得更久?
胡霁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奖赏机制如何缓解压力
“痒”并快乐着
情感与动机的神经科学
新思维 编辑情绪,治愈情感疾病的新策略
10 终极智能为什么必须需要哲学?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哲学研究的三大基本任务
为何科学训练排斥哲学训练?
人工智能需要哲学吗?
为何 AI 科学对哲学的宽容度相对较高?
框架问题,传统 AI 中典型的哲学问题
新思维 未来人工智能真正需要做的事
11 网络智能如何通过诚实的信号涌现?
张子柯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绕不开的四大复杂特性
网络科学,21 世纪的交叉学科
人工智能,众多个体合力形成的网络智能
网络生理学,一种全新的思维世界观
新思维 大数据——新时代的显微镜
12 我们真的可以“复活”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吗?
魏文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们的生命密码
基因编辑的三个动作
基因编辑技术的四大关键应用
对基因编辑的思考
新思维 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替代的未来价值
13人类可以终逃过癌症的追杀?
季茂业 冷泉港亚洲创始 CEO
人类可以终逃脱癌症的追杀
这是一个可以制造神奇的美妙时代
我们的知识是如何编码的?
AI 如何成为真正的 AI ?
新思维 人类的未来在何处?
14 太空挖矿将为人类赋予新文明?
苏萌 香港大学空间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
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太空?
要么你是孤独的,要么不是
人类的未来在太空
好奇心在让我们往前走,谁也挡不住
新思维 到底在天上探寻暗物质, 还是在地下探寻暗物质?
结语 正在涌现的未来
人的智能如何与越来越强的机器无限连接?
古DNA如何揭示人类起源的秘密?
我们真的可以“复活”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吗?
脑机接口会让人类掌控自我的进化吗?
未来的创新为什么必须重视混流?
……
每一种未来,都需要一个真正的引爆点。而未来的引爆点,就是这样一个个“思想之问”。 《那些比答案更重要的好问题》将用14个大问题带你开启一场思想者的探索之旅,与汪小帆、周涛、宋继强、洪波等14位国内*科学家、思想家、趋势专家,一起走进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脑机借口、认知科学等领域,共同探索思想的边界,亲临未来的14种可能。
关于未来,我们虽不能预知答案,但却可以看见它涌现的端倪。
湛庐文化
湛庐致力于出版很有价值的好书,传播极具价值的思想。目前湛庐已出版了《影响力》《大数据时代》《生命3.0》等1000多种畅销好书,覆盖商业前沿、科技趋势、人文社科等领域的3000万读者。旗下湛庐阅读App提供了集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和各种阅读服务的一站式体验平台,倡导对话伟大的头脑,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01 人的智能如何与越来越强的机器无限连接?
宋继强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未来,机器智能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我们要如何与机器共生?
探究智能边界的故事要从我所供职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讲起。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成立 20 多年来,不断拓展着智能的边界:一开始研究语音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后来研究计算机视觉,再后来研究无线网络,做 3G、4G,现在又开始研究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多种技术的交汇快速地促进了机器智能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到人的智能是如何发展的、机器的智能是如何发展的,这些都会给未来带来启发。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到 2020 年,会有 500 亿台设备接入互联网。而在更远的未来,会有数倍于人类的智能设备与网络连接。当如此多的设备互联起来,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时,会带来怎样的效应?人类又会以什么样的模式存在其中?
机器智能未来必将超越人类智能
过去这些年里,机器智能的边界在不断扩展。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四五十年。不只是原始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也有 30 多年的研究历史。这些研究大大增强了机器的运行能力,使机器可以替代人类自己进行活动,甚至某些能力已经超越了人类。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大量投入使用。而且近五六年来,机器学习的算法发展得很快,尽管距离机器完全理解“发生了什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随着更好、更便宜的硬件和传感器出现,以及设备之间实现无线低延迟互联,还有源源不断的数据输入,机器的感知、理解和联网能力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这些观察,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机器智能未来必将超越人类智能。然而,我无法确定它会在何时发生,也没有像奇点理论那样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比如 2035 年或者哪一年,但这个趋势一定是存在的。
如果这个趋势必然发生的话,我们就要思考: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未来机器智能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要如何与机器共生?如果我们希望得到一种比较好的结果,又该怎么做?
从人类个体的智能来看:人类智能的发展上限是很明显的,因为人类的脑容量有限,能够记住的东西也很受限。举个简单的例子,由于时代的发展,我们与父辈相比,或者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相比,所学知识的广泛度和先进程度是非常不一样的。也许 20 年后,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他们的智能会超过现在的我们。但是能超出多少?会是我们的 2 倍吗?可能没有那么多。
从空间维度来看:把多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可以促成一 些更大的事情发生,催生一些更好的创意。但人员过多可能就不行了,因为相关度下降,边际效应递减,而且不容易统一意见。我认为这个人数的上限是 100 人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