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赤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赤恋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24.4 4.5折 54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柯伦泰 著,温生民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5667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4元

货号27874394

上书时间2024-11-11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译序

 这几年来,我国的青年们在恋爱和事业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就是在所谓革命的集团中也把革命和恋爱放在一块并煞有介事地在那里研讨,找出一些模糊不清的结论。其实,这也难怪,在封建社会急速地崩溃,国内资本主义又很少建设的可能的这种矛盾的时代当中,这种对于两性关系的混沌不正确的见解当然会反映出来: 一方面憧憬着新酒浆的芳醇,两性关系的自然的社会的解决;另方面又不自觉或自觉地囿于旧皮囊的束缚,迷沉于两性关系的过去的主张与德律中。

 老实说,两性关系不过是人与人间的关系的一种,虽然是不可避免的关系,可是并不是人与人间的关系的全部。所以,两性关系只要不妨害其他关系的进行,不悖乎生理与社会的要求,那便是合理的正确的。恋爱不过是有闲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制造出来的神秘的名词,让他们或她们自己去陶醉去追寻的东西吧。我看你没有饭吃了还谈不谈恋爱!

 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一个人都负有历史的社会的使命。现在的社会是阶级的社会。那些压迫阶级的人们,站在被压迫阶级的上面,榨取着被压迫阶级的血汗,在维持他们的优越地位之余,还有闲情来玩他们或她们的“恋爱”把戏。可是,我们是被压迫者,是被压迫阶级,不要说没有让我们“恋爱”的机会,就是有,也是在枪锋剑镝、皮鞭铁链等等之下流着汗,喘着气去“恋爱”。那又有什么意味呢?啊!我们还有比“恋爱”更重大的任务啊!我们如果要享受美满的“恋爱”,我们也要先完成了那更重大的工作——变革社会的工作——才可能。

 赤恋就是暗示这种“恋爱之道”的有意义的小说。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同意本书的一切主张,可是,华西利莎从两性关系的囚笼超脱出来,勇敢地对着现实做一位社会人,这一点却是值得赞赏的。也就是因为这样才把它翻成中文,并不是为了本书已有十余国译本的虚誉才动手译的。

  后,关于著者让我在这里介绍几句吧: 柯伦泰女士Alexandra Kollontay生于一八七二年,一八九八年夏加入旧俄的社会民主党,参加社会革命运动,其后至德国丘力许大学即苏黎世大学,虽在德语区,但属瑞士。——编者Zurich留学,十月革命前漫游海外,备尝艰苦。在法时曾参加妇女解放及工人启蒙运动。随加入第二国际在妇女工会中活动。欧战时因加入“孟什维克”国际,由巴黎放逐出来,逃至美国,在那里她仍然继续干国际运动的工作。

 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爆发的时候,她马上奔回俄国,加入“布尔什维克”,被举为列宁格勒的执行委员。七月事件发生,她为克伦斯基政府所捕,但在第六次党大会的时候她便被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一七年十一月至一九一八年三月间她被选为社会人民委员会委员,一九一九年她在Crimea(即克里米亚。——编者)与Ukraine(即乌克兰。——编者)间继续运动。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六年为苏联驻挪威公使,开世界女公使的新纪元,随后调任为驻墨西哥公使,对于苏墨邦交颇多贡献。一九二七年因病辞墨国公使职,但不久又被任为驻挪公使。她不独是一位妇女解放运动的前线的战士,而且是有名的女政治家、著述家和文艺家。在本书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她的文艺素养和她对于两性问题的见解。

 

译者

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原序

 这部小说不是所谓“道德律”的研究,也不是苏俄的生活基准体型之描写。这书不过是欧战后人类社会之两性关系的一种心理的研究。

 我以我的祖国——俄国的事物为背景,以俄国的人物为主人翁。那理由就是因为我相信我自己比他人较明了他们的生活、比他人更能如实地描写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性格。

 因为这部小说里提出了许多问题,所以不能用苏俄特有的事物,而要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有的事象。这些无言的心理剧是战后所生的两性关系的变化,这种进化——特别是妇女心理的变化——是欧洲任何青年都懂得的。

 我们是拿恋爱关系上的行为基础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吗?不。一般地说起来,在不超越比较通融自在的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两性生活是人们自己的“私事”。所以一个人的真价,不能拿那个人的家庭道德上的行为作标准,而要拿他的工作、他的才能、他的意志和他在国家社会上的有用性来决定。

 从前社会上的大部分女子对国家社会都不觉得有什么义务,她们的一切行动都完全局限于家庭的范围内,就是文明国家,对于妇女们也不要求性生活、家庭生活上的“善良的道德律”以外的什么东西。可是现在,世界各国的成年妇女的半数都和男子一样驰骋于艰苦的斗争中了。社会也向妇女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现在,让妇女要有做一位社会人的义务的技俩比她的家庭道德上的“善良”与“洁白”更重要。家庭生活也已不是今日的妇女们活动的的场所了。而妇女们的家庭的义务常常会和她们的家外工作或她们的社会事务相冲突。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批判妇女的价值的方法当然和她们的祖父母的时代不同。

 在今日的社会中,妇女们纵使“完成”了资产阶级的家庭道德的通有标准也不能得到各方的“尊重”,也不能得到社会的“赞赏”或国家的“尊敬”。那样的妇女恐怕已或“过去”了。

 反之,如果一个妇女虽然不顾资产阶级的通有的性道德或“不贞”,可是,假使她在政治、艺术或科学方面有杰出的表现,人们便都交相称誉。

 因此,在这里有两个女性,一位困在“善良的道德”家中。一位活跃于社会。一位是对于人类没有什么贡献的,一位是不顾“家庭道德”而很能干的社会人,那我们当然不难选择其中的那一位。

 我们人类两性生活的标准实在是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绝不是永恒不变的。不过,在人类的历史中,道德律的进化时常是很急速的,只有人类的生活都停滞着的时候它的进化才比较迟缓。

 近半世纪以前,法国文豪仲马(大仲马的儿子)曾说离婚的妇女便是“堕落”,可是,在现在的法国,已经大大研究那非正式结婚的妇女和正式结婚的妇女们在法律上有平等的各种权利了。因此在我们的思想方式或性道德的判断中,旧式资产阶级的伪善已经渐次消灭了。

 我把这书公之于世,我希望这书的刊行在道德的审断上能够补助对旧式资产阶级的伪善的斗争;同时,希望这书能够鼓动社会一般人士不赞扬妇女的“善良的道德”而诚挚地尊敬那些为她们的阶级,为她们的国家,为全人类而尽她们的义务的妇女们。

 

                                                                                                                    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日



导语摘要

      《赤恋》的主人公华茜丽莎是一位典型的女革命家,她为了革命胜利和社会的幸福,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与丈夫分居两地,又因过度劳累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但她的丈夫却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堕落为一个贪污腐化分子,并与另一女人有染。当华茜丽莎去探望丈夫,发现了这一切以后,面对丈夫请求她留下来的苦苦哀求,还有自己已经怀孕,*重要的是对于丈夫仍割舍不了的感情,陷入痛苦矛盾之中而不能自拔。*后,终于听从了她正从事的“共同住宅”事业和她要为之献身的工人们的召唤,决然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生下孩子,经过犹豫和彷徨,重新走上了独立自主,为人类为社会尽职尽责的妇女解放之路。柯伦泰通过华茜丽莎形象的塑造,申明了自己对于女性的价值观,即恋爱婚姻家庭的领域只是“私事”,判断一个人的真价,在今天,不仅男人,女人也“非由他的家庭道德上的行为所可评定,而该由他的工作,他的才能,他的意志及他的对于国家社会的有用性以判断的”.



作者简介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1872-1952)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者,她的名字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被击败的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她是“杯水主义”的倡导者,被西方的女权主义者奉为先驱。由于她几乎掌握欧洲11国语言,1922年进入外交人民委员部,历任驻挪威公使和驻墨西哥公使,成为早正式担任驻外公使的女性之一。1943年后领大使衔。1944年主持苏联和芬兰停战谈判,结束了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敌对状态。1945年起,出任苏联外交部顾问,荣获一枚列宁勋章和两枚劳动红旗勋章。



目录
恋爱


同栖 


解放 



内容摘要

      《赤恋》的主人公华茜丽莎是一位典型的女革命家,她为了革命胜利和社会的幸福,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与丈夫分居两地,又因过度劳累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但她的丈夫却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堕落为一个贪污腐化分子,并与另一女人有染。当华茜丽莎去探望丈夫,发现了这一切以后,面对丈夫请求她留下来的苦苦哀求,还有自己已经怀孕,*重要的是对于丈夫仍割舍不了的感情,陷入痛苦矛盾之中而不能自拔。*后,终于听从了她正从事的“共同住宅”事业和她要为之献身的工人们的召唤,决然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生下孩子,经过犹豫和彷徨,重新走上了独立自主,为人类为社会尽职尽责的妇女解放之路。柯伦泰通过华茜丽莎形象的塑造,申明了自己对于女性的价值观,即恋爱婚姻家庭的领域只是“私事”,判断一个人的真价,在今天,不仅男人,女人也“非由他的家庭道德上的行为所可评定,而该由他的工作,他的才能,他的意志及他的对于国家社会的有用性以判断的”.



主编推荐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1872-1952)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者,她的名字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被击败的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她是“杯水主义”的倡导者,被西方的女权主义者奉为先驱。由于她几乎掌握欧洲11国语言,1922年进入外交人民委员部,历任驻挪威公使和驻墨西哥公使,成为早正式担任驻外公使的女性之一。1943年后领大使衔。1944年主持苏联和芬兰停战谈判,结束了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敌对状态。1945年起,出任苏联外交部顾问,荣获一枚列宁勋章和两枚劳动红旗勋章。



精彩内容
 恋爱华西利莎·德孟查维娜是廿八岁的编织女工。她是一
位在都市生长身体苗条、血色很坏的女性。她患肠窒扶斯的时候,把头发剪断了,头发蜷缩着。看起来好像男子,胸扁平,腰上时常都穿着薄薄的上衣,束着腰带。
虽不能说是美人,可是她有那鸢色的、耐人寻味的、
使人深深注意的美丽的眼睛,她那深得可怕的眼睛,一定是同情于他人的悲哀的。
华西利莎是共产党员。欧战开始的时候,她是“布尔什维克”党员。她一向都嫌恶战争。就在华西利莎所住的工场里,她也是这样向着战线上的士兵们宣传。人们因为俄罗斯的捷报虽延长工作时间也可以,但华西利莎却反对。她想,战争不过是流血的惨剧,不是吗?战争究竟能够
发生什么好事呢?战争不是只加痛苦于人民吗?把这些可怜的青年们和羊群一样带到屠场去,人们也许会觉得可怜吧?华西利莎每次碰见出发去前线的庄严的武装军队,便非绕道避开不可。他们虽去送死,却还大声地唱着军歌,和什么大纪念日似的愉快地唱着军歌。他们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不去送死!”“我们也不去屠杀他人!”这些话他们许不会拒绝吧。假使是这样,也许可以不会有战争这种事。华西利莎这样想。
华西利莎会读书会写字。这是由做排字工的她的父亲教她的。她很喜欢读托尔斯泰的著作。
在工场里,华西利莎是唯一的平和主义者。因此,她会被解雇,那是当然的运命,但在现在需才孔殷的时候,工场监督心里虽不高兴她,也不能解雇她。
不久,反对战争的“托尔斯泰主义”者华西利莎的名字已传遍她所住的附近了。不管祖国的事,缺乏爱国心的女性华西利莎,连当地的妇女们都不和她说话。她陷于失意的深渊中!
关于华西利莎的这种传说,给当地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员听见了。他便和华西利莎接近,和她交换意见
。他马上晓得华西利莎是一位很有用的人才,且能认识她自身的立场,在将来党的工作上是很有用的人物。所以,华西利莎便入党,虽然不是马上加入的。她和党员们论争,提出种种问题,有时竟愤慨地走开。但是,熟虑的结果;她说,“让大家一块儿干吧”,她便入党了。
在革命中,华西利莎干组织运动方面的工作,做劳动评议会的委员。她很赞成“布尔什维克”,尤其尊敬彻底反对战争的列宁。
和“孟什维克”党员或社会革命党员讨论时,她很热心,大逞其流畅的雄辩。别的女子们或女工们都很钦佩她,华西利莎以为有发言的必要时,她便很勇敢地发言。而她所说的都是很明了、很扼要的。
华西利莎因此很得她的同僚们的尊敬。在克伦斯基时代,她是市会议员的候选人。编织工场的女工们对此都夸耀华西利莎是她们自己的代表。她们遵守华西利莎的话,好像遵守法律一样。她和同志们说话时很温柔,但遇必要
时,她也加以叱责,她晓得怎样去指导女工们。华西利莎从小便在工场里工作,所以她知道女工们的痛苦,维护她

媒体评论

     这套丛书选择了1919年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五十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介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学者 陈建华

     翻译活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一直贯穿到左翼文学运动的始终。……人们从中了解世界文学的历史及其发展,汲取先进思想文化的养料,学习创作的方法,以此推动创作,深化理论,建设中国自己的鲜活的文学。甚至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学,也就不会有其辉煌的历史。

这套书汇聚了俄苏文学的名家、脍炙人口的名作、名震遐迩的名译,既有文学欣赏价值,也有历史文献价值。

——学者 王锡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