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 14.6 3.2折 ¥ 45 全新
库存125件
作者[德]叔本华 著,刘崎 陈晓南 译,紫云文心 出品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1907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6918244
上书时间2024-11-11
想一个自己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是危险的,我们读书是别人替我们思考,我们不过是在重复作者的精神过程而已。所以一个人如果整日读书,他将逐渐失去思考能力。——叔本华
1788
一个不知名的幽灵悄然对我说:赶快把这本书带回去!我一回到家就把我的宝贝翻开,然后我就屈服在他那强力、崇高的天才的魔力之下了。
他花了十四天的工夫,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沉浸在那本书中。他又说:
我像热爱叔本华的所有读者一样,刚读页,便恨不得一口气把全书读完。而且,我感觉到,我是很热心地、专注地倾听他吐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
“意志哲学”,此外,他超群的语言才华也功不可没。华莱士在《叔本华的一生》中这样写道:当读者翻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的瞬间,先获得的印象就是他那独特的语言。这里面没有像谜团一般的康德式术语,没有黑格尔诡异的辩证法,没有斯宾诺莎的几何叔本华的生平及哲学学:一切都既清楚而又有次序,全部美妙地集中于对主要概念——意志世界、斗争、痛苦——的论述上。
这是何等直率坦诚!何等生动有力!何等坚强刚直!他的前辈们,曾以种种理论对那不可见的意志做出抽象的解释,但这些理论却很少能清楚明白地揭示世界的真相。而叔本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对这一问题的叙述、举例和推论方面都很详明,甚至还富有幽默感。
1788
他的父亲海因里希个性刚愎而且暴躁,据说他的相貌丑陋,身体矮胖,宽阔的脸上嵌着一双突出的眼睛,鼻子粗短朝天,嘴巴又宽又大,并且从小耳朵就不太灵光。不过他天资甚高,长袖善舞,具有商业头脑,并且早年曾旅居英、法多年,英、法文学知识相当丰富,对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尤为偏爱。他在政治上主张自由民主的共和政体,爱好自由,尊崇独立。他很欣赏英国的政
——德国,却抱有轻蔑的偏见。他比较尊重外国的思想家,每天都读《泰晤士报》,但从来不看德国报纸,假如后来不是因为德国报纸会登载关于他的新闻,他也许永远不会过目。此外,海因里希还抱有世界主义的理想,他企图把叔本华教育成“世界公民”,甚至他之所以为叔本华取名“阿瑟”,就是因为此名可适用于欧洲各国。
“性格(或意志)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这大概就是他自己的亲身体验。如果这句话可以成立的话,叔本华在先天上就已经被播下了“怪僻”和“天才”的种子。
1793
1799
“哲学坯子”,亦无不当。叔本华曾向父亲要求转入普通中学,但一开口就遭到严词拒绝。后来,他父亲渐渐察觉叔本华的请求并不是小孩子一时天真的瞎想,才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不过他父亲并不是那么冥顽不灵,也不是存心要扼杀独子的兴趣,只是文人命薄的观念让他始终不愿意轻易放弃原有的计划。商海的经验阅历让他很懂得人的心理,他知道此时此刻采取高压手段是愚不可及的事,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两个方案,让叔本华任择其一:一是顺其本意走学术研究之途,进入高等学校就读;二是加入他们夫妇出游旅行的行列。
几个月后,叔本华的父亲忽然去世了,尸体在他家谷仓旁的运河上浮出水面。是不慎失足还是跳河自杀,原因无法证实,不过一般风评认为是后者。有人说,叔本华家从但泽迁居汉堡约损失了总财产的十分之一,在汉堡生意情况又远不如以前,他父亲是因不堪经济上的损失才自杀的,但这点理由似乎不够充分。不过,据说在死前几个月,他的精神好像就已经失常,经常忧形于色,性格愈加暴躁,稍不顺意立刻大怒,行为也愈加乖张怪异。附带说明一下,叔本华的祖母和一个叔父都曾罹患疯癫症。
孀居的约翰娜原本就不喜欢汉堡的商人社会,和叔本华的个性也格格不入,于是她在整理完亡夫的遗产后,即同其女阿德莱移居魏玛。当时的魏玛堪称文人荟萃之地,德国文学巨擘歌德以及席勒、威兰、格瑞蒙、迈尔等诗人才子均会集于此,一时传为美谈。约翰娜携带为数不少的钱财搬到魏玛,之后不久即与这些文人雅士过从频繁,书信来往密切,过起了奢华放浪的生活。当时,叔本华仍信守与父亲的约定,独自留居汉堡继承父亲的遗志,不过他对商业生活的憎恶与厌烦却与日俱增。那段时间是他一生暗淡悲惨的岁月,据说他当时情绪忧郁、处境恶劣,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他曾数度致书其母,祈求她能同意让他辞去这个工作,所幸母亲也能谅解他的苦衷,终于应允下来。这个意外的好消息使叔本华感动得落泪,从此,他从囚徒般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踏上了学术研究之途。这是他父亲死后的第三年,叔本华十九岁。
1813
在魏玛,叔本华并没有和母亲住在一起,而是另租房子。他在这里心无旁骛,又埋首书中两年,取得大学旁听学历,然后进入格丁根大学,后转到柏林大学。通过六年的狂热学习,知识在他脑中融会贯通,叔本华成了当时学识渊博的作家。语言、文学方面他拿手,从他在作品中对古典语言文化的一再推崇,我们不难推断,他的希腊文、拉丁文应该造诣高深,而他的英语,简直会让英国人误以为他是老乡。他听课时有记笔记的习惯,课后整理时,还会一丝不苟地附注独具自己个性的批评和见解,从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如果教授和他的意见不相同,他会立即不客气地指出他们的问题。他的哲学系统就是这样逐渐树立起来的。
“这就是我能够有权威、很光荣地讨论一切的原因。人类的问题不能单独研究,而是一定要和世界联系起来研究——就像我这样,把小宇宙和大宇宙联合起来。”这是一个奇异的哲学坯子。以叔本华家的财富,他原本可以像花花公子一样尽情享受,流连歌台舞榭,沉迷脂粉丛中,在他的商业生活中也尽是这样的机会,可他却偏偏选择学术研究;以叔本华横溢的才华,钻研任何学科都可崭露头角,光耀门楣,他却唯独爱上哲学,终生“无妻、无子、无家”,得到“忧郁、多疑、孤独、暴躁、厌世、悲观、愤世嫉俗、仇视轻蔑女人、诽谤爱情”的名声。这一切的一切,岂非天意?
“性格遗传自父亲”。叔本华的父亲个性暴躁、刚愎,他也如此;他的父亲崇尚自由独立,因普鲁士进袭格但斯克,不惜损失十分之一的财产也要迁居汉堡,叔本华一生也始终坚守他心目中的真理。
叔本华转到柏林大学,本来是受到费希特的感召,希望能从他那里汲取哲学的精华,但他失望了。叔本华素来就喜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的文章,所以对费希特神秘的巧辩和傲慢的态度大为反感。他虽然继续听讲,但只为仔细寻找到费希特的错处后与之争辩,他的笔记也充满了尖酸刻薄的批评。
“现象”,即感官的对象;第二是“理智”;第三是在时间、空间支配下的“存在”;第四是人类的“意志”。读者阅读此论文时不难察觉出,叔本华的全部哲学系统在此时就已经奠定下扎实的基础了。
“在堆破烂儿的屋子里都不放一本你的著作的时候,我的著作还是会有人读。”他们两人针锋相对,愈吵愈烈,后他母亲甚至气愤地把他推到楼梯下。许多年后,我们的哲学家尖刻地对他母亲说的,她只会因为有这个儿子而留名后世的那些话,果然都应验了。
“体无完肤”,但他还是有过一次如痴如狂的恋爱,若非他那时挥剑斩情丝,叔本华的后半生恐将完全改变。那个令他疯狂的女人,是当时宫廷戏院有名的女演员,名叫卡罗琳·耶格曼。她长得娇小白皙,曾经是魏玛公爵的情妇,不过叔本华认识她的时候,公爵已去世了。
“女演员的诱惑”,叔本华在
“不要取笑这位少年,将来他会比我们都更了不起。”
长期的孤独和抑郁让叔本华的性格越来越暴躁和乖僻了,他常被恐惧和邪恶的幻想所困扰。他睡觉时身边都会放着实弹手枪,他更不放心把自己的脑袋交给理发匠的剃刀。只要听到关于传染病的传言,他便吓得往外飞奔。在公共场所宴饮的时候,他都随身带着皮质杯子,以免被传染。他把票据藏在旧信封里,把金子藏在墨水瓶底下。
“哲学坯子”,“从小就觉得自己属于整个世界,而不仅仅属于自己,既然自认为命中注定要为公共福祉而生活,那么平常的闲暇和自由,就不能独享了”,所以,他对财富和遗产,有一套奇特的见解。他曾经写道:我并不认为,留心处理既得遗产有什么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有这样多的钱,他就可以不用为生计忧虑,不用为贫穷忧愁,就可以从人类宿命般的奴隶生活中求得解放,去过无忧无虑的真正独立的生活。唯有获得了这种好运气的人,从降生之日起才算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因为他能够主宰时间,每天早上,他都可以说:“这一天是我的。”
“为糊口而生”的工作,这样就能各得其利。就他个人来说,虽有独享安逸生活的闲适心情,但他能创造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能以百倍的代价来偿还对其他人的亏欠。反之,假如一个人不能偿还亏欠却徒然接受遗产,便该遭到唾弃。获得大笔财富的机会应当替天才保留,因为只有天才才能够在艺术、哲学、文学方面表现他深刻的观察力,也正是因此,这类人才迫切需要没有干扰的自由,他们不仅欢迎寂寞,更会将闲暇视为是的幸福。
“俗人”,拒绝世俗社交,深恐被凡俗的“恶德”所玷污;他也瞧不起一般学者,认为他们只是为了牟利,只知道迎合世俗的要求,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这样的心理状态经常让叔本华感到寂寞和痛苦,但他会自我勉励:不要忘记你是一个哲学家,上苍叫你从事这种工作,切不可心有旁骛,也不要走别人的老路。要保持高尚的心志,培养超俗的见地,痛苦和失败也是必要的,正像一艘船必须要有压舱货一般,如若不然,船就会成了风的玩具,很容易倾覆。痛苦是天才灵感的泉源。假如在生活中处处都能随心所欲,过得舒坦,莎士比亚、歌德的诗剧又怎么会诞生?柏拉图还会有哲学思想,康德还会有《纯粹理性批判》传世吗?
他的自负,使他极为重视个人声誉,他自信自己的成就应当凌驾于黑格尔之流之上,然而事实上,他所得到的却是冷遇、漠视和被遗忘。他在大发牢骚之余,又自我安慰道:这种遗忘,证明我不配我的时代,或者我的时代不配我。在这两种情形之下,我只能保持缄默。在康德和我之间,根本就没有哲学,只有那些在大学里大言不惭的凡夫俗子,读这些人拙劣的著作,真是浪费时间。我不想加入现在的哲学争辩。人生过得很快,而了解得却很慢,因此,我不会活着看到自己赢得世俗的声誉。
叔本华从来不会让自己局限在对深奥难懂的哲学问题的思考上,除了生命、存在这样亘古长存的难题,他还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人的意欲,投向了人的生活。叔本华的智慧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大众感兴趣的和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书一方面收录和整理了叔本华关于人的意欲、思想等许多方面的文章著述和随笔,展现了他对人的思维问题的积极思考,同时也收录了叔本华关于心理、天才、自杀、文学等等细碎问题的讨论文章,更加多元地向读者展现叔本华的思想和智慧之所在。
1788
——叔本华选集》等。
——叔本华论文集》《爱与生的苦恼》《海涅抒情诗选》等
叔本华的生平及哲学
论哲学与智慧
一 知识的基础无法解释
二 意志直接和间接的追求
三 哲学思考的条件
四 诗人与哲学家
五 解读哲学
六 怀疑论者
七 理性命令
八 形而上学
九 发现真理的阻碍
一〇 普遍真理与特殊真理
一一 两个命题
一二 智慧与光线
一三 所谓智慧
一四 锻炼记忆
一五 思想的性质
一六 只有少数人在思考
一七 思想出自无意识
一八 面对枯燥的生命
一九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二〇 智慧的内涵
二一 交流需要和谐的思想
二二 关于理智的客观运用
二三 天才与平常人的差别
二四 天才
二五 创造伟大
二六 天才的工作目的
论心理
一 生命的意志
二 习惯
三 突降的好运
四 希望与绝望
五 报复
六 憎恨与轻视
七 距离产生认识
八 真实的生活
九 平常与不平常
十 平常的意志
十一 真实
十二 伟大的人与他们的弱点
十三 宗教的训练
十四 想象力
十五 记忆
十六 内心的无聊
十七 细节的心理
论自杀
关于思考
关于噪音
关于疯狂
论天才
观相论
杂论
一 关于意志
二 关于泛神论
三 关于古希腊神祇
四 关于历史
五 天才不被当世人所知
六 关于知识
七 业余爱好者
八 论拉丁文的研究
九 关于教育
一〇 人类的语言
一一杂论
论作品与写作
一 流行、行星与恒星
二 伟大的作家与恶劣的作家
三 写作与思考
四 形式大于内容
五 思想的生命
六 文艺杂志中的坏作品
七 关于风格
八 关于表达
九 客观的风格
一〇 信心的作用
一一 骨牌游戏
一二 写作的原则
文学的美学
叔本华年谱
叔本华从来不会让自己局限在对深奥难懂的哲学问题的思考上,除了生命、存在这样亘古长存的难题,他还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人的意欲,投向了人的生活。叔本华的智慧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大众感兴趣的和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书一方面收录和整理了叔本华关于人的意欲、思想等许多方面的文章著述和随笔,展现了他对人的思维问题的积极思考,同时也收录了叔本华关于心理、天才、自杀、文学等等细碎问题的讨论文章,更加多元地向读者展现叔本华的思想和智慧之所在。
1788
——叔本华选集》等。
——叔本华论文集》《爱与生的苦恼》《海涅抒情诗选》等
一 知识的基础无法解释
一切知识和学问的基础都是无法解释的东西。每一种说明解释经过或多或少的中间阶段,后总要归结到这个无法解释的东西上。这就如测水深度的铅锤一样,它接触到的海底有时候深一点儿,有时候浅一点儿,但总要到达海底。研究这个无法解释的东西,就创造了形而上学。
二 意志直接和间接的追求
意志支配理智,而现实效用支配意志,认清这一点就会发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是个别事物。但对从事艺术和科学工作的智慧和为自身原因而活动的智慧而言,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是事物的种、属、类以及事物的观念。即使是雕刻家,在他刻画个体时,也希望自己刻画的是观念和类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意志直接追求的是个别事物,因为只有个别事物才具有经验的实在。相反,概念、种、类只能成为意志的间接追求对象。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不了解普遍真理,也是为什么天才总会忽略和不重视个别事物。对天才来说,勉强关注那些构成现实生活内容的个别具体事物,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三 哲学思考的条件
进行哲学思考有两个必要条件:,必须有勇气面对任何问题;第二,对任何似乎理所当然的事物都要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可以把它当作问题。后,如果真要进行哲学思考,我们的心灵还需要真正地解脱,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追求特殊的目标或目的,不应受意志的引诱,而是要完全沉浸在知觉世界及自身意识传达的信息中。
四 诗人与哲学家
诗人以生活、人的性格以及人所处的环境来表现想象,他把这些内容生动化,并让观赏者的思想尽可能地被这些东西所占据,这就是为什么诗人能够吸引贤愚不等的各色人物。但是,哲学家所表现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思想,同时,哲学家也希望读者能尽可能地像自己一样思考,这就是哲学作品的读者很少的原因。这样看来,诗人可与献花者相比,而哲学家则可与提取花的精华的工匠相比。
五 解读哲学
2
六 怀疑论者
如果只能表达得诡谲精微,你只会成为怀疑论者而不是哲学家,不过这两者都是有用而必需的。哲学中的怀疑主义就像议会中的反对党,无法产生像数学那样的自明的证据。
七 理性命令
所谓理性命令是我们给某种命题的命名,这种命题,我们不必研究就可以认定它是真实的,同时因为我们自己很相信这种命题,所以我们也很难对这种命题做严格的考验,毕竟如果进行考验,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怀疑它们了。
我们完全信赖这种命题,因为当我们次开始有所表达和思考时,就连续地说到它们,它们已深植于我们内心,所以我们时常出于习惯地想到它们,这种习惯和思想本身一样久远,我们无法把它们分开。
……
论心理
一 生命的意志
构成每一种生物核心的生命意志,在高等动物即聪明的动物身上表现得明显,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这些动物身上清楚地看到生命意志的本质。可是在比较低等的动物身上,生命意志就不会那么明显,意志客观化的程度也比较低。反过来说,在比动物高级的人类身上出现了理性,这表明人类能够缜密思考,因而也就有装假掩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快就会给意志蒙上一层障幕。所以,在人类身上,意志只有在情绪和激情爆发时才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哪一种激情表现出来都会激发信心,也因为如此,激情才是诗人创作和演员表演的主要题材。我们对猫、狗、猴子等的喜爱,也是由于它们所有的行为都天真无邪,而这让我们感到愉快。
二 习惯
我们受习惯力量影响做的许多事情,有赖于我们天生的永恒不变的特性,因此在相同环境下,我们所做的事往往都是一样,即使做一百次,也和次做时的感觉一样。另一方面,真正的习惯力量从惰性而来,这种惰性想使理智和意志在做选择时避免费力、困难和危险,因此我们今天还在做和昨天甚至更久以前一样的事情。
可是,这个问题的真相隐藏在更深一层,因而我们要用一种比初步印象更为特殊的方式来了解它。
对完全受机械原因影响的物体来说,它可以被称为惰性力量,而对受刺激动机影响的物体来说,它则是习惯力量。纯粹基于习惯而从事的活动的确没有任何特殊动机,这就是我们从事这些活动时没有确确实实进行思考的原因。任何习惯的活动只在次进行时才有动机,这个动机的后效构成现在的习惯,习惯足以使这种活动连续不停地发生,就像物体被推动以后,只要没有阻力,就会连续运动而无须再去推动一样。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适用于动物,动物所受的训练可以说就是一种故意培养的习惯。马匹不受人驱策也会被动地继续拉车,这是初用鞭子迫使它拉车的条件反射,就像根据惰性定律产生的习惯一样,这种动作也会不断持续下去。这里所说的例子不只是比喻而已,它们遵循同样的运动法则,却因为是不同阶段的客观化意志,所以也就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
三 突降的好运
突然来临的好运容易使人丧命,因为快乐和不快乐只是我们所需和所得两者之间的比率问题而已。而相反的,对于自己拥有或确知将要拥有的财富,我们不会有任何额外的感觉。一切快乐都是消极性的,它只是暂时抑止了痛苦,而痛苦或不幸却是积极性的,能被直接感觉到。
如果拥有财富或确知有希望拥有财富,我们的需求会立刻增加,如此一来,我们拥有更多财富的希望和要求就更强烈。而如果长久的不幸使我们精神萎靡,需求减少到限度,于是我们就会缺乏接受突然来临的好运的能力,因为它与现存的需求不符。如果好运在此时到来,它带给人的刺激会明显加强,人的精神会因遭到重击而损坏,严重的甚至会丧命。
……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叔本华著)
全新天津
¥ 22.51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叔本华著)
全新保定
¥ 17.60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叔本华著)
九五品廊坊
¥ 15.00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叔本华著)
全新保定
¥ 20.20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叔本华著)
九五品廊坊
¥ 23.62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叔本华著)
九品北京
¥ 18.81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叔本华著)
全新北京
¥ 11.25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叔本华著)
全新北京
¥ 11.25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叔本华著)
全新北京
¥ 13.50
哲学与智慧(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叔本华著)
全新北京
¥ 16.6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