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词入门书白香词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词入门书白香词谱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35.8 6.2折 5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舒梦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1748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4187065

上书时间2024-11-11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白香词谱》是一部流传极广、影响很大的词谱,也是学人读词、填词的入门读物和常用工具书。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本词谱,特对词与词谱的来历及相关知识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 词与词谱

 

 

词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清末在甘肃敦煌石室发现了手抄的“曲子词”,可以认为词就是“曲子词”的简称。曲,指音乐部分;词,指文字部分。因而词与诗歌的区别不仅在于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更重要的是词的音乐性。早期的词是配合音乐的一种诗歌形式,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它是用来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与节奏,这乐谱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由于古代记谱的方法没有现在这样完善,所以多数乐谱都已经失传,也就是说,“曲子词”的音乐部分——“曲子”多数没有流传下来,只留下了词牌和文字部分的歌词。

 

词调的唱法约亡于宋南渡后,音谱和歌法失传之后,词就完全诗律化。后人写词主要是把前人的作品当作词调的样品,按式仿作,所以写词又称填词,即按前人的样式填写的意思。如此一来,一些列举前人作品当作典范的“词谱”就应运而生了。这些词谱和音乐完全脱离了关系,而是通过固定的字句和声韵来表现原来的词调,从而使词的创作格律化。这类词谱始于明代张的《诗馀图谱》,其谱分列词调,旁注平仄:用白圈表平,黑圈表仄,半白半黑的表可平可仄。后来又有了程明善的《啸馀谱》。但是《啸馀谱》的错误也很多,直至清代万树的《词律》,才有了一部比较完善的词谱。《词律》共收词调660调,1180余体,纠正了不少前人的错误与罅漏。康熙时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四十卷,列826调,2306体,并仿《诗馀图谱》的方法,以黑白圈旁注平仄,较《词律》更为完备了。虽然如此,《词律》与《钦定词谱》尚不能反映古代词作的全貌,比如后来发现的敦煌曲子词,有些词调就没有收入词谱中,但是一些词家常用的词牌格式基本都已录入。然而,这些大部头的词谱适合研究词律,指导创作,却不便翻检使用。因此,在此基础上,清代嘉庆年间,出现了一部简明易懂、极具实用性的词谱——《白香词谱》。

 

《白香词谱》由舒梦兰编选。舒梦兰(1759~1835)字香叔,又字白香,晚号天香居士。他选辑自唐代至清朝59家著名词人的代表作共100首,凡一百调。按照格律分别注上平仄声,编成词谱,作为填词者的典范。所选词牌始于字数少的《忆江南》、《捣练子》(27字),终于字数多的《春风袅娜》(125字)和《多丽》(139字)。字数过少或过多的都不收。选录的一百调中,小令、中调、长调均有,都是较为通用的调式,尤其适合初学者由浅入深、作填词之用。在选词上,一般说来,编订词谱都以创调或早出之体调作为典范,如《钦定词谱·凡例》所云“必以创始之人所作本词为正体”。而《白香词谱》在所选词牌下大多不录原创或早出之词,而是选择一些艺术性较高的名作。舒梦兰选词虽然延续了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崇尚清雅,重在言情,但也能兼收并蓄,既录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因此,此书问世后久盛不衰,至今流传。

 

白香词谱的版本相当丰富,本书以上海古籍书店印行的陈栩、陈小蝶《考正白香词谱》为底本,因为此本保持了《白香词谱》的原貌,而不像某些版本随意改变原谱的词牌顺序,如《白香词谱笺》等将一百首词调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重新编排,这样虽然将同一作者的作品集中起来了,却没有体现出原谱由小令到长调、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编排思路。而词谱作为工具书,在鉴赏作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创作。

 

在尊重原谱的同时,我们对《白香词谱》中的作者逐一考证,对选入词作加以校勘,亦纠正了原书中一些明显的舛误。如第3谱《忆王孙》(萋萋芳草)作者误为秦观,今据《全宋词》改为李重元;第13谱《卜算子》(水是眼波横)的作者误作苏轼,今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与宋·黄昇《花庵词选》卷五改为王观。又如第29谱《眼儿媚》(萋萋烟草小楼西),明代刘基作,“烟草”,《白香词谱》原作“芳草”,但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十一《眼儿媚》原文本作“烟草”;明·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所引刘基原词亦为“烟草”,今据此改为“烟草”。下文之“数点鸦栖”,《白香词谱》原作“万点鸦栖”,今亦据上述文本改之。又如第44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中“墙里秋千墙外道”一句,“墙里”二字,《白香词谱》原作“架上”,检《东坡词》、宋·黄昇《花庵词选》卷二、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五、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十三及《历代诗余》卷三十九均作“墙里”;且“墙里秋千墙外道”有两“墙”字,与下句“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两“墙”字相呼应,极具回环之妙,而作“架上”无据,故改之。第45谱《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宋·蒋捷作,原谱有几处异文,如第四句原作“秋娘容与泰娘娇”, 然据蒋捷《竹山词》、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十三、《历代诗余》卷三十七均为“秋娘渡与泰娘桥”,考此词原题作“舟过吴江”,而“秋娘渡”与“泰娘桥”恰是吴江以唐代两个著名歌妓命名的地名。蒋捷另有《行香子》(舟宿兰湾)词,结尾即连写三个地名:“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宋·陈以庄《水龙吟》词亦云:“向秋娘渡口、泰娘桥畔,依稀是、相逢处。”可知原谱是因字体形近而误,故改回“秋娘渡与泰娘桥”。又如第91谱《望海潮》(地雄河岳),金代折元礼作,其中有四句《白香词谱》原作:“挂几行雁字,指引归舟。正好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然金代元好问编辑《中州集》,其《中州乐府》所录折元礼此词作:“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剩着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历代诗余》卷八十五、《词综》卷二十六所载均与《中州集》同,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亦录于《中州乐府》,并未发现异文,不知《白香词谱》何据,今从《中州集》。第94谱《疏影》(黄昏片月),第二句原作“似满地碎阴”,今据唐圭璋辑《全宋词》改为“似碎阴满地”。自姜夔度曲,其《疏影》第二句“有翠禽小小”,句式上一下四,为“仄仄平仄仄”拗格,后人亦从之。如张翥词(山阴赋客)作“怪几番睡起”,后两字皆为“仄仄”,故此处张炎词句应为“似碎阴满地”,白香词谱作“似满地碎阴”,以平声结句,则不合律。此外尚有几处,不再一一列举。

 

 

二、 词谱导读

 

 

 所谓“词谱”,就是每一个词牌的格式。如万树的《词律》在词牌下面注明规定的字数,词牌的别名;在词中注明平仄和叶韵。凡平仄均可的地方,注明“可平”或“可仄”,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注。编写词谱一方面是为了总结前人的词作成果和词调体式,一方面是为人们按照词调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填词提供范本。

 

在乐谱失传后,后人写词主要是把前人的作品当作词调的样品,按式仿作,依谱填写。在一般情况下,调有定格,格有定句,字有平仄,也就是说每调的句数、字数以及押韵、平仄都有规定,这就是词律的要求。讲究平仄,是词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自南朝齐代永明年间开始,时人发现了汉语的四种声调,即每个字的读音可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初唐时,诗学家们又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也就是说,不平为仄(亦称侧声)。平仄的区分在诗词创作中被广泛运用。从古代读音上看,这四种声调各有特点,康熙字典“读四声法”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所以,讲究平仄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诗词句中平仄递用,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的美感。词本来就是一种配乐演唱的音乐文学,在曲谱失传之后,人们更加重视通过韵律和平仄的使用来体现其原有曲谱的音乐特点。

 

 《白香词谱》用简明的文字与符号标出了一百个词调不同的格律。它在每个词牌下列出了一首词作样品,并在每首词的每一句后都标出了“句”、“韵”、

“叶”、“换”、“叠句”等字样,揭示出每个词调的格律要求,主要是:

 

“句”:表示此处断句,但不押韵。

 

“豆”:表示句中的小停顿。

 

“韵”:表示本词起首用韵处。

 

“叶”: 读xié(协),表示与上面所用之韵同是一部,是协韵处。

 

“换”:表示此处平仄换韵。

 

△:白三角表示此处押平声韵。

 

▲:黑三角表示此处押仄声韵。

 

每句下面又用符号表示每个字的平仄:

 

○:白圈表示此字当为平声。

 

●:黑圈表示此字当为仄声。

 

⊙:圈中加点表示此处可平可仄。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这本词谱,我们在每个词调后设“词谱格式”和“词律解读”两项,列出每个词调的平仄格式,并分别从词的押韵、对仗、句法、字法几个方面对词律加以解读。

 

1. 词谱的平仄格式

 

《白香词谱》的符号图谱虽可指导填词,但其中用圆圈加点表示可平可仄,与实际作品终有距离,为使每个词谱的词律更加清晰,我们在“词谱格式”中,仿照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的做法,对照作品,给每个词调列出了平仄格式,并以加圆圈的方式表示此处可平可仄。以三角形标出押韵处,白三角表示押平声韵,黑三角表示押仄声韵。例如第3谱《忆王孙》:

 

《忆王孙》的词谱格式:

萋萋芳草忆王孙。○〖〗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柳外楼高空断魂。○〖〗仄仄平平○〖〗平仄平△。(叶)

 

杜宇声声不忍闻。○〖〗仄仄平平○〖〗平仄平△。(叶)

 

欲黄昏,仄平平△,(叶)

 

雨打梨花深闭门。○〖〗仄仄平平○〖〗平仄平△。(叶)

 

该词个七言句为平起平收的律句,句中、三字可平仄不拘。第二、三、五句均为七言仄起平收的律句,其格式本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此式忌孤平,第三字不能换仄,、五两字可平可仄,但调中第五字一般宜用平声,第三句中的“不”字为以入代平,故此三句格式均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如此排列则一目了然。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通行的词调,在格律上只要求遵守平仄,但也有一小部分词调不仅讲平仄,有的地方还要分四声。如《齐天乐》等调,当然不必全首分四声,而是有数处仄声须分上、去。万树《词律·发凡》指出:“平仄固有定律矣,然平止一途,仄兼上、去、入三种,不可遇仄而以三声概填。盖一调之中,可概者十之六、七,不可概者十之三、四。须斟酌而后下字,方得无疵。”词中的去声字常和上声连用,可作“去上”或“上去”,《齐天乐》有几处必用“去上”声。这在北宋周邦彦的《齐天乐》(秋思)中已有样本,南宋同样精通音律的姜夔沿袭了周邦彦的做法。如第85谱《齐天乐》(蟋蟀),姜夔这首词中,换头处“西窗又吹暗雨”,及下面的“豳诗漫与”与结尾“一声声更苦”几句,其中,“暗雨”、“漫与”、“更苦”都是“去上”。陈匪石在《声执》上卷指出:“(《齐天乐》)结拍末二字限用去上。”

 

唐五代的词只分平仄,不问四声。到北宋柳永、周邦彦填词,由于他们精通音律,四声的用法才趋于精密。不过,词调中须分四声的只是一小部分,其位置在词中也没有一定,仅限于警句和结拍,但以结尾处为多。万树《词律·发凡》指出:“尾句尤为吃紧,如《永遇乐》之‘尚能饭否’,《瑞鹤仙》之‘又成瘦损’,‘尚’、‘又’必仄;‘能’、‘成’必平;‘饭’、‘瘦’必去;‘否’、‘损’必上,如此然后发调。末二字若用平上,或平去,或去去、上上、上去,皆为不合。”宋代晏殊、周邦彦、吴文英诸家的词,都在结句严辨四声。可见结句大都是全词音律吃紧处,所规定的字声,应引起重视。本书中第83谱《瑞鹤仙》 (杏烟娇湿鬓),宋·史达祖此词之结句“又成瘦损”,后面两仄声为“去上”搭配。夏承焘亦指出:“词中须严守四声的地方,往往就是这一腔调的音律为紧要,为美听的地方,所以要求字声配合更严密,与歌腔完全切合。它的位置在词中没有一定,但以在结尾处比较多。”(《读词常识》)

 

2. 词韵

 

在“词律解读”中,我们分析了每首词的用韵情况。关于词的押韵,比律诗要宽。清代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韵参酌而定的。(其中有些韵部一半韵字分属不同词韵,具体参见书后附录二:词韵常用字简编。)十九部词韵如下:

 

(甲) 平上去声十四部 

 

(1) 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2) 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3) 平声支微齐,又灰半;上声纸尾荠,又贿半;去声寘未霁,又泰半、队半。

 

(4) 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5) 平声佳半,灰半;上声蟹,又贿半;去声泰半、卦半、队半。 

 

(6) 平声真文,又元半;上声轸吻,又阮半;去声震问,又愿半。 

 

(7) 平声寒删先,又元半;上声旱潸铣,又阮半;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8) 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9) 平声歌,上声哿,去声箇。 

 

(10) 平声麻,又佳半;上声马,去声祃,又卦半。 

 

(11) 平声庚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12) 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13) 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14) 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乙) 入声五部 

 

(1) 屋沃。 

 

(2) 觉药。 

 

(3) 质陌锡职缉。 

 

(4) 物月曷黠屑叶。 

 

(5) 合洽。

 

由于词牌众多,词的押韵比律诗复杂,有的词牌必须用平声韵,有的必须用仄声韵,有的则既可押平声也可押仄声韵,还有的是平仄韵交替押韵。具体到每个词牌,押韵要求各不相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有些词调只押平声韵,其中有的押平声韵,一韵独用,有的是同部平声通押。如本书中《忆江南》、《捣练子》、《长相思》、《诉衷情》、《画堂春》、《南乡子》、《临江仙》、《凤凰台上忆吹箫》、《望海潮》等均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而《鹧鸪天》、《风入松》、《水调歌头》则是同部平声相协。

 

(2) 押仄声韵的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部上声去声通用,另一种是押入声韵。押仄声韵的很多常用词调都是上去声通押,如本书中《谒金门》、《柳梢青》、《踏莎行》、《蝶恋花》、《渔家傲》、《青玉案》、《天仙子》、《永遇乐》等。有的词调如《蝶恋花》既可上去声通押,又可押入声韵。而《齐天乐》押仄声韵,一般用上去声押,不协入声韵。有的词牌则例押入声韵,如本书中的《好事近》、《东风枝》、《雨霖铃》等,张翥词《东风枝》(老树浑苔)押入声药韵,一韵到底。有些词调的仄韵体也例用入声韵,如《忆秦娥》、《满江红》、《声声慢》等。

 

(3) 有些词调既可押平韵,又可押仄韵,但若押仄韵则必须是入声,不可用上、去声。如《满江红》有仄韵、平韵两体,宋人多用仄韵体,且例用入声韵,慷慨激越,多用于抒发豪情壮志。又如《念奴娇》一百字,有平韵、仄韵两类。仄韵格要用入声韵,以苏轼“大江东去”和“凭空远眺”格式为常见。《声声慢》亦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押入声韵,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又如《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词律·校刊》注:“万氏注云:张宗瑞(辑)‘梧桐雨细’一首,取名《疏帘淡月》,乃因词中语以名之,非调有异也。惟此调旧谱分南北词,

  • 学词入门书白香词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