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17.2 4.9折 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厚江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1855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4004386

上书时间2024-11-11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2010年出版的拙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得到了广大语文老师和语文课程专家的厚爱,被评为2011年“受教师欢迎的100本书”。很多人都以为,它系统阐述了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我语文教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对这样的鼓励和评价,我基本是认可和非常感激的。
不过,我们应该承认,《语文的原点》是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在那样的背景下强调“坚守原点”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坚守原点”,就缺少对语文教学创新的追求,也就缺少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园地也将会缺少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事实上,对我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原点说”简单化理解的并不少,而且我没有机会作出解说,甚至也不便解说。因此,我希望借助《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更全面地阐述我的语文教学主张,介绍我的语文教学方法,把该说的问题说得更清楚。
我以为,“坚守原点”和“突破创新”的统一,才是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离开坚守谈创新,就会成为虚无主义,就会觉得所有新的都比旧的好;离开创新谈坚守,就会成为保守主义,就会觉得一切传统的都好。我们提倡语文的“原点”,就是提倡要坚守必须坚守的;我们实践“共生教学”,就是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同样,我认为,囿于“语文”教语文和跳出“语文”教语文一样可怕。语文课,首先必须是“语文”课,没有“语文”的语文,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但囿于“语文”教语文,除了“语文”什么都没有,也是我们坚决反对的。眼中只有所谓的“语文”,只有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八字纲领”,甚至只有一张试卷,哪怕还有所谓的“语用”,也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仅仅有这些还是教不好语文的。我们提出“语文课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在强调“语言”“语文活动”的同时,更强调“语文综合素养”。什么是“语文综合素养”?就是除了“听、说、读、写”等知识和能力,还有很多很多,丢弃了这些东西,所谓的“语文”也是没有办法教好学好的,甚至压根就不存在。因此,我们以为:语文教学的境界是什么都有且什么都是语文。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追求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各种素养之间的相融共生。这就是我们在提出语文本色教学系统主张的同时,致力于语文共生教学探索和实践的用心所在。



导语摘要

《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是黄厚江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系统阐述了其从“原点”走向“共生”的教学历程。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作者在全面审视语文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回望语文教学的原点、追寻语文教学的共生,详述了阅读教学的原点主张和共生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的原点主张和共生教学。在语文的范畴内谈语文,此书致力于语文共生教学探索和实践。



作者简介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教育名家。
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主张,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发表论文数百篇,主编参编教材、教参数十部(套),教学成果获省政府三项特等奖(一人)。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语文教学讲座数百场,执教公开课数百节。出版《语文的原点》《享受语文课堂》《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论语读人》和长篇小说《红茅草》等。



目录

代序 杨九俊
前沿 黄厚江
章 审视语文教学的现状
003 语文教学的浮泛化
008 语文教学的狭隘化
第三章 追寻语文教学的共生
089 对共生教学的基本认识
098 共生教学的课堂结构
103 共生教学的操作要领
章 审视语文教学的现状
003 语文教学的浮泛化
008 语文教学的狭隘化
第二章 回望语文教学的原点
023 本色语文的核心主张
076 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
代 序\杨九俊
前 言\黄厚江
第五章 写作教学的原点主张和共生教学
169 写作教学的原点主张
203 对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认识
212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课型
219 后 记
第四章 阅读教学的原点主张和共生教学
123 阅读教学的原点主张
146 共生阅读教学的基本认识
163 共生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第五章 写作教学的原点主张和共生教学
169 写作教学的原点主张
203 对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认识
212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课型



内容摘要

《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是黄厚江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系统阐述了其从“原点”走向“共生”的教学历程。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作者在全面审视语文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回望语文教学的原点、追寻语文教学的共生,详述了阅读教学的原点主张和共生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的原点主张和共生教学。在语文的范畴内谈语文,此书致力于语文共生教学探索和实践。



主编推荐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教育名家。
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主张,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发表论文数百篇,主编参编教材、教参数十部(套),教学成果获省政府三项特等奖(一人)。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语文教学讲座数百场,执教公开课数百节。出版《语文的原点》《享受语文课堂》《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论语读人》和长篇小说《红茅草》等。



精彩内容

阅读黄厚江:从本色语文到共生教学
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评选,黄厚江老师的语文本色教学获得特等奖,同时他作为主要编写者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也获得特等奖;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奖评选,黄厚江老师的语文共生教学又获得特等奖。后来,他的教学成果语文本色教学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这是江苏省人,可能全国也不多见。他为什么会获得这样丰硕的成果呢?
我以为,要找到黄厚江老师学科研究成功的原因,要解读黄厚江老师的语文本色教学和共生教学,先要解读黄厚江其人。
黄厚江的成长经历
黄厚江老师提倡以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以语文的方法学语文。我在这里响应他的倡导,“阅读”黄厚江,并且记录一些阅读的随感。
黄厚江老师的成长经历与许多个“三”相关联:,先后在三所学校工作过:普通的乡村中学——一般省重点中学——苏州中学这所全国著名中学;第二,在不同时期形成过三个关注的重点:考试的成绩——课堂教学的艺术——语文学科的使命;第三,教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研究——语文学科课程研究;第四,师徒关系有过三部曲:开始是间接学人家的——然后拜师正式学习——现在主持名师工作室,领导共同体;第五,语文教学研究有过三个目的:为生存——为发展——为热爱的事业。就连获奖,黄厚江老师也都是连中三元:全国圣陶杯论文比赛,他是三个一等奖(奖);江苏省圣陶杯论文比赛,他还是三个一等奖(奖);江苏省省政府的成果评比,他还是三个特等奖。
黄厚江的成长经历提示我们,教师成长至少有以下关键元素。
1.树立理想。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就是对新人培养的渴盼,对新人培养的坚持。黄厚江从来没有放弃过理想,他自称是“浪漫的现实主义者”,他对学生的要求是:“你可以不做诗人,但做人不可没有一点诗意。”“诗意”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人性中理想的光泽。尽管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要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有时也迁就,也妥协,成为“戴着枷锁的舞者”。但由于他个人的努力、积累与坚持,已经深得语文教学规律的个中三昧,进入了一个自由王国。所以,他的课,已经摆脱了应试的顾忌和束缚感、僵化感了,已经是一种诗意课堂了。
这使我联想到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的一段文字:“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体。”有梦者,事竟成!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具有重要启迪意义的。
2.站稳课堂。如同一个演员的成长,必须在舞台上“滚”出来,教师也必须靠一节一节课垫起人生的高度。黄厚江是靠课堂安身立命的。他为自己的书写的自序,就题为“成长从课堂开始”,他说:“一个教师的尊严,一个教师的幸福,一个教师的价值,都来自课堂。”信哉斯言!朱光潜先生提倡人生要“慢慢走,欣赏啊”,就强调人生要创造自己生命的图画。人生其实是在展现生命,欣赏生命。作为一名教师,黄厚江钟情课堂,用心课堂,研究课堂,享受课堂;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黄厚江上的初中语文公开课有400多节,简直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他成长的案例告诉我们,名师是站立在一节一节经得起推敲的课上面的。
3.潜心读写。在我的朋友中,厚江未必是读书多的人,但他读书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有些书厚江读过许多遍,他告诉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论语》,《老子》《史记》《红楼梦》都读过不止一遍。他还有一个好的习惯,总是带着思考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与经典对话,而且会把心得随手记下来。比如阅读《论语》后,他有研究心得《〈论语〉读人》,该书稿已经交付出版社出版,估计会和此书同时面世。
黄厚江的阅读不以广博胜,他的精读其实也是一条好的路子。前贤们也有这样的主张。比如,陈寅恪就提出过人生的阅读也就是几十本书,我的揣测,这应该是让我们足以安身立命的几十本书。就语文教学说,文学、文化源头上的几十本书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学者提出过,人生要反复读一本大书,那是可以让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黄厚江那里,《论语》《史记》《红楼梦》大概就是。杨义先生指出,要带着“精神关注点”阅读,张弦以待,雁过留声。对这一主张厚江也有很深的体会。
厚江是一个勤奋的笔耕者,他更多的是撰写语文教学论文,到目前为止,他公开发表的论文就有400多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了100多篇。美国有位学者讲过一句很有意义的话:“写作是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厚江基于实践,基于思考,基于研究,下笔千言,滔滔不绝,把许多不可能转化为积极的可能。我想,这其中有些是名头、名号、名利,更多的则是生活的充实和精神的饱满。
黄厚江的教学主张
一位名师总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或者称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等等),它使其教育活动和思想带有了倾向性、一致性、稳定性。黄厚江老师举起的思想旗帜为“本色语文”。其基本内涵,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他语文教学的基本定位,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他对语文课基本的要求是“像语文课”。
阅读黄厚江的本色语文,引发我思考的是:
1.“本色语文”是“我们”的。《论语》里有一个片段,似乎对讨论厚江的本色语文有些启发。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子夏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我想,“素以为绚”“绘事后素”,都讲到一个底色的问题,素洁是人外在的和精神世界的底色。这个“素”就是基本的,就是厚江强调的“原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厚江的本色语文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是反映语文规律的,是语文基本的东西。
2.“本色语文”又是“我”的。在我看来,名师的教育哲学、教学主张一类的东西,都是他们对学科本质独到的理解、发现和表达。所以它又是“我”的,是“我”与“我们”的统一。陈嘉映教授在《价值的理由》里有对类似问题的深刻的阐述:“本真不是现成地摆在那里的东西,它倒毋宁是某种新鲜的东西,我们搜集各种历史线索把它创造出来。只不过,这种创造与科技创造不同,它从来不是单纯的进步,而是在不断变化的情势中,创造出与以往的优秀卓越尽可能坚定的联系。”我以为,黄厚江的“本色”就是陈嘉映先生所说的“本真”。其中,有厚江自己的“创造”。
3.“本色”应当进一步贴近语文的特质。列宁说过,人的知识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厚江对“本色语文”的探索还在螺旋式上升的路上。我曾建议厚江老师更多地从以下方面思考语文本原的问题:,从母语习得的特点看,更多关注综合性、实践性;第二,从汉语自身特点看,更多关注形象性、诗性;第三,从人文学科特点看,更多关注主客观的融合性;第四,从教学基本特点看,更多关注活动性、经验性。当然,这些方面有的厚江已经论及,只是还需“言其详”而已。
黄厚江的超越
在黄厚江的本色语文教学主张得到人们广泛认可的时候,黄厚江老师又提炼出了他的语文共生教学法。其实,在次评审他的语文本色教学成果时,我们已经关注到了他的共生教学法,只不过当时它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成果,而是语文本色教学这个成果的一个部分,黄厚江老师将它表述为语文本色教学的操作机制。这一次,它在和语文本色教学互相组合的同时,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有理论有实践的教学成果。
从语文本色教学到共生教学法,我们看到的是黄厚江老师的超越精神。
当很多老师沉湎于多年不变的教学时,当很多老师顺着课改的时尚之风盲目跟进时,当很多老师感到不满于现实的许多问题但又找不到突破的路径时,当很多老师对许多时兴的说法和做法并不认可而又说不清楚时,黄厚江老师已经行走在探索的路上。他一个一个问题地思考,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到“两性”的具体内涵及其统一;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到语文课堂的基本原则;从语文教学主张,到语文教学方法;从阅读教学基本定位,到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从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到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从课堂教学诊断,到学科质量评价;从必修教学,到选修教学;从学科研究,到专业素养……他的研究几乎触及了语文教学的每个领域,甚至每一个领域的每个具体问题。于是,当别人彷徨的时候,当别人埋怨的时候,当别人无所适从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已经有了自己系统的主张,有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他远远地超越了许多和他同行的人。
而更可贵的是,他对自己的不断超越。本来,作为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系统主张,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也很值得自豪的事。如果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如果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陶醉于、满足于已经有的成果和成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同时,这也是很多关心他的人所担心的。2012年全国中语会在苏州召开黄厚江语文本色教学研讨会,我应邀在会上讲话时就再三提醒黄厚江老师要在追求本色、立足原点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创新和突破。显然,对这一点,黄厚江老师自己是非常清醒的。他在《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的封面上写道:“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更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也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必须这里是出发地。”这几句话,黄老师不仅仅是写在书上的,更重要的是写在心上的,是写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学和研究的行动之中的。于是,我们又看到了他一系列新的成果,看到了他比较成熟的语文共生教学法。
在谈到语文共生教学法和语文本色教学的关系时,黄厚江老师说:语文共生教学法是语文本色教学主张实现的主要机制。语文本色教学,是针对语文教学种种异化行为提出的教学主张;语文共生教学法,是遵循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共生理论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能体现语文本色教学基本主张的教学方法。前者主要是理性思考,后者主要是实践操作。前者是守正,后者是创新。
语文本色教学的核心主张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学生按母语学习的规律学语文,教师按母语学习的规律教语文”,语文共生教学法的核心理念“用阅读教阅读,用写作教写作;在阅读中教阅读,在写作中教写作”,是立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对语文本色教学核心主张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必须用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引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用自己的读写感受引发学生的读写兴趣,用自己的读写体验激活学生的读写体验,用自己的读写思考激发学生的读写思考,用自己的读写发现引导学生的读写发现,用自己的读写经验引导学生的读写过程。它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现场的教学价值和学习价值,让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形成读写体验,在读写实践中掌握读写方法,在读写实践中形成读写经验,在读写实践中培养读写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互相共享语文学习的感受,互相启发语文学习的思考,互相激活读写的体验,互相激活读写的思维。这就是我在前文所说的,对母语习得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关注,对汉语形象性、诗性特点的关注,对人文学科主客观融合性特点的关注,对语文教学活动性、经验性特点的关注。
在此,我们不难看到黄厚江老师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向语文教学研究纵深领域探索的精神。
黄厚江的学术品格
阅读黄厚江,从他的语文本色教学主张的提出、从他语文共生教学方法的提炼中,我还看到一个学科研究者应该有的可贵的学术品质。
他有承担意识。
说实在的,对语文教学及其研究的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问题怎么解决呢?踏踏实实去思考,去探索的人并不很多。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热衷于问题的揭示:课程标准有问题,教材有问题,课程知识有问题,课堂教学有问题,高考命题有问题……批判都是比较容易的,可是问题谁来解决呢?这是一切问题的问题。隔岸观火,发发牢骚,都是轻松的,但意义却寥寥。
而黄厚江老师从来都不是一个只会提出问题的人,他总是寻求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哪怕是他感到力不从心的问题,他也不惜作一番努力和尝试。如果说解决阅读教学的定位问题,解决写作教学的定位问题,解决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问题,解决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他作为一个一线老师应该关注、能够解决的问题,那么语文课程的性质问题,恐怕真不是一个一线老师能够解决的,而黄厚江老师却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自己的思考,并作出回应。什么是语文的“工具性”?什么是语文的“人文性”?它们两者又是怎样的统一?这样的问题,课程专家似乎也很少有人愿意正面作出回答,而黄厚江老师却丝毫不回避。他说:语文不仅是“学习的工具”“工作的工具”“交际的工具”等日常生活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工具。他说: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内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母语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丰富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他说: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必须体现在工具价值的实现过程之中。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到黄厚江老师自觉的建构意识。我们常常发现,黄厚江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都是多层次的,都是系统化和系列化的。比如课堂教学,他立足学科特点提出了“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为目的”的基本要求;他立足教学过程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原则、整体原则、适度原则、节奏原则等四项优化原则;他立足日常教学提出本色课堂的基本特征是朴实。不仅如此,他还对这些内容的每一方面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比如,语文本色课堂对“朴实”的追求,他就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内容要简明,教学过程要简捷,教学方法要简易,要有实在的语文积累,要有实在的语文能力训练,要有实在的语文学习活动等具体要求。对于如何达成这些要求,他也立足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探索,他总结了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添加、删减、整合、分解等具体策略,总结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多种方法,总结了多种作文课型的教学要领。在黄厚江老师的语文教学研究中,无论是宏观的问题,中观的问题还是微观的问题,他的想法和做法往往都不是零散的,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种自觉的建构意识,其实是承担意识的具体体现。
尤其让人敬佩的是,他总是立足教学实践进行自己的探索。这就让我们想到黄厚江老师的另一可贵的学术品质——他的实践精神。
对于关注的每一个问题,黄厚江老师几乎都会立足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且几乎都能找到在实践中加以体现的具体方法。比如“工具性”和&ld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