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课堂:民名教育回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过去的课堂:民名教育回忆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17.9 5.1折 35 全新

库存4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木春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45328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3981069

上书时间2024-11-11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追寻远逝的教育好时光
民国虽仅38年,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它,却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学者、作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如灿烂群星,闪耀夜空。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奇迹,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也纷纷得出自己的答案。
我也非常好奇。作为教育者,我的追问显得有点“钻牛角尖”:这一大批民国精英上过的大中小学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
于是,我钻入了故纸堆,沿着前辈们受教育的经历,在民国时代种种独特而迷人的课堂景象中流连忘返。
于是,诞生了这本《过去的课堂》,也诞生了我对民国课堂三个向度的认识。
一曰,自由与包容。
冯友兰先生回忆,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后成了“自由王国”,开什么课,课怎么讲,都是老师的自由。教师之间,有不同观点可以唱对台戏。学生们就更自由了,“可以上本系的课,也可以上别系的课。你上什么课,不上什么课,没人管;你上课不上课也没人管。只到考试的时候你去参加考试就行”。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亦然:“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大学课堂如此,中小学课堂里也不乏其例。季羡林的中学老师,有的是前清秀才,四书倒背如流,出口“我们大清国”;有的是激进革命者,像胡也频,一上课就宣扬普罗文学。袁微子先生记得小学每次作文时,夏老师就问:“这次作文写点什么好呢?……我替你们想了几个题目,你们看怎么样?”接着夏老师拟出四五个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有时,调皮的同学还故意问:老师,这些题目我都不喜欢,我想自己写一个,行吗?夏老师总是笑眯眯地同意。
如此自由与包容的氛围,才孕育出不一样的课堂,并由此孕育出一个时代生气勃勃的教育气象。
二曰,个性与才学。
“个性”二字,堪称民国课堂鲜明的特征了。请欣赏下面的课堂:
(童伯章先生)庄严持重,步履不苟,同学以道学先生称之。而上堂则俨若两人,善诙谐,多滑稽,又兼动作,如说滩簧,如演文明戏。一日,讲《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先挟一大地图上讲台,讲至图穷而匕首见一语,师在讲台上翻开地图,逐页翻下,图穷,赫然果有一小刀,师取掷之,远达课堂对面一端之墙上,刀锋直入,不落地。师遂绕讲台速走,效追秦王状。(钱穆《常州府中学堂》)
(唐)老师讲授的是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老师的讲法很别致,他从来没有给我们解释字句,也从来没有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读。他只是慷慨激昂地或是低徊宛转地读几遍。然后领着我们共同朗诵。他这才在教室里打转转,听着我们朗诵。有时他会搬过一张凳子,坐在你身边,说道:“老弟,我们一道读啊。”虽然带着太仓腔,但是在抑扬顿挫之中,你会听到句号、分号、逗点、顿点,连带惊叹号、疑问号。(朱东润《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
这些课堂,没有千篇一律的、古板的授课方式,更不见程式化的“几步教学法”或“15 30”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灵动的、性情的,充满生命力的。这里,老师即课堂,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的才学与个性的自然展示。
三曰,创意与实践。
今天不少五花八门的所谓“创新课堂”,民国时期已经出现,算不得什么新事物。试举几例:
1.分组法:诗人公木小学时的曹老师让学生互改作文,然后再交他审查。曹老师还把学生依座位分成六组,每组十至十一二人,在星期日讲故事,各组整理出一份记录,交他审阅、评比。
2.启发式:冰心在贝满女中念书时,教化学的管老师上课一直采用启发式:让学生预习下一堂的内容,每人记下不懂的问题,一上课就提出来,大家讨论,接着老师讲解,后做试验。
3.“开放”式:金克木小学时有位老师,多才多艺,既教图画课、手工课,还教自然课。他上的自然课,不拘守课本,而是把学生带出校门,到附近菜园去讲十字花科植物。后来又开一门园艺课,在校内开辟几个小畦,让学生分小组负责。
此外,作曲家周大风回忆在镇海县乡下念书时,生物教师通过师生同台演“幕表戏”,把生物、地理乃至高科技的知识都融进去,获得极大的成功。演出后,学校图书馆内相关学科的书刊被借阅一空。
以上所谈的这三个向度,与民国时期办学自由度极高不无关系。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起根本作用的则是师资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学识水平)。民国师资情况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考察。
一方面是师资水平。当时学校很少,教师人数也少,但从小学到大学,教师的整体水平非常高。
首先,从学历看。不少中小学教师出身于名牌大学或属于“海归派”。作家徐迟小学时的几位年轻老师,个个是名校优等毕业生。季羡林北大毕业后回到济南中学教书,不少同事是北大校友。此外,留学生归国当中小学教师,在当时是寻常事,像周氏兄弟从日本回来,都当过中学老师。
其次,中小学教师自编高质量的教材。金克木先生的小学国文老师,每星期都另发油印的课文给学生,以代替教科书,选的文章古今全有。有些文章后来进入了中国大学语文的读本,让晚年的金先生也惊叹不已。
再次,从课堂表现看。名家笔下的老师,课堂上风采十足,令人神往。季羡林的一位中学老师,外号“大清国”,上课从不带课本,“四书五经”不仅能背诵如流,据说还能倒背。而罗庸先生在西南联大上课,“不带片纸。不但杜诗能背写在黑板上,连仇注都背出来。”如今我们看这些老师,恍若神人。
有如此学识的老师,无论课堂如何自由、个性、创意,效果总是不差的。一代名家的成长,便是明证。这就是“名师出高徒”。
另一方面是教育理念。民国时期,多数教师虽然未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但有着朴素的人文情怀。他们的课堂,除了传递知识,还重视传递知识之外的东西。
国学大师黄侃上课,常由古代诗文谈及现实,“爱国忧民愤世嫉俗”之情溢于言表。有一次讲顾亭林的《海上》,“他一面念一面慨叹,仿佛要陪着顾亭林也痛哭流涕”。学生们为之动容。
李叔同上音乐课时,有的同学看不相干的书,有的同学吐痰在地板上。李叔同没有立刻责备他们,而是等下课后,才用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再出去。”等别的同学都走了,他才和气地提醒他们应该如何如何。说完微一鞠躬。李叔同用言传身教,告诉学生什么是尊重。
我在编书时,每读到这类文字,内心常溢满温情,同时感慨:如今的课堂上,已很难触摸到这般有温度的细节了。
诚然,民国名家们笔下的课堂,也存在诸多落后的现象,其中普遍的要算体罚了。这类课堂,本书也选入一部分,以反映当时课堂的全貌。借此也提醒读者,对民国课堂乃至于整个民国教育,我们也不能过分神化。回望民国,诚如傅国涌先生所云:“向一个消失的传统致敬,绝不仅仅是怀旧,更多的是寻找和回归。”为了更好地“寻找和回归”,客观地看待民国教育,乃是基本的态度。
王木春
2016年2月22日 于东山岛 



导语摘要

《过去的课堂——民国名家的教育回忆》收入了50多位民国名家笔下精彩的课堂回忆,共分为小学课堂、中学课堂、大学课堂三个部分。除了传统的私塾课堂外,还涵盖了对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国文等各个学科的精彩课堂教学的回忆。在一个个名家的笔下,一堂堂精彩的课,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教师,流淌于其中的是永恒的教育精神血脉。 



作者简介
王木春,福建省特级教师,首批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教育随笔写作。近年致力于民国教育文献的研究和编撰。著有《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主编《为幸福的人生——民国名家对话中小学生》《民国名家谈作文之道》等。现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一中语文教师。

目录

自 序·追寻远逝的教育好时光 / 001
小学课堂 
少年时代·郭沫若 / 003
小学·萨孟武 / 007
“三曹”老师·公 木 / 012
国文教员·图画教员·金克木 / 016
感谢我的启蒙老师·袁微子 / 020
丝业小学·徐 迟 / 022
难忘的一课·于光远 / 026
初小老师曹景黄·任继愈 / 028
感念三位启蒙恩师(节选)·黄鸿森 / 030
启蒙师·琦 君 / 035
难忘的一课·周大风 / 041
忘不了的一课·岑 桑 / 044
精彩课堂片段(小学篇) / 047
中学课堂
二十年来的经历·邹韬奋 / 055
常州府中学堂·钱 穆 / 059
中学时代·茅 盾 / 062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 069
我的中学国文老师·罗 庸 / 072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 / 077
难忘的恩师·苏步青 / 081
难忘的中学老师·季羡林 / 084
我的中学·钱学森 / 088
忆恩师·张 维 / 092
张闻天教我国文课·张允和 / 095
对我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一堂课·于光远 / 098
一袭青衫·琦 君 / 103
忆南开·韦君宜 / 112
长忆吾师·孙开远 / 115
激情孟夫子·朱永福 / 119
绵绵师魂谁继?·张思之 / 123
精彩课堂片段(中学篇) / 128
大学课堂 
北京大学·冯友兰 / 139
老师和同学·凌叔华 / 142
上海大学·丁 玲 / 148
爱上物理学·王淦昌 / 150
怀念姜立夫先生·吴大任 / 155
红楼点滴·张中行 / 158
张资平教地理·(马来西亚)温梓川 / 164
北大与北大人·朱海涛 / 168
后一堂课和后一首诗·程千帆 / 174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钱三强 / 177
离乱弦歌忆旧游·赵瑞蕻 / 180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 / 184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 188
当年师长素描·周明道 / 192
暨南四教授·原予鲁 / 198
紫色的雾·闻 山 / 204
精彩课堂片段(大学篇) / 207
附·名家课堂自述 / 218
一个活的林间学校产生了·陈鹤琴 / 218
在言子庙·叶圣陶 / 222
后宅初阶小学·钱 穆 / 224
教师日记·丰子恺 / 227
后一课·郑振铎 / 235
教学相长·王朝闻 / 238
后 记 / 241
编辑手札·作为教师,您应该“追寻远逝的教育好时光” / 243



内容摘要

《过去的课堂——民国名家的教育回忆》收入了50多位民国名家笔下精彩的课堂回忆,共分为小学课堂、中学课堂、大学课堂三个部分。除了传统的私塾课堂外,还涵盖了对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国文等各个学科的精彩课堂教学的回忆。在一个个名家的笔下,一堂堂精彩的课,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教师,流淌于其中的是永恒的教育精神血脉。 



主编推荐
王木春,福建省特级教师,首批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教育随笔写作。近年致力于民国教育文献的研究和编撰。著有《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主编《为幸福的人生——民国名家对话中小学生》《民国名家谈作文之道》等。现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一中语文教师。

媒体评论

诚然,民国名家们笔下的课堂,也存在诸多落后的现象,其中普遍的要算体罚了。这类课堂,本书也选入一部分,以反映当时课堂的全貌。借此也提醒读者,对民国课堂乃至于整个民国教育,我们也不能过分神化。
回望民国,诚如傅国涌先生所云:“向一个消失的传统致敬,绝不仅仅是怀旧,更多的是寻找和回归。”为了更好地“寻找和回归”,客观地看待民国教育,乃是基本的态度。
——王木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