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
  •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

80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钢、丁耘、韩潮、王涛、吴新文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12

阅如玉图书专营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白钢、丁耘、韩潮、王涛、吴新文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08381
  • 定价 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6页
  • 字数 110千字
  • 丛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模式的关键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道路的关键词确立为研究对象。书中探讨了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会通的缘由,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深刻而清晰地解释了中国的建设、发展与崛起。书中把中国历史的特点概括为:学习—创新型文明、大一统国家、先进性团体,提出这三者是中国历史的最根本线索,是中华民族雄踞世界数千年而不堕的根本原因。书中论证了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会通的关键点,西欧的马克思主义由于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强调对立、斗争的一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三期则在不忽视运动变化绝对性的前提下,重视事物统一、和谐的一面。所谓中国模式的真正秘密,归根结底是中华文明传统的现代表现。
【作者简介】
白钢,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
丁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
韩潮,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涛,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新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录】
论中国模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道路 

一、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中华现代文明——国家之建立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 

历史道路 

三、推进中国道路、深化中国模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第三期的理论使命与战略任务 

四、从国家富强到文明复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三期 

学说的历史地位 

斗争、和谐与中道——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一、冯友兰版本的“和谐哲学”及其疑难 

二、儒家主张“仇必和而解”吗 

三、“和”在辩证法上的意义与地位 

四、“和”在儒学中的意义与地位 

五、导“和”归“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期的 

哲学 

论中华传统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基础 

一、文明 

二、国家 

三、统治与教化 

四、中华传统的现代转化 

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关怀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 

二、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表现 

出强烈的中国情怀和中国主体意识 

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关怀历史上的中国、 

当下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 

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文明建立答客问 

一、中国在近代为什么落伍 

二、革命与阶级斗争 

三、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之首要问题 

四、新中国如何继承中国道统 

五、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的文明观 

一、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之实质 

二、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 

文明国家与政党国家——中国共产党构建之国家体制的历史意义 

一、何谓文明国家 

二、政党国家的兴起 

三、中国共产党与文明国家 

人民共和与均衡政体 

一、“名实之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循名责实 

三、铁的必然性 

四、《新民主主义论》的论证 

五、均衡政体的政治现实性——功能界别 

六、人民共和:从和谐社会到均衡政体 

理解邓小平:在后毛泽东时代坚持了“大中至正”之道——将革命与改革统一起来的邓小平理论 

一、改革与革命 

二、开放与自主 

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