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摇滚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62.55 6.4折 98 全新

库存28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埃德·沃德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91562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867487

上书时间2024-12-30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部乡村地区来引出这个故事再好不过了,那时那地,人们不会特地去做音乐;或者说假使做了,也就和熏火腿、修屋顶、补篱笆、耕菜地一样,只是千万稀松平常之事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罢了。不管肤色是黑是白,不管来自南方还是北方,只要你生 活在乡村,就有干不完的活儿,做完这件事永远还有下一件,要活着就得干活。有时,人们劳作会有音乐相伴,尤其是非裔美国人;此外,海员和挖掘工人工作时往往也会伴随着音乐。“fieldhollers”(田野劳动号子)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带有非洲印记的遗留物,记录的是田间做农活的囚犯所发出的“嗨哟嗨哟”的呼喊声,或者他们哼唱旋律的残章断片,我们现在听来会觉得有些怪。

 

 

 

包括那些被铁链拴住的苦工囚犯们唱的歌以及普通劳动人民在铺设、修补铁路轨道时唱的歌在内,这类音乐给参与日常工作的人们带去团结的力量。白人农民,尤 其是住在农耕社区的白人农民——他们往往和黑人们住得很 近——自己有一套使用音乐的方法,比如妇女往往会记得那些 以叙事曲(ballads)形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长篇古代传说故 事,并在做纺纱、编织或者缝纫等“女人专属的活儿”时哼唱,也有直接拿来当摇篮曲的。

 

 

 

不管白人还是黑人都会在教堂以社群团体为单位进行演唱,而且都会使用乐器进行社交,也会用乐器来为舞蹈伴奏:比如小提琴(fiddle),那是白人从之前生活的国家迁入时带过来的(一并带来的还有好多演奏曲目),而黑人在奴役时期也从主人那儿学会了演奏方法;比如 班卓琴(banjo),原型是西非一种叫班加(banjar,还有很多别名)的传统乐器,制作比较简单,所需材料都是身边随处可见的东西(木材、兽皮、羊肠弦),上手也很容易;再比如吉他,但它不能在家中制作,得去商店买,所以比较贵重,反正最初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常用。

 

 

 

今时今日,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时代出的黑人弦乐队音乐听来竟和白人弦乐队的音乐颇为相似。20世纪30年代,黑人民俗学者约翰·沃克(John Work)将这种音乐记录了下来,当中一些是由年龄较大者演奏的。没钱的乡下人并不关心种族问题,他们更在意自己能不能活下去;20世纪20年代那会儿有录过歌的许多早期弦乐队都同时混有两色人种。好歌就是好歌,如果一个群体从另一群体那里学习这种音乐,说明那就是历史进程发展的方向;任何变体或者变化大多出于个人的选择而不是某种民间传统。

 

 

 

不过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没有一种改变是出于专业的角度,它们都只是日常的一部分,围绕着生活中那些平凡之事发生,比如每年的生猪屠宰,或是类似好友来访、男婚女嫁这样的喜事,又或者仅仅是在结束一周的 辛苦工作后进行的释放和发泄。这类曲调——从最纯粹的意义上说——就是民谣(folk music)。

 

 

 

但也不是说美国那会儿没有专门的娱乐演出业,只不过仅限于城市地区而已。生活在农村的人一没钱,二没车——当然最主要是没这兴致——去参与这类娱乐活动,比如去看扮黑艺人(ministrel)歌舞剧团的巡回演出,听轻歌剧歌手唱歌,或者去听1871年后出现的专门唱黑人圣灵歌曲(spirituals)的乐团[传承自无伴奏合唱团“费斯克庆典歌手”(Fisk Jubilee Singers)]。这种消遣活动是为中上阶层准备的,提供表演的都是专业演职人员,他们的专职工作就是艺术创作,并且是有偿创作。除了演出场地、巡演模式和一些汇入民乐的歌曲,这部分内容和我们的故事没有多大关联,至少直到19世纪末期留声机诞生那会儿都没什么关系。

 

......



 
 
 
 

商品简介

天才定义风格,巨星照亮时代,猫王、披头士名字一出,全世界陷入疯狂。但让一个音乐流派发展成全球产业和大众文化,还少不了无数机缘巧合、古怪发明和精明决策的叠加:例如,吉他手接错线产生梦幻的声音,热衷农机改造的小伙子革新了舞台技术,数学公式成为唱片销售的制胜法宝……

 

 

 

1948年出生的埃德·沃德和这个全新的音乐流派一起成长,见证着台前幕后的故事。作为专职乐评人,沃德50年笔耕不辍,尽管毒舌常常引火烧身,却丝毫无损他“摇滚历史学家”的桂冠。这位摇滚老头子以考古挖掘般的精神,从1920年“摇滚史前史”起笔,生动再现了摇滚乐诞生的土壤和气候。

 

 

 

现在,让我们在《摇滚:一部历史》第一卷中跟随沃德的脚步,从回荡着田野劳动号子的南方棉花地乘火车北上,听着公路电台,从孟菲斯开到纳什维尔,或从底特律开到芝加哥,甚至搭乘远洋轮船到海那边的伦敦、利物浦、汉堡,去孕育了杰出音乐人的唱片店和小酒馆,以及摇滚史上最著名的厂牌和录音室,逐一“朝圣”吧!



作者简介
埃德·沃德(1948~2021),曾任《滚石》杂志主编,“西南偏南”音乐节联合创始人,担纲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新鲜空气》(Fresh Air)节目摇滚栏目多年,著有《摇滚年代》《迈克尔·布鲁姆菲尔德:美国吉他英雄的起与落》《政权落幕尽头的酒吧》《两则布鲁斯故事:埃德·沃德虚构小说》等多部作品。

目录
本书特别关注了乐曲风格中的冷僻角落, 揭示了那些永久性地改变了音乐生态的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家们背后的故事。在这部两卷本丛书的上卷中, 沃德展示了他惊人渊博的学识和专注而又自如的情节转换能力, 从孟菲斯到芝加哥、底特律、英格兰、纽约, 信手拈来。他笔下涵盖了那些姓名如雷贯耳的人物的生涯轨迹, 比如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巴迪·霍利, 查克·贝里, 雷·查尔斯, 同时也填补了许多知识空白, 且表达对久已被人们遗忘的英雄的致意。后者如博内特兄弟、罗亚尔五人组, 及玛瑞恩·克丝克尔, 塞姆·菲利普的秘书, 她在猫王职业生涯的开端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内容摘要
天才定义风格,巨星照亮时代,猫王、披头士名字一出,全世界陷入疯狂。但让一个音乐流派发展成全球产业和大众文化,还少不了无数机缘巧合、古怪发明和精明决策的叠加:例如,吉他手接错线产生梦幻的声音,热衷农机改造的小伙子革新了舞台技术,数学公式成为唱片销售的制胜法宝……

1948年出生的埃德·沃德和这个全新的音乐流派一起成长,见证着台前幕后的故事。作为专职乐评人,沃德50年笔耕不辍,尽管毒舌常常引火烧身,却丝毫无损他“摇滚历史学家”的桂冠。这位摇滚老头子以考古挖掘般的精神,从1920年“摇滚史前史”起笔,生动再现了摇滚乐诞生的土壤和气候。

现在,让我们在《摇滚:一部历史》第一卷中跟随沃德的脚步,从回荡着田野劳动号子的南方棉花地乘火车北上,听着公路电台,从孟菲斯开到纳什维尔,或从底特律开到芝加哥,甚至搭乘远洋轮船到海那边的伦敦、利物浦、汉堡,去孕育了杰出音乐人的唱片店和小酒馆,以及摇滚目前的厂牌和录音室,逐一“朝圣”吧!

媒体评论
沃德的摇滚史依托着扎实的研究,但文风里充满了对话的灵气。他的书呆子气恰到好处,活泼地从一首曲子跳转到另一首曲子,从一波热潮冲向另一波热潮,只有在讲述一些奇闻轶事时才舍得把节奏稍微放慢下来……他忠实地记录了这个音乐类别的许多隐蔽的角落,让我们看到,在很久很久以前,摇滚曾经是一种“很古怪”的音乐。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这位摇滚音乐记者里的佼佼者为世界贡献了一部“巨作”,而这部巨作所涉及的话题,一刻都没停止过惊世骇俗……沃德的书带来了重重惊喜和新鲜的见解……或许人们应该用“新的耳朵”来聆听“老的调子”。
——《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没有哪个作家能像沃德一样,讲述如此复杂、不羁的摇滚乐历史。他巧妙地将业界神话与少不免残酷的现实区分开来,同时连接起不同风格、不同种族、不同城市和不同场景,编织出一部连贯的“民族史诗”。沃德先生以罕见的智慧、洞察力和幽默感写作,但最重要的是,他对这种仍然强大的音乐充满了热情。
——戴夫·阿尔文(Dave Alvin),格莱美奖得主

沃德秉承了他在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新鲜空气》节目里的那种脑洞大开又娓娓道来的风格,来处理这个令人生畏的话题。自1986年以来,他就一直是电台的常驻摇滚历史学家。就像他的广播节目一样,这本书非常擅长在现实的本质与人们津津乐道的秘辛之间取得平衡……沃德生动的轶事使这本书比98%书名中带有“历史”二字的书籍更有趣。
——《达拉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

沃德深谙叙事的艺术。他将讲故事的手法与富有层次的编年史写法相融合,书写了摇滚乐的诞生,并将20世纪的美国历史和流行文化纳入其中。沃德先生毅然摒弃了一些摇滚乐评论家所喜欢的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证,为一位位艺术家,以及音乐产业中的一个个实验,描摹了精彩的迷你画像。这样的书是不可或缺的。沃德先生热情洋溢又富有包容性的笔触,是知性又娱乐的。
——《匹兹堡邮报》(Pittsburgh Post-Gazette)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