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36.78 5.1折 ¥ 72 全新
库存48件
作者王巧荣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11989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4205137
上书时间2024-12-28
导 言
2003年6月我从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当代中国研究所以来,在所领导及所学术前辈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诲下,在所广大同事及国内同人的帮助和支持下,从一个青涩的学者逐渐成长为相对成熟的学者。伴随学术年龄的增长,我在当代中国外交、中美关系及相关问题的领域研究取得一些进展,并陆续公开发表了一些学术成果。本书收录了我进入当代中国研究所前后,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外交及中美关系问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新中国70多年的外交实践中,中国的外交战略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是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发展、变化的主要依据。就国际环境而言,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超级大国,对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也是对中国外交决策有着重要影响乃至决定性影响的一个因素。因此,把握和判断美国的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战略走向不仅是中国对美决策的依据,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外交决策依据。中美关系、对美外交也一直是中国开展对外关系、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度甚至是重中之重。在新中国70年外交实践中,中国对美政策的决策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中国外交战略的决策。因此,我们在新中国外交实践中常见到对美外交政策的调整直接导致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考虑到对美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本人多年来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研究中,对中美关系、对美外交,特别是对中国对美外交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给予较多的关注。本书四个部分所收论文,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的体会。
准确把握国际发展大势是外交决策的前提和依据,因而,关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研究是研究中国外交不可回避的问题。本书第一部分6篇论文,着重分析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相关问题领域里的国际因素。APEC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官方的区域多边组织。在加入WTO前,中国把APEC作为中国加入WTO的“演练场”,并对APEC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86年,中国提出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申请后,经过16年漫长的“马拉松式”艰苦谈判,在2001年WTO多哈第四届部长会议上,终于获准加入WTO。当时,学界关于中国“入世”后APEC对中国的意义有不同的声音。对此,《APEC对“入世”后中国的意义》一文,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APEC对中国的影响。文章认为,“入世”前APEC增进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缓解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为中国加入WTO创造了条件。“入世”后APEC对中国的意义尽管面临一些挑战,诸如WTO将吸引人们更多的关注力,APEC作为中国“入世”的“桥梁”作用减弱等问题。但APEC对中国来说,具有WTO不可替代的作用:APEC的合作内容跟中国的经济生活更密切相关,APEC更有利于中国发挥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和影响。通过APEC这个舞台,中国一方面可加强同亚太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相互联系和信任的机制;另一方面,中国又可以提出和倡导自己的主张,发挥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和影响,缓冲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从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解读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一文,是学习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体会,文中从世界观、决策及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问题。文章认为,从世界观层面上讲,要用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世界,要从全球的视角对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与走势作总体的科学的把握。从决策层面上讲,就是要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制定一个正确的、灵活有效的对外战略是掌握处理国际事务主动权的关键。从实践层面上讲,就是提高国际交往的本领。其他4篇是关于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一文,系统分析了美国在抗日战争不同阶段对华政策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特别是抗战后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本书第二部分8篇文章,主要是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实践的研究。《周恩来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文,以分析周恩来对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所作出的贡献为切入点,总体上探讨了新中国前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其成就。《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两文,分别探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战略的发展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发展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调整,它是中国外交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及战略途径的全面调整,由此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相对有利的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外交,它是对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坚持,对中国外交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欧外交》一文,探讨了党的十八大以后前两年中国的对欧外交。文章认为,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从战略全局和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中国对欧外交,对中欧关系及欧盟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作出新判断。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积极推动中国对欧外交的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提升,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中国崛起表现出的复杂心理,再加上美国因素及双边经贸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对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进而使中国的对欧外交面临挑战。《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及《以“中国方案”助推亚太区域合作》两文,研究了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际秩序及亚太区域合作的新思想、新理念。《陈云对外经济交往思想及启示》一文,在系统研究关于陈云经济交往有关论述的同时,简要探讨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经济外交及其经验启示。
本书第三部分7篇文章,重点研究中美关系问题。《周恩来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对美政策的调整》《试析1975年福特访华及其意义》两文,利用美国解密档案及中方相关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美政策调整过程、中美关系正常化停滞不前的原因及中美双方为维持中美关系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邓小平与建交初期的中美关系》一文,着重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对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贡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核武器扩散对国际社会构成严重威胁。中美作为两个核大国,在防止核扩散问题上承担有共同的义务,但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不小分歧。《中美关系中的防扩散问题》一文,系统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中美两国在核扩散问题上的分歧与合作。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一文,探讨了2002年以前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美国对台政策的主要目标及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分歧及合作的基础。《中美关系40年:历程、特点及经验启示》一文,对中美建交40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本书第四部分7篇文章,围绕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探讨了新中国的南海政策、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及领土主权安全问题。《奥巴马执政时期的美国南海政策及其对亚太局势的影响》一文,系统探讨了奥巴马执政8年美国南海政策发展变化、美国插手南海问题的原因及其对亚太局势的影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及改革开放的逐步开展,出于主权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考虑,中国政府开始采取较为积极的南海政策。《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对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影响》一文,着重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间,美国南海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南海政策》一文,探讨了这一时期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权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成就及其影响。《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海洋权益管理》《新时期中国的海洋权益管理》两文,探讨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14年间,中国政府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举措、成就及其局限性。
本书所收论文基本上是原文收录,不过,为保持本书体例统一,对论文中部分标题序号及注释略加改动。另外,对个别表述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第一部分 国际形势及外交环境
APEC对“入世”后中国的意义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APEC是中国加入的唯一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自1991年中国加入APEC以来,积极参与了APEC的一切活动,特别是2001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APEC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和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APEC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力推动下,1947年10月,英、美、法等23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GATT),旨在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促进国际商品流通。1995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性的贸易组织。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当局一度非法窃据中国席位。1950年3月,台湾当局宣布退出总协定,从1965年始,又以“观察员”身份列席总协定会议。1971年11月,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关贸总协定撤销了台湾当局的“观察员”资格。1986年7月11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在关贸总协定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继续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在2001年多哈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上,批准了中国加入WTO的申请。中国经过了长达16年的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终于成为WTO正式成员。加入WTO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加入APEC后,积极参与APEC贸易自由化进程,也一直将APEC作为中国加入WTO的“演练场”。因而,有人认为,中国加入WTO后,APEC对中国就意义不大了,作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本文就“入世”对APEC对我国的意义的影响谈一些看法。
一、APEC对“入世”前中国的意义
在中国“入世”前,APEC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中国经贸的发展与外界的关联性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推进国际化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和利益所在。因此,在1986年,中国政府就向GATT总部提出“复关”的申请。WTO成立后,中国积极要求加入WTO,同时也积极参加地区合作组织,特别是APEC合作交流。中国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积极参与APEC的各项活动,为其发展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一)中国为APEC的机制形成作出了贡献
针对有些发达国家主张APEC应像其他区域经济组织那样建立一套约束机制,中国主张,APEC应是一个协商与合作机构,不搞机制化,不具有指令职能,不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因为APEC成员的利益差别巨大,采取这样的方式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有利于各成员的不同权益和要求得到较好的平衡,有助于发展各个成员的能力,促进共同发展。如果使APEC高度机制化,具有指令性和强制性职能,APEC将会受到强势发达成员的控制,会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成员造成很大的压力。在中国等亚洲一些国家的坚持下,APEC最终确立了“APEC方式”,这一方式承认多样性,强调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灵活渐进等原则。
(二)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关于建立并实现亚太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问题,中国赞成在APEC范围内制定一个实现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长远目标。1994年,APEC印度尼西亚茂物会议期间,APEC成员体关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的时间表问题出现了分歧。茂物会议前,关于APEC时间表问题有三种方案。1994年8月,APEC名人小组提交了题为《实现APEC展望——亚太自由与开放贸易》的报告。报告建议将“在本地区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确定为APEC的长远目标,并建议将2020年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期限,发达成员、新兴工业经济及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1994年10月中旬,APEC名人小组发表了《APEC工商界的蓝图——增长和共同繁荣战略》的报告。报告强调,要迅速向自由贸易的投资自由化迈进,提出APEC发达经济体应在2002年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其他经济体应不晚于2010年。东道主印尼在其“茂物宣言草案”中提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要有一个确定的日期,可以考虑不同的时间表,如2000/2005/2010,或2005/2010/2015年。在广泛听取意见后,把时间表修订为发达经济体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面对三种方案,APEC成员体中有不同的反应。发达国家希望设一个时间表,或2010年,或2020年,有些国家如马来西亚希望不要设时间表。中国在时间表问题上赞成APEC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并原则上赞成通过一个意向性的时间表,但考虑到APEC多样性的特点,主张应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时间表,在不同的领域也要采取不同的时间表的做法。实现这个长远目标,应遵循开放和不歧视的原则。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成员,可以有不同的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时间表,不同的领导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进度和做法。中国立场与印尼的立场相近,中国的态度对印尼是一个很大的支持。这样,最终确立了APEC发展方向——茂物目标,即APEC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和开放的目标。
本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关于中国外交战略与实践,尤其是中美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共6篇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研究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背景和外交环境;第二部分共8篇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了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实践;第三部分共7篇文章,主要研究中美关系缓和与建交问题、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核不扩散问题、南海问题及中美建交40年的历史经验研究;第四部分共7篇文章,着重研究了中国海洋权益及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问题,并对毛泽东、周恩来对中国领土主权安全的巨大贡献进行了探讨。
王巧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外交、中美关系。出版专著《APEC与中美关系》,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即将出版《中国南海权益:历史与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历史研究》等。先后在《美国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及《清华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多卷本第三卷首席研究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在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国际战略思想及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重大项目《新中国外交理论创新与基本经验研究》等。
目 录
导 言………………………………………………………………………( 1 )
第一部分 国际形势及外交环境
APEC对“入世”后中国的意义……………………………………………( 3 )
“9·11”事件对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及中国的外交应对……………( 15 )
解读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4 )
基辛格的中国观……………………………………………………………( 31 )
美国究竟在焦虑什么………………………………………………………( 36 )
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45 )
第二部分 外交政策及外交实践
周恩来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61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73 )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 85 )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欧外交………………………………………………(103)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115)
以“中国方案”助推亚太区域合作………………………………………(123)
西方主要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对APEC 研究评析……………………………(129)
陈云对外经济交往思想及启示……………………………………………(142)
第三部分 中美关系
周恩来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对美政策的调整…………………………(157)
试析1975年福特访华及其意义……………………………………………(169)
邓小平与建交初期的中美关系……………………………………………(185)
中美关系中的防扩散问题…………………………………………………(197)
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银河号事件”……………………………………(212)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221)
中美关系40年:历程、特点及经验启示…………………………………(230)
第四部分 南海问题及领土主权安全
奥巴马执政时期的美国南海政策及其对亚太局势的影响………………(245)
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对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影响………………(262)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南海政策……………………………………………(275)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对于中国南海权益的历史价值……………(288)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海洋权益管理………………………………………(299)
新时期中国的海洋权益管理………………………………………………(313)
毛泽东与新中国领土主权安全……………………………………………(327)
后 记…………………………………………………………………………(34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