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66.23 6.1折 ¥ 108 全新
库存24件
作者(韩) 朱晟彻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22564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4324997
上书时间2024-12-27
再回首,故人依旧
1999年7月21日,张国荣为宣传电影《星月童话》来韩,并在《李素罗的求婚》节目中演唱了一首A Thousand Dreams of You。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年的7月21日。
原本以为影评杂志KINO会刊登他的专访,却什么也没有,他们像是抛弃了拍完《春光乍泄》(1997)后与王家卫分道扬镳的他。翌年4月1日,我开始到KINO上班,满心期待也许有天可以遇到为宣传新电影而来韩的张国荣,但他的电影却再也没有在韩国院线上映了。
之后的2003年4月1日——那天就像是突然收到很久以前离家出走的兄弟的噩耗一般,强烈的愧疚感席卷而来。我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1999年7月21日后的四年间,自己竟然把他忘得一干二净,而KINO也在同年发行七月号刊后停刊了。就这样,我的“九零年代”就此结束。
在观看许鞍华导演的《桃姐》(2012)时,我想起了张国荣。饰演主角的刘德华成长在贫苦之家,所以没有和家佣一起生活的经验,而张国荣则是自小被家佣六姐带大,他甚至说过,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女人不是母亲,而是六姐。他与六姐的交流比和父母的还要频繁,六姐陪伴他度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就这样,我又把张国荣带入了已经展现出优秀演技的刘德华的角色。
张国荣的离去,令人感到惋惜。其中最大一个原因是,再也看不到他的电影了。哪怕是现在,我在观看香港电影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地去想“张国荣更适合演那个角色”。
我在张国荣逝世十周年之际决定在韩国出这本书,也因此见了许多中国香港的电影人,他们除了感到惋惜,更多的是感到愧疚,因为觉得“没能为他做什么”。即使张国荣的离开不是他们的错,但每个人都觉得十分痛苦。由此可见,张国荣的离去在香港电影圈成了一个谁也无法弥补的巨大空缺。我认为这正是张国荣走后,香港电影失去往日的活力并就此被封藏于老影迷回忆中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我想唤回“张国荣”,用文字记录下他。这份通过他和他的电影追溯过去有哭有笑的往事的记录工作,也成了我回顾自己和周遭事物的一个过程。
在电影《红色恋人》(1998)中,张国荣饰演的共产党员“靳”在历史的桎梏中哀叹自己的处境,留下了“视死如归”的台词。他的意思是说,要把死亡看作返回故乡一般。
在写这本书期间,我的两位朋友也相继返回了“故乡”。首先是2003年在张国荣的讣告报道中,用“最终战胜电影的演员”来形容张国荣的周刊杂志FILM2.0的总编辑李知勋前辈。刚过不惑之年的他正值事业顶峰,却在2011年6月因脑肿瘤过世了。命运使然,他与一年后建议我写下这本书的新浪潮传媒(NEXT WAVE MEDIA)的朴孝贞编辑,成了促使我下定决心出版这本书的“罪魁祸首”。
另一位是我在KINO担任记者期间结识的影评人柳尚旭。2010年4月,他在新加坡某医院被确诊患有肺癌,在与病魔的长期抗战后,最终于2013年2月去世了。他在韩国的那段时间,我因为忙于写这本书而没能和他见上一面。这件事一直让我很懊恼和动摇,但看到他在化疗期间写的《柳尚旭的极限电影手记》中写道“未来我要竭尽所能地持续写影评”后,我才得以坚定信心。借此机会再次为故人祈求冥福。
此外,多亏了把出版这本书当成自己的事情的两位前辈——金孝楠和金善泰的鼎力支持,才得以使用2003年赴港采访拍摄的照片。在此也要向提供老照片的Cine21摄影组表示感谢。
最后,在回忆张国荣时,我会永远记得在“慕情”(张国荣喜欢的餐厅)的最后一天。愿我们都能“Happy Together”!
热爱且了解香港电影的韩国知名电影记者、影评人朱晟彻,将从业逾20年间数十次前往香港寻访张国荣足迹的珍贵资讯、曾与张国荣合作且关系密切的相关人员访谈,以“关于张国荣,我想到的……”12个关键字为线,与张国荣的作品世界和人生故事串联,完成此部对哥哥张国荣表达“迟来的告白”的致敬之作——这是张国荣与朱晟彻的故事,也是张国荣与每一个记得、喜欢、怀念他的人的故事。
作者:朱晟彻(Ju SungChul),韩国电影记者、影评人,曾于多家韩国电影杂志任职。著有香港旅游书《假如第二次去香港》、收录韩国电影匠人专访的《8名韩国电影匠人》等。
“我总觉得自己更喜欢周润发、刘德华和周星驰,但在所有喜欢的电影中都有张国荣的身影。我总是把他排在后面,但越想忘记就越是记得清楚。我没有见过他,因为在我成为电影记者之后,他的电影便再也没有在韩国上映了,因此我遇到香港电影人时总会问起张国荣。我想留住他的一点一滴,《永远的哥哥张国荣》是我对他迟来的告白。”
译者:胡椒筒(hoochootong),专职译者,带着“为什么韩剧那么红,韩国小说却没人看”的好奇心,闯进翻译的世界。译有《潜入谎言之海》《生者的眼睛》《素食者》《白》等。
“Miss you much, Leslie.”
张国荣与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一起成了象征永恒青春的代名词。假使带领我们回忆张国荣的人是朱晟彻,那便大可放心地跟随他,欣然地与他一起踏上这场追忆张国荣的旅程。
——柳昇完 电影《柏林》导演
即使时隔多年,张国荣和香港似乎依然存在与我们的心中。朱晟彻就像考古学家一般,探访了那些街头小巷,小心翼翼地清去记忆的灰尘,向我们展示一层层仍旧牵动人心的思念之情。
——边永姝 电影《火车》导演
对于一遍又一遍观看《英雄本色》长大的我而言,张国荣就是香港电影。这是一本可以通过张国荣再次触摸到我们对于香港电影记忆的作品,令人感到恍惚与欣喜。
——李勇周 电影《建筑学概论》导演
在这本书中,常常会看到私人的情感,以及闻所未闻的故事。只有真心喜爱香港电影的人才能呼唤出那些电影的名字,因而可以感受到那份“短暂忘却”且“刚刚找回”的爱。
——郑圣一 影评人、电影《黑色咖啡店》导演
朱晟彻记者的文字总是很吸引人,尤其关于香港电影的而文字则更是如此。朱晟彻写了这本关于张国荣的书,如果我在前往香港前读到这本书,一定会很有帮助。
——李东振 影评人
当我轻声呼唤张国荣这三个字的瞬间,十几岁时不懂事且令人难为情的回忆便涌上了心头。他吃过的巧克力、风度翩翩的刘海、穿着内衣站在电风扇前跳舞的小房间,以及身披长长的大衣走过灯光斑驳的夜路……永远不会老去的他封存了我十几岁时的记忆。
——李允正 电视剧《咖啡王子1号店》导演
回首过去沉迷于香港电影的日子,我和他都觉得自己欠了香港电影很多东西,心情也莫名地感伤了起来。然而,他的文字就像是在与好朋友聊天一般,会让人下意识地频频点头,并喃喃自语道:“对哦、没错、是啊、就是这样。”
——金庆珠 诗人、剧作家
☆“二十年,依旧持续飞行”全彩精装纪念版
☆收录逾200张珍贵照片及王家卫、吴宇森、狄龙、成龙等人采访内容
☆随书附赠精美票根一套
“春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2003年4月1日,一部名为“张国荣”的电影戛然而止,香港电影失去了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也就此与一段有他做伴、美丽到悲伤的时光告别。
“剪辑《阿飞正传》时,我彻底被张国荣的演技震慑住了。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王家卫会被他迷住。”——导演 谭家明
“过去从来没有人夸奖过我的演技,但大家在看过《英雄本色》之后,都对我的演技给予了好评。这都要归功于国荣。”——演员 狄龙
“我原本是一个偏好快剪辑的人,但张国荣是那种静静地看着,也会觉得很美好的人。所以我没分镜,就让镜头一直跟随着他。”——导演 李仁港
“在《英雄本色2》里可以看见子杰的葬礼和画的遗照。虽然不是照片,但当时的张国荣看到自己的遗照是什么心情呢?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想起那时候,我都觉得很对不起他。”——导演 吴宇森
“我们与他书写的故事才正要开始”
韩国知名电影记者、影评人朱晟彻,看遍了张国荣的电影,走过了香港有关张国荣的大小角落,采访了众多电影人,整理了逾20年间收集的资料,把对张国荣的回忆一一记录。书中有他作为影迷对张国荣的无限怀念,也有作为业内人士对张国荣作品谱系的专业探讨,他把写下一字一句的过程当作与张国荣的一场对话,坦承地分享自己的泪与笑、欣喜与遗憾、揣度与期许,也因此真正学会告别。正如“他潇洒地告别,但我们与他一起书写的故事才正要开始”,二十年依旧持续飞行的,是无脚鸟,是朱晟彻,也是怀念张国荣的你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