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31.68 4.7折 ¥ 68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谭楷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70342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616447
上书时间2024-12-25
北京的金秋,是美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
2019年9月29日早晨,一辆迎宾车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缓缓驶出,穿过挂满了五星红旗的条条大街。那遍布十字路口的造型新颖的花坛、花环或花柱,花团锦簇,让人目不暇接。北京城以空前的美丽盛装,准备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
104岁的伊莎白·柯鲁克老奶奶端坐在车上,宁静而安详。她身穿深红色中式对襟上衣,一头银发,丝丝不乱。她将前往人民大会堂,接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颁发的国家对外荣誉勋章——“友谊勋章”。
车窗外闪过熟悉的街景。车子驶过天安门广场时,伊莎白冲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笑了。“人民”,一直是这个国家的主题词,这个词她太熟悉、太亲切了。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宣告成立时,伊莎白和她的丈夫大卫·柯鲁克应邀登上观礼台。她亲眼看见面五星红旗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冉冉升起。她是光荣的国际友人,又是在哺乳期的母亲。在观礼过程中,她不得不离开一会儿,瞅准游行方队的间隙,快速横穿东长安街,跑到东交民巷的住地,去给刚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大儿子柯鲁喂奶。离开时,柯鲁克对伊莎白说:“你要牢牢记住,我们在观礼台所站的位置,对着‘人民’两个大字——记住‘人民’,‘人民’!”“人民”,一直被伊莎白铭记在心中。
70年来,伊莎白怎么也没有想到过,会在104岁时获得如此殊荣!
在人民大会堂,在热烈喜庆的乐曲声中,伊莎白走到主席台中央,和习近平主席握手,接受了习近平主席亲手给她佩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先后有八位国际友人获得“友谊勋章”。获勋者,多为外国政要,唯有伊莎白是在中国做着平凡教育工作的教授。
颁奖词指出,伊莎白是“新中国英语教学的拓荒者,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中国与加拿大民间友好做出杰出贡献”。
颁奖词之外,溢出的是伊莎白的特殊经历:1915年,她生于中国成都。6岁那年,她跟着父母从加拿大回到中国,那一年是1921年,那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之后的近百年——1938年,1942年,1945年,1947年,1949年,1966年,1978年,2000年,2019年……伊莎白亲历了中国的每一次历史巨变。她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她始终与中国人民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是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忠诚朋友。
领完勋章,回到家中,伊莎白竟默默无语。二儿子柯马凯觉得老妈太疲倦了,婉拒了所有要来采访的记者,让老妈好好休息。
午休过后,与往常一样,伊莎白开始喝下午茶。
柯马凯说:“我替老妈打开了精美的礼盒。手抚着金光闪闪的‘友谊勋章’,她感觉十分难过。前些日子,她就说过,她的那些老朋友——献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友人,都走了。如果他们还活着,那该多好啊!他们都应该荣获这样一枚勋章。”
原来,高光时刻之后,无边的寂寞包围了这位百岁老人。
且不说丈夫柯鲁克的好友诺尔曼·白求恩早已病逝,就说写下《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还有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他们,让全世界知道了红军,知道了长征,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他们也早早地走了。
柯鲁克夫妇半个世纪的老朋友——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的创办人、教育家、作家、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和中国原国家卫生部顾问、美国医生马海德两位外国专家也先后于1987年、1988年去世。
还有,1948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就与柯鲁克夫妇认识的老朋友韩丁,为中国人民养了几十年奶牛的阳早和寒春夫妇,也都去世了。
2010年,89岁的寒春在弥留之际,紧紧握着老朋友伊莎白的手说:“幸好啊,幸好还有你啊!”
从白求恩到寒春,有多少国际友人,面对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和不堪忍受的屈辱、贫穷,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前仆后继,倾尽全力,为建设一个美好的中国而不懈奋斗!
细细数来,这些深爱中国的老朋友,一个一个,都走了……那是值得永久怀念的一代人啊,如今只留下伊莎白。
抬头看着丈夫柯鲁克的画像,伊莎白不禁潸然泪下。
与伊莎白相爱同行几十年的柯鲁克,是一位坚定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是他引导伊莎白走上了有价值的人生之路。而影响柯鲁克一生的是两个人:作家埃德加·斯诺,好友诺尔曼·白求恩。
那是1940年柯鲁克与伊莎白在成都华西坝初恋时,柯鲁克对伊莎白讲:作为一名英国共产党员,他1937年参加了国际纵队,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场上负伤,住进了白求恩所在的医院。初,他对坏脾气的白求恩,印象并不好。
后来,柯鲁克才真正认识了白求恩——白求恩开着救护车,冒着炮火,去前线抢救伤员。他的车就是流动的血库,哪里的伤员在流血,他就让护士给那里的伤员输血。那时,输血还是一门新技术。是他把输血技术带到了西班牙战场,挽救了众多战士的生命。一次,他连续救活了12名身负重伤、急需输血的伤员。战士们围着他高呼:“白求恩万岁!”“输血万岁!”
柯鲁克目睹了护士疾呼血液不够时,白求恩把衣袖一挽,斩钉截铁地说:“快,抽我的血!”
柯鲁克说:“白求恩‘抽我的血’的那一声大吼,让我震惊。我真正认识了他,看清楚了他。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优秀共产党人!”从此,柯鲁克与白求恩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柯鲁克讲述的白求恩的故事,使伊莎白的心灵受到一次强烈震撼。
白求恩的鲜活形象,一生铭刻于柯鲁克夫妇心中。在中国革命与建设需要的时候,柯鲁克夫妇的所作所为,不正是白求恩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大吼的一次次历史回声吗?
这枚金光闪闪的“友谊勋章”,在伊莎白心中的分量太重了。
它属于伊莎白,也属于为新中国奋斗的那一代国际友人!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
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她亲历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巨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创建到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作者谭楷历时三年,通过大量的采访和实地考察,用三十多万字和部分珍贵历史图片,讲述了伊莎白·柯鲁克在中国成都华西坝的成长,在四川、重庆等地从事人类学研究,和丈夫大卫·柯鲁克一起到英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加入英国共产党,随后回到中国解放区考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英语教学、促进对外友好交流等丰富的百年人生经历。
作为人类学家、国际共产主义者、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伊莎白·柯鲁克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奋力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用一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传播了和平美好的中国声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