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流顺流(我的电视时代)
  • 逆流顺流(我的电视时代)
  • 逆流顺流(我的电视时代)
  • 逆流顺流(我的电视时代)
  • 逆流顺流(我的电视时代)
  • 逆流顺流(我的电视时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逆流顺流(我的电视时代)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27.69 5.5折 49.9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宝海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51584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9元

货号1202117512

上书时间2024-12-23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十年前他参与制作的节目,可能比如今《乘风破浪的姐姐》还要火他参与制作的节目,曾经一票难求,甚至在黄牛党的运作下曾卖出600多张假票,比《浪姐》还要火爆,他们是怎么从无到有进行制作的呢?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阿忆作序,众多知名电视人倾力推荐许戈辉说,他是女主持人最愿意合作的制作人;阿忆说,他善于灵动思索,常常一针见血;春妮说,他的真诚、质朴、偶尔的狡黠,很有趣。阿忆为本书作序,冷淞、许戈辉、春妮、关正文、李晓东、孙茜、海阳等倾力推荐。
★他们还是你认识的那些名人吗?换个视角可能会有大不同与白岩松、水均益等精英媒体人的密切合作、近距离观察,为我们展示生活中他们可爱的、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电视策划人的首秀,一波回忆杀来袭国内首批电视人,他是电视时代的践行者、记录者、见证者,对电视行业20年发展的回忆,引发新一代的复古潮,老一代的回忆杀。
★现身说法,带你避开职场雷区有志投身于电视业、媒体业发展的年轻人,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何巧妙避开职场雷区?见解独到的前北大客座教授薛宝海老师,有话说。

作者简介
薛宝海,知名电视策划人,评论人,人民网专栏作家,《视听界》杂志专栏作家,曾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考入黑龙江电台任记者、主持人。
曾任中央电视台《幸运52》导演助理,《东方时空》策划、记者,《星光大道》策划、导演,以及央视十套《绿色空间》主持人,凤凰卫视《携手2008》策划人。

目录
代 序  

第 1 章 机遇:走进央视 
北京的冬天特别冷 
幸运是要争取的  
暖心的李咏  
成也题库  败也题库  
一意孤行的后果 

第 2 章 蛰伏:大连四年 
从摄像做起 
复刻的幸运 
改版是一次机遇 
凭本事拿冠军 
又一次跌倒 
无意中成为网络红人 
歪打正着的批判

第 3 章 初心:重返央视 
新闻工作者的年会 
在《焦点访谈》做出镜记者 
高手云集的节目 
南院记忆 
高标准,严要求 
感谢水均益 
“爱忘词”的程前 

第 4 章 幕后:追忆红楼梦中人 
紧急制作特别节目 
生活中的她们 
集体追忆的时刻 

第 5 章 使命:与凤凰卫视携手 
不辜负你的信任
“智劫”最美火炬手金晶 
体育也疯狂 
英雄与芭蕾女孩 

第 6 章 出镜:电视人的情怀 
那座无人领取的奖杯 
模仿也是一种致敬 
《等着我》的前世今生 
做外景主持人 
越平凡越动人 
这里的孩子都姓党 

第 7 章 璀璨:造星神话《星光大道》 
轰动一时的假票事件 
造星神话 
特色最重要
节目好才是硬道理 
他们最可爱 
收视率创新高 
凤凰传奇回来了 

第 8 章 难忘:北大执教 
感受北大名师制度 
请嘉宾来到课堂 
课堂上的点点滴滴 
最后一堂课 
期末无人打小抄 
你们太优秀 
“最受欢迎的薛老师” 

附 文 我欣慰,你记住了我的名字

内容摘要
1998年冬,离开了黑龙江广播电台的薛宝海初到北京,凭借一腔热血进入向往已久的中央电视台,成为初创栏目《幸运52》的一名导演助理。
不过他此后的人生并没能像这档节目一样冲上云霄,而是因为个性原因抱憾离开。经历重大打击的薛宝海进入大连电视台,成为一档民生节目的摄像记者。命运垂青,大连电视台也成立了与《幸运52》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大赢家》,薛宝海顺利成为一名编导,节目收视率节节攀高,薛宝海却又一次遭遇了事业的滑铁卢,被迫离开。
再次经历事业失败的薛宝海开始在网上发表评论文章,无意之举却收获了大量关注,成为名噪一时的网评人。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了薛宝海新的机会,他重新回到北京,回到央视,参与《东方时空》栏目的改版工作,也有了与一众知名主持人亲密合作的机会,并参与央视多档时政类、综艺类节目的制作。
与此同时,薛宝海经常到央视等电视机构授课,并进入高校,成了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客座教授,将自己多年广播电视的道和术传授给年轻的学子们。
从北漂电视人,到代网评人,到成熟的电视策划人,再到大学客座教授,薛宝海的人生像漂浮在电视时代大洪流中的一叶扁舟,历经风浪,跌荡起伏。作为二十年电视事业盛衰兴亡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薛宝海用他的青春、热爱和执着,与电视时代同声共鸣。

主编推荐
★十年前他参与制作的节目,可能比如今《乘风破浪的姐姐》还要火
他参与制作的节目,曾经一票难求,甚至在黄牛党的运作下曾卖出600多张假票,比《浪姐》还要火爆,他们是怎么从无到有进行制作的呢?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阿忆作序,众多知名电视人倾力推荐
许戈辉说,他是女主持人很愿意合作的制作人;阿忆说,他善于灵动思索,常常一针见血;春妮说,他的真诚、质朴、偶尔的狡黠,很有趣。阿忆为本书作序,冷淞、许戈辉、春妮、关正文、李晓东、孙茜、海阳等倾力推荐。

★他们还是你认识的那些名人吗?换个视角可能会有大不同
与白岩松、水均益等精英媒体人的密切合作、近距离观察,为我们展示生活中他们可爱的、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电视策划人的首秀,一波回忆杀来袭
国内首批电视人,他是电视时代的践行者、记录者、见证者,对电视行业20年发展的回忆,引发新一代的复古潮,老一代的回忆杀。

★现身说法,带你避开职场雷区
有志投身于电视业、媒体业发展的年轻人,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何巧妙避开职场雷区?见解独到的前北大客座教授薛宝海老师,有话说。

精彩内容
第1章机遇:走进央视梦想固然应该有,但是请记住,梦想的核心不是“梦”,而是“想”。如果没有“想”,梦想永远只能是“梦”。
“想”是什么?是构想,也就是说,你必须花费很多精力去计划,做更长远的规划。你“想”得越周到,越切实可行,你的“梦”就越有可能变为现实。
我在这个阶段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只有“梦”,没有“想”。
而且,我是O型血,双子座,情绪波动很大。冲动是魔鬼,一个受情绪控制的人,只会让幸运之神躲着他。
有位“高人”说我运气一直不好,但是他说,好在,才气高过了运气,才让我跌跌撞撞地度过了北漂的第一阶段。
假如人生可以重来,我一定会多结交几位年长的朋友,那样的话,在1998年辞去公职之前,我会多征求这些年长朋友的意见,他们会帮我规划得更长远,我至少可以留住省电台分给我的小房子,关键时刻,会用它换几万元钱,而且我也会先办理一个停薪留职,而不是贸然辞职,不留后路。因为那时候我在北京并没有找到下家。
这些事情虽不会影响我的人生方向,但是会让我的北漂之路走得更稳妥,也就不会让我在穷困潦倒之际接连出错招。对于普通人而言,人穷的确会志短,真的会让人只看到眼前。
古语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害了我,我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因为古人是被别人逼入了死地,而我却是因为计算错误而把自己逼入了死角。记住,千万要留一条后路,那不是怯懦,而是智慧。
一个在绝境中吟咏诗歌、名言鼓励自己的人,其实没人会在乎,那种境遇,其实都是成功者的事后反刍。
可惜,人生没有假如,在那个时候,我有的,只是一连串打击。
对了,假如人生可以重来,我在那时候完全可以准备离婚,去找一个更适合我的女人,而不是一味躲避,到了实在维持不下去了再分手,反倒害了一家人。
其实,好的婚姻,就是你的人生加油站!
北京的冬天特别冷1998年12月7日,我从哈尔滨来到北京,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到火车站送行的是我的好友,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的国伟。在这之前,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老同事张伟与李涛,凑钱给我买了一部汉字传呼机,还帮我交了一年年费,这是一个很实惠的礼物。
其实我辞职后走得很仓促,并没有联系好北京的工作,这就给日后的苦难生活埋下了伏笔。更何况那时候的电视台栏目很少,找工作不容易。
之所以辞职去北京是有几个缘由的,公开讲的原因,是1998年10月份,黑龙江电视台聘请我解说N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而我的单位黑龙江广播电台不同意,把我调了回来,导致我灰心丧气——因为电视梦破灭了。而且即使我辞职,黑龙江电视台也不会聘请我,他们不会因为我而激化两台的矛盾。(黑龙江电视台负责体育节目的蔡晓东主任说,宝海啊,哪怕你是扫大街的,我都敢用你,可你是黑龙江广播电台的,我不敢用啊。)我辞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婚姻触礁,我想出去躲避,也想让自己尽快长大。那个时候,女儿朵朵只有6个多月大。而我的性格很不成熟,做事情爱冲动。我在和朵朵妈妈激烈地吵了一架之后,又想到了自己的电视梦无法在黑龙江实现,于是就用三天时间办好了辞职手续。
我是一个自私、不合格、不负责任的父亲。
来到北京后,我去了房山,在那里找了一个落脚点。我的大学师哥于勇和他的妻子在学校当老师,他们收留了我,给我找了一间单身宿舍。
我至今还记得到北京后的第一个夜晚,我一直没睡着,不是因为失眠,而是因为屋子里太冷了,没有暖气。我穿上了厚厚的衣裤,钻到被窝里,可还是觉得寒冷。
等到第二天晚上,我忽然发现床上还有电褥子,通电之后,居然能正常工作,被窝很快就热了,我惊喜万分,太好了,马上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到北京来当然主要是为了找工作,然而之前,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大学毕业时我直接考上了黑龙江广播电台),再加上心理准备不足,因此遇到很多坎坷。
我第一次去中央电视台,就出了问题,因为我找不到它在哪里。
我从房山坐车到了六里桥。然后我问一辆小公共的售票员:“去不去中央电视台?”售票员说“去”。
我上了车。
然而到站后,我发现大楼上写着“北京电视台”。售票的小伙子一脸茫然:“北京电视台不就是中央电视台吗?”我没有和他理论,重新寻找路径。
终于到了中央电视台,我首先去拜访的是《焦点访谈》的一位记者,他是黑龙江台的同事给我介绍的。
让我意外的是,这位记者老兄对我很冷漠,几乎不说话。
一阵尴尬的沉默后,我说自己是广播电台出身,文字能力比较好。他撇了一下嘴:“文字好有什么用,电视不需要文字。”不帮忙介绍工作也就算了,还打击我的积极性。
我只好告辞,还是不要给人家添麻烦的好。
后来我理解了他。因为他没有义务帮助我,更何况介绍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在那个年代。
不过多年以后,当我有了一定的人脉,别人通过关系来找我介绍工作的时候,我一定是热情接待,能帮忙就一定帮忙,至少会诚恳地帮对方分析情况。因为我始终忘不了刚来北京时,那位老兄对我的态度。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最需要别人的温暖。

媒体评论
与薛老师相识十多年,常在各类策划研讨会中相聚,他是影视实践中的学者,也是影视学者中的实践者。顺流也好,逆流也罢,始终伴随着中国影视界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冷淞

宝海自己说,在电视领域,他专享没有做过的工作是女主持人。女主持人都在心里偷着乐:你还是别做了,因为我们都愿意跟你合作 。宝海丰富的多工种从业经验,练就了他难得的十八般武艺。很好怀念我们共事的日子,那是电视人的燃情岁月。
——凤凰卫视主持人  许戈辉
薛宝海老师的文字如同他本人一样,真诚、质朴,像朋友间的倾诉,娓娓道来,又透着那么点儿可爱的狡黠,实在有趣。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 春妮

这是电视崛起时代的个人史,也是个人眼中的时代传媒史。
——电视策划人 关正文

薛宝海所在的年代,是中国电视的黄金时代,无数有理想、有抱负的电视人满怀激情,甘于奉献,创造出一个个收视神话。在“新媒体”发展愈发火热的今天,回首过往,对于迎接当下新的挑战也不无裨益。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持人  李晓东

与薛老师认识数十年,得知他出书的消息,既惊喜又惊讶。从一名导演助理,到民生记者,再到节目编导、网评人、北大客座教授……身份的多样性让他的视角更广阔,也更精准。他写的不仅是一位新闻传媒人在职场沉浮的个人传记,也是二十年来中国媒体动荡、转变、融合的时代缩影。如今,变化成为常态,毕业生如何在变化中站稳脚跟、顺势成长,薛老师的著作亦能给年轻人诸多启发和力量。
—— 影视演员  孙茜

中国人自古很重亲情。一家人茶余饭后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起感受荧屏里的悲欢离合,品味人生百态,这是多幸福的时刻啊。电视带给人的欢乐和记忆,又岂会轻易被取代呢?
—— 央广电台主持人  海阳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