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38.24 5.6折 68 全新

库存26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丽华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603644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4326792

上书时间2024-12-23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理论概述, 第二章国外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 第三章我国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 第四章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体系建设, 第六章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第七章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第八章总结。

内容摘要

第一节残疾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讨论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我们首先需要厘清残疾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对残疾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解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的政策、目标、制度安排及其具体实施。

一、残疾的概念模式

关于“残疾”,存在着先天宿命论、个体模式、社会模式等不同的界定和解释。

先天宿命论不科学地将残疾归因于因果报应的宿命,认为残疾人是邪恶或鬼怪的化身。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自然科学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绝对客观的存在,于是衍生出了科学实证主义的个体模式的残疾观,个体模式把残疾归因于个体身体机能的伤残,残疾人是某方面出了问题的人[1]。“心理一医学”残疾模型是个体模式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残疾是由个体生理、心理缺陷所致。残疾是由于自身的心理或生理原因造成的,完全不受社会政治、经济和制度的影响,个体必须通过努力去适应社会,而不应奢望社会为他们做出改变[2]。这种模型的残疾观以个体的疾病、残疾为主,并不考虑环境对个体残疾经验的影响。该模型理论认为,社会可以通过对残疾人的心理调整来帮助残疾人认可身体限制的事实,或者通过医疗康复降低疾病后果对残疾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与“心理一医学”模型一样,将残疾归因于个体原因的还有残疾的慈善模型。该模型认为,残疾是个体生理的一种缺陷,依靠社会的帮助或者残疾人自身的勇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残疾对个体的影响。社会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对残疾人物质经济的援助与补偿,即把残疾人视作救助施舍的对象。可见,无论是残疾的“心理一医学”模型还是慈善模型,都将残疾人视为“治疗”“救助”的对象,认为残疾是残疾人自身的问题,也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事实,社会有责任通过物质、医疗帮助残疾人改变现状,降低残疾对残疾人带来的不利影响[3]。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明的进步,一些社会活动家和学者开始从残疾人自身权利、全社会应有责任等不同视角来看待和阐释残疾人问题。社会建构主义为社会模式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建构(Social Construction)一词由彼得·伯格和托马斯·卢克曼在1966年出版的《现实的社会建构》一书中明确提出。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所使用的分类与概念都具有文化与历史特殊性,它们是文化与历史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是基于特定的社会设置和社会场景]。与此同时,纳吉从社会层面解释了残疾现象,他在《康复和社会学》(Sociology and Rehabilitation)(1965年)一书中表达了对于残疾的观点,认为残疾是因为个体自身无法完全符合或满足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残疾的实质是生理、心理功能的损伤与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能力之间存在差异和不协调,正是这种不协调造成了残疾的障碍[5]。

社会模式这个概念最早由“身体损伤反隔离联合会”(The PhysicallyImpaired Against Segregation Union,UPIAS)于1976年提出,其理论立足点在于严格地区分“残疾”与“残障”。该模式把残疾问题的根源从作为个体因素的“残疾”转向社会因素的“残障”,认为是社会环境与制度造成了残障的现实。社会模式这种新理论范式的出现给社会学界带来了巨大的理论冲击,由此产生了各种理论模式研究,其中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最。布朗芬·布伦纳在其专著《人类发展的生态学》[]中对个体与环境以及影响个体的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点,来阐述人与环境的复杂互动以及相互影响,为揭示社会模式的残疾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迈克尔·奥利弗(Michael Oliver)在深刻领会社会建构主义内涵的基础上,深化了纳吉的观点,建立了残疾的社会模式观。他在《理解残疾:从理论到实践》(Understanding Disability:From Theory to Practice)(1996年)一书中认为,残疾是个体本身的生理、心理系统受到了损伤,导致其身体功能受到限制产生了残疾,但残疾过程是社会结构外加给残疾人的[7]。以此观点而论,残疾的来源是个体所处环境产生的,并非个体本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从社会环境着手,从观念、制度、政策等方面调整,才能改变或消除残疾经验。



精彩内容

本书在对国内外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相关政策、理论研究和前期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指出,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是服务的内部影响因素,制度保障和社会支持是服务的外部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服务与管理体系为中心、制度保障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为支撑的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运行模式。本书探究了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新课题;揭示了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对服务的作用;构建了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运行模式,为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服务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理论概述,第二章国外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第三章我国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第四章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影响因素分析,第五章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第六章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第七章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第八章总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