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32.09 4.5折 ¥ 71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刘云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73127631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1元
货号4381655
上书时间2024-12-22
第一章 文学意象与诗词文化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的建构与表现被他看作文学与诗词的准绳之一。
所谓意境,指的是诗人在诗词作品中,通过组合意象,对生活图景进行描绘,而所描绘出的内容又融合了诗人的主体审美情感,继而形成一种艺术境界。总的来说,意境就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能对丰富审美想象空间进行开拓的整体意象。
可以说,意境的深远与否与诗词的意象密切相关,只有领悟意象寓意,才能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情感。
第一节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
一、古诗的发展脉络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
1.古典诗歌的产生:原始歌谣及其他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沿着中国诗歌历史的长河向上追溯,我们能够看到尽头处的原始歌谣。我们都知道,音乐诞生于劳动节奏之中,而歌词又诞生于音乐之中。《广雅》说:“声比于琴瑟曰歌。”①《尔雅》说:“徒歌谓之谣。”①从歌谣这个词中,我们能看到乐与诗存在同源关系。诗歌的诞生历经了如下阶段:其一,韵律先行产生。在原始人类进行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节奏性的呼号。这些呼号有一定规律,有着间歇、高低的区别。其二,基于韵律的基础,诗歌也随之诞生。节奏是构成诗歌的因素之一。例如,“杭育杭育派”的歌谣,其节奏便来自劳动工具所发出的声音、劳动的动作步调之中,因此有着明快、简洁的特点,大致为一音一顿或两音一顿。之所以最早的诗歌句式是二言、三言,从上述阐述中我们便能得出原因。
诗歌刚刚诞生的时候,与舞蹈、音乐密切结合,而节奏正是一种纽带,能够紧密结合这三种古老的艺术—乐、舞、诗。在节奏的作用下,乐、舞、诗得以彼此协调、彼此互补。
通过《尚书·尧典》的记载,我们能够了解,从很早开始,乐和诗就已经具备了教书育人、抒情言志的功效。早在文字都未曾产生的时候,依靠乐,诗在人群中得到广泛传播。不过,这时的诗其实属于“歌”,也被称为“声诗”。声诗于民间诞生,人们不仅配合音乐对其加以演唱,更在歌唱时伴随舞蹈。并且,这种歌唱大多是集体歌唱。为了易记、易唱,声诗通常篇幅较短,人们常常对其反复歌唱。基于此,中国古代诗歌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即多为短篇,以抒情为主。
2.由杂言到齐言的过渡:《诗经》
汉语诗歌有齐言体和杂言体之分,齐言体指的是每句字数都相等的诗体,杂言体就是长短句。《诗经》成就了一种新的以齐言为主的诗体,那就是四言诗。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它最早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儒家奉之为经典,才有了《诗经》的称呼。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诗经》其实是乐工演奏演唱时所用的一个“唱本”。《诗经》的分类同音乐有关,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后世学者多认为分类的依据就是音乐的不同。
“风”字本身即有音乐曲调之意。《诗经》中有十五国风,所谓“国风”,即地方民谣土乐,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除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多数产生于东周。
本书以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说为基底,以“意象”说与“意境”理论为导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与传承问题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意象”说和“意境”理论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读者了解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其次选取了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及婉约派和豪放派作家中的作品,分析了它们的艺术特征。再次从诗歌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时期的诗歌理论和词学理论对于诗歌和词作的推动作用。最后论述了古代诗词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为古典诗词的传承给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