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改革真命题 迈向高质量发展
  • 中国改革真命题 迈向高质量发展
  • 中国改革真命题 迈向高质量发展
  • 中国改革真命题 迈向高质量发展
  • 中国改革真命题 迈向高质量发展
  • 中国改革真命题 迈向高质量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改革真命题 迈向高质量发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53.27 6.8折 78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贾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7455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631632

上书时间2024-12-22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 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之后的一百多年中, 中华民族一直处于落后挨打、 内外忧患的悲惨境地, 但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停止对民族独立与伟大复兴的探索。 近代以后, 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就成为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奋斗,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与不懈的探索,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到了危亡的时刻,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 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 但都以失败告终。 1911 年,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这并没有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 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1921 年, 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革命的历史呼唤、 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诞生,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 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 党带领人民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短短几年时间又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 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党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其间经历了 “ 三反” “ 五反” 运动、 抗美援朝等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1953 年, 党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一五” 计划 (1953—1957 年) 的制定与实施, 标志着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 并将工业化作为重心纳入国家发展体系。 1956 年, 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 确立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64 年底, 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实现 “ 四个现代化” 的历史任务, 即 “ 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5 年 1 月, 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中再次发出 “ 在本世纪内, 全面实现农业、 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的号召。从此, “ 四个现代化” 成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成为其后得以对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粉碎 “ 四人帮”, 结束十年内乱, 从危难中挽救了党, 挽救了国家, 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党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78 年 12 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中央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 中国人民在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 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要在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个很重要的进步诉求就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代化, 不是简单移植西方模式的问题, 也不是贴东西方标签的问题, 而是要把各种各样提升人类文明的要素, 根据中国国情, 真正融合在一个现代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中, 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制度安排, 同时探索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 相对而言, 容易的、 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 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2013 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以下简称 《决定》) 首次提出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次大会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 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 全面深化的转变, 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本书阐述了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的难点和“卡脖子”问题。 
 本书从四个方面探讨思考中国改革的真命题:
一是制度。当今各国将减税措施作为国家投资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利器,中国财税新政不能照搬西方,减法中要有加法。作者以丰富的实践,梳理总结新中国70年财政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探析制度改革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为使财政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二是要素。充分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战略。如何集中我国体制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选择好战略路径,在践行中国道路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构问题,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运用好战略性工具,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和措施。 
 四是底线。重点阐释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这是实现共同富裕、优化分配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
贾康,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十二届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 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
有名经济学家,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的讲解人。撰写并出版多部著作,如《财政学通论》、《新供给经济学》、《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2016年“中国好书”奖),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

目录
前言009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021

第1章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1

1.1财政作为改革突破口———屡屡选择财政领域的必然性1

1.2合理分权———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6

1.3财政分配的“不可能三角”与“三元悖论”20

第2章财税改革的历史与现状37

2.1预算改革———从“预算外的预算外资金”谈起37

2.2分税制改革———波澜壮阔的财税配套改革45

2.3中国企业的税费负担与税改方向70

第3章财税改革实践与“十四五”展望83

3.1税制靠前竞争力分析83

3.2我国主要税种改革历程鸟瞰86

3.3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展望94

3.4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107

第4章土地及住房改革117

4.1公有制下土地制度改革难题———打破二元格局117

4.2新时代房地产经济制度构建———以包容性为核心142

第5章金融与资本改革161

5.1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161

5.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八个“势在必行”172

5.3信用与普惠金融问题178

5.4完善国债发行与管理体系186

第6章劳动力、技术与数据相关问题199

6.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99

6.2企业家精神———激活实体企业需重视“关键少数”204

6.3技术进步———科研创新基本规律和科研生态的构建211

6.4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转型220

第7章中国的现代化与赶超战略227

7.1赶超是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的诉求和特征227

7.2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232

7.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考验237

7.4以新经济引领和支持发展动力的转换247

第8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双循环”253

8.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框架253

8.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优化重构269

8.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273

8.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278

8.5“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认识框架284

第9章政策性金融与国企改革291

9.1政策性金融与中国的现代化赶超战略291

9.2国有企业的历史站位295

9.3对“国—民”进退关系的认识301

9.4中国国企改革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309

第10章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317

10.1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要点317

10.2立足现实认识中国收入分配格局322

10.3认识收入领域的三次分配框架332

10.4三次分配制度建设的原则与建议344

10.5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支持与机制创新360

内容摘要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本书阐述了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的难点和“卡脖子”问题。 
  本书从四个方面探讨思考中国改革的真命题:
一是制度。当今各国将减税措施作为国家投资和企业靠前竞争力的利器,中国财税新政不能照搬西方,减法中要有加法。作者以丰富的实践,梳理总结新中国70年财政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探析制度改革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为使财政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二是要素。充分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战略。如何集中我国体制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选择好战略路径,在践行中国道路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构问题,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运用好战略性工具,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和措施。   
 四是底线。重点阐释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这是实现共同富裕、优化分配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主编推荐
从中央层面发布的政策文件来看,改革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本书为我国经济学家贾康,针对中国改革问题,本着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拿出真见解的原则,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条主线,从制度、要素、战略和底线四个部分,阐述中国改革的真问题,尤其是改革中的难点和卡脖子问题,如何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落实“双循环”、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面对老龄化、如何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等等,契合改革热点,直击改革痛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