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丹丹,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红楼梦》及新媒体传播的教学科研工作,2018年以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红楼梦学刊》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主持两项省厅级项目。
目录
本书将从性别身份的视角来考察曹雪芹如何调用各种性别配置和符号来安排和展示清代的性别规则以及隐藏在性别使用背后的其他文化寓意。本书认为, 在《红楼梦》中, 性别不是一种区分生物性男女的简单范畴, 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想象的符号, 一种展示性别特权的方式, 一种“纯洁”美学的修辞, 一种对伦理秩序的颠覆力量, 以及一种对明清“情欲”叙事传统的承接方式而存在。
内容摘要
作为一部蕴含着中国历史文化全息影像的《红楼梦》,小说文本不仅提供了丰富地社会文化、历史讯息符码,同时也暗藏着大量地性别规则信息,比如对性别符号的调用,对性别展示方式的复杂呈现以及对性别角色的认同延宕等,不仅是考察曹雪芹性别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清理这一系列性别暗示背后文化权力之争的重要途径。本书将从性别身份的视角来考察曹雪芹如何调用各种性别配置和符号来安排和展示清代的性别规则以及隐藏在性别使用背后的其他文化寓意。本书认为,在《红楼梦》中,性别不是一种区分生物性男女的简单范畴,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想象的符号,一种展示性别特权的方式,一种“纯洁”美学的修辞,一种对伦理秩序的颠覆力量,以及一种对明清“情欲”叙事传统的承接方式而存在。
主编推荐
本书有几点创新,:方法论的更新。本书采用性别诗学的研究模式,力图在方法论上纠正以往性别研究的偏执之处:本课题采用的性别诗学旨在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模式,以社会分析范畴取代生理决定论,将超越传统性别内涵,打破传统女性主义批评的二元对立思维,重绘十八世纪中国深层性别结构的文化图景。第二:新的研究视点的凸显。新的性别诗学理念将实现对明清小说传统性别研究的突破:其一,男子气和女子气并非天生,不仅受到现实物质关系的规约和影响,同时也是一整套文化操演的结果。其二,新的研究视点将证明明清时期不是一个女性单方面遭受压抑的时代,两性之间在各个领域中呈现出彼此竞争的态势,比如在女性权力很弱的政治领域中, 女性也间接甚至是某种程度上介入和参与了男性组成的历史。本书适合古代文学尤其是红学研究者及爱好者。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