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126.74 4.4折 ¥ 288 全新
库存29件
作者陆爽, 李静, 何永秀主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92928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8元
货号3940464
上书时间2024-12-12
陆爽,贵州医科大学感染病学教研室副教授。
李静,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气道管理组成员。
何永秀,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治医师。
第一章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临床上具有起病急、高热、头痛、肌痛等中毒症状表现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的特点,病程短而自限。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系包膜RNA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典型的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20nm。
病毒包膜由内层的基质蛋白(MP)、外层的脂质双层膜和表面的糖蛋白刺突构成。基质蛋白有M1和M2两种。M1构成病毒包膜的内层,约占病毒总蛋白的40%。M2为跨膜蛋白镶嵌于其中,属于离子通道蛋白,在病毒从宿主细胞内涵体进入胞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故M2抑制药具有抗病毒作用。刺突为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其抗原性极易变异,具有亚型和株的特异性,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HA能与鸡、豚鼠、人等的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故能凝集红细胞,引起血凝现象。HA是病毒的融合蛋白。借助HA,病毒能吸附在宿主细胞上,构成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抗HA抗体为保护性抗体,能中和病毒。HA抗体包括IgM、IgG和SIgA,又以SIgA在免疫病毒感染中最为重要。NA能水解受感染细胞包膜表面的N-乙酰神经氨酸,促进病毒释放。抗NA抗体虽不是中和抗体,但能抑制病毒释放,延缓病毒传播。包膜内部为病毒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由病毒核酸、核蛋白(NP)和RNA聚合酶(PA、PB1、PB2)组成。病毒核酸为节段性单股负链RNA,基因组约13.6kb。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核酸由8个节段组成,1~6节段分别编码PB2、PB1、PA、HA、NP、NA,第7节段编码M和M2,第8节段编码NS1、NS2;丙型缺少编码的第6节段NA由7个片段组成。由于流感病毒核酸呈节段性,故而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重而组形成新毒株。NP是可溶性抗原,其抗原性稳定。
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敏感;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不耐酸,在pH6.5~7.9最稳定;对热敏感,56℃30分钟或100℃1分钟即可灭活(禽流感病毒65℃30分钟或100℃2分钟可灭活)。0~4℃可存活数周,-70℃可长期存活。
病毒分离一般用鸡胚,组织培养原代猴肾和人胚肾细胞,实验动物可用小鼠。
二、分型与变异
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抗原性的不同,可把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宿主广泛,是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体,可分为若干亚型(H1~H16,N1~N9),其中人流感病毒HA有3个亚型(H1、H2、H3),NA有2个亚型(N1、N2),禽流感病毒包括全部亚型(16个HA亚型、9个NA亚型)。因此,禽类被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储备库。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主要发生在HA和NA,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抗原漂移,由一系列点突变累积而成,变异幅度小,为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引起小规模流行。另一种是甲型流感病毒所特有的抗原转换,由两种不同的病毒株发生病毒基因重组,形成新的病毒亚型,容易造成新型流感的大流行。这种病毒基因重组变异最容易发生在猪体内。
一般情况下,甲型流感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但自从1997年5月中国香港发现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之后,现已证实禽流感病毒H5N1、H7N7、H9N2、H7N2、H7N3等亚型可感染人类。其中H5和H7亚型为高致病型,又以H5N1致病性最强。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传染性从潜伏末期开始至病后7天。人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H5N1禽流感和携带H5N1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目前尚无人际传播的确切证据。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鼻、眼等处黏膜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传播速度与人群密度相关。禽类粪便是人禽流感传播的主要媒介。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甲、乙、丙三型之间以及各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同一亚型的变种之间有一定免疫力。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人群易反复感染而发病。新生儿对流感及其病毒的敏感性与成年人相同。
(四)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普通流感病毒或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危重症病例。
(1)妊娠患者。
(2)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病、神经肌肉疾病(如帕金森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3)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4)肥胖患者(体重指数≥40)。
(5)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本书采取医药结合的编写模式,重点对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与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进行阐述。疾病治疗部分主要对肝脏感染性疾病、结核感染性疾病、不明原因发热等内容进行介绍,同时涉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技术及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技术。医院感染防控部分主要阐述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问题、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常见医院感染及其预防与控制、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内容。本书将诊疗与防控知识融合于各章节中,具有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