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美国斯坦福美国史荣休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家协会主席,美国哲学学会会员,在美国西部史、美国本土史、原住民史、环境史领域的研究颇为知名。他是麦克阿瑟(MacArthur)研究员,斯坦福空间历史项目前主任,并获得了梅隆杰出教授奖。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并且两次入围普利策奖的决赛。其代表作《中间地带》是一部广受赞誉的美国史经典佳作,曾提名1992年普利策奖,包揽美国史研究的多个重要奖项:美国历史英语图书奖(阿伯特·J.贝弗里奇奖,Alber J. Beveridge Award)、美国历史图书奖(弗朗西斯·帕克曼奖,Francis Parkman Prize)和詹姆斯·A.罗利奖(James A.Rawley Prize)。
目录
本书属于世界史类图书。本书是世界史经典著作, 本书讲述了1650-1815年间, 欧洲人与印第安人所拥有的世界在北美洲五大湖区相互交叠, 创造出一套具有崭新意义的交换体系。通过作者的论述, 读者可以详细了解欧洲人与印第安人如何相遇, 为什么将对方视为异己, 又是如何共同营造一个共有的、可以相互理解的世界。
内容摘要
17世纪,欧洲人在北美大湖区与印第安人相遇,欧洲人各种各样的新世界与印第安人古老的旧世界相互交叠,他们彼此将对方看作外人、他者,甚至是非人类。本书讲述的就是1650-1815年间,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相互占领、征服、同化与文化坚持的故事,他们共同创造出一套共有的、可以相互理解的、具有崭新意义的交流系统、交换体系和价值认同系统。在这套体系中,人们行动的理由不能被简化为普世的经济法则,他们的联盟并非唯利是图,互赠的礼物不只是金钱和财产,谋杀犯也不是为了获利去杀人,生活不是生意,它既不符合欧洲模式,也不契合印第安模式,但它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主编推荐
1. 普利策奖提名作品,历史学和人类学双料经典,包揽多项大奖。
提名1992年普利策奖;
1992年美洲历史杰出英语图书奖(阿伯特·J. 贝弗里奇奖,Albert J. Beveridge Award);
1992年美国历史杰出图书奖(弗朗西斯·帕克曼奖,Francis Parkman Prize);
詹姆斯·A. 罗利奖(James A. Rawley Prize)。
2. “中间地带”已成为学界内外认可的经典术语。
本书中,“中间地带”并非指在靠前政治、地理、靠前战略等方面处在大国或集团利益影响下的地区,而是指不同文化团体共同营造的一个共有的、可以相互理解的世界。在中间地带,不同人群通过一种创造性过程适应彼此之间的差异,虽然他们经常误会和曲解对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但从这些误解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和行为体系,即中间地带的意义和行为体系。这一术语已成为学界内外认可的经典术语。
3. 跨越学科边界, 影响到多地区、多领域的研究。
《中间地带》在文学批评、人类学、考古学、政治学等领域引起众多关注,它不仅影响了北美其他地区的研究,还影响到在非洲、亚洲、澳洲和欧洲的研究,传播到了全世界。
4. 记述数百年间印第安人经历的前所有未有的变革,展示了一个和人们既定认知大不相同的印第安世界。
真实的印第安社会是什么样的?印第安社会并不是一个被欧洲人侵占、欺凌和侮辱的社会,他们的世界复杂多变,存在多重结构,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理念、习俗和价值观,并不是影视剧和其他文学、历史作品里单一的构成。本书详细讲述了数百年中,印第安社会经历的靠前的变革,在强烈的外来文化冲击下,每一代印第安人都在更新自己的世界。我们对印第安人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
5. 跳出了“征服—被征服”的简单线性叙事和思维定势,将复杂的历史线索整合为一个更丰富的、有体系的、非线性框架模型。
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白人的征服是不可避免的,印第安人的失败是注定的,作者试图推翻这种老一套的论调,他提出欧洲人既无法主宰印第安人,也无法无视他们,欧洲人需要印第安人做他们的同盟、伴侣、贸易伙伴和好邻居,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在早期接触中创造出来的文化融合是丰富的、相互交融的。本书重新定义“新印第安人史学”,开创印第安人与欧洲人关系研究的新范式,重塑印第安人与欧洲人抵制、接纳、文化融合与共同创造的多边新世界。
媒体评论
“中间地带”已经成为美国史研究中的经典词汇,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贡献应归功于理查德·怀特教授。 ——《纽约书评》
文笔优美,研究全面,立论掷地有声,毋庸置疑,《中间地带:大湖区的印第安人、帝国和共和国(1650—1815)》是早期美国史研究中着力于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关系的典范之作。对美国早期史、美国印第安人的历史,以及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应该来读一读。
——《美国历史评论》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