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北说戏1,京剧这玩意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北说戏1,京剧这玩意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6.39 2.3折 28 全新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城北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05818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E051D41E81494FEBBEC

上书时间2024-12-12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徐城北的“说戏”是有来头的。自幼跟祖父瞧戏,又出身记者世家,多与梨园名角耳濡目染,虽无心插柳,却又命中注定在专业剧团当编剧搞研究,一干15年。写过剧、论过戏、出过专著,但如同人们称他“城北徐公”,并不因其貌得名一样,他的杂(涉猎广泛)、散(散论闲文)、玩(把玩品味)成就了他的非专业写作,更多了读友。于是一发不可收,越发信手拈来,在若干“三部曲”后,开始“五指连弹”。这不,就有了被他称为私人记忆的5本“说戏”。其实,书中不只说戏,也说人说事儿,这或许正是读者想看到的。
  徐城北的“说戏”是有看头的。他居然将京剧与粤剧,张火丁与红线女,谭鑫培和于魁智,袁雪芬、袁世海?????都当作“夜明珠”串在了一起,还就此聊起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当然也免不了说一些大剧场和小园子、演员的挣钱与读书等话题,发一些“切忌买椟还珠”、“别了京剧革命”等议论。
  徐城北近年来写的二十余篇关于京剧名剧、名角的文化品文,文章有长有短,意趣盎然,生动活泼,文字优美。配有精美的插图。

 

作者简介

  徐城北 1942年生于重庆,在北京长大,1965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已经出版各类著作九十余册。主要研究领域为京剧文化和京城文化,著有《梅兰芳三部曲》《老北京三部曲》《老字号三部曲》及《中国京剧小史》等。
  徐城北生长在一个一生都让他很骄傲的家庭中,父母是重庆《大公报》的“名记”,这个家庭的气质,以及它背后的文人情怀与文化环境,都有一种倔强和执著。徐城北自然就被“熏”出来了。



目录

*章 我是怎么迷上戏的
 前门城楼下的跟屁虫
 校庆中的狂喜
 在“京剧之外”的日子
 终于一步登天
第二章 终于天遂人愿
 徜徉在落叶中
 宽大的练功厅
 肥肉事件
 承包才是大事件
 公交车上我让座
 遇见了张学海
 郝庆海那一嗓子
  “化学把子”及其他
 要勇于“出远门
 回农村看戏
 *终回到戏园子
 重睹《群?借?华》
 看戏究竟看什么
 袁世海找到我
  “势利眼”与“三让座”
 都得“对号”
 一“机灵”的《阿Q外传》
 风华无限翁先生
 阿甲与龙舒掌
 初试《玉簪误》
 台湾人赠我汉语成语词典
 与“老海”合作写书
 再写《则天武后》
 云手
 巡回演出的后半夜
 在梅兰芳家磕头
 写在挂历背后的房图
 我给“油画”起名字
 梨园血缘有大麻烦
 样板戏有余毒
 没了立锥之地
 自序
*章 旧事的回忆
 曾给红线女写书
 无心巧遇张火丁
 红线女珠玉作品很充盈
 京戏颇多小珠子
 探寻京戏夜明珠的必由之路
 程长庚与谭鑫培的交接
 三十年代的异峰突起
 五十年代的是是非非
 “文革”的样板戏与今天的振兴
 京戏?国剧?夜明珠
 反馈还谈袁雪芬
第二章 主演的夜明珠*漂亮
 观众*关注的珠子
 梅兰芳“有”表演
 程砚秋“写”报告
 尚小云“挺”锋芒
 荀慧生“玩”花木
 王瑶卿因人施教
 钱家父子的创造继承
 张君秋的生命四季
 马连良的泡澡
 李少春的左右开弓
 袁世海说蟒袍、脚步及镣铐
 尚长荣身上有两种“泥土”
 于魁智生得其时
 映山红又是开不败的
 我欣赏齐如山的四句话
 适当守旧是必要的
第三章 夜明珠是从“夜里”亮起来的
 谭鑫培用大烟枪说戏
 谭鑫培为学戏也受气
 半夜趴余叔岩的后墙头
 金少山深夜吊嗓支开徒弟
 新艳秋曾让程砚秋很窝火
 夜明珠的特征:隐于市更亮于台
第三章 另找饭辙
 别了“梨园写手”
 别了长安大戏院
 别了政协礼堂
 别了什刹海 别了三不老
 别了 十年三写《梅兰芳》
 别了我的“老北京”生活
 别了我的闲散适宜
 两度的寂寞
 “有空儿咱们聊天儿”
 天生不会赋闲
 没料到“大书”还会再版
 天上来去多滋润
 哪条路才*合算
第四章 远看的心得
 我太爱这门艺术了
 有时也真不喜欢这支队伍
 戏是不能干一辈子的
 微醺是必要的
 我有过诚恳
 也有过正直
 更需要些狡黠
 东京票房所遇到的
  “三十六计走为上”
 出水才看两腿泥
 敝帚自珍的几本书
第五章 还想回梨园玩儿一把
 旧情难舍
 人格魅力*难忘
 表演艺术提高难
 是否还有其他的路
  “写家”也要成家
  “大白话蛋”同样要成家
 在漫无边际中有所期待
 风柔五湖秋
 “都老了”
 《武后》的遗韵
 京剧是玩意儿么
 京剧属于老年
 老年人的记忆“很值钱”
 后 记
 金少山深夜吊嗓支开徒弟
 新艳秋曾让程砚秋很窝火
 夜明珠的特征:隐于市更亮于台
 更需要困苦的磨炼与打击
  “夜里”对梨园是永远存在的
第四章 珠子在“白天”遇到的环境
 “满堂灌”未必好
 昨天的“前门外”
 今天的“后门里”
 大剧场与小戏园子
 演员读书很重要
 创造新的功法
 国宝的传承之路
 挣钱不能“没够”
 三分闲适与七分自定
第五章 我寻觅夜明珠的历程
 我拥有了“品戏斋”
 我提出“京剧的三座大桥”的判断
 我去北京大学讲演了半年
 外边的世界在召唤
 我有了栖息地
 京戏还有第三次华年么
 又遇到“知性”问题
 以汽车为代表的城市变迁
 再说电影《梅兰芳》
第六章 切忌买椟还珠
 千古不移的认识三阶段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理性之有用
 不必急于打造理性
 世界还有更重要的事
 要正视三十年代知性的美丽
  “不是这里事”—打造梨园理性是漫长的过程
 生活?艺术?哲学
 云手:京戏的“永”字八法
第七章 定位古典不能忘
 历代古典贵于珠
 后世“还有后世的昆曲与古琴”
  “紫根儿韭菜”有些稀缺了
 激赏小剧场的《马前泼水》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广州裁撤京戏团并不值得惋惜
 别了“京剧革命”
 文人看法未必是夜明珠.
 文人需要有内部的文人
 学识也需要内部的学识.
第八章 永远的夜明珠
 优秀民族不可无
 难忘的“扭秧歌”
 京戏还是戏曲范畴*亮的夜明珠.
 红线女与岭南文化应继续研究
 上海在“两个中心”下命运如何
 祝愿红线女、袁雪芬们身体好.
 就不谈京戏的夜明珠了吧
后 记
后记之附


【免费在线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