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16.87 1.7折 ¥ 98 全新
库存46件
作者徐时仪著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5084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4671084
上书时间2024-12-06
导论
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有了语言也就有了词汇,然后才有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的产生要晚于语言。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的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了信史时代。有了文字,就有了可以传世的文献,有了传世的文献则前人记录和总结的历史经验才得以留传给后人,并一代代地积累发展,大大地缩短了后人摸索经验的过程。从此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再以万年、千年作为计算单位,而缩短为以百年、十年作为计算单位,人类文明出现了飞速发展的局面。文字和书面文献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步人文明的里程碑,而辞书则是启示后人学习开拓的无声的老师,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镌刻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和思潮的烙印,无论是社会的动荡还是制度的变革都会反映到辞书中。辞书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权威性,查检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流传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辞书是印证历史的活化石,也是社会生活的实录。
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的发展,交际的需要等造成了社会的需求,促使辞书产生和不断发展,辞书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在近代的文明社会或者说有教养的,有文化的社会里,在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里,不论它是什么制度,一般来说,词书是不可缺少的。”①“盖当学术发展之期,专门学术之名词与术语,孳乳浸多,学者不胜其记忆,势不得不有资于检阅之书。既得检阅之书,则得以所节之心力与时间,增进其研究,而学术益以进步;学术愈进步,而前此所检阅者,又病其简浅而不适于用,则检阅之书,又不得不改编。互为因果流传无已。此学术进步之社会,所以有专门之辞典也。”①辞书是国家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传统文化的浓缩记载与“时代文明的见证”,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延续传统文化与历史文明的重任。社会的进步既要以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与提高作为基石,又有赖于历史文化与文明持续积累及发扬。历史文化往往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对其作集中整理、记录、分析、研究,从而得以流传的。传播的载体各种各样,辞书是其中一种容量大、密集程度高、查检较方便的载体,最能反映文化建设的成果,在传播、积累科学文化上有其他出版物不能替代的作用。生活在不同地域、使用着不同语言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编纂各种辞书来传承已有文明成果,使用各种辞书查找、学习已有经验知识,标志着知识传授的集成化和解疑释惑的便捷化。一个社会的辞书拥有量及其品种多寡,往往成为衡量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历史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我国辞书的编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如果从《尔雅》算起,我国辞书编纂至少也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既有搜罗完备、适应不同用途和需要的各种语文辞书,又有总结反映人民生产经验的各种专科辞书,还有汇编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文献资料的各种类书,而一部辞书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辞书编纂史。汉语语文辞书渊源于认字识词的课本和训释难词的字表,由解释先秦文献的疑难词语扩展至汉语整体系统的词语训释,由满足零星个别训释的需求至社会全体大众的需求,由依据具体典籍语境的随文释义至从语言学角度依据词义系统的解词释义,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发展。社会的需求既是……
本书是“辞书研究文库”中的一本。辞书作为文化教育事业中的基础工程有其不可或缺且无以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术文化的发达促进了辞书编纂,辞书编纂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学术文化的发达,盛世修典是我国辞书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2013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已展示出我国辞书编纂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对我国两千多年辞书编纂史的总结也有其现实意义。只有继承传统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创新。本书分上中下三编,纵横相贯,交叉互补。书中详细介绍了我国语文辞书的编纂自先秦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和从古代到现代、从传统到新式的转型,体例由疏而密,字形由篆而楷,部首由繁而简,释义由略而详,书证由少而多。先秦时尚处于萌芽状态,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各种各类辞书相继问世,隋唐五代至宋辽金元渐趋成熟而兴盛,明清时集传统语文辞书大成渐向现代新式语文辞书转型,清末民初至今各种各类现代新式语文辞书相继问世,经不断探索而趋于完善,尤其是《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等一批大型辞书和数字化电子辞书陆续出版,形成了品种齐、规模大、数量多、门类广等系列化特点,反映了我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