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兴衰与国家安全
  • 大国兴衰与国家安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国兴衰与国家安全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27.64 6.1折 45 全新

库存6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著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ISBN9787519504205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650618

上书时间2024-11-15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本书沿着历史的脉络, 纵论500年来兴衰沉浮的大国群像, 探讨战争与大国兴衰的关系, 归纳大国崛起的一般规律, 细究美国、苏联和日本等国家的成败轨迹, 以求超越兴衰看大国, 唯望历史的大致回响为读者了解过去提供些许参考, 服务于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为国家安全建设略添助益。

内容摘要
本书沿着历史的脉络,纵论500年来兴衰沉浮的大国群像,探讨战争与大国兴衰的关系,归纳大国崛起的一般规律,细究美国、苏联和日本等国家的成败轨迹,以求超越兴衰看大国,唯望历史的大致回响为读者了解过去提供些许参考,服务于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安全建设略添助益。

主编推荐
这套丛书,试图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以及新发展格局和大安全格局这"两个格局"的高度,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特殊时间节点,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全景式、大视野认识国家安全。

精彩内容
数万年以降,人类从神话走出蛮荒,跨过原始,掠过封建,最终迎来现代文明的曙光。部落、王朝、帝国,乃至超级大国,如同日升日落、潮退潮涨,一段段宏图霸业最后都成为历史的沧桑。许是出于恐惧、焦虑、忧患甚至是永盛不衰的梦想,远至帝王将相,近到精英学者,无不将揭开大国兴衰的规律、探寻轮回交替的密码,作为思考的永恒课题。
尤其是过去500年,欧洲以眼花缭乱的速度上演着大国的激情碰撞和胜负消亡。在此过程中,随着欧洲大国将逐鹿范围扩大到全球,大国尤其是霸权国的气质、主张和命运开始决定国际体系的整体面貌。
如今,人类走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大国兴衰再度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这一次,世界的关注点转向隔洋相望的两个大国。实力超群的美国能否继续辉煌?文明古国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实力越来越接近但气质主张迥异的两个大国是携手还是对抗?是落入你衰我兴的历史覆辙,抑或能走出一条新型合作之路?一切都将拭目以待。
四本书和一部剧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衰相渐显,美苏争霸结局似定,人类历史上最激烈的大国碰撞胜负似分。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大国衰落的分析开始成为世界的焦点,《大国的兴衰》应运而生,并引领了其后几十年的“兴衰研究”热潮。其后的几本重量级论著——《大国政治的悲剧》《注定一战》《安全过渡》——审视并分析了近现代历史上大国兴衰的现象与规律。同时,逐渐强大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个时代性任务也被提上日程。鉴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和对大国争霸的警惕,惯于“以史为鉴”的中国也开始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重新定位自己在世界的“新坐标”,虽无追求争霸之心,但谨防陷入争霸之局,因此便有了警醒无数国人的《大国崛起》纪录片的诞生。
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年轻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出版了代表作《大国的兴衰》,立刻引起极大轰动。这部打通军事史、经济史和国际关系史的著作指出,在过去五个世纪中大国沉浮的历史表明,优势总是属于那些物质创造能力更强的国家,而技术上的突破与组织形式上的变革是物质创造的基础;但大国总是经受不住过度扩张的诱惑,一旦扩张超出国内经济体系能够支撑的限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肯尼迪据此预测,当时的美国正在重蹈覆辙:“过度扩张”终将使美国衰落,而且速度可能比苏联还要快。但国际局势的走向证明肯尼迪是个“糟糕的预言家”。两年后,柏林墙倒塌了,苏联很快也解体了,美国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成为国际体系中唯一的超级霸权,国力和声望都达到空前高度。西方不少知名学者将肯尼迪的理论贬低为机械的“经济决定论”,但这并不妨碍《大国的兴衰》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传世经典,是每一位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入门的必读著作。
同样是研究大国的命运,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在2001年面世时,并未激起太多反响。当时,美国独霸全球、充满自信,尽管遭遇“9·11”恐怖袭击事件,但经济全球化大潮方兴未艾,自由主义在全球大行其道,“相互依赖论”“民主和平论”“国际制度和平论”备受追捧。自认为有责任打破“天下太平迷梦”的米尔斯海默,提出了与时代主流格格不入的所谓“进攻性现实主义”。
米尔斯海默认为,国际体系是一个险恶而残忍的角斗场,要想生存,国家别无选择,只得为权力而相互竞争。他进而预测,如果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就会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而中国的大部分邻国,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和越南,会联合美国遏制中国权力,“结果将是激烈的安全竞争,战争颇有可能”。
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有充足的理由反感这种冷冰冰的政治均衡理论。基于悲观的“体系结构决定论”,它预言中国几乎不可能和平崛起。果真如此吗?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中国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的角色。
2006年末,一部历经数年制作的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轰动了中国,首播平均收视量高达400万人次。之后一个月,在观众强烈要求下,《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连播三轮,创造了中国纪录片的收视奇迹。《大国崛起》展示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试图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大国崛起》探讨的宏大主题和引发的广泛热议都显示,中国对自身产生了一种新认知,并希望“鉴往事,知来者”,实现稳健而和平的崛起。
此后,中国上升势头似乎比预想的还要迅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美国战略家甚至一度提出“中美共治”的概念。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按市场汇率计算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随着中美经济实力差距的迅速缩小,美国战略界倍感焦虑。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中国崛起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在这场异常激烈的大讨论中,两位美国学者的著述引起了中美战略界的普遍关注。 一本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著名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2017年5月出版的《注定一战——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该书系统回顾了过去500年中16个崛起国挑战主导国的案例,其中12个最终走向战争,4个成功避开了“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雅典崛起引发斯巴达的恐惧最终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理论含义是,当大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新兴强国的威胁时,两个国家之间就有很高的可能性爆发战争)。他的结论是:按当前轨道行进,中美未来几十年爆发战争不仅可能,而且可能性大于当前认知。艾利森同时指出,历史也给出了“和平的12条线索”,中美之间并非必有一战。艾利森给美国政府提出了四条忠告:明确关键利益;理解中国的行为;制定战略;将国内挑战置于中心地位。他认为,“如果美中两国领导人认识到国内所面临问题的严重性,给予其应有的优先地位,那么设计出中美‘分享21世纪亚洲’的方案就并非最严峻的挑战”。
与艾利森的审慎乐观不同,柯瑞·斯卡可2017年11月出版的《安全过渡——英国霸权向美国霸权的转移》一书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显得更加忧心忡忡。斯卡可曾师从康多莉扎·赖斯,并先后在美国国防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美国国务院出任要职。
本质而言,《安全过渡》是一本英美关系史专著,但它以古论今,对现实政治具有强烈的启示和指引。斯卡可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民族国家出现以来,只有英美之间实现了霸权的和平过渡?为回答这一问题,她从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到二战结束的一百多年中,选取了九个最能反映英美相互认知和关系变化的拐点性时刻。她的结论是,英美之所以能实现霸权的和平交替,是因为两国逐渐趋同,且与其他欧洲国家明显相异:英国步美国后尘转变为民主国家,而美国在成功征服西部后,逐渐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思维方式。直至二战结束,英美对两国复合实力的关注一直超过对彼此相对实力消长的警惕。尽管如此,她亦认为,英美霸权的“和平过渡是个非常偶然的结果,不太可能被复制”。英国希望崛起的美国能遵守由其建立的国际规则,但美国成为霸权国后,毫不犹豫地瓦解了英国的帝国体系和国际规则,并在全球大肆复制美国国内制度。
对于现在的霸权国美国和迅速崛起的中国,这一案例提供了什么启示?斯卡可的预测相当悲观:与英美霸权交替时意识形态逐渐接近完全不同,如今的美国和中国在意识形态上针锋相对,而且崛起后的中国很可能效法历史上的美国,致力于以本国主导的意识形态为蓝本重塑国际秩序,中美将因此陷入高风险的僵持局面。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苏联崩溃、冷战结束后,美国从未放弃过寻找下一个对手。随着中国实力的壮大,美国逐渐将防范的目标锁定中国。然而,不论是米尔斯海默的“体系结构决定论”、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论”,还是斯卡可的“英美和平过渡特殊论”,西方学界对中美竞争的前景都难言乐观。那么,中美角力将沿着什么方向推进呢?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中美又能否超越历史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