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89.45 6.6折 ¥ 135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张学英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0063529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35元
货号4324211
上书时间2024-11-12
张学英,经济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方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培训、技能形成、劳动就业。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核心/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近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2项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第一章 中国农民的就业转型与乡城移民的城市贫困
第一节 中国农民的就业转型与减贫
一、就业转型是减贫的有效手段
联合国2030年消除贫困设定的目标是实现全面的和生产性的就业,人人获得体面劳动。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司发布的《2016年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主要关注了就业与贫困的关系,通过对110个国家的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就业领域中,贫困与工作类型密切相关。调研结果显示,64%的穷人在农业领域工作,64%的非穷人则在非农业领域务工。在非农务工领域中,非穷人从事工业岗位的比例高达21%,而穷人这一比例为16%;非穷人从事服务业的比例高达43%,穷人只有19%。就非农业工作的具体行业而言,穷人中有9%从事贸易工作,8%从事制造业工作;非穷人中有15%从事贸易工作,12%从事制造业工作。来自43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显示,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中有25%是穷人,从事工业工作的人员中有12%是穷人,从事服务业工作的人员中只有7%是穷人。根据上述数据判断:非农业领域的工作岗位比农业领域的工作岗位更能消除贫困,在非农业领域的工作岗位中,工业比服务业的生产率高、工资率高,但工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低于服务业。
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W.A.Lewis,1954)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型,指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同时存在着以农业部门为代表的劳动生产率低的传统部门和以工业部门为代表的、劳动生产率高的、工资水平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在这样的二元经济中,工业化进程的演进模式为劳动生产率差距引发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同时现代工业部门因为高劳动生产率和低劳动力成本获得巨额的超额利润,不断地扩大工业部门以吸收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直到两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等为止,这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完毕,一国的工业化过程也宣告完成。在二元经济中,经济发展依赖于现代工业部门的不断扩张,低效率的传统农业部门析出的剩余劳动力为现代工业部门扩张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成为现代工业部门扩张的必要条件。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Todaro M.P,1969)提出用农村劳动力进城所获“期望收益”大小解释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行为,即“托达罗模型”:城乡预期收入差异的扩大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迁移规模继续增大的主要原因,并且城市失业率也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迁移决策。根据刘易斯和托达罗的理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迁移,正是基于对非农务工的高收益预期的结果。因此,可以做如下判断: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基于非农务工的高收益预期而向非农业领域迁移,脱离了传统的、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转到较高生产率的工业和服务业,这种迁移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贫。
……
本书提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形成”农民工的视角“的论题,以农名工这一产业大军的主体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外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能力开发的经验,考察国内成功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为其技能形成提供理论支撑和实施对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