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玲 一曲华美的奏鸣曲
  • 丁玲 一曲华美的奏鸣曲
  • 丁玲 一曲华美的奏鸣曲
  • 丁玲 一曲华美的奏鸣曲
  • 丁玲 一曲华美的奏鸣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丁玲 一曲华美的奏鸣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22.94 5.0折 46 全新

库存8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婍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1529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6元

货号1203235185

上书时间2024-11-09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婍,散文家,畅销书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出版《五代十国那些后妃》《五代十国那些皇帝》《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萧红:黄金时代的婉约》等

目录
第一章 从大家闺秀到叛逆女生

没落地主家的大小姐/1

表哥未来的小媳妇/10

青春,因叛逆而别样/20

第二章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上海,一个新的起点/30

瞿秋白与闺蜜的爱情/41

失意的北漂之梦/52

送花少年与湘西老乡/61

和胡也频的浪漫爱情/69

第三章 三个文学青年的纠葛

莎菲女士的日记/78

遇上诗人冯雪峰/87

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97

这一生,最怀念的只有他/105

第四章 为了理想、信念和正义

深冬之日的一场噩梦/115

最难忘的那个人走了/125

女革命者不流泪/134

第五章 那一段监狱生涯

史沫特莱请来的翻译/143

谁出卖了丁玲/152

狱中生下小女儿/159

一切忍耐,只为逃离/168

牢狱外的那些牵挂/177

第六章 延安,我来了

法国,上海,还是陕北/186

保安来了个美女作家/195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203

启动全新的生活模式/208

第七章 每一场相遇都是缘分

那个叫陈明的男孩/216

……

内容摘要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目前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延安时期的丁玲,经历的正是从云霄沉入海底的过程。起因之一就在于她以女性的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革命阵营内部,既有着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还存在着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大胆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挑战了革命群体内依然固有的父权-夫权制性别秩序。

主编推荐
她出生于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却在童年饱受人情炎凉。她愤然和家族决裂,只身穿梭于上海、北京寻觅梦想与真理。她悄然动笔写作之后,惊动整个上海文坛。她一生三个男人,有的死于国民党的枪口,有的怀恋一生,最后陪她度过一生的却是不被人看好的姐弟恋。她从文小姐转变成武将军,穿梭在西北,领导西战团。她挺过了人生的寒冬,领导着新时代的文学事业。她是丁玲,是不会熄灭的传奇,不会黯淡的华光,不会消逝的乐曲。丁玲的一生,如初春大地上燃烧的火焰,无论是绚烂还是熄灭,都惊世骇俗。

精彩内容
第一章从大家闺秀到叛逆女生她出生在富贵之家,却经历家道中落的变故,成了寄人篱下的小女孩。她看尽人间白眼,承受贫穷和苦难的折磨,她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终究成为了自己。
没落地主家的大小姐,安福县蒋家,是一个有钱的人家,是一个人丁兴旺的人家。在我爷爷的时代,据说那些爷爷们,这房、那房、远房、近房,究竟有多少房、多少人,连姓蒋的人自己也分不清楚,外人就更无从知道。这是丁玲晚年写过的一段对遥远故乡和童年的回忆文字,里面所说的湖南安福县便是她的祖籍。
丁玲本姓蒋,不姓丁。与她血脉相连的那个蒋氏大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名门望族,远祖蒋之奇是北宋嘉祐年间与苏轼同榜的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兼同知枢密院、观文殿大学士等显要职务。蒋家最早的宗谱还是苏轼写的《序》,文天祥撰写的《蒋氏像跋》,可以想象,能请得动中国历史上这两个声名如此显赫的重量级人物为宗谱写序和跋的,会是什么层次的家族。后来的蒋氏后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几乎世代为官,成为官场专业户,一直到丁玲的爷爷蒋定礼这一代,还沿袭着祖辈的传统。蒋定礼在清光绪年间被晋封通奉大夫,从二品官职,相当于部级领导干部,所以,蒋家在这一代还是很风光的。如今蒋氏大家族住的那个地方是临澧的黑胡子冲,据说,因为丁玲的祖爷爷蒋光清长有浓密的黑胡须,世称“黑胡子”,他居住的那个地方才有了这个“黑胡子冲”的名称。
清朝末年,蒋家和那个日益走向黄昏的衰败朝廷一样,也在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蒋定礼有三个儿子:蒋保厘、蒋保川、蒋保黔。三儿子蒋保黔就是丁玲的父亲。这三个儿子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出息,他们不思进取,沉溺酒色,虽然父辈给他们留下了有两百多间屋子的庭院,以及各种精美的家具,但在他们“联手合作”下还是把这偌大的家业全部败光了。蒋家兄弟因为父母早亡,在蒋保黔15岁那年,三兄弟就分家另过了。三兄弟中,三少爷蒋保黔是最聪明的,他十几岁就考取了秀才,二十几岁远渡日本留学学习法政,但他也是最敢败家的,守着金山银山,他以为自家的家产永远都用不完,败家的手法比他的两个哥哥更加独特。他喜欢玩马,这和北京街头的八旗子弟喜欢架着鸟笼子玩鸟差不多。蒋保黔玩马很有些叶公好龙的感觉,他喜欢骏马,自己却从来不骑,他的马用的马鞍子都是专门请当地最高级的绣工绣成的,精美得如同艺术品,更加衬托出骏马的高大。贵族少年蒋保黔经常会让与他年龄相仿的马夫牵着马,马夫走在前面,马走在中间,他则走在最后,手里拿着鞣皮马鞭,一身时尚的短打扮,这奇异的组合走在路上,常常会惹来惊诧的目光。一般人见了这样的纨绔公子哥都不会上前搭讪,有好事者倘若表扬一下他的马,他立即便会让人上马试试。如果那个人上了马继续夸,那么这匹马差不多就属于骑马的这个人了,什么钱不钱的,有钱就给点,没有钱也没关系,送给你就是了,有共同的爱好才是最重要的。三少爷的大方是远近闻名的,他不仅免费送骏马,还经常请来成群的朋友在家里吃吃喝喝。每天到了饭点都要开好几桌,饭吃完了,但人并不散去,接着在他们家抽大烟。这也难怪,三少爷家里平时就摆着几个鸦片烟灯,专供客人用的,当然,他自己也一起吸食。在第一章从大家闺秀到叛逆女生她出生在富贵之家,却经历家道中落的变故,成了寄人篱下的小女孩。她看尽人间白眼,承受贫穷和苦难的折磨,她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终究成为了自己。
没落地主家的大小姐,安福县蒋家,是一个有钱的人家,是一个人丁兴旺的人家。在我爷爷的时代,据说那些爷爷们,这房、那房、远房、近房,究竟有多少房、多少人,连姓蒋的人自己也分不清楚,外人就更无从知道。这是丁玲晚年写过的一段对遥远故乡和童年的回忆文字,里面所说的湖南安福县便是她的祖籍。
丁玲本姓蒋,不姓丁。与她血脉相连的那个蒋氏大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名门望族,远祖蒋之奇是北宋嘉祐年间与苏轼同榜的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兼同知枢密院、观文殿大学士等显要职务。蒋家最早的宗谱还是苏轼写的《序》,文天祥撰写的《蒋氏像跋》,可以想象,能请得动中国历史上这两个声名如此显赫的重量级人物为宗谱写序和跋的,会是什么层次的家族。后来的蒋氏后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几乎世代为官,成为官场专业户,一直到丁玲的爷爷蒋定礼这一代,还沿袭着祖辈的传统。蒋定礼在清光绪年间被晋封通奉大夫,从二品官职,相当于部级领导干部,所以,蒋家在这一代还是很风光的。如今蒋氏大家族住的那个地方是临澧的黑胡子冲,据说,因为丁玲的祖爷爷蒋光清长有浓密的黑胡须,世称“黑胡子”,他居住的那个地方才有了这个“黑胡子冲”的名称。
清朝末年,蒋家和那个日益走向黄昏的衰败朝廷一样,也在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蒋定礼有三个儿子:蒋保厘、蒋保川、蒋保黔。三儿子蒋保黔就是丁玲的父亲。这三个儿子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出息,他们不思进取,沉溺酒色,虽然父辈给他们留下了有两百多间屋子的庭院,以及各种精美的家具,但在他们“联手合作”下还是把这偌大的家业全部败光了。蒋家兄弟因为父母早亡,在蒋保黔15岁那年,三兄弟就分家另过了。三兄弟中,三少爷蒋保黔是最聪明的,他十几岁就考取了秀才,二十几岁远渡日本留学学习法政,但他也是最敢败家的,守着金山银山,他以为自家的家产永远都用不完,败家的手法比他的两个哥哥更加独特。他喜欢玩马,这和北京街头的八旗子弟喜欢架着鸟笼子玩鸟差不多。蒋保黔玩马很有些叶公好龙的感觉,他喜欢骏马,自己却从来不骑,他的马用的马鞍子都是专门请当地最高级的绣工绣成的,精美得如同艺术品,更加衬托出骏马的高大。贵族少年蒋保黔经常会让与他年龄相仿的马夫牵着马,马夫走在前面,马走在中间,他则走在最后,手里拿着鞣皮马鞭,一身时尚的短打扮,这奇异的组合走在路上,常常会惹来惊诧的目光。一般人见了这样的纨绔公子哥都不会上前搭讪,有好事者倘若表扬一下他的马,他立即便会让人上马试试。如果那个人上了马继续夸,那么这匹马差不多就属于骑马的这个人了,什么钱不钱的,有钱就给点,没有钱也没关系,送给你就是了,有共同的爱好才是最重要的。三少爷的大方是远近闻名的,他不仅免费送骏马,还经常请来成群的朋友在家里吃吃喝喝。每天到了饭点都要开好几桌,饭吃完了,但人并不散去,接着在他们家抽大烟。这也难怪,三少爷家里平时就摆着几个鸦片烟灯,专供客人用的,当然,他自己也一起吸食。在第一章从大家闺秀到叛逆女生她出生在富贵之家,却经历家道中落的变故,成了寄人篱下的小女孩。她看尽人间白眼,承受贫穷和苦难的折磨,她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终究成为了自己。
没落地主家的大小姐,安福县蒋家,是一个有钱的人家,是一个人丁兴旺的人家。在我爷爷的时代,据说那些爷爷们,这房、那房、远房、近房,究竟有多少房、多少人,连姓蒋的人自己也分不清楚,外人就更无从知道。这是丁玲晚年写过的一段对遥远故乡和童年的回忆文字,里面所说的湖南安福县便是她的祖籍。
丁玲本姓蒋,不姓丁。与她血脉相连的那个蒋氏大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名门望族,远祖蒋之奇是北宋嘉祐年间与苏轼同榜的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兼同知枢密院、观文殿大学士等显要职务。蒋家最早的宗谱还是苏轼写的《序》,文天祥撰写的《蒋氏像跋》,可以想象,能请得动中国历史上这两个声名如此显赫的重量级人物为宗谱写序和跋的,会是什么层次的家族。后来的蒋氏后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几乎世代为官,成为官场专业户,一直到丁玲的爷爷蒋定礼这一代,还沿袭着祖辈的传统。蒋定礼在清光绪年间被晋封通奉大夫,从二品官职,相当于部级领导干部,所以,蒋家在这一代还是很风光的。如今蒋氏大家族住的那个地方是临澧的黑胡子冲,据说,因为丁玲的祖爷爷蒋光清长有浓密的黑胡须,世称“黑胡子”,他居住的那个地方才有了这个“黑胡子冲”的名称。
清朝末年,蒋家和那个日益走向黄昏的衰败朝廷一样,也在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蒋定礼有三个儿子:蒋保厘、蒋保川、蒋保黔。三儿子蒋保黔就是丁玲的父亲。这三个儿子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出息,他们不思进取,沉溺酒色,虽然父辈给他们留下了有两百多间屋子的庭院,以及各种精美的家具,但在他们“联手合作”下还是把这偌大的家业全部败光了。蒋家兄弟因为父母早亡,在蒋保黔15岁那年,三兄弟就分家另过了。三兄弟中,三少爷蒋保黔是最聪明的,他十几岁就考取了秀才,二十几岁远渡日本留学学习法政,但他也是最敢败家的,守着金山银山,他以为自家的家产永远都用不完,败家的手法比他的两个哥哥更加独特。他喜欢玩马,这和北京街头的八旗子弟喜欢架着鸟笼子玩鸟差不多。蒋保黔玩马很有些叶公好龙的感觉,他喜欢骏马,自己却从来不骑,他的马用的马鞍子都是专门请当地最高级的绣工绣成的,精美得如同艺术品,更加衬托出骏马的高大。贵族少年蒋保黔经常会让与他年龄相仿的马夫牵着马,马夫走在前面,马走在中间,他则走在最后,手里拿着鞣了。不过对蒋保黔这种自学成才的医生,家族里的人们是很不认可的,因为这个家族出了不少医术高明的医生,与烟雾缭绕中,他一张消瘦的脸愈发显得青黄。蒋保黔后来结婚了,新娘子是常德县书香之家余家的大小姐余曼贞。余曼贞生得并不算漂亮,平时寡言少语,却端庄娴雅,待人有礼有节,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余曼贞的父亲教了一辈子书,52岁才大器晚成考上“拔贡”,在云南做了知府。
蒋家和余家算得上门当户对了。余曼贞从小饱读诗书,与旧式女子不一样,她琴棋书画都在行,最喜欢吹箫弄笛,嫁到蒋家后,寂寞的时候也会呜呜咽咽吹上一曲,往往惹得夫家上下不满意,他们嘲笑她是“卖唱的”。但是丈夫蒋保黔喜欢她这样,不但喜欢听她吹箫弄笛,还鼓励她把裹着的脚放开了。如果仅仅是这些还不算什么,余曼贞最令夫家不满的是,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蒋胜眉,大抵是巾帼胜过须眉的意思。试想,蒋保黔因为抽大烟,本来就不够阳刚,娶回来的女人还想胜过男人,这往后三少爷家还不得女人说了算?余曼贞过门后,发现蒋保黔的纨绔作风始终不改,这个要强的女人本来是满腔热情走进这个名门望族的,渐渐就失望了,她总觉得自己嫁的夫君永远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总在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开始,她暗暗劝自己不生气,可是,看到蒋保黔做的那些不靠谱的事情,又实在忍无可忍。每每蒋保黔让她失望至极的时候,她就坐一顶小轿回娘家住上一阵,眼不见,心不烦。后来,蒋保黔独自去日本留学了,余曼贞一个人住在蒋家,日子过得更无聊,她怀着身孕,行动不便,虽然家里也有下人,但也照顾不好她,娘家妈妈便派人把她接回常德县城西的家中。一九○四年十月十二日,余曼贞在常德娘家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后来的丁玲。
女儿出生后,余曼贞给远在东洋的丈夫去信,告诉他,他们有孩子了,是个女儿。蒋保黔给女儿取名叫蒋冰之,这个名字雅致好听,四岁之前,丁玲一直就用这个名字。
丁玲在姥姥家住到一岁半,直到出生第二年的十一月份,才第一次见到父亲。十一月的湘西,天有些凉了,那些日子天上总飘着细细的雨丝,丁玲已经好几天不去外面玩耍了,正当她无聊至极哭闹着要出去的时候,外婆家来了一个叫做爸爸的男人。父亲在这个小女孩的眼里是陌生的,他眼睛大大的,看上去模样很周正,只是有些瘦弱不堪,脸色苍白,不时地会咳嗽几声。妈妈让她管这个男人叫爸爸,但丁玲刚刚学会说话,对这个陌生的爸爸是叫不好的。爸爸是来接她们回安福县蒋家的。丁玲觉得那个家无限大:大宅院一眼望不到边,回廊雕栏玉砌,连睡觉的大床都是带着窗子的。但是这个家里却透着一股衰败气息,住在这里的人似乎不快乐,他们见到她和妈妈的表情是冷漠的,丁玲觉得自己有些怕这些人。但是她喜欢那个带着窗户的大床,像是在大屋中又搭建了一个木头小房子,睡在那上面,很有安全感。
父亲自从把她们接回家,就再也没有去日本。他因为严重的肺病,身体衰弱,只好结束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然而,他回国后身体并不见好转,依然是不停地咳,他便慢慢地学着自己开药方,自己给自己医病。为了方便治病,他后来还开了一家药店,偶尔也会有人请他号脉、诊病、开药方,渐渐地,他的医术也有人认可了。不过对蒋保黔这种自学成才的医生,家族里的人们是很不认可的,因为这个家族出了不少医术高明的医生,与烟雾缭绕中,他一张消瘦的脸愈发显得青黄。蒋保黔后来结婚了,新娘子是常德县书香之家余家的大小姐余曼贞。余曼贞生得并不算漂亮,平时寡言少语,却端庄娴雅,待人有礼有节,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余曼贞的父亲教了一辈子书,52岁才大器晚成考上“拔贡”,在云南做了知府。
蒋家和余家算得上门当户对了。余曼贞从小饱读诗书,与旧式女子不一样,她琴棋书画都在行,最喜欢吹箫弄笛,嫁到蒋家后,寂寞的时候也会呜呜咽咽吹上一曲,往往惹得夫家上下不满意,他们嘲笑她是“卖唱的”。但是丈夫蒋保黔喜欢她这样,不但喜欢听她吹箫弄笛,还鼓励她把裹着的脚放开了。如果仅仅是这些还不算什么,余曼贞最令夫家不满的是,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蒋胜眉,大抵是巾帼胜过须眉的意思。试想,蒋保黔因为抽大烟,本来就不够阳刚,娶回来的女人还想胜过男人,这往后三少爷家还不得女人说了算?余曼贞过门后,发现蒋保黔的纨绔作风始终不改,这个要强的女人本来是满腔热情走进这个名门望族的,渐渐就失望了,她总觉得自己嫁的夫君永远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总在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开始,她暗暗劝自己不生气,可是,看到蒋保黔做的那些不靠谱的事情,又实在忍无可忍。每每蒋保黔让她失望至极的时候,她就坐一顶小轿回娘家住上一阵,眼不见,心不烦。后来,蒋保黔独自去日本留学了,余曼贞一个人住在蒋家,日子过得更无聊,她怀着身孕,行动不便,虽然家里也有下人,但也照顾不好她,娘家妈妈便派人把她接回常德县城西的家中。一九○四年十月十二日,余曼贞在常德娘家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后来的丁玲。
女儿出生后,余曼贞给远在东洋的丈夫去信,告诉他,他们有孩子了,是个女儿。蒋保黔给女儿取名叫蒋冰之,这个名字雅致好听,四岁之前,丁玲一直就用这个名字。
丁玲在姥姥家住到一岁半,直到出生第二年的十一月份,才第一次见到父亲。十一月的湘西,天有些凉了,那些日子天上总飘着细细的雨丝,丁玲已经好几天不去外面玩耍了,正当她无聊至极哭闹着要出去的时候,外婆家来了一个叫做爸爸的男人。父亲在这个小女孩的眼里是陌生的,他眼睛大大的,看上去模样很周正,只是有些瘦弱不堪,脸色苍白,不时地会咳嗽几声。妈妈让她管这个男人叫爸爸,但丁玲刚刚学会说话,对这个陌生的爸爸是叫不好的。爸爸是来接她们回安福县蒋家的。丁玲觉得那个家无限大:大宅院一眼望不到边,回廊雕栏玉砌,连睡觉的大床都是带着窗子的。但是这个家里却透着一股衰败气息,住在这里的人似乎不快乐,他们见到她和妈妈的表情是冷漠的,丁玲觉得自己有些怕这些人。但是她喜欢那个带着窗户的大床,像是在大屋中又搭建了一个木头小房子,睡在那上面,很有安全感。
父亲自从把她们接回家,就再也没有去日本。他因为严重的肺病,身体衰弱,只好结束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然而,他回国后身体并不见好转,依然是不停地咳,他便慢慢地学着自己开药方,自己给自己医病。为了方便治病,他后来还开了一家药店,偶尔也会有人请他号脉、诊病、开药方,渐渐地,他的医术也有人认可了。不过对蒋保黔这种自学成才的医生,家族里的人们是很不认可的,因为这个家族出了不少医术高明的医生,与我活不了啊。”她走出舅舅家,直接到王剑虹家去找这个学姐,在舅舅面前没有流泪,在妈妈面前没有流泪,在学姐面前,丁玲怀着满肚子的委屈,一下子便忍不住泪如泉涌。王剑虹安慰她:“这算不了什么,不就是解除婚约吗,写一篇文章往报纸上一登,你舅舅就会乖乖地把婚约解除。”“没那么简单吧。”“你把问题想复杂了,就这么简单。”一篇解除婚约的檄文对于两个才女来说算不得什么,她们片刻便拟写出来了,这篇文章不但提出解除婚约,还捎带揭露了三舅欺压她们母女和用人的一些事情。两个人拿着这篇稿子来到《常德民国日报》报社,但由于三舅是常德的知名人士,大家都认识他,编辑看了她们指名道姓指责这位常德名人的稿件,摇摇头说:“这样的稿子不能登。”王剑虹显出很见过大世面的样子对编辑说:“你们如果不登,我们就去上海登,连你们报社一同写进去。”编辑没想到这两个小姑娘如此难缠,怕她们真的把他们报社写出来登到上海的报纸,便请示总编怎么办。
总编回复,登吧,但是舅舅的名字不能登出来,要改成一个化名。
虽然只是化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篇文章写的是谁,这篇文章让舅舅丢尽了脸面,婚约当然顺理成章解除了,这个女孩子大胆的婚恋观从这个时候就显露出来。舅舅应当庆幸,应当感谢丁玲当初的决断,幸亏丁玲没有和表哥结婚,否则也是一出婚恋悲剧。〖KH+3mm〗舅舅当时是想不通的,文章见报之日,成为两家亲情断绝之时,余曼贞母女再也无法在舅舅家居住了,春节一过,她们便搬出杨家牌坊舅舅家,先是借住在余曼贞教学的学校里,后来寄住到忠靖庙街六号的一个好姐妹的家里。丁玲寒假后离开常德去上海,剩下妈妈一个人,以后的很长时间,余曼贞就住在那里。我活不了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