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
  • 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31.1 7.4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煦斌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93445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2359743

上书时间2024-11-09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吴煦斌的文字别具一格,“简朴深邃,对一字一句都予以精微雕刻”,呈现出香港文学在语言造诣上所达到的高度和纯度。以其谦逊静默、丰润动人的独特方式,书写想象中的自然风貌和对终极事物的追寻,存续天真朴拙的意趣和哲思。
?作为生态学领域的学者,“不同以往香港文学所展现出的强烈城市性格”,作者开拓出关注大自然的向度,对文明、自然、生命的冲突与和解有着更为深入的思索。她以孩童的目光带我们进入荒原、丛林、山野,体会古老而庄严的生命的盈亏和死亡杀戮的循环。
?吴煦斌是香港女性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既有超越性别的形而上高度,而落笔又有女性的细腻与温暖,处处召唤着对生命的热爱与信仰。
?她的小说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以诗质的语言、古典的迹象,表现意识的流动,将自然气色与内心风景交融一处,使读者沉溺其中,获得审美享受。

商品简介

吴煦斌,本名吴玉英,1949年生于香港。诗人、作家及翻译家,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生态学硕士。其夫为香港著名诗人、学者也斯。其作品散见于《文学季刊》《四季》《中国学生周报》《大拇指》《香港文学》等。译有《呕吐》(萨特原著,1971年);著有《牛》(短篇小说集,1980年;2016年再版)、《吴煦斌小说集: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1987年)、《看牛集》(散文选,1991年;2020年再版)、《十人诗选》(诗合集,1998年)、《Bison》(《牛》英译集,2016年)等。



作者简介

吴煦斌,本名吴玉英,1949年生于香港。诗人、作家及翻译家,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生态学硕士。其夫为香港著名诗人、学者也斯。其作品散见于《文学季刊》《四季》《中国学生周报》《大拇指》《香港文学》等。译有《呕吐》(萨特原著,1971年);著有《牛》(短篇小说集,1980年;2016年再版)、《吴煦斌小说集: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1987年)、《看牛集》(散文选,1991年;2020年再版)、《十人诗选》(诗合集,1998年)、《Bison》(《牛》英译集,2016年)等。


【媒体评论】

吴煦斌在她的小说中不仅描写了现实世界的表面,还揭示了现实里边的本质。她写“不常常是蓝绿色的”海。她写“一夜之间消失”的山。她写“美丽奇怪的石子”。她看来是个相信自然律的人,探究“生与死”,或者“人类远古的童年”,或者“广大的家居”,即使“远离宇宙”,仍是以大自然的精气作为基础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浩如烟海,像《猎人》与《牛》那样具有独特风格的,并不多见。读《金锁记》,我惊服于张爱玲在小说中显现的智能。 读《猎人》与《牛》,吴煦斌在小说中显现的智能同样令我惊服。张爱玲是绿丛中的红,写小说,有特殊的表现手法。吴煦斌的小说,为数不多,也常能令人感到新鲜。两人之间只有一点相似:与众不同。­

——香港著名小说家、编辑 刘以鬯 

 

吴煦斌作品不多,但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放在现代中文小说的传统中自有她的特色。她小说的魅力一向来自文字本身,读来令人觉得作者对每个字都重视,都带着个人感觉,是她独特的世界观令文字不随流俗,的确是少数能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的东西。

——香港作家 梁秉钧(也斯)

 

*耐人寻味的是吴煦斌的《晕倒在水池旁边的一个印第安人》,侧写一个留美学生在校园里与一个印第安人的短暂邂逅,乍看与香港毫无瓜葛,但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种族、殖民、语言、文化、离散的问题缓缓托出,终于产生了物伤其类的感伤:在后现代的(香港)社会里,谁的心头没有一个孤单的印第安人?

——哈佛大学教授 王德威



目录
吴煦斌的短篇小说

佛鱼









蝙蝠

马大和玛利亚

猎人



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



丛林与城市间的新路

后记

内容摘要
《牛》1980年由素叶出版社首次出版,收入短篇小说9篇;201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再版,增加《信》《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本书为初版四十周年纪念版,经作者重新校订,加入《蝙蝠》、作者后记。全书共计11篇小说,并有刘以鬯作序、梁秉钧作跋。小说多以自然与人的关系为主题,充满灵性,文字优美。

主编推荐

吴煦斌的文字别具一格,“简朴深邃,对一字一句都予以精微雕刻”,呈现出香港文学在语言造诣上所达到的高度和纯度。以其谦逊静默、丰润动人的独特方式,书写想象中的自然风貌和对终极事物的追寻,存续天真朴拙的意趣和哲思。 ?作为生态学领域的学者,“不同以往香港文学所展现出的强烈城市性格”,作者开拓出关注大自然的向度,对文明、自然、生命的冲突与和解有着更为深入的思索。她以孩童的目光带我们进入荒原、丛林、山野,体会古老而庄严的生命的盈亏和死亡杀戮的循环。 

吴煦斌是香港女性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既有超越性别的形而上高度,而落笔又有女性的细腻与温暖,处处召唤着对生命的热爱与信仰。

她的小说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以诗质的语言、古典的迹象,表现意识的流动,将自然气色与内心风景交融一处,使读者沉溺其中,获得审美享受。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编者按:这些笔记原藏于加州史氏海洋研究所档案室。本刊驻美记者取得研究所所长罗生柏教授的同意,交由本刊发表。笔记原作者是七十年代研究所学生,是所内唯一的中国人。为人害羞、寡言,与同学不相往来。他的笔记放在一个灰色文件夹里面,外面画了一颗胡桃,右上角有“报告”二字,但内文不类学术报告。为保留学术材料以便有志者将来进一步研究,以及保存海外华人生活鳞爪,本刊谨把笔记发表,不加删节。
发现他挺拔沉默如我父,我起初不晓得他是印第安人。他倒在研究所旁边模拟海潮的水池边,手垂到水里,蜷伏在那里像一个婴儿。我们刚在化验所前晒网,网上还黏着红草和雏鱼。我退后站到树旁的阴影那儿,便看见他了,远看他像初冬的土壤,我们走上前去,看见他上身赤裸,只穿一条羊皮的短裤,腰旁有一柄套着鹿皮鞘的短刀。他的手很冷。我们用亚摩尼亚把他救醒,然后搀他起来。他随着我们的协扶站起来,缓缓升高如一头熊。
我们领他进入会客室让他坐在沙发上,沙发的柔软令他害怕,他狐疑地站起来,看着逐渐平伏的坐垫,然后远远跑到墙角蹲下来。此后他再没有走近沙发了。他抬起头仔细看我们。他的头发很短,脸孔舒坦而柔和,轮廓有点像我国北方的男子。或许远古的时候我们曾是亲近的人,他的先祖从蒙古迁徙,穿过相连的冰峡经亚拉斯加来到北美,我们因此脸上有相近的痕迹。但我们也只是猜他是也夷族吧了。他不懂英语也不懂西班牙语,我们请来了本地的印第安人当斯跟他交谈,但他们亦只有“土地”(tu-wee)这字是相通的。当斯说他可能是也夷族最后一个生还者。也只有也夷族的眉是相连的。一九一一年美国步兵跟他们多次战斗之后把他们差不多全杀死了,只剩下五个仍在森林奔逃,他们的尸体亦相继在河边发现。他可能是他们辗转许多代后成长的孩子。但他为甚么会昏倒在白人的世界里?这一年来森林署不断派队伍到奥维斯山脉勘察,是他因为要逃避他们而走错了相反的方向吗?他独自在林中生活多久了?
祖开始问他的名字,他指指自己说“祖”,指指当斯说“当斯”,指指教授说“罗生柏”,指指我说“斌”,然后指指他,他看着祖然后把手放在头上。他是明白的,但我知道他不会说出来,他们的名字是尊贵的,只有亲近的人才可以用来呼唤他们。
“我们叫他以思吧。”教授说。
“以思”在印第安语中是“人”的意思,我们叫他“人”。我们让他住在会客室里。他一直蹲在沙发对面的墙角那儿,一动也不动的看着我们,没有害怕也没有愤怒,只是看来疲倦极了。我后来晓得,他是不懂愤怒的。我们试验他的各种反应,把闹钟放在他的身旁,突然的声音把他吓得跳起来,他奇怪地看着这个呆立发声的小盒子,轻轻拿起它放在胸膛上,仿佛怀抱啼哭的小儿,这时他是出奇地温柔的。我们发现他反应很快,但没有激烈的行动。我们请来了本校的人类学教授施怀则和人类博物馆馆长宁斯。他们拿来了各种仪器测验他的视力、听觉、心律、肌肉及其他各种功能。他们发觉他很驯服,对加在他身上的一切毫不挣扎,最后他们拿报纸拍拍他,把杂志堆在他身上,用手拉捏他的头发,他也没有做声,只用双手护着头和脸,在手肘弯起的空隙中看着我们。最后闹得紧了,他躲到书架和沙发那儿的空隙间,仍然蹲着,双手交叉按着肩膊,手肘搁在膝盖上,下颚抵着前臂。他没有看我们,他垂下头,留心地倾听,像一只折合起来的小小的害怕的蛾。他没有提出疑问,不会还击,也不会愤怒,孤独的人是不会愤怒的,愤怒需要对象和习惯。它是燃烧的火,从接触中来。孤独的世界潮湿阴暗而寒冷。它的本质是嶙峋的荒野,没有形态的空虚。他行走在自然的规律下,没有抗衡的能力。风雨来了他在山洞中躲避,给野兽伤害了他躲在石的阴影下等候痊愈。他独自生活,四周只有簌簌的风声,他跟石的倒影说话,随着时间的起伏转动。你会对季节愤怒吗?他埋藏自己的言语,他多久没有说话了?孤独是沉重的兽,你背负他如背负自己的缺失。我熟悉它的气味已有多久了?
食物我们把他搀进会客室,他跑到墙脚蹲下,抬起头仔细看我们。他的唇焦裂,他一定很渴了。祖把手帕蘸温暖的水替他擦脸,再拿一罐冰冻的可乐给他,替他打开放在地上。他伸手拿起罐子,碰到了立即缩回来按在胸膛上,让身体温暖冰冷的指头。他朝罐口的洞看进去,然后用中指按着洞,再把罐子覆转,看看里面是甚么。里面的液体慢慢渗出来,他立刻把罐子放下,看着流到手背上的棕色液体里的泡沫一个一个消失。他把手在羊皮裤上揩,然后把罐子远远推开。此后他只肯喝水。他喝大量的水。他把水盛在玻璃瓶里喝。玻璃瓶本来是盛花的,放在书架上。他看见这室内唯一的植物,便跑过去伸手去抓仿佛在空中生长的花束。他碰到了透明的玻璃,不肯放手了。他仔细地看着它,用掌心随着它的弧线转动,听它的声音,他把脸贴近它,让它旋过眼睛和前额,花朵在他的头上散开像奇异的冠。最后他把瓶子提到嘴旁,罗教授连忙把它拿下来,扔掉花,给他洗干净,盛了清水让他喝。他喝水的时候用双手牢牢抓着瓶子,手指像一扇木的篱色。他的手指很长,手心是白色的,柔软如女子的手。他用挂小刀的绳子把瓶子系在腰间,行走的时候它擦着羊皮的短裤有风的声音。
我们让他吃蛋糕和墨西哥豆。蛋糕很长,他用双手捧着两端像捧着玉米,一口一口专心地吃。他盘腿坐着,倚着墙,头轻轻仰起。我这才明白,风度不是教养得来的。我站在他身旁,他苍白柔软如雨中的叶。我替他把豆弄热。他很喜欢吃墨西哥豆,他用手指掏来吃,在碗里从左到右刮一个半圆再放到口里。浓的汤他用两只手指,稀的汤用三只。他不碰刀叉,他不喜欢那种接触,但喜欢调羹圆圆的形状,他有时用调羹把面包压成半圆形的小丘,一个一个排在盘起的膝上,然后慢慢吃掉。他也喜欢熟鸡蛋,他把壳剥开,把蛋黄掏出来吃,再把蛋白捏碎放进瓶子的水里,是为了让水有土地的味道吗?他不喜欢火腿和烟肉,是因为它们红色,而红色的肉仍有生命不能吃的。
他被发现的消息一下子传开去了,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跑来看他,偷偷抛给他一些糖果。人们从门旁一扇小窗的窗帘夹缝窥看他,他却看不见他们,只是回头会发现地上多了许多糖果包,他把它们拾起来放在腰间的玻璃瓶子里,偶尔俯身看看它们的颜色。
他很喜欢吃水果,有时整天都在吃水果。他有时把鸡蛋黄塞进香蕉里一并吃,有时夹进桃子里。桃核他把它们储起来,用小刀刮干净,在上面雕刻,是要刻下失去的事物吗?
海洋人类学家施怀则带他去看海。要观察他的反应。会客室本来也可以看到海。海上有点点白色的浪花,波浪退去时沙滩上会留下了一条淡黄的长长的线,浪涌起又再消散了。也可以听见它的声音,像一阵一阵撒下的沙。但他看了海却没有甚么反应,不惧怕它也不受它迷惑。他看它像看着一幅必然的景象。他从来没有看过海,它的形态曾存在于他的想象中吗?施怀则拉着他的手踏进海里,他脚下的沙在波浪中移动,他给波浪冲倒在沙滩上,他茫然看着退去的海,神情像一个小小的孩童。然后他站起来,他看到脚旁有一只很小的螃蟹从一个圆洞里爬出来,他弯身把它拾起,看着它在空中扒拨的爪子。他把它放在肩膊上让它从手臂爬回洞里。他对海边的生物比对海更有兴趣。施怀则有点失望。他以为迷惑了那么多人的海也会迷惑到他。
施怀则驾车把他带到市中心看高耸的大厦,但他对现代文明也没有特别的惊叹。一切发生在周围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石块可以生火花,汽车当然可以行走。但他却喜欢灯,每当我按下按钮,他会肃穆地看着,屏着气等待灯赫然亮起来,让时间延长,一切继续发生。他不喜欢电视、照片、幻灯画片,一切没有形体的东西。他喜欢飞机,因为接近天空,不喜欢高大的楼宇,因为笨重没法攀爬。他喜欢门钮、书衣、杯耳、椅背、袖子。他会在门旁耽一整天,握着门钮,把门关了又开,让风吹开垂到眼前的头发。
施怀则完全失望了,他期望他会震慑于现代文明,他却漠视周围的变化,喜欢细碎的事物,沉于过往的情态而不愿超拔。他仍然赤裸上身,依旧用手吃东西,弯身默默坐在地上。施怀则拿出一本传记给他看,传记是关于一个印第安人,他在一九一一年在亚里桑拿州被发现,现在在民族博物馆负责搜集印第安各民族的资料,并协助管理亚里桑拿保护区的印第安人。封面上有他的照片,他穿了西装吸着烟斗,脸上有一个僵硬的微笑。以思把书推开,把手放在头上,他知道他不再是相近人。他整个身体伏在地上。
言语我是怎样和他亲近呢?起初我们都是沉默的。我给他端来吃的东西,带他到外面梳洗的地方。遇到人的时候他紧紧抓着我的手。他的手很温暖,比常人的温度高很多,而那时已是初秋了,他的温暖传到我的身体里。我回头看他,他的脸柔和得不像印第安人,虽然仍带着强烈的太阳的痕迹。他按着我的肩膊走路,我们是两个多么相异的男子,同样对世界害怕,但又是基于多么不同的理由。他是因为文明的隔阂和长久的孤独。而我是文化的相异,来了这许久总仍感到格格不入,他们是坚固的墙壁把我们挡在外面。我们是相同的异乡人。我们这时还没有交谈,只不过他仿佛晓得了我与其他人的分别我们第一次谈话是在一个清凉的黄昏,夕阳把房子涂上一层虚幻的红色,天空变得很低。我刚上完课来到会客室,我把书袋放在沙发上,书本和笔记本子从宽阔的口袋里掉出来。他看见里面一张深海鱼类的图片,跑过来轻轻拾起。
“Llobo?”我点点头,那是一条深海的鼠尾鱼,我给它绘上了颜色。我拿另一幅说:“Batfish。”他微微笑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笑,他笑的时候鼻两旁有浅浅的皱纹像一个小小的孩童。我把我所有画过的鱼都给他看,模仿他们的动作,巴里鱼游得很快,牙齿很尖,会吃人的;石鱼一动也不动的蹲在海底,像一块古怪的石头,身上却有剧毒。雌的鱼身体很柔软,像一个泄气的气球,身上附着几条小小的雄鱼。我一直在扮鱼,直至天全黑了,风带着夕阳的余温从海上吹过来。我从袋子里拿出一个中午吃剩的包子跟他分吃,那是一只绿豆馅的包子,我在馅里混了几片菊花瓣,所以吃来有季节的芳香。他很专心的吃,把包子一片片撕下来放进口里,他不咀嚼,当包子在嘴里软了他便吞下去。他一动也不动,脸颊微微鼓起,好像有严肃的话对我说。
我离开的时候已经午夜了。
这一夜我没有睡。我把所有夹着资料和笔记的纸文件夹拿出来剪成小小的纸片,用颜色在上面画上种种不同的图画:火焰、头发、太阳、手、树、郊狼、土地、空气、眼睛、水、落叶、悲哀、婴儿、星星、哭泣、秃鹰、父亲、尊严、爱、死亡、鼹鼠、美丽、哀号、月亮、拥抱、孤独、害怕、鱼、海洋、木蝶、网、秃枝、中国、印第安、书、逃避、绿豆包、鸟蛋、气味、石块、门钮、牛奶、笛、名字、怀念、牛、电视、窗子、丛林、微笑等等。第二天清早,我带着图片找他,想告诉他我一生的故事。
我跑进会客室的时候他却不在里面,然后我看见他从走廊的另一端朝我走过来。这时太阳刚从背后升起,给他凌乱的头发添上一个浮动的柔和的光环,他浏亮的肌肤上闪着淡淡的金色,看来像一个美丽的幻象而不像行走的人。他走到我跟前用臂环绕我的脸,他身上有淡淡的树液的清香。我们并排坐在从大门射进来的阳光中,我们的影子远远攀出窗外,它们比我们更没有恐惧。我们由于害怕而离开原来的居所,他是畏惧文明的侵袭,我是害怕永恒的变动,然而我们都在新的处境里感觉不安,我们为甚么不回去?
我取出图片给他,他仔细的看着,然后我取出“气味”和“树”,告诉他身上有树的气味。他开怀地笑起来,然后又轻轻的蹙着眉。
“丛林·怀念。”他把图片放到我面前。我拍拍他的肩膊。他垂下头,他的睫毛很长,阳光在他脸上投下了稀薄的阴影。我把手的影子变成一头鹰,飞到他肩膊上啄他的头发,他的手却变成一块浓密的云,追着把我吞掉。我把“名字”的图片放在地上,再指指他。
他认真地看着我看了好久,好像是打算要把珍贵的礼物送给我。他缓缓选了“风”和“鸟”。
我慎重地看着,牢牢记住了。我站起来模仿鸟飞的样子,给风追赶,扑倒在山上,再旋回来,舒缓地横过灰茫的天空。
他按按地上“名字”的图片,然后拍拍我的胸膛。
“温暖的太阳。”这是我自己改的名字,是开始感觉外界事物的时候改的,但我常常感到寒冷。到底是我因为这样才改光明的名字,还是我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他示意我念我的名字一遍,我念了,他按着心胸,仿佛已经默默放进里面。他找出“雨”的图片盖在“太阳”上,我把“太阳”偷出来,踏在椅子上,把它搁在墙上的挂钟顶。
“你”、“这里”?我问他怎么来到这里。
“山”、“大声音”、“害怕”、“跑”、“许多太阳”、“渴”。
他小心地把图片排出一个次序。图片不够,他用手势补充。我想是勘察队把他吓跑的。他跑了那么多天,最后来到模拟的水池旁一定是为了喝水,相信还未喝便昏倒了。
我把“自己”的图片放在地上,问他是否独自生活。
他盘腿坐着,双手举起,手掌相对,向天空唱一支哀悼的歌。他慢慢把图片选出来,一张一张排好,他排好一张,我急切地等待下一张,有时猜到他的意思,便替他选。图片一张一张终于排成一个故事:他的父亲在他开始有记忆的时候给杀死了,母亲、妹妹和祖父在八度落叶以前突然去世。他在一个红色洞穴里独自住下来,在了无人迹的荒野里生活。他燃亮木枝把头发烧短,纪念消逝的人。每想起他们,他唱哀悼的歌,让歌声载着他们,飘离伤害的手。
他凝视着图片,看了许久,然后把它们推开,向后躺在地上,闭上眼睛。一会儿以后,他慢慢起来,把“快乐”的图片放在我前面。睁大眼睛等我回答。
我快乐吗?快乐于我是个奇怪的字语,我不明白它的含义。我在这里干甚么?这国度与我互不相关,我不想回去又是害怕失去甚么呢?这里有最好的设备。罗生柏是温厚仁慈的人,祖也诚恳,我不能跟他们相处会不会是自己的缘故呢?那么我到那里去不是一样的么?
我抬头看着他温和的脸。我与他相近而相异,我们都栖息在偶然的土地上,但他仍在找寻安全的居处,而我处处感觉不安又无力离去。我把手放在头上,这是他们说“不”的意思。他用手攀着我的颈子良久注视着我,然后拥着我的肩膊用额擦我的脸,我感到他的温暖弥漫我的全身,像一朵花慢慢生长。我们是两个同族的人,我们在一个秋日早晨开启。我们周围是重重的画片。在太阳下它们发出淡淡的太阳的亮光。画里的动植物、山群、快乐和忧愁层层环绕着我们像古老的城堡,守护我们度过悠长的一生。
他是我唯一的朋友。
土地我把父亲的衣裤给他穿。衣服本来是遗给我的,但太大了,我瘦小的身体完全给宽阔的袍褶掩没了。这是一套中式的衣服,淡土的颜色,布很软,他穿了更不像印第安人了,但他脸上仍是棕红的太阳的色泽。
晚上我们走到三哩外的山里,中午他拿“忧愁”的图片给我看,指着遥远的山。晚上我把他带到这里来,他脱下了宽阔的衣服,绕着一棵榆树跳舞,他抱了满怀的叶子,一面跳一面向空中散去,枯叶飘满了他的头发,像棕色的冠冕,他口里唱着:OllujaKabaweZadochi每句话他重复三遍,最后一遍他拉得很长,声音很低,头高高仰起,像呼号的郊狼。一天晚上我们听到外面郊狼的叫声,他把图片一张张找出来给我看,告诉我郊狼的亲人变了星星到天上去了,不肯见它,它每天静夜里仰首向天空啸叫,呼唤它们下来。所以他的声音里亦有孤独的哀伤。呼啸一趟之后,他重重踏在地上,双腿张开,膝盖弯曲,左右踏三遍,然后转身,向前踏三遍。他唱了好久。声音穿过摇荡的风飘散在沉默的星空里,最后他整个扑倒在地上,他的脸陷进潮湿的泥土里。泥土发出强烈的豆子的香气。我走过去蹲在他身旁,拍拍他的背,他的身体在清冷的空气里仍是热的。
他躺了好久,然后慢慢站起来,他把脸上的土壤轻轻抹去,黝黑的泥粒在他脸上盖了一层薄膜,仿佛祭祠的面具,给他添上了沉重的神色。他把小刀从羊皮鞘中拿出来,走到不远的岩壁前。岩壁原是小山的裂痕,裂痕下面的石块因为风雨和太阳碎成细小的形状滚下山脚,山壁留下一块很长的、笔直平滑的岩面,不太坚硬。他踏在碎石堆上开始在壁上雕刻。他专心地凿,先刻外形,再刮平内壁做身体的轮廓。他凿了许久,四周寂静,只有他脚下碎石偶然滚落的声音。在微弱的月色下,我看到石上刻了许多重叠的人形,像真人般大小。他们的手张开像沉重的翅膀。下面有小小的圆形的兽。它们一直伸展至岩壁终止的阴影里。它们是甚么意思?
月渐渐浸入雾里,周围是沉重的漆黑的夜,他再看不见壁上的线条。他把刀子放进鞘内,在岩石堆上蹲下来。我走近他的身旁守候着他,一直等到黑夜过去,天慢慢地亮了。
我们慢慢站起来,淡红的曙光射晒在岩壁的人形上,照亮了一个初生的世界。他们在给风扬起的尘埃中仿佛会动。他慢慢行走,没有做声也没有看我。我拾起衣服披在他身上,但他走了不远它们又掉在地上,我把它们拾起围住他脖子,让他的手按着我的肩膊走。
我们走了许久才回到研究所。施怀则已经在了,他带来了仪器和助手要记录他的语言。但他一进去便跑到沙发和书架之间的空隙蹲下,没有动也没有甚么表示。施怀则跑到他身旁拿仪器给他看,一面指着他的嘴巴,示意他说话。但他没有看施怀则,他的眼睛一直瞪着地面。他的手环抱双膝,下颚搁在膝盖上,他在思想甚么?
他一直蹲在地上,在书架和沙发之间,也没吃东西,他身上渐渐长了白色的斑点,青苔一样布满他全身,他发出强烈的木的香气。然后他的外皮开始脱落。他们抓住他的臂摇他,希望他清醒过来,但他的外皮在他们手中剥脱下来,地上满是小小的透明的碎屑。他像斑驳的树,沉默而尊严,他的脸颊深陷,眼睛里有隐约的光。罗生柏说那是忆念的斑渍,忘却以后便会消失。
但越来越多人来看他,这最后的原始人。民族学者希望知道也夷族祭祠的仪式,他们带了三色鼓在他跟前敲打,一个何比族的漂亮女孩子在他跟前跳舞。但他仍然看不见,他们拿东西给他吃,要记录他的神态,他碰也没有碰。房间越来越挤迫,他们把书架、沙发、小几及房里一切东西搬出外面,好让有更多空间跟他接触。不同的研究者带来了不同部族的印第安人,用不同的言语跟他说话,希望引起他的反应。他们敲打各样的乐器,唱不同的歌。他们要知道他部族的语言中,男女的说话有没有分别,女子会不会像伊同族一般把每个字的尾音去掉。他的族里有没有神话、象征、图腾和社会阶级。他们带来了各种奇怪的仪器、分音器、心电仪、光仪,地上拉满了黑色的粗大的电线。生物学家亦来研究他的骨骼与结构,看他在人类进化中占的位置。但他仍然一动也不动的坐着,对一切沉默,深深陷入自己的思想中。研究的人终于放弃了,摄影机里的同是一样的姿态,他们把他移到角落里,开始在房间里谈话。有人吹起笛子,女孩子开始在房中跳舞。然后他们离开了,留下一间空洞洞甚么也没有的房间。
研究所的人渐渐思量把他送往别处去,一个不说话的长白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