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脆弱同行
  • 与脆弱同行
  • 与脆弱同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与脆弱同行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20.57 4.6折 45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让-克劳德·卡里埃尔(Jean-Claude Carriere) 著;郭亮廷 译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20640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724730

上书时间2024-11-09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让-克劳德·卡里埃尔(Jean-Claude Carrière):1931年生,法国作家,以电影剧本确立他身为本世纪很伟大作家之一的地位,但其创作其实也涵盖了小说、舞台剧、散文,为欧洲享有盛誉的文坛大家。与他合作的导演包括布努艾尔、米洛斯·福尔曼、菲利浦·考夫曼、彼得·布鲁克等,很为大众所熟悉的作品有《屋顶上的轻骑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1995),格拉斯原作之《铁皮鼓》(The Tin Drum,1979),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电影《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1988),以及《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1990),获第87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三度荣获奥斯卡很好剧本奖提名,亦曾获美国编剧公会颁发终身成就奖,至今仍是多产的作家。

目录
译者序 隐蔽的名字——卡里埃尔及其《与脆弱同行》
作者自序 旅途上,启示与发现
第一章 我们从终点出发
漫长的面具搜藏史
死亡,你何曾一败?
关于防备
愤怒的身体
第二章 如琉璃般易碎的本质
权力的烟幕
幽灵的重量
直播的莎士比亚剧场
无所遁形的个人恐惧
第三章 在敞开的生命之窗前
稍纵即逝中的韧性
这有知觉有温暖的活跃生命
踩在玻璃碎片上
第四章 失控的防御工事
自我膜拜与否定
体育的移情作用
肉身的祭坛
新围墙与旧城堡
理性需要镇静剂
时事决定思维
苍白的乐活絮语
浮士德与他的三个儿子
电影《大都会》与《机器战警》
第五章 遗忘的慰藉
世界与我们之间的遗忘游戏
生而不平等
古老异端与基因科技的宿命论
黄金,你这可爱的凶手!
金钱的挫败之境
原初的遗忘
英雄面具底下的真相
第六章 呼之欲出却仍被隐蔽着
性与爱的欢愉
无所事事的青春
印第安原始部落
第七章 脆弱的星球
垃圾堆砌成的纪念建筑
海洋计划的幻影
拒绝与现实对决
迦梨时代早已开始
富足幸福的幻象
第八章 选择脆弱
人类多么美丽!
脆弱之中的脆弱
烈焰中的末日从未到来
第九章 想象的真实
所有可能都是可能的
相信我们的想象
上帝,以我们的形象
魔法不曾消失
异端的归宿
腐坏的永恒
第十章 徘徊不去的幽灵
宗教,僵死中
天生的罪人
谁选出了七宗罪?
当代的殉道者
第十一章 乌托邦的旧货铺
寄托梦想之岛
“新亚特兰提斯”之梦
来自深渊
自我,没有地方的地方
青春的临床诊断
不朽没死
存在已然消失
《变形记》的终章
第十二章 凯旋之歌
团结起来就有明天?
国家暴力
谎言编织的历史
印度:看不见的凝聚力
当欧洲震惊全世界
民主与工业的双重游戏
青铜律法与玻璃规则
城市崩毁为废墟
第十三章 黑暗的速度
知识有捍卫者,无知有传教士
无知的幸福
新无知者
具传染性的无知
有组织的无知
博学的无知
执迷于错误
无知的时空背景
从博学者的傲慢,到研究人员的谦逊
残缺的黛安娜
第十四章 遵照您的指示去死
参孙,位神风特攻队队员
罪与罚
恐怖分子的教育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
牺牲者的队伍
甲壳上的裂痕
自杀比死亡容易
第十五章 集体的灾难
玻璃坦克
回归一体
第十六章 我们知道什么?
永别了,超验性
纷杂的单向道
基因里的天国
为相信而相信
必须闪避的字眼
第十七章 爱我们的脆弱
因为脆弱,所以坚强

内容摘要
从摩诃婆罗多到莎士比亚,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普鲁斯特,所有大师笔下的人物无不在展示我们人类共通的脆弱。
不论文学、电影或剧场,作品的表现力都倚赖人性的脆弱面来传达。它是我们隐抑的生命泉源,是所有情感与美的原动力。
《与脆弱同行》是欧洲文学戏剧大师让-克劳德·卡里埃尔的个人精华文集,艺术、哲学、社会、宗教均有涉猎。在他的书中和电影镜头里,只有脆弱的人物才能打动我们、打动他自己。
因为脆弱,我们每一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精彩内容
◆?浮士德与他的三个儿子接下来,让我们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毕竟它是人类的辉煌成就之一,又或者可以说是唯一的成就。的确,莫里哀笔下的那些庸医已经远逝,但同样真实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医学,不论它的疗效再怎么受肯定,也无法满足所有人。人们私底下流传一种所谓的“温和”疗法,用植物的汤汁和静坐冥想治疗癌症。不幸的是,没什么用。癌症是一头在体内凶猛乱窜的怪兽,对身心灵的和谐完全无感。我们必须按照它真实的行径来对付它。
虚构是我擅长的领域,我经常在当中寻找路径,带我通往某些现实的意象。关于医生的意象也一样。据我们所知,西方有四个主要的医师形象,都是从我们的梦和恐惧里诞生,并成为我们一再回头探讨与援引的原型。
首先是浮士德博士。浮士德是一切的源头:从他开始,人类渴望操控自然,战胜时间。浮士德是否真如捷克人所以为的是个真实历史人物,在布拉格还有他待过的住处?或其实是某个无名的德国作家在1578年出版的书里创造出来的人物?我们不得而知,反倒是可以从他身上辨认出同时代一些学者的轮廓,例如帕拉塞尔斯、吉罗拉莫·卡当诺、安布鲁瓦兹·帕雷,再加上一个崭新而夺目的元素:与魔鬼订下契约。
浮士德处于存在和消除存在之间,太阳和浓雾之间。他是一个神话。基督教认为人类的最基本错误——即亚当和夏娃犯下的“原初错误”(lafauteoriginelle),因为受到魔鬼诱惑而想品尝善恶知识树上的禁果(所以他们其实是想要发明人类的道德)——与浮士德之间的关系可谓一目了然。对此我们无法自欺欺人:科学和堕落从老早以前就是莫逆之交。
法文版名为《浮士德的奇情与悲情故事:大魔法师》(Histoireprodigieuseetlamen-tabledeJeanFaust,grandmagicien)的书,一问世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马洛的浮士德剧作则从1590年起开始在伦敦上演。一切由此时开展,而且这种感觉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间变得越形强烈:那是一种反差的重合,一边是现代科学的初露曙光(伽利略、伽桑狄、笛卡儿),成为一种别无其他力量能够抑止的人类活动,另一边是那位匿名德国作者灵光一闪的直觉迸发。两者的不期而遇创造了浮士德的神话。
浮士德神话的生命很长。透过奈瓦尔的法文翻译,我们在歌德的著作中与他重逢,也在另一部1918年出版的德文著作、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LeDéclindel’Occident)里,看见一个浮士德式的男人,一个普罗米修斯的新化身,坚持主张一种欧洲作为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视野。这则新生的神话一路走来,是否在途中变形与变质了?抑或神话起源之时,就已经产生危险的回响,仿佛掌握了自然的奥秘,便有资格掌控其他的民族?
任何古典著述都无法预见浮士德博士的出现。他和普罗米修斯非常不同。普罗米修斯不是科学家,而且浮士德和“彼界”的唯一联系是魔鬼。浮士德是现代社会中代表科技至上的一个高度寓言化人物,没有人会对此存疑。同时,他也几乎体现了一种人和自然之间的新关系,尽管他遭到天谴的结局,看来像是有点天真的中世纪信仰残遗,或是从反面而论,宛如提前应验了奥本海默“Oppenheimer”的焦虑。这位科学家在广岛原爆之后曾说:“科学已犯下罪孽。”如同所有年轻气盛的英雄,浮士德孕育了三个孩子,三个都是男孩,和他一样都成为医师,也都是从文学的书写中诞生,而且三人还轮流或一起统治着我们的生命。他们构成了医学上秘而不宣的三位一体。他们每一位都带有和我们本质上相同的印记:像玻璃一般的本质。
按照出生日期排列,第一位是法兰根斯坦(Frankenstein)博士。他是出自玛丽·雪莱(MaryShelley)同名小说的一个人类的再造者,一名孤独者,执着于生命的延续,毋庸置疑也是现代生物学的奠基者,更很可能成为这个刚展开的世纪的弥赛亚。尽管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但说到生命复制,他仍是个来自未来的人,走在我们前面。
第二个孩子是英国人,出自史蒂文森(Stevenson)的《化身博士》,名叫杰奇(Jekyll),但是在社会底层,他是以海德(Hyde)这个臭名为人所知。杰奇栖居城市里,是现代精神分裂的创造者,在二十世纪享有惊人的盛名,至今依然不衰。他自身就是这个时代的表征,而且会继续成为无法超越的典型。
最后,浮士德博士的第三个孩子,当然就是德国电影导演弗里兹·朗(FritzLang)为我们再三搬演的历险故事主角:马布斯(Mabuse)博士。马布斯身上拥有前两位所缺少的某样东西;前面两人虽然是天才,却是孤独的天才,而马布斯绝对是一位沟通之王,甚至他本身就是最极致的交流沟通,不需要任何媒介,只需要疯狂作为导体。马布斯,我们当代的强者,脑袋里容纳上千个网络,眼里只有一个领域才配得上他的天才,那就是犯罪。
这个三位一体的奇人异事,毫无疑问可以无限地发展下去,有一天或许会形成一个基础最稳固的宗教也说不定(当中甚至可以看到某些预言家或炼金术师,例如敲门医师和奇爱博士,更别提另辟蹊径的莫洛博士了)。简而言之:这四个人物,父亲与他的三个儿子,乃至于敲门医生、奇爱博士和莫洛博士,都是诞生于虚构,以及小说家、电影导演敏锐的想象中。他们的韧性也由此而来。
这些影子,刀不能伤,水冲不散,有文学、剧场和电影保护着。他们无处不在,因为他们并不存在。
◆?电影《大都会》与《机器战警》弗里兹·朗的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可以算是我生命中最早的几部电影之一。我看那部片的时候只有十岁,在一个偏僻、小小的中学校园里。身为乡下小孩,我对城市没有半点认识。那部电影让我发现了城市,到处是地下活动、烟雾弥漫、黑白对比、几何图形的城市,还有成群结队的奴隶在黑暗中认命地劳动,然后在某个决定性的瞬间,群起暴动。
在那个年代,我对女人还很无知。电影中,布里奇特·海姆(BrigitteHelm)饰演的女主角落入某个科学家的手中。透过一种材质移转的技术,科学家打造了一具拥有女主角外形的机器人。
影片最终,这个受诅咒的人物让奴隶认清自己无产阶级的处境,结果却被暴动的奴隶放火焚烧。当她逐渐被火焰吞噬,女人的肉体消失了,露出发亮的金属骨架。可以说,这个形象和我们刚好相反。我们不计一切代价地想要赋予自己一个刚强的外形,私密的内在却是易碎的。《大都会》的机器人有一个女子的样貌,其内在却几乎坚不可摧。
这种皮肉与金属的复合体从来不曾绝后,最新的版本是《机器战警》(Robocop),他是我们的一个关于正义的梦,而我们不再将这个梦托付给人类,而是交由人性化的机器去铁面无私地执行。
尽管如此,《大都会》仍是影响我最深远的一部片。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和周遭的人聊起这部电影。直到今天,我还是会想象每个女人——不论她再怎么诱人、再怎么温柔——体内都包藏着一种金属的构造,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一旦我跟她起冲突,她会用双臂把我活活捏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