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系毓老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全书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孙子兵法》*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外界都尊称他为“毓老”而不名。毓老的百岁人生堪称传奇,他是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自幼受宫廷教育,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师从陈师曾、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郑孝胥等国学大家,私淑熊十力,终成一代大儒。1947年来台后,在台宣扬中华文化,先后创天德黉舍、奉元书院,私人讲学一甲子,主张“达德光宇宙,生命壮自然”“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受教弟子万余人,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有名的弟子有徐泓、辛意云、林义正、陈明哲、刘君祖、孙中兴、黄忠天、陈明德、蒋勋、严定暹、张辉诚、简媜、吕世浩等学界名家,以及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孟旦、甘慕白等美国汉学家。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的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一百零六岁。
目录
孙子本传1
一代兵圣孙武5
壹始计第一1
贰作战第二53
叁谋攻第三79
肆军形第四117
伍兵势第五141
陆虚实第六175
柒军争第七213
捌九变第八241
玖行军第九269
拾地形第十297
拾壹九地第十一325
拾贰火攻第十二381
拾叁用间第十三399
内容摘要
本书系毓老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全书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主编推荐
1.让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大时代中能够屹立不摇的兵家圣典——《孙子兵法》诞生于战国时代,中有王霸之道术,吴王得之,而国有一时之盛,今日世界,实乃中国战国时代之放大,而陆海空早已天堑变通途,网络更将地球连为一体。如何从容地参与现代社会各种非军事手段的斗争,诸如商场竞争、谈判技巧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都要从《孙子兵法》中寻找蕴藉深厚的全胜战略思维。
2.《孙子兵法》解读人: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跨世纪*后一位经学宗师、中国*后一位皇族名儒——在秩序颠覆、个性崛起、日新月异的当代潮流变化中,利用古老的兵家智慧帮助我们应对变化,需要一位好的引路人。他是隐士,传授的却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他是满族人,发扬的却是华夏奥旨;他自幼遍享王府钟鸣鼎食、锦衣玉饭,中年后却对清苦生涯安之若素;他曾经活跃于历史政治舞台,惊天动地,去台湾后却旋即隐居民间,默默传授中国学问,前后长达六十余年。这就是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毓老自幼受宫廷教育,潜心治学一百年,书院讲学六十载,以一座山的精神推广民间书院教育,复兴逐渐凋零的中华人文传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窥见生命的真相。
3.毓老讲授的不是考据、训诂的国学,而是充满救世情怀、人生智慧的活泼泼的国学——千古兵圣孙武一战授首,留下《孙子兵法》这部兵家圣典,这是一本超越时空的兵法之作,书中智慧到今天依然亘古常新。毓老讲授《孙子兵法》,强调慎始慎终,以全为上,强调《孙子兵法》“全”的观念*为宝贵,保全人类,停止战争,求得和平。毓老的讲述析理精当,气势磅礴,振聋发聩,为拨乱反正,时而品评人物,指陈时弊;时而对弟子鸣鼓攻过,令其反躬自省。全书告诉我们,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也是人人皆可拥有的智慧,可以为自己、为家人谋一幸福的人生。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壹始计第一
施子美:《管子》曰:凡攻战之道,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是以先计后战……此《始计》之所由首也
。
“始”,开始的第一步;“计”,十言为计。作事谋始,遇事,都必合计合计。
“知行合一”,非马上做,中间必经过合计的功夫。
问:“闻斯行诸?”答:“有父兄在……”言外之意,叫他回去商量商量,合计合计。每个人不同,因材施教。
必因己之长短训练自己。别人长短,与你无关。成就事业非易事,应研究其何以成何以败。以此作为训练自己的入手处。因人的短处,都差不多。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备受推崇,日本人拼命念,战后用于商场上,但是他们了解的境界低。日本对中国学问,勉强来说只有阳明学谈得上懂。因为文化不同,真了解一文化不易,就如同我们在国外十几年,但也未必真懂
得别国文化。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高明之处,想学到一定境界不易。
求智慧时,必要有信心,“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大学》)。心诚则灵,只要有信心,就如老太太错将猪骨头当佛骨拜,因为有信心也会拜得发光。
世路人情皆学问,人生就是跑接力,学做事才能历练,经验愈多,得的愈丰富。《孙子》真要有所得,必熟,熟才能玩味。时常玩味,年龄愈大,体悟愈深。智慧与年龄并进,熟才能生巧。玩味、体会,真明白才行,体验方知其难。应将《孙子》置于床头,读一辈子,一生受用不尽。
学多少不重要,不懂得用,没用。学,必要懂得怎么用。看书必细心才有用,学任何一东西必细心,心细了,学过的就能用,否则尽管读书也未必能用到事上。
一切事皆始于计,生死、成败、荣辱攸关之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如此,天下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易经·系辞下传》:“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方法有别,及其成功,一
也。
在“计”时,要先计失败,而非计成功,因为失败的事能处理好即智慧。有机智,如诸葛亮使“空城计”,可以善后,还可以耍一阵子;如无机智,则时过境迁,就到此结束了。
大凡成功的人,乃是下过真功夫的。做事能够成功,莫不是有其远因、近因,绝非凭空而来,突发而至,所以平时就必须有万全的准备,一如诸葛亮能“借东风”,因他平日对天文早有研究。所以要多读有用书,常识愈丰富愈好,因为不知哪一天就用上了。
读书,熟了才能生巧,融会贯通了智慧才用得上,自“敬事而信”入手。敬,本义恭敬、端肃。引申为敬事、
敬业。恭在外,敬存心,《论语·宪问》“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学而》“敬事而信”;《礼记·曲礼》“毋不敬”。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