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从前我死去的家》是东野圭吾钟爱之作,他曾这样评价道:“《从前我死去的家》包含了我各种各样的思考,是我的自信之作,却遭到了冷遇。我开始以怀疑的目光看待评论家。”
《从前我死去的家》是一个找回自己的故事,一段拯救自我的旅程。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过那种一颗心没有着落的感觉,会突然莫名觉得孤独、恐惧。那是因为,我们和故事的主人公一样,丢掉了曾经的自己。
直面曾经的伤痛非常艰难,很多人会选择回避、努力忘记,但要想获得长久的幸福和安宁,必须直面并跨越伤痛,将心中的恐惧赶到角落里,给过去的自己好好打个样,坚强地活下去。
2016年,《从前我死去的家》和《恶意》《圣女的救济》等书一起,被日本读者票选为东野圭吾十大被低估杰作:《恶意》《魔球》《假面山庄》《从前我死去的家》《宿命》《圣女的救济》《名侦探的守则》《谁杀了她》《变身》《悲剧人偶》
获法国干邑侦探小说奖
内外双层封面,精装典藏
商品简介
《从前我死去的家》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长篇小说,获法国干邑侦探小说奖。东野圭吾对这本书很是钟爱,他说:“《从前我死去的家》包含了我各种各样的思考,是我的自信之作,却遭到了冷遇。我开始以怀疑的目光看待评论家。”2016年,《从前我死去的家》与《恶意》《圣女的救济》等书一起,被日本读者票选为东野圭吾十大被低估杰作。
故事梗概:我对儿时的记忆一片空白。一天,我在父亲生前留下的背包里找到一把钥匙和一张地图。直觉告诉我,这把钥匙可以帮我找回记忆。按照地图的指示,我来到一栋无人居住的白屋。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压迫着我:未收拾的咖啡杯、没织完的毛衣、做到一半的作业、所有指针都停在同一时刻的钟表。这栋房子似乎在一瞬间死去了。我来到一架钢琴前,刹那间生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前我来过这里。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生于1958年,年轻时曾是一名电机工程师,其理工背景亦展现在作品细腻精准的风格中。东野的写作稳定高速,年产推理小说两到四部,不卖弄文学性,坚持大众小说作家的定位。1985年以《放学后》摘得江户川乱步奖,从此在推理小说界大放异彩,1999年以《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以《嫌疑人X的献身》获得直木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近期再以《解忧杂货店》荣膺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更以《梦幻花》一书勇夺第26届柴田炼三郎文学奖。2009年5月,东野圭吾成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特别理事会理事长,继承大泽在昌职务,现已卸任。
东野笔下之作品以缜密且充满娱乐性为主,深受影视界青睐,已有多部作品改编为电影、戏剧,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流星之绊》《神探伽利略》等。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尾声
内容摘要
东野圭吾著的《从前我死去的家(精)》讲述了“我”对儿时的记忆一片空白。一天,“我”在父亲生前留下的背包里找到一把钥匙和一张地图。直觉告诉“我”,这把钥匙可以帮“我”找回记忆。
按照地图的指示,“我”来到一栋无人居住的白屋。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压迫着“我”:未收拾的咖啡杯、没织完的毛衣、做到一半的作业、所有指针都停在同一时刻的钟表。这栋房子似乎在一瞬间死去了。
“我”来到一架钢琴前,刹那间生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前“我”来过这里。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1我在家里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一切的开始。
一听声音我便辨出了对方是谁,那带着几分稚气的独特嗓音让我内心一阵激荡,但我还是刻意用例行的口气问:“请问您是哪位?”本来是想在她面前逞点强,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这样做未免太无聊。
“噢,我是中野。”她报的不是原来的姓氏,而是结婚后改的夫姓。看来她也在以她特有的方式逞强。
“中野?”我继续装作想不起来的样子。
“啊,不好意思。我是仓桥,仓桥沙也加。”“是你啊!”我一副终于反应过来的口气,演技
拙劣。
“前几天的聚会上多承你关照了。”说完,她陷入了沉默,仿佛不知道如何接下去。这也难怪,“前几天的聚会上多承你关照了”——这句寒暄本身就与事实相去甚远。
我对着话筒轻笑了一声。“说起来,那天我们几乎没怎么聊过呢。”“是啊。”沙也加似乎也放松了不少,“你只顾着和男同学说话,都不来我这边。”“你还不是一样,一直在躲着我。”“没那回事。”“是吗?”“是啊。”“呵……”我拈起桌上的自动铅笔,咔嚓咔嚓地按出笔芯。难堪的沉默持续了几秒。“算了。”我说,“那你今天打电话过来是为了什么事呢?纯粹的闲聊?”“才不是。”话筒里传来沙也加的呼吸声,虽然很轻微,但我还是察觉到她的气息有些紊乱。她下定决心似的开口道:“我有事要和你见面,你有时间吗?”我有些惊讶,没想到她会主动提出见面。望着铅笔芯,我问道:“什么事?”她顿了一下,回答:“在电话里说不清楚。”耳朵贴着听筒,我不禁开始浮想联翩。脑海里涌现出若干好似三流言情小说的故事情节,但我实在不相信沙也加会为那种事打电话找我。不过我还是问了一句:“这件事和我们俩有关系吗?”“和你没关系,”她立即否定,“是我自己的问题。不过我希望跟你谈谈,还要请你帮个忙。”不等我回答,她又抢先说道,“你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了。”我内心涌起强烈的好奇心,但还是按捺着继续问道:“这件事你丈夫知道吗?”“他现在不在。”“不在?”“他去美国出差了。”“这样啊。”我用食指将铅笔芯推了回去。
“不过你别误会,”她的呼吸又有些紊乱,“即使他在也无济于事。”我沉默了,完全摸不着头脑,但从她的口气里,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看来需要谨慎对待。
“你还是再好好想想吧。”我舔了舔嘴唇,“其实还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不是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见面非常危险,你明白吗?”“我明白。我是深思熟虑后才拜托你的。”“可是……”“求你了!”她艰难地说。我仿佛看到了她固执的模样:眼睛定定地望着远方,眼圈也泛红了。
我叹了口气,略显生硬地说:“明天下午我有空。”“谢谢。”她回答。
从高二到大四这六年时间里,我和沙也加是一对恋人。不过我们之间并没有炽热的情话,也没有特别浪漫的回忆。不知不觉中,就已交往六年了。
为我们的关系画上句号的,是沙也加。
“对不起,我喜欢上别人了。”她没有说出“我们分手吧”,只是沉默地垂下视线。但一切已尽在不言中了。我们曾经约定过,彼此不束缚对方,不向对方撒娇,想结束关系就坦白挑明。所以我虽然恋恋不合,却也无法开口挽留。
“我知道了。”面对低头不语的她,我只回了这一句。此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重逢是在七年后的初夏,在新宿举办的高二同学会上。不可否认,我选择出席有期待见到沙也加的因素。
在会场上,我一边和长了岁数的同学们谈笑风生
,一边用眼角余光寻觅她的身影。正如我期待的那样,她也来了。过去我们交往时她那纤瘦的身材,如今已有了几分女性的圆润,化妆技巧也高明了许多,成功塑造出沉稳的气质。但不经意一瞥问,我发现她依然透着少女般的危险气息,与和我交往时一般无二。
确认了这一点,我终于略感安心。因为这才是沙也加的本质,失去这种特质的沙也加是无法想象的。她与人群稍稍拉开距离,保持着自己的独立领域,警惕的眼神不动声色地扫视着四周。(P9-12)
媒体评论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