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32.81 6.6折 49.8 全新

库存13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晓峰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2556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1644785

上书时间2024-11-09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北岛建议我写一本给孩子们读的历史地理的书。
给孩子讲一般地理的书很多,专讲历史地理的书还没有,所以北岛的建议是一个新鲜的想法。但是怎么写,却有些费心思。幸好过去几年,我曾经为地理杂志写过一些轻松的随笔,那就顺着这个路子来吧,可以再轻松一些。
这里需要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历史地理学。自打我做了这个专业,就不断有人问:“什么是历史地理?”“是历史加地理吗?”他们接着感叹:“你又懂历史,又懂地理,真不容易!”他们讲的不大对,但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说起吧。
在专业上的说法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问题,就是历史地理学,可以研究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也可以研究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在学科属性上,是地理学。这其实很简单。
不过,“历史加地理”这个直观的说法也不是不能用,要看怎么加,要加的合适。比方说,卫青北征匈奴,这是历史。朔方郡、阴山山脉,这些是地理。把它们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题目:卫青大军北征的路线。这是加得合适。再比如,唐代幽州城(在今北京),是地理,安史之乱,是历史,这两者也可以加起来,说明安禄山起兵的位置。其实,许多历史事件都应该把地理加上,加上了,问题才完整,才更明白。如果能对历史事件、历史知识都认真地加问一个地理问题,却是个好习惯。比如读鸿门宴的故事,可以问:鸿门在哪里?背《登鹳雀楼》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定要问:鹳雀楼在哪里?
当然,有些大历史事件是很复杂的,那么与其相关联的地理问题也是很复杂的。比如王安石变法,这个变法不是只在朝堂上做纸上文章,还要推到社会上去,于是地理问题就来了。王安石的新法,有些是要依照地区因地制宜的,不可能全国都一样。比如方田均税法,能全面实行的不过是五个地势平缓的路(“路”是当时一种行政管理的区域),而均输法也只限于经济发达的东南六路。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变法,也从地理上挑剔王安石。比如王安石要利用洪水淤田,反对派就问:那淤出的土田薄厚不均怎么办?王安石支持把湖水排干扩充田地的办法,反对派就挖苦讽刺说:那还要另开一个湖泊存水哟!(意思是,这边把湖水排干得了田地,那边又把田地淹水变成湖泊,这不是跟原来一样嘛。)大大小小的地理问题在历史中差不多是无处不在。
再介绍一下地理问题的研究特点。人们常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地理学,好像地理就是知识。其实,地理不光是知识。地理这个词中还有一个“理”字,地理还要讲道理。什么是地理中的道理,简单说就是“地利”,地理中的道理,就是判断地利与地不利。诸葛亮与马谡虽然都有关于街亭的地理知识,但对地利的判断不一样,结果大为不同。
另外,地利是复杂的,不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西汉的首都长安在关中,东汉却把首都改在了洛阳。当初刘邦也想把首都放在洛阳,但是张良把关中的地利一说,刘邦就变卦了。可刘秀为什么就不认同当年张良说的地利了呢?而到了隋朝、唐朝,又把首都放在了长安。他们变来变去的原因是什么?要把这个地理问题讲明白,就不是几句话的事情了。
*后再说一点,地理的问题都在地上吗?回答:地理的问题离不开地,但不是都在地上,还有一部分在人的脑子里。例如“街亭军事地理”这个问题,一部分是街亭的地貌地形,而另一部分,而且是更关键的部分,是在诸葛亮与马谡的脑子里。再举一个例子,修建城市,中国人喜欢修成方形的,可欧洲历史上的大城市却没有方的,这里面的原因不在地上,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想问题。欧洲人一般不认为城市应该有一个整齐的轮廓,即使要,也不是方的,而是园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主义者们,就设计过圆形城市。而古代中国人相信天圆地方,只有修建代表天的建筑时,才采用园的形状,比如北京的天坛。
简单说,大地之上、环境之中的事物形形色色,是地理素材,须要由人脑提炼成系统的知识,再用知识总结出道理。人脑在这个过程中是要费一番气力的。在地理学研究中,关注人脑这个部分的,属于地理学思想研究。
这本书里的内容,是历史地理知识与道理(包括思想)的结合,为的是帮助读者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以及祖先与这片大地的关系。哪些是知识,哪些是道理,怎样用知识安排出道理,希望读者判断。如果能够把我说的东西加以修正、延伸、提高,那就更好了。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 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看懂华夏文明的轨迹和成就

? 华夏文明有六大源地,它们都在哪里?
 九州、五服,这代表了什么概念?
 为什么欧洲的城市是圆的,中国的城市都是方的?
 北京城的中轴线上都有什么?
 …… 
? 从文明、地域、社会、环境、艺术、风俗、王朝、地图等八个角度,全面论述历史地理的看世界方式。 
? 在历史中认识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以及我们的祖先与山川河流的关系。

★ 地理不仅是知识,还有道理

? 孩子往往对死板的地理知识望而生畏,其实地理是活的,它就活在历史里。
? 弄懂了地理的问题并不都在地上,还有一部分在人的脑子和行为里,把枯燥的地理知识和鲜活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就能相互启发,豁然开朗。 
? 让孩子摆脱死记硬背,先明白道理,再轻松学习地理和历史。

★ 图文并茂,直观感受大千世界和灿烂文明
l 近百幅插图和地图,还原历史和地理的面貌,展示一个丰富的文明世界。 
l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万里驰骋的历史地理,将引领孩子在大地上找寻人类生活的痕迹,文明发展的轨迹,安放身心的家园。
★ 时间 空间,才是认识世界的正确方式

? 在建立世界观的年龄,*应该培养时空的视角。《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将地理问题与历史大事结合起来,教会孩子从多维的、互相联系的网络中观察世界。 
? 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去认识世界,方能造就远大眼光和宏观视野,天下大事尽在头脑之中。



作者简介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历史地理学家。北大历史地理学研究生毕业,师从我国有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美国雪城大学地理系博士。回国后入北大任教至今。

目录
  序言
一 文明的空间
华夏文明,六大源地
文化网络,交织而成
文明核心区的显现
中国的“两河文明”
域外交流,三大通道
二 大地域,大社会
翻山越岭的步伐
五岳大坐标
车轮滚滚:车与道路
快马加鞭:驿传系统
三 区分天下
九州:中国古代第一个大型地理分区体系
五服:事实加想象
分区而治
县,中国人的根
司马迁的经济区划
区域认同:关中
四 环境天设,人文乃成
生态:一方水土,一方人文
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给人类预备的吗?
地名与生态
环境的缺陷
古代华北平原上的湖泊
老虎在山林,狮子在门口
五 山水艺术
南朝:歌唱自然的时代
道教环境观
山水艺术
地理书中的名胜与诗文
西洋楼,西洋景
六 千里不同俗
司马迁的描述
乡音难改
四方有佳肴
南腔北调
七 王朝都市
城市与文化
中西建筑,两样手法
秦始皇的咸阳
两个长安城
生活大变的宋代城市
北京城的中轴线
帝王陵墓
八 地图与人
空间表述
中国最早的地图
地图与政治
地图不是中性的
中国地图上的长城
康熙《皇舆全览图》

内容摘要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是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教授专为青少年读者撰写的中国历史地理入门图书,深入浅出,通俗易读。全书以历史和地理的双重视角,讲述中国古老而伟大的文明进程。作者选取文明空间、地域社会、环境人文、乡土风俗、王朝变迁、地图与人等角度,以具体实例解读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的奥妙,并配以近百幅插图、地图,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让孩子在历史中认识中国大地,在地理上了解中华文明。同时培养孩子用时间+空间的方式认识世界,造就多维的视角的宏观的视野。

主编推荐

1、 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看懂华夏文明的轨迹和成就
? 华夏文明有六大源地,它们都在哪里?
 九州、五服,这代表了什么概念?
 为什么欧洲的城市是圆的,中国的城市都是方的?
 北京城的中轴线上都有什么?
 …… 
? 从文明、地域、社会、环境、艺术、风俗、王朝、地图等八个角度,全面论述历史地理的看世界方式。 
? 在历史中认识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以及我们的祖先与山川河流的关系。
2、 时间 空间,才是认识世界的正确方式
l 在建立世界观的年龄,培养时空的视角。《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将地理问题与历史大事结合起来,教会孩子从多维的、互相联系的网络中观察世界。 
l 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去认识世界,方能造就远大眼光和宏观视野,天下大事尽在头脑之中。

3、 轻松学地理,告别死记硬背
? 孩子往往对死板的地理知识望而生畏,其实地理是活的,它就活在历史里。 
? 弄懂了地理的问题并不都在地上,还有一部分在人的脑子和行为里,把枯燥的地理知识和鲜活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就能相互启发,豁然开朗。 
? 让孩子摆脱死记硬背,先明白道理,再轻松学习地理和历史。

4、 图文并茂,直观感受大千世界和灿烂文明
l 近百幅插图和地图,还原历史和地理的面貌,展示一个丰富的文明世界。 
l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万里驰骋的历史地理,将引领孩子在大地上找寻人类生活的痕迹,文明发展的轨迹,安放身心的家园。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