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间的故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27.91 4.1折 68 全新

库存18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丽英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89642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4345747

上书时间2024-10-08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 留住光 /

 

舟自横

 

近几年,我基本放弃散文写作。大抵原因有二:一是我的散文基本都是激情写作,耗时耗力,不如诗歌来得痛快;二是人的记忆有限,乡土散文写作会达到记忆与技术的极限。记得有人说过,人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20万字就已经足够了。倘若再写下去,如果不改变语言与叙事方式,便会穷途末路。对此,我深以为然。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乡土与乡情之类的散文。这类散文,往往能够找到时代的共同记忆。尽管生活环境千差万别,但每个人的青春模样大抵一致,无论生活还是学习。看着这些文字,与其说是在阅览别人的生活,不如说是在寻找自己的影子。

 

我与张老师算是同龄人。正因为如此,她的散文散发出来的气质、风貌、魂魄,与我的生命历程有些契合。

 

她收入集子中的散文,我以前读过一些,再读,会觉眼前一亮,她越写越好。无论语言的准确与练达、结构的敞开与收敛、立意的宽阔与高蹈,还是叙事的沉稳与清晰,都恰到好处,像一缕缕微光穿过琐碎的生活尘埃。

 

因为偶尔写诗,便喜欢语言的特质,包括散文。我阅读散文有个习惯,看几行开头和几行结尾,对作者的基本功力便略知一二。尽管我个人散文写作算是刚刚入门。

 

好诗歌是“无理而妙”,所谓的“无理而妙”是诗之奇趣构成的原则之一。对于散文而言,也是如此。泥古循法的散文,看起来很周正,但毫无生气可言,也少了新意与突围。散文是没有窄化、没有体裁、没有边界的,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说的正是这样的奥义。

 

看来,张老师已经悟透了。

 

匍匐于大地汲取能量,才能更好地迎风站立。从开始的乡土散文,到如今的生命体验,再到捕捉时空浩瀚里的点点星光和露水,张老师有了新的开掘与提升。而写作的自觉,更使她跨入异质的空间成为可能。

 

时代在变化,而散文写作处于“脱胎换骨”中。生命体验和非虚构散文如今大行其道,这其中有历史的因素。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的庞杂与琐碎。大时代也好,小时代也罢,我们不得不告别那种单一的农耕生活而进入信息社会。钢铁也会哭泣或欣喜,水泥也能长出向日葵。对此,我毫不怀疑。

 

这个时代的写作,必须“卑微”地将身子沉下去,即使悲悯的笔墨,也必须像光那样进入灵魂,唯其如此,我们才不至于被文字抛弃,不至于浮光掠影在写作的大海上浪荡一生,及至虚无和消逝。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有些偏离序的本意。但我想,我说的这些,既是自勉,也是对张老师未来写作的希望。

 

写什么、怎么写,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留住光。

 

自序

 

/ 杯水人生 /

 

张丽英

 

先说说为什么要写作吧。50年间,经历了一些事儿,这些事儿仿佛在生命里睡去。50岁时,忽然醒来,生命有话要说。常言道:五十知天命。到了中年,人越来越沉默,抑或习惯了一个人化解难题,慢慢地很享受这种状态。可人是有感情的,人生也是有话要说的。在不愿说又不能不说之间,我钟情于读书和写作。

 

写作之后,慢慢地体会到自己所能承担之少:宇宙神秘浩瀚,云谲波诡;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而逝。李贺在《梦天》诗中驰骋幻想“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九州渺小如九个小点,大海小如一杯水,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宇宙中渺小到如飘浮的尘埃。可人生又是有意义的,许许多多的真情可抚慰辛劳而短暂的一生。写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至少我每每写作时都会思考,渐渐地让我和世界的距离尽可能缩短。

 

回望过往,我常常知足和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50年来,作为生命的个体,我有着怎样的经历,又如何在东北的这片土地上生存;伴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我又有着怎样的生活,以及有着怎样的生命体验。我开始了半生的回忆,也开始了对以后人生的规划。于是,生活的全部热闹和喧嚣沉静了下来,就像大海进入杯中。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根”。主要记录了我17岁之前,20世纪80年代东北农村的生活状况,而这些是我和我的父亲张凤学、母亲张瑞芳、大弟张义国、二弟张义良、姐姐张玉珍一同经历过的。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视角来展现,在记录我们如根一样的真实故事的同时,也记录了我姐姐和姐夫陈家生的一些生活片段。

 

第二部分是“我的小城”。我来到这座小城,参加了工作,和爱人结婚,有了可爱的女儿。在小城中,开始了我30年的教师生涯。这座小城是中东铁路的出境点,这里有英雄嘎丽娅纪念碑,有载着小城人情感的大光明寺、北海公园的日月湖。我于青春年少时来到这里,转眼已是30个春秋。30年如一日耕耘在三尺讲台上,30年不是一个影子,更不是空白,我将个人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也记录了小城30年来的发展变化。

 

第三部分是“生命之声”。包含我的经历,以及经由我生命的他人的经历,关于生命的路。

 

我曾和好朋友说过,其实我没有时间读书和写作,我写东西就像我的生存一样,都是在缝隙里活着,可我依然享受追逐光明的感觉。

 

我很喜欢一个词,“大道至简”。把一件事认认真真地做好,做到最好,像我的父亲种地那样,一切的土地都是好的,都能长出最好的粮食。日常穿衣也信奉简单就是美的道理,与人交往也喜欢简单,遇到复杂会产生障碍感。写作上,更喜欢简单地表达,《有个女人来过》简单地记录了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抛弃的故事,但我的意思是想借这个故事,提醒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心怀良知。“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的一次擦肩”“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万年修得齐白首。”既然遇见了,彼此就尽量多一些爱惜之情,以减少生命的悲凉;如果有不得已的情由要劳燕分飞,也要处理好,尽量避免人性的暴力。不能在一起了,但毕竟曾经在一起过,要记得彼此的好。

 

这是我开始写作之后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各方面都略显稚嫩,技法不足,内容上缺乏厚重感。但我写作的本意不是追求这些,我写作只求抚慰我对“真”的追寻。

 

曾读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写散文随笔需要勇气,因为写作的人,将自己完完全全地暴露出来,想起来都觉得可怕。可我喜欢这“真”,真实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丽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人生充满了种种华丽,也需要付出种种代价,因为,人从一出生,就注定投入一个家庭,携带着结结实实的基因密码,然后会遇到很多人,会融入一个大时代。我将这些写出来,写出大时代里的一个人、一些人、一代人,发现了一杯水里蕴含着海的命运。人生的滋味是甜的,也是咸的,太多的波折和动荡,都藏在波光粼粼的海水里,但也正因其包容,才有与日月同进退的壮阔。

 

我不喜欢听到不去惜命的事儿,人生来向生,莫为自己安排太多的心灵障碍。闲愁最苦,多为自己安排一些追求,哪怕会倒在追梦的路上。我姐夫陈家生是想活下来的,可惜,在哈巴罗夫斯克的一个中午突然离去,姐夫善良奋斗的一生和对生命苦苦挽留的痕迹,是一部厚厚的无字书,烛照着我和亲人的生命。

 

一直喜欢海子的一首短诗《夏天的太阳》,我想把它放到这里,表达我对那些赤诚生命的敬意。“夏天,如果这条街没有鞋匠,我就打着赤脚,站在太阳下看太阳,我想到在白天出生的孩子,一定是出于故意,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了解她,也要了解太阳……”

 

我从2016年开始写散文随笔,其中有一部分文章曾在一些纯文学刊物上发表过,我将这些整理成集。每一部分大体上按时间排序,我想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成长都是必修课,我想看看我的写作在时光流转中有没有进步。

 

写作路上,得到诸多友人支持,这些爱都已化作我用心对待写作、不辍笔耕的动力,大恩不言谢。写作,永远在路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孟子·离娄》)走过人生50年,我的杯子更喜欢盛纳真诚、友爱、奋斗,盛纳清流。

 

写于2020年10月20日

 

定稿于2020年11月30日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根,记录了作者17岁以前,以作者的视角,展现的我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现状,以及作者融注其间的情感记录;第二部分——我的小城,作者选取中东铁路的出境点的小城来记叙,作者希望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展现这个城市30年的变迁的一角;第三部分——生命之声,作者把对生命的感悟和敬畏融注笔端。



作者简介

张丽英

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任职于绥芬河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16年开始在《北方文学》《散文诗》《岁月》《散文选刊》等发表散文、诗歌百余篇,代表作有《时代里的时光》《雪的故事》《秋叶》《父亲的土地情》等。曾合著出版诗集一部。



目录
本书为编辑约稿而来。第一部分--根, 记录了作者17岁以前, 即20世纪80年代作者亲身经历的, 以作者的视角, 展现的我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现状, 以及作者融注其间的情感; 第二部分--我的小城, 作者选取小城来记叙, 包含由铁路带来的人头楼、大白楼、纪念馆, 也有英雄嘎丽娅纪念碑, 还有载着小城人情感的大光明寺、北海公园……第三部分--生命之声, 作者把对生命的感悟和敬畏融注笔端。作品充满人生积极态度, 并意在引导年轻人奋发向上、永不放弃、笑对人生, 充满正能量, 本作品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内容摘要

/那些时光/

17岁之前的岁月就像是天边的彩霞,永远有着最美丽的光。这种情深植在我的心根,常常在我孤独寂寞的时候,忽地长满了心房,温暖顺着血液,顺着我的心房流淌,流淌出了那些岁月里的时光。

我的记忆开始于哪一年已经不记得了,但爷爷把朴实、善良、厚道、贴心、慈祥融进了我7年的成长里。在日后的43年里,我常常用爷爷温暖的怀抱驱逐寒冷,化解伤害,撑起心灵依靠。

爷爷去世后,在爷爷住过的草房里,在爷爷曾来来去去的农家小院里,我和父亲、母亲、姐姐,还有两个亲爱的弟弟,过着相依相靠的生活。母亲把心给了父亲,最重要的是母亲把爱给了我们姐弟四个。我不记得当时家里条件具体怎么样了,只记得我们很幸福。每天只要能在一个饭桌上吃饭,父亲就会给我们姐弟四个夹菜,拿干粮。我们姐弟四个围着小炕桌坐在父亲、母亲身边,吃着母亲做的热乎乎的饭菜,开心极了。幸福跟着饭菜,一口一口地进了嘴里、小手里、小脚丫里,小小身体,肉乎乎、白胖胖,享受着和父母姐弟一起开心吃饭的时光。父亲每天在天空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时,就吃完早饭出发了,一走一天,很晚才回来,但晚饭我们一定要等到父亲回来全家一起吃。灯光下,有我的父母,我的姐弟,我的温暖的家。父亲默默无语,披星戴月,母亲说:“这一天忙的,脚打后脑勺。”为此我试验了母亲的话,但无论怎么努力,脚始终打不到后脑勺。村里人都夸姐姐好看。而我的性格则很欢快,跑来跑去,仿佛世界是我的,跳皮筋,踢口袋,玩嘎拉哈、老鹞子抓小鸡。两个弟弟怎么长大的记不清了,只记得他们很可爱。

夏天的时候,吃完晚饭,一家人要到院子里纳凉,母亲总是喜欢到道南柳树下凑热闹,妇人们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时清时不清的,但“嘎嘎”的笑声总让我觉得,小山村还挺热闹。消化了一小会儿食儿,就都回屋睡觉了。累了一天,躺下就都睡着了,睡得好香,第二天,又是浑身的力量。二弟曾在一年过年时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对联写的是“父子同心山成玉,兄弟团结土变金”。意为我们团结在父母身边,心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儿。

后来队里实行大集体制度。大集体,就是全队的地大家一起种,一起除草、收割,饭也在一起做,大家在一口锅里吃饭,母亲称之大锅饭。走集体时,家里出几个人都行,但必须至少出一个人挣工分,家里出的人多,挣的工分也多。但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挣工分。到了一片地里,开始干活了,地里的垄有长有短,但工作量按垄算。我的父亲很愚钝,不知道去弄个短垄,常常是乡亲们干完活都回家了,父亲还在那儿干活,垄真的很长,可父亲的活实在细数。播种时,他会根据种的庄稼种类来确定苗眼的深浅,以及苗眼与苗眼之间的距离,还有土埋的多少;除草时,父亲会很小心,先从哪儿开始锄,锄下多深,都拿捏着,不只是除垄上垄下的草,苗根的草也要薅掉;秋季收地时,父亲总一棵不落地收拾得干干净净,板板整整。因为这样,父亲得了个“劳模”的称号。干得好不意味着干得少,这片地弄完了,又去弄下一片地,周而复始,虽说伺候地的质量不一样,但只要出工了,挣的工分是一样的。母亲又疼又气,就经常教育父亲:“不要死心眼,好不好?”父亲常常是默默地,不和母亲理论,只是偶尔会红着脸回应说:“你这是干啥呢!”

大锅饭没吃多久,大集体制度有了些许变化,地还是大家一起种,只是秋天按工分到队里把粮食领回家,自己做着吃。每一年按工分分玉米时,会有很多说道,小棒子玉米小、不实成,出不了多少粮食,但父亲不会去刻意获得大棒子玉米。

父亲的心于公厚道,于己更是一片赤诚。对我们和母亲,父亲给予了深爱。他常常会把锄掉的曲麻菜和婆婆丁带回家,挖田间地头的苋菜、灰菜、马齿苋等很多野菜,还有采摘刺五加嫩叶带回家。带回家后让母亲做熟了给我们吃。秋天,父亲会用他的布兜给我们揣回来榛子、刺玫果、山里红。家里如果有一点儿好吃的,比如鸭蛋、鹅蛋、鸡蛋,父亲总是让给母亲和我们姐弟四个,他自己不吃。



主编推荐

从第一部分——根,到第二部分——我的小城,再到第三部分——生命之声,作者以时间为线,将看起来如家长里短,却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似邻家姐姐般亲切,又不失“杯水人生”般,以生活点滴映射人间百态,正如作者在跋里写的——“最好的日子是将一个美丽的心愿,交给一个一个的日子,最后时间会给出美丽的答案。”“珍惜时间的人,最终被时间记住了。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各有各的存在方式。”“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时间里忍耐。人生的许多悲剧,多是源于对时间的否定。”“平凡人的日子充满了种种考验和辛酸悲苦,平凡的日子更需要包容和勇敢。平凡人,更多的生命体验是担忧,没有太多保障,唯一的保障就是日复一日的耕耘和奋斗。就像我的父母姐弟,以及我遇到的可爱的人、不可爱的人,都在与自然、与人、与时代、与世界的种种交集中,常常惶恐不安。可,无论怎么难,只要握紧了时间,也就握住了生活”。愿我们都能珍惜时间,握紧生活。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为编辑约稿而来。第一部分——根,记录了作者17岁以前,即20世纪80年代作者亲身经历的,以作者的视角,展现的我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现状,以及作者融注其间的情感;第二部分——我的小城,作者选取小城来记叙,包含由铁路带来的人头楼、大白楼、纪念馆,也有英雄嘎丽娅纪念碑,还有载着小城人情感的大光明寺、北海公园……第三部分——生命之声,作者把对生命的感悟和敬畏融注笔端。作品充满人生积极态度,并意在引导年轻人奋发向上、永不放弃、笑对人生,充满正能量,本作品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