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灵魂与自由意志》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彭波那齐的《论灵魂不朽》(1516)、瓦拉的《关于自由意志的对话》(1439)以及费奇诺的《关于心灵的五个问题》(1495)三部分组成,展现了这一时期哲学的三种面相及其背后共通的人文主义新兴意识。
其中,彭波那齐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传统,他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并致力于支持人性论观念。
而以独创性和批判精神著称的瓦拉,则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吸收,认为灵魂具有尊贵的性质,人类灵魂相比动物灵魂的高贵之处在于,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也就是说,灵魂在人死之后依然持存。
相比彭波那齐和瓦拉,费奇诺意义上的灵魂学说则是柏拉图(主义)神学式的“灵魂不朽”,他对灵魂论题的论证首先依赖于对于本体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刻画。
可以说,三位哲学家从三种不同的维度对灵魂与自由意志这一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他们以自己的视域开启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潮,也启发了后世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彭波那齐(Pietro Pomponazzi,1462—1525),意大利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继承了意大利大学的伟大传统,反对阿威罗伊主义的统治地位,并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著有《论灵魂不朽》《论命运,自由意志,以及预定》等。瓦拉(Lorenzo Valla,1405—1457),通常被视为最富有性和影响力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之一。著有《<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论拉丁语的优雅》等。费奇诺(Marsilio Ficino,1433—1499),15世纪意大利拥有影响力的柏拉图主义拥护者之一,以拉丁语首度注译了柏拉图全集,著有《柏拉图神学》等。译者简介:陆浩斌,山东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比萨高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兴趣为莎士比亚、经典阐释与现代批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政治哲学与思想史、跨学科研究等。译有《文学事件》《莎士比亚的意义》(合译)等。周琦,山东大学英语专业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专业硕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已发表《民族性的“遮蔽”及其背后——沈雁冰对格雷戈里夫人剧本的译介》等多篇论文。
目录
本书收录了彭波那齐、费奇诺、瓦拉的几篇重要文章。彭波那齐继承了意大利的大学的伟大传统, 反对阿威罗伊主义 (Averroism) 的统治地位并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他同费奇诺以及皮科 (Pico) 一道反对更旧传统的那种非个人的观点, 并致力于与他们一起支持人性论观念。当柏拉图主义者们通过在自由中抬高个体灵魂的尊严以使其高于自然本质的时候, 彭波那齐使得灵魂更像是一个在秩序井然的宇宙中自然而然的常住居民。
内容摘要
本书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彭波那齐的《论灵魂不朽》(1516)、瓦拉的《关于自由意志的对话》(1439)以及费奇诺的《关于心灵的五个问题》(1495)三部分组成,展现了这一时期哲学的三种面相及其背后共通的人文主义新兴意识。其中,彭波那齐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传统,他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并致力于支持人性论观念。而以性和批判精神著称的瓦拉,则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吸收,认为灵魂具有尊贵的性质,人类灵魂相比动物灵魂的高贵之处在于,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也就是说,灵魂在人死之后依然持存。相比彭波那齐和瓦拉,费奇诺意义上的灵魂学说则是柏拉图(主义)神学式的“灵魂不朽”,他对灵魂论题的论证首先依赖于对于本体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刻画。可以说,三位哲学家从三种不同的维度对灵魂与自由意志这一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他们以自己的视域开启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潮,也启发了后世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索。
主编推荐
灵魂与自由意志问题,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一论域上承中世纪神学与经院哲学遗产,下启现代哲学之滥觞,为认识论转型和主体性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