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学与人生 (第2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哲学与人生 (第2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10.78 2.2折 49 全新

库存15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佩荣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1636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36823

上书时间2024-08-10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世界潮流,而真正要深入认识西方文化,就不能绕过居于其核心地位的西方哲学。哲学与宗教深入西方人生活与思想之中,品读西方哲学也就是品味西方心灵。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作者傅佩荣)共介绍了包括卢梭、席勒、柏格森、德日进、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马塞尔、海德格尔、加缪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

作者简介
傅佩荣: 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地区辅仁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台湾地区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和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地区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台湾地区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著作:《哲学与人生》《儒道天论发微》《儒家哲学新论》《易经与人生》《傅佩荣解读论语》等

目录
总序 品味西方心灵

自然的魅力
绪论
人生的价值由自己决定——卢梭
引言
人的本性
社会契约
人生实况

人在游戏时,才完全是人——席勒
引言
审美教育
审美与游戏
人生实践
附录——《审美教育书简》内容摘要

生命的本质在于创新——柏格森
引言
突破既定思潮的框架
创造与演化
道德与宗教

人类应该自问要走向何方——德日进
引言
人的现象
神的氛围
人生取向

理性的庄严
绪论
理性之爱可以涵盖一切——斯宾诺莎
引言
在永恒的形象下观看
人生实践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引言
纯粹理性的限制
实践理性的要求
人生实践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黑格尔
引言
凡实在的都是合理的
个人与社会
艺术·宗教·哲学

人的提升与超越——雅斯贝尔斯
引言
哲学三重任务
人的跃升
具体参与
《为何选择这四大圣哲》(译)
自我的意义
绪论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克尔凯郭尔
引言
存在与抉择
人生三阶段
有力的影响

我与世界结婚——马塞尔
引言
从体验中诞生
哲学的基本观点
存在就是存在得更多
结论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
引言
存在与时间
人的真相
人的未来

我反抗,所以我们存在——加缪
引言
从荒谬感受出发
开展新视野
现代良知的代言人
《艺术家与时代》(译)

内容摘要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作者傅佩荣)共介绍了包括卢梭、席勒、柏格森、德日进、斯宾诺莎、
康德、黑格尔、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马塞尔、
海德格尔、加缪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作者将哲学家归类融合,划为心灵的曙光、境界的向往、爱智的趣味三大部分,由大哲学家的思想、时代背景介绍起,兼有学术的细致品评及深入浅出的人物经历叙述。读起来犹如亲自聆听傅教授循循善诱的精彩讲解。

主编推荐
>    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知名品牌着世界潮流,而真正要深入认识西方文化,就不能绕过居于其核心地位的西方哲学。哲学与宗教深入西方人生活与思想之中,品读西方哲学也就是品味西方心灵。

精彩内容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之一。西方近代的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消极方面,批判过去的宗教信仰,要摆脱它对人类所造成的束缚。我们可以如此理解: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久而久之,这种信仰使人的理性不再运作,最好少思想,只要服从就好。
因此,人们容易生活在习惯之中,对于社会的种种不义,或人群间的不平等,以及不合理的现象都习以为常了。这些都是宗教促使人顺服世界现状可能产生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当然大有问题。
所以,启蒙运动就“启蒙”一词来说,代表过去的人是蒙上眼睛、蒙上理智的,启蒙就是要把眼罩揭开。如果就外文“Enlighten—ment”来说,就是要
照亮人类实际的生存处境,展现光明。于是,启蒙运动的重点之一,是要解脱宗教对人们的束缚。结果一
路发展下来,变成反对宗教了。我们知道,宗教本身和宗教的影响或效果应该分别开来。宗教有一种很特别的领域,但是宗教的运作在现实上往往和欲望、权力结合,造成各种不理想的情况,这些是要批判的。
然而,启蒙运动为了批判,竟然连宗教也一起排斥了,以至于发展出无神论和唯物论。当时许多哲学家的基本立场是主张:人要设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凡事诉诸超越的信仰,譬如,祈求神明的支持。所
以,启蒙运动的第一种表现是消极的,要解除人心的束缚,尤其宗教方面所带来的约束,要尽量予以减低。
二是积极方面。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认为,人既然活在世界上,接受了这个世界,那么下一步就得看人自己的表现,人的责任感因而大幅增加。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的幸福何在?现在面对这个问题,就不能很单纯地把答案放在宗教信仰上了。从前我们可以说,人的幸福是死了之后可以升天堂,而现在的人生幸福呢?就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人要如何改善这个世界呢?只有设法研究什么是好的政治制度,找出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我们没有另外一个世界可以“逃避”或“投靠”,因此,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并加以改善。那么,人有没有自由?这自由有没有限制?自由的目的何在?又该怎么运作?这一连串属于现实人生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加以讨论。讨论的结果出来了,改善后的世界真的进步了,认为世界的将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而有“明天会更好”的信念,这叫作“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
西方的启蒙运动有很多代表人物,卢梭是里面相当特别的一位,我们可以进一步看看他的思想背景。
首先,启蒙运动很明显地采取了理性主义(Rationalism),亦即重视人的理性与人的责任。但是,理性主义走过头时,很容易在规划这个世界时,得到合理的结果,却忽略了人的情感成分。譬如,我们办教育时,当然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安排教育的内容,但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能抹煞了个别差异,久而久之,在情感上的培育也会出问题。人难道可以忘记他在情感上的天性及欲望上的需要吗?所以,理性主义讲得太过火,就会觉得这个社会很容易外表化,变得非常虚伪。卢梭就明白反对这种倾向,因此和当时的启蒙运动者划清界线,壁垒分明。
其次,启蒙运动者也开始探讨人性的本质问题。
何以如此?因为,人如果有信仰,就不必为人性的本质烦恼。譬如,你信佛教,就会接受“缘起性空”,然后活在世界上不要执著就行了;如果你信基督教,就会认定人有原罪,要信耶稣才可得救。这种人性观
点是接受来的,无法作经验上的考察。但是当你摆脱宗教之后,必须用理性思考,面对经验及人生作反省
时,就不得不问什么是人性了。结果答案往往是:人性是一片空白。经验主义(Empiricism)就认为“人性是一张白纸”,人在出生之后看到什么,就在纸上印上什么。这样一来,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然后教育与政治就要扮演积极的角色了。
在这个题材上,卢梭独树一帜,认为人性本来是善良的,坏的行为是受社会的影响才造成的,如此,就把责任推向后天的发展上。但是他所谓人性本来是善的,这个善与中国儒家所讲的善并不一样。这些都是当时对人性所作的各种有趣的思考。
卢梭的社会调适一直不大成功。虽然他有深刻的情感与执著,但是他太敏感、多疑,并且没有耐心去保持长期的友谊。他是一位哲学家,却具有高度情绪化的性格。感情与理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在压迫着
他。他浪漫、易感、具有某种宗教的情操,同时却又是自我中心的,心理无法平衡。他曾说过:“我只有离开群众,我才会喜欢群众。”同样的道理,也许我们从远距离来观察卢梭,会比较能够欣赏他。无论如
何,他是一位富于原创性的哲学家,他的著作缺乏系统,观念也未必清晰,但是在当时与在现代,都还是深具启发性的。P10-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