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7.04 2.2折 ¥ 32 全新
库存26件
作者殷健灵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6674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185988
上书时间2024-07-23
再过一遍,让此生明白
——殷健灵《访问童年》序
李敬泽
放下殷健灵《访问童年》,只觉得蒹葭苍苍。这不是一次快乐的访问。——童年难道不是快乐的吗?好吧,我们一向是对孩子们这么说的,我们希望他们快乐,我们以为他们快乐,世界之重还没有压在他们身上,他们怎么会不快乐?我们把我们的愿望、自欺、冷漠当作了事实。即使他们在哭泣,即使他们在角落里惊恐地看着这个世界,我们也并不在意:好吧好吧,过来抱抱。但说到底,他们懂什么呢?很快都会过去。
读了《访问童年》,我现在想做的事是,找一个下午,阳光不要那么明亮,在阴影中,殷健灵坐在对面,就像她在这本书里坐在那些人对面一样,和她谈谈我的童年。
这没那么容易。我怀疑我没有童年,因为实在没有多少童年记忆。我无法像很多作家那样宣称:写作源于童年。我记不起童年的快乐,也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伤痕,我就是健忘,我勇往直前,我扬长而去。
不知道殷健灵会怎么对付我这样一个受访者,我的问题不是捂着一个盒子,我把盒子丢了。
我相信,她会有办法的。她不仅是善解人意,她也不仅是亲和令人信任,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有充分的心理学准备,但更重要的是,以我与她有限的几次交往,我感到——我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她本人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这样一个人,必是敏感于人的疼痛与沉默、麻木与遗忘,对人的无言以对和千回百转感同身受。
所以,我能够想象,那些受访者或许终于发现,他或她碰到了一个人,愿意陪伴他们,回到*初的梦境,回到荒野,找到和打开被封闭、藏匿、丢弃的盒子。
这不是令人羡慕的工作,一定很累。特别是,殷健灵很可能还是个焦虑的人,她可能从童年起就被焦虑、不安全感所纠缠——我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样的童年,才让她对重访童年如此执念?
她必定采访了比这本书里更多的人,必定有很多人*终不能打开。而那些打开的人,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全是快乐——当回望童年,我们也许会找到快乐,也许常常发现缺憾和伤痛。
那些被殷健灵打开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终于、终于碰到了一个人,如此耐心、如此审慎、如此体贴地帮助他们进行一次回访,把无以言表之事意识了一遍、说了一遍,这就像把此生从头又过了一遍,而这一遍过明白了,即使是失败和残缺也便释然。
而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我陪着这么多人把他们的童年过了一遍,我在很多人身上依稀认出自己,我常常会惊异地发现,被我遗忘的,竟被他人记起,原来是,千万人的命运中就藏着我自己。
然后呢,我想我们都会更珍重地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当然,我们也会更珍重地对待我们的和别人的孩子。这人世上所有的孩子,人们向他们承诺了快乐,但我们知道,人们常常没有做到。
这本书超出了我的预想:它竟如此宽阔饱满,它不是透明的不是纯粹的,它不是童话和神话,而是百感交集的漫长旅途。人被童年所塑造,人也注定向着童年争辩、反抗和逃逸,人渴望与他的童年和解,所以人需要访问童年,在记忆、修复和创造中与自己、与世界和解。
我不把这本书看作一本童书,它是人之书,是爱的教育、情感教育。那些回忆童年的成年人,他们每个人都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每个人都在修行,他们证明,记忆的能力、通过记忆推敲自我的能力,这就是善好人性的根本保证。
为此要感谢殷健灵,她当然不仅是一个记录者,她召唤记忆,她让混沌的生活和经验自沉默中浮现,获得意识、语言和形式,她是创造者,因为,她对一个又一个人说:要成为完整的人,要有光。
2018年6月21日凌晨初稿
10月21日晚定稿
11月15日夜修订
自序
“访问童年”,这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写作计划。
阅读和写作的历史越长,越相信童年对于一个人的特殊意义。你会发现,即便是再杰出的作家,他一生可能写了几十本书,但那些书很可能是一本书的种种翻版,他终其一生都无法走出童年在他心灵版图上打下的烙印。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成年后无法解决的困惑和障碍,都可以在童年期找到成因和答案。只是,当我们明白和了解这一切,童年已经无法回返,更难以修正。
“访问童年”其实是访问一个人的精神故乡,这不仅是因为童年决定一生,更因为,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人的一生看似是走向遥远的终点,本质上却是迈向生命的原点。通往童年之路,就是通向内心和自我之路。因此,对于本书中的受访者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接受我的访问是痛苦的,也是勇敢的。因为他们需要具备足够赤诚地面对自己、同时也面对他人的勇气。
感谢他们的信任和坦诚。一个人的记忆力也许会减退,但是,灵魂会记住一切该记住的。他们带着我回返各自处于不同时代与地域的童年,让我陪着他们一起喜悦欢欣,百感交集,涕泪俱下。
本书以受访者的年齿为序,年龄跨度将近一个世纪,他们的童年小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一百年的时代变迁。然而我更感兴趣的,不是宏观的时代命运,而是不同时代和地域里孩子的心灵和感情。它们千差万别,却异曲同工;它们幽微渺小,却丰富而广袤。他们会颠覆我们的一个基本认知,童年不仅纯真无瑕,混沌无知,童年同样敏感脆弱、复杂多变、危机四伏。童年独立生长,可终究敌不过时代洪流、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的裹挟和影响。倘若人生犹如危崖上的一棵树,童年便是根,在夹缝中求生存,靠着露水、阳光以及自身的力量长成枝繁叶茂。
书中二十六个故事,来自二十六个不同年龄和身份的普通人的叙述。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语言:他们对我说话的语言、独白的语言、回忆往事唏嘘不已时的语言,他们的语言里有各自的表情和温度。我尽量保持了二十六个故事的原生态,没有掺入想象和创造,在这里,我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整理者和提炼者。并且,为保护个人隐私,除个别受访者(如任溶溶先生)采用实名外,其余均采用化名。
这本书不是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我在访问和写作的过程中,始终考虑的仍是“文学”二字。文学关注的自然是永恒的人性,是人的情感和心灵。因此,我只选取来自真实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故事。至于所附的“写在边上”,是我作为一个倾听者*深刻的感触。我无意指点时代命运,只是从“人”出发,从个体出发,去探究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尽管我也无法给出完美的答案,但我相信,寻求答案的过程也是通往真实的自我并且*终达成人生圆满的过程。
我们将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到自己,那里有人生的源头,那里也有重新出发的路标。
再次感谢所有的受访者以及线索提供者,感谢一直无私支持我的父母家人,感谢上海市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以及长江文艺出版社。*后,要特别感谢新中友好协会和位于新西兰奥克兰德文波特的迈克·金写作中心。在我的业余写作生涯里,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特殊体验,他们提供了舒适安逸的环境,使我得以在这个天人合一的长白云之乡心无旁骛地写作。离天地自然*近的地方,也是离人的心灵*近的地方。
殷健灵
2017年10月24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