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52.38 5.9折 89 全新

库存6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泉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3075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4320913

上书时间2024-04-14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石泉(1918—2005),原名刘适,安徽贵池人,出生于北京。1938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入成都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陈寅恪教授,并兼任研究助理。1954年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教授,历史地理所所长。开创荆楚历史地理与楚国历史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古代荆楚地理新探》《古云梦泽研究》《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等,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



目录
本书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围绕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演变详加考察, 指出内政的失败, 是甲午战败最直接的原因: 一是晚清士大夫不明世界大势, 耽搁了许多根本性改革; 二是太平天国内乱导致汉人势力崛起, 满洲人的中央集权受到极大削弱; 三是政治场上的清流、党争、言官极大削弱了中央凝聚力。从酝酿选题、与导师交流, 到写作过程中的史料运用、观点提炼, 皆颇得寅恪先生具体深入的指导。

内容摘要

第1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甲午一战,所关系于中国之命运者极大。战争期间,中国内部之

动态将于以后诸章详作论述。本章则拟先就甲午战前三十年之政局大势,略加分析,以见渊源之所自,与变迁之所由,借明后来动向之关键所在焉。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也。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同时,则日本之明治维新亦于1868年(同治七年、明治元年)开始,经二十余年之努力,甲午一战,乃大败中国,一跃而为远东强国。夫两国当初之受国际侵凌同也,日本蕞尔岛国,地瘠民贫,较之中国,自然条件固犹远逊,而人则成就卓越,我则一败涂地,其故何也?盖内部政情有以使之然也。

中国自强运动之所以失败,析分言之,线索有三:其一,则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其二,则满洲统治者对汉人新兴势力之猜防;其三,则宫廷矛盾与朝臣党争是也。三者更相错综,遂使局面益趋复杂。

  下迄甲午,乃成必战必败,以致丧权辱国,难以复振之局矣!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破丰季年,英法联军起,中国一股再败,最后,首都且为人所据,终以届导成和。经此教训,有识之土,深受刺激。于是身历其境之大臣如教家王美诉、待郎文样、宝盛等,遂于创痛犹新之际,首先倡议讲求西法,取人之长,以固海防,求自强。同时,疆臣中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于长江下游与太平军作战,亦得与西人多所接触,而深知其海陆军威力之可畏,与夫中国旧有武力之不足恃,于是内外同时开始在军事、外交上谋革新、以求追步秦西列强。而洋务运动,遂由此起矣。

  所谓“洋务”,顾名思义,可知为一切与“洋人”交往之事务。其直接者,为外交上肆应外人所要求之通商、传教、遣使领、订条约等一应之交涉事务;其间接者,则中国仿效西法富强之术,以求日后捍御外侮之一切工作也。

  同治中兴,全国复归一统,大局重获安定,而外人在华基础亦趋巩固,势力且渐次深入内地。于是中外之交涉愈繁,而洋务工作之需要亦愈增。中土人士之身当其冲者,愈与外人交往多,明其内情,即亦愈知人我实力之悬殊,而亟谋所以急起直追,以自卫自立之道。

  李鸿章为甲午以前三十余年间倡行洋务之重心人物也。其于同治十三年上疏筹议海防时,即尝痛切言之曰:



主编推荐
 本书脱胎自石泉教授受业于陈寅恪先生时撰写的硕士论文,完成于1948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历史风雨尘埃冲刷掩埋后得以问世,初版于1997年。此次再版,面貌一新。旨在使这部经典之作臻于完善。 当年,作者是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演变的考察,阐明甲午战争实为中国近代的重要转折点,以求与远东局势的演变相表里。 其史料之甄别、事实之澄清、观点之提炼,均由陈寅恪先生把关,是寅恪先生平生指导学生所作的部中国近代史论著。 

精彩内容

作者指出,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其内政上之基因,在于此前30年间自强运动未能大规模积极进行。战争以后,外患日张,国势日颓,中国政局遂失其稳定性。李鸿章既去,北洋军权渐归荣禄。袁世凯接统新军,渐露头角。而清流势力因康梁维新运动之大起又趋分化,上与宫廷矛盾相结,于是帝后党争愈烈,遂终爆发戊戌之变,大局从此益不可问。而革命势力则始于甲午,乙未间萌芽海外,逐渐滋长,遂终成倾覆满清帝国之先驱。

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