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相如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司马相如传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37.34 5.3折 69.8 全新

库存14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结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68677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4213798

上书时间2024-04-13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唐代相如县令陈子良介绍司马相如的人生说“弹琴而感文君,诵赋而惊汉主”,以“琴挑文君”与“赋惊武帝”的事迹,铸就其人生的辉煌。而纵观相如的一生,从有志的蜀中少年,到游宦诸侯、供职京师的生涯,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和雄才大略的建树,尤其是他建功西南与献赋朝廷,受到后世的赞颂。
本书主要讲述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汉赋、训诂学、蜀学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本书从司马相如的家世生平入手,重点叙述了他作为汉赋的奠基者及蜀学开创者的功绩,为读者清晰勾画了司马相如在辞赋方面的天赋及贡献。同时,本书也记述了司马相如奉使西南、开拓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全面展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作者简介
许结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已出版专著30余种,发表论文300余篇。

目录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围绕四川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等, 深入挖掘名人的精神品质、道德风范, 正面阐释名人著述的核心思想, 对其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光辉灿烂的成就贡献进行艺术呈现, 以期展示四川独特丰富的人文、科学、艺术魅力, 文学地塑造历史名人的优秀形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树立读者的精神品格和气质风范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司马相如传》为“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之一, 主要讲述了汉代文学家、政治家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汉赋、训诂学、蜀学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本书从司马相如的家世生平入手, 重点叙述了他作为汉赋的奠基者及蜀学开创者的功绩, 为读者清晰勾画了司马相如在辞赋方面的天赋及贡献。同时, 本书也记述了司马相如奉使西南、开拓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 全面展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内容摘要
     一、相如的家世籍贯 司马相如童年、少年时代应该都是在蜀中度过的,而且还应是生长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据刘知幾《史通》所说,《史记》中的“相如传”与《汉书》中的“扬雄传”都是引用传主的自叙,而扬雄明言“祖先所出”,相如却“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史通·序传》)。“蔑尔无闻”,自然就缺失了这段历史,所以相如的“祖先”及其“司马氏”迁蜀的源头,也湮灭无闻,对此,历代研究家只能付之阙如,或者依据史迹和其他记载加以推测了。 相如复姓“司马”,源自上古的姓氏。在中国的古代,汉以前平民是没有姓的,汉以前的三代,特别是周朝,姓氏是有封土的贵族才有的,“司马”就是一个复姓贵族。据说在周宣王的时候,有一位叫程伯休甫的人担任司马的官职,后来因故失去了官守,就被称为“司马氏”,也就是说司马氏是“以官为氏”的。古代姓氏源于宗法制度,特别是周朝分封制度的扩大,姓氏的来源也就非常广泛,比如“以官为氏”除了司马,还有司徒、司空等,此外还有“以名号为氏”的,如唐、夏等,有“以国名为氏”的,如曹、鲁、宋等,有“以爵位为氏”的,如王、公等,有“以居所为氏”的,如郭、池等;有“以事职为氏”的,如巫、陶等。司马相如的远祖应该担任过司马的官职,后来就以官职名为氏。如此推算,司马相如跟比他约小三十岁的司马迁应该是共有同一先祖的。由于相如没有说明祖先由何地迁徙到“蜀郡”的变迁线路,我们只能通过司马迁的记载作些推测。 据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氏由上古传说延续至汉代太史公家族,史迁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叙述。第一阶段从上古到周宣王之世: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这里历述从颛顼、唐虞、夏、商到周朝,说明司马氏远承重黎(司天地之职)之后,到了周宣王朝,其官职又是负责编写周代历史的。再到了周惠王、襄王的时候,司马氏宗族离开周(今河南洛阳一带)到了晋(今山西一带),又逢上晋中军随会奔秦事,司马氏又迁到了梁国。第二阶段从周朝司马氏入晋,叙述到太史公(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据史迁所述,司马氏入晋后分为三支,一支迁到卫国(今河南境内),一支迁到赵国(今山西境内),一支迁到秦国(今陕西一带)。在秦国的司马错接受秦惠王的命令,攻打当时的古蜀国,战胜后就驻守在那里,于是排列谱系,所谓“错孙靳”“靳孙昌”“昌生无泽”“无泽生喜”“喜生谈”,传七世而到司马迁。所以司马迁是迁移到秦国的一支,是秦将司马错的后裔。相如是不是与司马迁一样,是由周到秦,由秦入蜀的这一支,历史没有交代,不能确定。另外由晋到赵的一支司马氏,史书却有历代都以擅长剑器(以传剑论显)而闻名于世的记述,由此联系到《史记》“相如传”有关“少时好读书,学击剑”的记载,况且后入《刺客传》的蒯聩为这支后人,可见颇有尚武传统。 P5-6

精彩内容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唐代相如县令陈子良介绍司马相如的人生说“弹琴而感文君,诵赋而惊汉主”,以“琴挑文君”与“赋惊武帝”的事迹,铸就其人生的辉煌。而纵观相如的一生,从有志的蜀中少年,到游宦诸侯、供职京师的生涯,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和雄才大略的建树,尤其是他建功西南与献赋朝廷,受到后世的赞颂。本书主要讲述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汉赋、训诂学、蜀学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本书从司马相如的家世生平入手,重点叙述了他作为汉赋的奠基者及蜀学开创者的功绩,为读者清晰勾画了司马相如在辞赋方面的天赋及贡献。同时,本书也记述了司马相如奉使西南、开拓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全面展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