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明史学家陈梧桐教授四十年研究朱元璋集大成之作
作者陈梧桐先生是研究朱元璋已有四十余年,出版有《朱元璋研究》《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自从出了朱皇帝》等与朱元璋相关的作品。本书为作者四十年研究朱元璋集大成之作,补充了一些新发掘的资料,吸收了朱元璋研究的zui新成果,代表了朱元璋研究的前沿水平。对一些学术界存在争议的问题,作者根据史料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很有新意。
★与吴晗的《朱元璋传》堪称“双峰对峙,两水分流”
陈梧桐先生所写的朱元璋传记,在学界很有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春瑜研究员在《北京日报》以《chao越吴晗》为题发表评论:“陈教授的这本大著,无论是在对朱元璋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尤其是史料的掌握上,都chao越了吴晗,是时下出版的几本朱元璋传中zui有学术价值的一本。陈著与吴著,在朱元璋的研究史上,堪称‘双峰对峙,两水分流’。”台湾师范在底盘朱鸿教授将陈梧桐的朱元璋传与其他几部传记进行比较之后也认为“以陈著的学术成就zui高,论者谓其chao越吴晗之作,绝非溢美之词”。
作者简介
陈梧桐,知名明史专家,1935年生,福建省安溪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985工程”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顾问、朱元璋研究会顾问。从事朱元璋研究四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明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
代表作有《洪武皇帝大传》及其增订本《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朱元璋传》《朱元璋研究》《古代民族关系论稿》《履痕集》《散叶集》《晚明悲歌》《明史十讲》和《黄河传》《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主编)等多部著作。论著多次获奖,其中《洪武皇帝大传》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黄河传》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从放牛娃到红巾军战士
第一节 贫苦农民的儿子
第二节 入寺为僧,漂泊淮西
第三节 投奔濠州红巾军
第二章 升任宋政权的左副元帅
第一节 有勇有谋,崭露头角
第二节 南略定远,攻拔滁州
第三节 计取和州,升任左副元帅
第三章 营建江南根据地
第一节 南渡长江,攻占集庆
第二节 攻夺浙东
第三节 营建江南根据地
第四章 击灭陈友谅与张士诚自序
第一章 从放牛娃到红巾军战士
第一节 贫苦农民的儿子
第二节 入寺为僧,漂泊淮西
第三节 投奔濠州红巾军
第二章 升任宋政权的左副元帅
第一节 有勇有谋,崭露头角
第二节 南略定远,攻拔滁州
第三节 计取和州,升任左副元帅
第三章 营建江南根据地
第一节 南渡长江,攻占集庆
第二节 攻夺浙东
第三节 营建江南根据地
第四章 击灭陈友谅与张士诚
第一节 保卫应天之战
第二节 北援安丰
第三节 西征陈友谅
第四节 东灭张士诚
第五章 推翻元朝统治
第一节 转化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
第二节 平定浙东闽广
第三节 北上伐元,攻占大都
第六章 创建大明王朝
第一节 登基称帝,择定都城
第二节 设官分职,重建全国政权
第三节 尊孔崇儒,制礼作乐
第四节 睦邻外交与御倭斗争
第七章 统一战争与民族政策
第一节 略定晋秦,出击北元
第二节 平定四川、云南
第三节 经略西北,统一辽东,击溃北元
第四节 “威德兼施”,德怀为主
第八章 任用贤才与开通言路
第一节 行荐举,办学校,兴科举
第二节 人才的选用及其局限
第三节 纳谏与拒谏
第九章 君主专制的高度发展
第一节 洪武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
第二节 “躬览庶政”,加强集权
第三节 《大明律》与御制《大诰》的颁行
第十章 “锄强扶弱”,安定民心
第一节 “安民为本”“锄强扶弱”
第二节 整肃吏治,严惩贪腐
第三节 抑制与打击不法豪强
第十一章 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第一节 对淮西将臣的重用与抑制
第二节 胡惟庸党案
第三节 蓝玉党案
第四节 所谓文字狱
第十二章 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第一节 休养生息,振兴农业
第二节 手工业的复苏
第三节 商业的逐步繁荣与大明宝钞的发行
第十三章 个人爱好与家庭生活
第一节 勤奋好学,博览经史
第二节 “赞成大业、母仪天下”的马皇后
第三节 众多的妃嫔和儿女
第十四章 喜忧交织的晚年
第一节 晚年的喜与忧
第二节 长眠于钟山脚下
第三节 一生的功过评价
后记
内容摘要
一个贫苦农民出身的小行童,何以成为威震四方的起义领袖?他为什么能在“地狭粮少”“孤军独守”的条件下愈战愈强,最后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统治?他既提倡尊孔崇儒却又对儒学经典《孟子》大加删节,既积极网罗人才却又无情摧残人才,这究竟是为什么?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震惊朝野,它们是冤假错案,还是有真有假、真假混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为什么能够提出“锄强扶弱”的主张,毫不留情地严惩贪官污吏、械杀不法豪强?他究竟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还是嗜权如命的“权力野兽”?
陈梧桐著的这本《朱元璋传》为你一一解答。
一个贫苦农民出身的小行童,何以成为威震四方的起义领袖?他为什么能在“地狭粮少”“孤军独守”的条件下愈战愈强,*后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统治?他既提倡尊孔崇儒却又对儒学经典《孟子》大加删节,既积极网罗人才却又无情摧残人才,这究竟是为什么?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震惊朝野,它们是冤假错案,还是有真有假、真假混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为什么能够提出“锄强扶弱”的主张,毫不留情地严惩贪官污吏、械杀不法豪强?他究竟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还是嗜权如命的“权力野兽”?
本书为你一一解答。
精彩内容
胡惟庸党案 随着淮西勋贵权势的不断膨胀,朱元璋同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特别是胡惟庸晋升相位、专恣擅权之后,相权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更使双方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胡惟庸是淮西勋贵集团的重要人物。他是定远人,“为人雄爽有大略,而阴刻险鸷,众多畏之”(《献征录》卷一一,王世贞:《胡惟庸》)。早年曾做过元朝的小官,龙凤元年(1355年)在和州投奔朱元璋,任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三年除宁国主簿,寻升知县,七年迁吉安府通判,十二年擢湖广按察佥事,整整做了十年的地方官。吴元年(1367年),经大同乡李善长推荐,擢升为太常司少卿,寻转为太常司卿,成为一名中央大员。据后来李善长家奴卢仲谦等人揭发,为了报答李善长的推荐,“惟庸以黄金三百两谢之”(《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二)。而“按据《昭示奸党录》所载招辞,有云龙凤年间,举荐惟庸为太常司丞,以银一千两、金三百两为谢者。此太师火者不花之招也”(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卷四)。到洪武三年(1370年),他升任中书省参知政事,跨入权力中枢的门槛。洪武四年正月,左丞相李善长退休,右丞相徐达以大将军身份备边北平,不与省事,朱元璋遂以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右丞。十二月,徐达从北平还京,不再任右丞相。洪武六年正月,汪广洋因整天喝酒,“浮沉守位”“无所建白”,以“怠职”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胡惟庸以右丞身份独专中书省事。他使尽浑身解数,极力逢迎巴结朱元璋,“晨朝举止便辟(逢迎谄媚),即上所问,能强记专对,少所遗,上遂大幸爱之”(《献征录》卷一一,王世贞:《胡惟庸》),于当年七月被擢任右丞相,十年九月又升为左丞相。在胡惟庸升为左丞相的同时,汪广洋虽然恢复了左丞相的官职,但位居胡惟庸之下,唯浮沉守位而已。 濠州节制元帅孙德崖正为缺粮犯愁,得到朱元璋镇守和州的消息,率部前来就食。他将部队安置在和州城外的民家,自己带着亲兵请求人城暂住3个月。
朱元璋担心他另有企图,想拒绝,又怕他人多势众,只好应允。几个嫉妒朱元璋的将领向郭子兴进谗言,说他投靠了孙德崖。郭子兴立刻从滁州赶来,准备找他算账。朱元璋得到消息,吩咐部众说:主公早上不来,晚上必到。他一到和州,马上向我报告,我将亲自迎接。夜间郭子兴到达和州,看守城门的人刚好同朱元璋有矛盾,故意先打开城门迎进郭子兴,再报告朱元璋。朱元璋赶紧去见郭子兴,看他满脸愠色,跪在地上不敢吭声。过了好长时间,郭子兴怒气冲冲地问道:你是谁?朱元璋报上姓名,郭子兴厉声喝问:汝罪何逃?朱元璋说:我诚然有罪,但家事可以慢慢厘清,外事必须赶快决断。郭子兴问:什么外事?他压低声音说:孙德崖在此,往昔主公困辱濠梁,是我破其家救出主公,现今相见宁无宿憾?现在最要紧的是赶快想办法,防止他报复。郭子兴听后,沉默不语,算是解除了对他的怀疑。
孙德崖得知郭子兴到达和州,非常不安,决定率部移往他处。朱元璋担心有变,连忙让郭子兴做好防备,自己赶去见孙德崖。朱元璋问孙德崖为什么才住这些日子就急着要走。孙德崖说:你老丈人很难相处,所以我只得返回濠州。朱元璋看他的辞色,似乎不想动武,就说:现在两军合住一座城池,而一支部队
要走,恐怕会发生一些摩擦,应该让部队先走,元帅你亲自殿后,万一出事,好出面处理。孙德崖应许了。孙德崖的部队开始从城里撤出,朱元璋才放了心。
这时,有个熟人邀他一道去送朋友,刚走出20多里,接到报告,说城里两支部队打起来了,伤亡不小。朱元璋忙叫随从耿炳文、吴祯牵过马来,跃马飞奔回城,半道上被孙德崖的弟弟逮住。孙德崖的弟弟想杀他,旁边一个姓张的说:我们杀了朱公子,孙元帅也活不成,不如先派人进城看看再说。孙德崖的弟弟让姓张的飞马进城。姓张的到城里看过之后,回来说孙德崖已被郭子兴逮住,锁着脖子,和郭子兴对饮。孙德崖弟弟这才没杀朱元璋。郭子兴听说朱元璋被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派徐达等人去换朱元璋。过了两天,徐达等人来到孙德崖军中,孙军将士不肯换,还是那个姓张的说,不如放朱公子回去,让他们放孙元帅回来。朱元璋这才脱险回城,孙德崖也被郭子兴放出城去,一场风波算是平息下来了。
郭子兴当初逮住孙德崖,本想将他杀掉,以报上次在濠州被囚之辱,无奈朱元璋被孙德崖之弟所执,只得放了孙德崖,用以换回朱元璋。郭子兴因此心中闷闷不乐,不久病倒,于三月间不治身亡。郭子兴虽然没有远大的志向,而且心胸狭窄,曾经猜忌关过朱元璋,但他毕竟有恩于朱元璋,朱元璋对他的病逝还是很悲痛的。朱元璋、张天佑和郭子兴的夫人、儿子护送郭子兴的遗体回滁州安葬。后来,朱元璋称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在滁州立庙祭祀。
郭子兴病逝后,孙德崖想趁机吞并他的部队。郭子兴的两个儿子自觉无力应对,捎信给外出作战的朱元璋,让他前往濠州同孙德崖理论。朱元璋手下将领闻讯力加劝阻,他只好作罢。此时,宋政权丞相杜遵道从亳州派来使者,让去人商议论功封帅之事。诸将问张天佑:你能率领大家抵挡元兵的进攻吗?不行的话,你去亳州一趟。张天佑自度没有指挥作战的能力,只得动身前往亳州。朱元璋在和阳带兵戍守,并出击西南诸寨,接连获胜,巩固了和州的阵地。四月下旬,常遇春前来投奔。常遇春,怀远人,相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他年纪23岁,为“群盗”刘聚所得,拔居左右。他见刘聚日事剽掠,胸无远图,估计成不了大事,又听说朱元璋在和州声威日著,兵行有律,就带着10人前来投奔。在半道上遇到朱元璋,常遇春跪地迎拜,自请为前锋。朱元璋说:你是饿坏了前来就食的,我怎么留你呢?常遇春再三乞请,朱元璋喜其壮勇,遂用为前锋。后来,在明朝的开国功
臣中,常遇春位列第二,成为仅次于徐达的勇将。
P44-4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