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鄙人或许不是最适合去笔墨希望的作者。因为就我而言, 那个谚语里的杯子不但空了一半,还无疑含有某种污臭的致命 液体。一些人秉持着 “明日终究死,今朝吃喝欢”的哲学,另 一些人的哲学倒更投合我的兴味——— “明日终究死”。我之所以 无视这些令人苦恼的癖好而选择来写这个主题,理由之一就在 于:借用雷蒙德·威廉斯 (Raymond Williams)的话来说,在遭遇了 “已然失落的未来”1 的时代,希望这一概念却被莫名其 妙地忽视了。另一个回避此主题的原因,或起于这一事实:那 些敢于谈 及 它 的 人,都 无 可 幸 免 地 衰 微 在 恩 斯 特 · 布 洛 赫 (ErnstBloch)的 巨 著 《希 望 的 原 理》 (ThePrincipleofHope)———我在第三章中会有所论述———的阴影之中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编年史中,布洛赫的著作虽不见得最令人钦赞, 但却是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部。
商品简介
游刃于博学、慎思和幽默之间的特里·伊格尔顿,梳理了从古希腊至今被概念化的希望的观念,他将希望与朴素的乐观主义、欢欣、欲望、理想主义以及对进步教条的坚执区分开来,凸显了一种要求反思与承担,生发于敏锐之理性的立场。在一个愈加不确定的世界中,《无所乐观的希望》确实是一部出色而为、慷慨激昂的关乎人类信仰与希望的编年史。
作者简介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英国有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曾长期任教于牛津大学,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涉及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等领域。代表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事件》《英国现代长篇小说导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
译者
钟远征,1986年生人,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秘书,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英美哲学。译有《战时家族:维特根斯坦》《科学的七大支柱》等。
目录
本书内容讲述: 游刃于博学、慎思和幽默之间的特里·伊格尔顿, 梳理了从古希腊至今六千余年中不停地 (多是错误地) 被概念化的希望的观念。他将希望与素朴的乐观主义、欢愉、欲望、理想主义以及对进步教条的坚执区分开来, 突显了一种要求反思与承担、生发于敏锐理性的立场。此立场通由实践和自律而得以生成, 虽承认失败的现实, 却拒绝屈服。真正的希望无疑是悲剧的, 但作者仍为其激进的意涵辩护, 将其视为“永久的革命, 政治上的志得意满和形而上的绝望均是其死敌”。这恰是正视未来, 不贬抑当下, 不遗忘过去的一种生存方式。
内容摘要
套装书《夺取群星》是一套青少年科幻小说,以未来的太空为背景,集校园、战斗、生活、解谜元素于一体。通过女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最终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即一个人自身的成长,不是在他人的眼光之下铺就的,勇敢突破个人的极限,才能体会到更璀璨的未来。科幻小说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题材,符合当前的阅读趋势。《夺取群星》篇幅适中、节奏紧凑、文字干练,采用了广大学生、流行文化爱好者和动漫游戏爱好者极易接受的题材和设定,非常好读。同时,这个故事又倡导青少年勇敢成长,积极实现自我,并教会他们抗压的方式,在内容上非常正面健康。
主编推荐
1 首次将人文学科的研究的重点聚焦于希望——区别于乐观主义、欢欣、欲望、理想主义等观念的关于希望的编年史。
2 重塑希望的面相,以马克思主义史观来锚定希望在动荡时代的坐标。
3 行文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提供给读者非常丰富的智力享受。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