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译子不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译子不语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80.25 5.4折 150 全新

库存60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原著 (清) 袁枚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9576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0元

货号3788909

上书时间2024-01-17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袁枚的《子不语》, 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并称为“清代三大志怪小说”。这鼎足而三的皇皇巨作, 均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子不语》正编十四卷, 续编十卷, 所记载、描摹的故事大都取材于本朝, 或是在民间流传的前朝轶事, 展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状况。书中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描摹, 有对吏治腐败、枉法弄权、骄奢丑恶、草菅人命的统治体系的深恶痛绝, 有对黎民百姓破除迷信、战胜魔鬼的赞颂, 也有对人们愚顽蒙昧、蠢不可及的哀叹, 也有对他们突破礼教禁锢的高歌赞美, 更有对下层人民命运遭遇的同情, 当然还有对官僚酷吏愚蠢思想和行径的讽刺挖苦, 书中也记录了不少地震、龙卷风、日食等自然景观。《子不语》中, 世情弊病、官场丑恶、思想禁锢、假道伪学、陋习鄙俗等, 尽在其里, 不少内容, 不仅具有文学意义和批判精神, 也从民俗学、社会学等方面为后人的专业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袁枚笔下林林总总的这些故事、段子, 被他写得自然流畅, 情节宛转, 引人入胜。书中的故事呈现出不同的韵致, 有的幽峭奇险, 有的凄清哀婉, 有的空灵飘忽, 有的幽默诙谐, 文随意转, 词

精彩内容

 
 
   
    
    

内容简介

 
   
 
    
    
       《子不语》二十四卷及续编十卷,是有清一代文学宗师袁枚历经几十年的艰辛,蔸集整理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它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堂笔记》在清代笔记文学中鼎足而三,同样是中国文言小说的重型巨作。全书从许多方面立体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揭露了暗,鞭挞了贪官污吏,揭示了程朱理学的荒谬。袁枚提倡尊重人,具有民主步色彩等,这些思想闪耀在这部大作中尤为难能可贵。

  《子不语》,因其文言文的特,对今天的广大读者存在天然的阅读障碍。

  《全译子不语:全二册》以乾嘉版《随园三十种》为底本,对《子不语》做了严谨的现代白话转译,为广大读者打扫出一条阅读理解的坦途,帮助读者迅速古代先贤的认知与思想脉动,感受古代经典作品的热度与深厚的文化韵致。
    
 
    
   
   
    
    

目录

 
    
    
    
     卷一

李通判

蔡书生

南昌士人

曾虚舟

钟孝廉

南山顽石

丰都知县

骷髅报仇

骷髅吹气

赵大将皮脸怪

狐生员劝人

煞神受枷

张士



杜工部

胡求为鬼球

江中三太子

田烈妇

鬼着衣受网

阿龙

大乐上人

山西二

大福未享

观音堂

常格诉冤

蒲州盐枭

灵璧女借尸还魂

汉高祖弑义帝

地穷宫



中石匣

卷二

张元妻

蝴蝶怪

白二官

关东毛人以人为饵
           不倒翁

先生鬼

鬼借力制凶人

马盼盼

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

炼丹道士

叶老脱

苏耽老饮疫神

刘刺史奇梦

赵李二生

山东

林秀才

秦中墓道

夏侯悖墓

塞外二事

关神

断狱

紫清烟语

顾尧年

妖道乞鱼

尸行诉冤

沭阳洪氏狱

雷公被骗

鬼冒名索祭

鬼畏人

拼命

天壳

董贤为神

三头人
      <鬼帚
       罗刹鸟

卷三

烈杰太子

裘秀才

摸龙阿太
       <仙殿
        火烧盐

船一案

年子

狐撞钟

土地神告状

鄱阳湖黑

鱼精

鄱阳湖小神

囊囊

两神相殴

赌钱神号

迷龙

羊骨怪

夜叉偷酒

披麻煞

瓜棚下二鬼

介溪坟

李半仙

李香君荐卷

道士取葫芦

火焚人不当水死

城隍杀鬼不许为聻

卷四

吕蒙涂脸

郑细九

替鬼做媒

鬼有三技

鬼多变苍蝇

严秉玠

奉新奇事

智恒僧

三斗汉

苏南村

叶生妻

七盗索命

陈清

恪公吹气退鬼

陈圣涛遇狐

长鬼被缚

西园女

怪1

雷劈营卒

青龙党

陈州考院

符离楚



徐氏疫亡

蒋文恪公说二事

猎户除狐

卷五

城隍替人训妻

文信

吴三复

影光书楼事

波儿象

斧断狐尾



石门尸怪

空心鬼

画工画僵尸

莺娇

旁观因果

徐四葬女子

羊践前缘

鬼神欺人以应劫数

楚陶

藏魂坛

老妪为妖

署雷公

捉鬼

某侍郎异梦

奉行初次盘古成案

卷六

猪道人即郑鄤

徐先生

秦毛人



人同

人虾

鸭嬖

赑屃精

阴间中秋官不办事

缚山魈

门夹鬼腿

祭雷文

介眉侍读

是后身

周若虚

沈姓妻

怪弄爆竹

喀雄

常熟程生

怪风

孝女



妪变狼

义犬附魂

白虹精

冷秋江

钉鬼

脱逃

樱桃鬼

鼠啮林西仲

卷七

尹文端公说二事

霹雳脯

瘟鬼

千年仙鹤

夏太史说三事

石崇老奴才

鬼差贪酒

……

续子不语
                  
     
    
    
   
   
    
    

精彩书摘

 
    
    
    
       陈秀才是很穷的,可他有个表弟,新选了个广西通判之官,他姓李。李通判邀请陈秀才一起到广他做个幕僚。陈秀才不敢去,他说:“神在梦里明明指出来:‘死在广西’,我去了,还能有什么好儿?不去,不去。”李通判解释说:“神说的,是‘始在广西’,是开始的始字,不是死亡的死字,你怕什么?再说,要是‘死在广西’,怎么还能够‘中在汤溪’呢?”陈秀才觉得表弟分析得有理,和他一起到广西去了。

  通判府的西跨院壁,有几间闲房。那儿房屋宽敞,庭院幽静,确实是个好去处。但是,那院门却老是锁着,没人敢去住。陈秀才叫人打开门去一看,只见院里亭台花石样样俱全。他一下喜欢上了这地方。和李通判说了一声儿,他去住了。住了一个多月,也没发生什么意外的事。

  转眼之间,到了八月中秋。陈秀才在庭院中置杯独饮,不免勾起一丝思乡之情,多贪了几杯,又有了几分醉意。举目上望,月圆如镜,不由得即兴信口吟道:“明月如水照楼台……”忽听半空中有人拍着巴掌讥笑道:“明月既然如水,怎么能照楼台呢!把‘照’字改作‘浸’字,岂不更好!”

  陈秀才吓了一大跳。抬头一看,只见那梧桐树树杈儿上,坐着一位老者。他头戴白藤帽,身穿葛布衣,须眉银白,风度潇洒。秀才认定,他是非鬼则狐,起身往屋里跑。那老者干净利索地从树上跳了下来,一把拉住了秀才,说:“你先别急着跑。你说,世界上文雅风流的鬼里,还有比我更强的没有?”陈秀才被他拦阻,也无可奈何,硬着头皮问道:“老先生是位什么神?”那老者却岔开话口儿,说道:“不谈这个,咱们俩还是讨论讨论作诗吧。”

  陈秀才见他虽然衣着古朴,态度倒和,语言、行动和正常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儿,这才松了一口气,并请老者到屋里坐,献上茶。两人吟诗对句,一唱一和,甚是融洽。但是,老者所书写的诗句,大都是蝌蚪文,有的字,秀才一时也认不出来。秀才问:“先生为何不以楷书为文?”老者说:“我小的时候,民间正流行这种文字。从小儿这么学的,写惯了,想改用楷书,一时还没改过来。”听他那口气,所谓小时候,大概是在女娲氏炼五色石补青天以前了。

  从此,这位老者是每日必来,和陈秀才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越来越融洽。李通判家中的童仆,也经常看见秀才凭空举杯,似乎是和谁对饮,但是,对面儿并不见有人。他们惊慌失措,急忙把这情景禀报给李通判。那李通判也发现这位表兄精神恍惚、气色不正,责备他说:“这些日子,我发现你行动反常,满脸的邪气。可别让神那‘死在广西’的话给说中了!”陈秀才听了,也大有醒悟。当即和通判商定,他赶快离开广西,避开此地,回海昌去。

  天,陈秀才束装,登舟起程。可是,开船之后,他发现,那位老者已经先在船上了,别人却看不见他。等到船行过了江西,老者对秀才说:“明天,船入浙江境内,咱们俩的缘分也此结束了。不过,我不得不告诉你:我修道,已经有一万多年。之所以今没能修成正果,是缺少一尊用三千斤檀香木雕刻的九天玄女像。今天,我求你来帮这个忙。你要是办不到,对不起,我得借用你的心和肺来使一使!”陈秀才大惊失色,问道:“先生修的这是什么道?”老者冷笑道:“我呀,修的这叫斤车大道!”

  陈秀才一听傻了眼。他明白,车字和斤字拼在一起,正是一个斩字。他心里害怕,表面上却应付说:“好说,好说。等到了家,我和家里人商量,尽快办理雕刻佛像的事。”于是,他们一起回到海昌。

  陈秀才到家后,很快地把以上情况通报了亲朋好友。有一位朋友提醒他说:“当初你做的那个梦,于肃公和城隍爷的谈话里,不是有‘南山顽石,活一万年’的话吗?这个老怪物,大概是那块南山顽石,你何不去问问他?”

  天,老者又来找秀才纠缠。秀才说:“老先生的祖籍,莫不是在南山?”老者一听,立刻变了脸,说:“这绝不是你自己能说出来的话,是哪个恶人从背后教唆你的。你说!他是谁?”秀才没理他,又把他的表现告诉了那位朋友。朋友说:“他怕见于肃愍公。你要千方百计把他于公庙里。”

  秀才主动找到老者,说:“先生无辜派我雕佛像,哪有这个理?咱们到于肃愍公庙里去,请神明评评理!”

  老者大惊失色,拼命挣扎,企图逃窜。

  ……
     
    
    
   
   
    
    

前言/序言

 
    
    
    
       袁枚的《子不语》,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堂笔记》并称为“清代三大笔记小说”。这鼎足而三的皇皇巨作,均是中国文学的文化瑰宝。

  《子不语》(原名《新齐谐》,因袁枚担心与元人说部《新齐谐》书名雷同而后改的)的书名,来自《论语·述而》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是讲端庄持重的孔子从不主张谈论怪异、、变乱和鬼神,认为这些都是离经叛道的货色,不足挂齿。这当然是一种正襟危坐的思维道统,且确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文人/文化天地里发挥着很大的影响,而身为儒士和康雍乾盛世之际文坛宗师的袁枚,何以斗胆与孔圣人唱对台戏呢?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浙江钱塘人。祖父、父亲、叔父都常年在外做侍从幕僚,家境清苦,靠母亲佣工度日。袁枚天资聪慧,七岁读《论语》、《大学》并文。还乡寡居的姑母沈氏带小袁枚视若己出,教他读经书,讲说历史、野史,开拓了这个好学少年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力。十二岁那年,袁枚考中了秀才,世人目为神童。此后,袁枚既要学诗词文赋,又要学文以应对科举考试,生自由的他用心不专,“四战秋闱,自不惬意”,连战皆北,可见他随、洒脱的心,让他多么的“与时代脱节”。直到二十二岁,他才考中举人,次年士。此后,袁枚身为翰林却改授知县,清贵高士倒外放江南。尽管仕途受挫,但袁枚为官清廉、政声甚佳,在他为官履历上写满了百姓的赞誉。孝心极重的他,两次为父母之事辞官,尤其是严父故亡,袁枚的奔丧服阙让他放弃了颇不自在的仕宦生涯。

  袁枚在江宁知县任上时,买下了一处废弃的园子。他施以修葺后,便是竹木扶疏、花芬芳、叠石为山、静水流泉、馆榭廊回、曲径逶迤,他把这明丽深幽的去处取名“随园”,终日逍遥园中以诗文自娱,并把慈母迎入园中奉养。文人的天、风骨和客观条件,让他广交社会名士;往来筹唱者中,有达官贵人也有各色人等。他的无官生涯,在随园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一时间风头无两。清代散文家姚鼐曾说:“四方士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恋不倦”、“上自朝廷公卿,下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自此,袁枚的名声越来越响,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度日优游、才情纵放的舒展恣肆感,更激发了他的情致张扬,他的《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琐忆》、《随园尺牍》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袁枚科举考试的经历,已经表现了他对八股文的反感与抵触。他的考士,本是他在对仕途经济思想一次可控的妥协中必然灵光乍现的结果。他特立独行的本、思想癖好和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与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文人士大夫皆大异其趣。其时,盛行的程朱理学已蜕变成保守、迂腐、虚伪的一套伪道统。士大夫们以此作为仕途管钥和人生信条的时候,袁枚对其表现出的蔑视与轻慢,足以彰显他与俗世的格格不入。他在诗文中放言“六经尽糟粕”(《偶然作》)、“孔郑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遣兴之二》),他主张合情理、求真实,坦陈“解爱长卿色,亦营陶朱财”(《秋夜杂诗》),主张“人欲当处,即是天理”(《再答彭尺士书》),主张文人要以才能立足于世,不可倚名位也不能靠命运。在文学上,他厌恶儒家的“诗教”思想,喜欢散淡、冲和的闲情逸致;他力倡写情,创立灵诗派,并由此继往开来,成为一代文宗。在袁枚累累的文学硕果中,《子不语》无疑是耀眼的一颗;而他专以“子不语”为书名,则分明昭彰着自己不以封建礼教为然的叛逆之心。

  《子不语》一书的采集、编撰与修订,贯穿了袁枚的一生。在《子不语序》中,他说:“余寡嗜好,凡饮酒、度曲、樗蒲……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好听长者谈古事”(《亡姑沈君夫人墓志铭》),“我年十二三,爱书如命。每过书肆,两脚先立定。若无买书钱,梦中犹买回”(《对书叹》),他将《子不语》题为“随园戏编”,他通过这副自娱自乐的游戏形态及人狐鬼怪、神兽树精之口,曲折展现了社会现实与人生图景。有的篇章因错谬、舛误、失照等,出了不该有的“硬伤”,有的题目与内容相悖,有的写错了地点,还有个别篇章描现了僻野之地的异风奇俗,有的则表现了时人尚不了解的心理疾患等,篇什甚少的这一类,传达出文人的猎奇取宠之心而已,对今天的读者鉴别力来说,大概不过收获会心一笑耳。

  尽管《子不语》可能存在些许差池,其优劣短长,恰是因内容驳杂及采风似的实录风格所难免的,但瑕不掩瑜,它能一时间席卷天下、风头无两,直成为清代笔记文学巨擘,可见作品的市场覆盖力和持久、蓬勃的生命力之强劲,再次证实了只有当作品真正具有批判锋芒和深厚的思想力度,才能在社会上把根扎深、经得住时间检验而成为珍贵上品这一铁律。

  《子不语》不仅与《聊斋志异》、《阅微堂笔记》文化历史价值难分伯仲,其文字规模也大致相当,在笔记文学中同属一个重量级,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都存在相同的语言障碍。尽管《子不语小小的选注、选译本有不少,(也有若干“全译本”),但“借一斑略知全豹”也只是略知,要看到《子不语》的“全豹”且是大限度地排除了语言障碍的,还是要借助全译本。

  古文白话化,是中国语言文字百多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项浩大的文化创举,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诚挚地为广、翻译了《子不语》这部文学佳品。本书是以乾嘉年间《随园三十种》本为底本做的白话翻译。《子不语》正编翻译者:成君、宋海江、韩秀英、麻红忠、白;《子不语》续编翻译者:卢英梅、杨春玲、张卫军。全书由成君和卢英梅统稿、审订。希望本书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内中或许尚有不周之处,还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提醒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做得更好一些。
     
    
    
 
  • 全译子不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