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先让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杨先让文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85.71 4.8折 178 全新

库存24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先让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89265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78元

货号2760914

上书时间2024-01-01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由杨先让所著的《杨先让文集(共4册)》将为你再现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的艺术人生;《杨先让文集(共4册)》口语化的叙述,听新中国当代艺术家坐在身边将百年中国美术史娓娓道来;从一个人的书写,可以从中看到被时代、被时间所遮蔽的中国美术百年人物志、美术史。

作者简介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靠前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靠前外大奖,并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目录
《杨先让文集》收录了我国著名艺术家杨先让的四部文集: 《我是岛里人》《三人行》《梦底波涛》和《我为主》, 分别从作者的自身经历、良师益友、民间艺术、中西艺术交流四个方向对自己的人生、艺术和思想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回顾。这样的一个人, 这样的一套书, 其意义并不仅在于书本身, 更在于被时代和时间所遮蔽、深藏的中国百年艺术人物志、艺术史。

内容摘要
 《杨先让文集(共4册)》包括《我是岛里人》、
《梦底波涛》、《梦底波涛》、《我为主》四册。
《我是岛里人》以作者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杨先让是新中国代的艺术家,他对家族的记录,就是对时代的记录,其中的人与物如
同他的版画一般,以他情感浓厚的笔触展示给时代。
《三人行》是作者所写的文化艺术界的人与事,写了众多“为时代造型”的艺术家。其中有徐悲鸿、
齐白石、李苦禅、古元、邹雅、王朝闻、黄永玉等,更有快要被历史遗忘的艺术家,比如郑锦、王青芳……而顾毓琇、周汝昌、郭兰英、郎毓秀、郭淑珍等或为其挚友,徐冰、陈文骥、韩书力等或从其学,流芳弥远,可谓一个人的中国百年美术史;《梦底波涛》是杨先让先生对中国民间美术思考、梳理、总结的结晶。杨先让曾在中央美院主持年画、连环画系,创建“民间美术系”,他把民间艺术提升到学院体系中观察、学习、创作……短短数年之间,就培养出了徐冰、陈文骥、吕胜中、韩书力等艺术大家。更是带队十四次走黄河,在丰富的民间土地上挖掘出库淑兰、苏兰花、潘京乐……可谓重新书写了中国美术史;《我为主》讲述了去国前后的杨先让对艺术本体性的思考。如同一个赤子,杨先让以一个“旁观者”“他者”的姿态超然地、敏锐地观察着西方艺术,对比着中西方艺术的异同,也注视着在西方的华人艺术家。他认为中国艺术无须低人一等、妄自菲薄,更不必一味仰望迷信西方,乃至丧失自我。“我为主”便是其中精神所在,温家宝总理在与他的通信中也强调了这三个字。

精彩内容
 以五十六个民族所构成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都丰富多彩。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除中国外都因其历史的断裂而造成民族文化的中断,只有中国因为封建朝代的长久延续,使得闭关自守的多民族文化一直缓慢地延续至今。而今,古老的中国将面临社会变革和民俗的改变,正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间艺术正处于消失的危险境地。虽然一部分民间艺术可能因旅游商品开发或因保留民族民间文化而存在,但性质将有所变异。总体上说,民间艺术的消失将是世界性的,中国也不会幸免。
中国社会那长期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闭状态,一旦开放、引进、交流,面对着20世纪先进科学的世界,所产生的冲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激烈。对社会的进步无疑是利大于弊,但对民族文化,尤其对与民俗相关的民间艺术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苗族为例可见一斑:苗族在历史上被统治者强迫改俗而逃进深山的遭遇是残酷的,但苗族对自己的文化习俗却坚持不改,其精神令人感动。而今,经济和文化的和平渗透,苗族的习俗正处在自我改变之中。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品,也正在“里应外合”地出售和外流。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让人们想到研究中国某些文化需要跑到国外去寻找的悲剧。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罗杰·M.基辛所述:西方历史的一项新要素是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加速发展,与之而来的冲击是全球性的。虽然世界划为“发达”和“发展中”两种类型,但是西方式的“发展”几乎已成为所有国家的目标。在这种冲击下,部落民族或是遭受毁灭,或是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本来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一旦消除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而出现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这是一个可怕的代价。维持世界秩序并保存人类文化多元化的问题,这是人们面临着但仍然想不出解决办法的严重问题。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向第三世界授予的与索取的可能一样多。
以上所述也是中国民间艺术面临的现实。几千年来民间艺术从未被重视和认识,当它接近消失之时,人们才意识到将其推动之可贵。当年鲁迅、闻一多、
郭沫若、钟敬文等学者的研究与启示,并没有引起众人的重视,后来延安时对民间美术的学习研究也尚浅显。是改革与开放的冲击,才使人们的头脑震惊了,顾前思后,对比中西文化之后,才恍然觉醒,紧迫感
和觉悟性加强了。
近几年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友好人士善意提醒:“千万看清我们的教训:一心搞工业建设,待回头来时民间文化已被淘汰得无影无踪了。”目前西方人对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热衷,西方艺术家从其他民族的民间艺术那里获得的启发,进而产生令人刮目的创造。西方人在自己本土上悔已找不到的东西,便将触角伸向他国去寻觅。所有这些现象都促使我们认真地思考。
回首看自己,才发现“金饭碗”就在自己的国土
上,并且有失去的危险,因而产生不同于以往的群体对民问艺术的觉醒与发奋。
P(5-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