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54.78 4.3折 128 全新

库存3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主编李晟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69943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588343

上书时间2024-01-01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总报告沿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结构模型),通过对四川生态环境的“状态”、“压力”和“响应”三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指标组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评估了四川省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生态建设的投入和成效,分析和展望了2020年四川生态保护与建设几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全书除总报告之外,分为“自然保护体系篇”、“生态扶贫篇”、“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篇”、“自然资源管理篇”以及附录。

 

在“自然保护体系篇”中,分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的经济现状、发展趋势,从不同的维度判断集体林流转给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的可行性,以四川省雅江县帕姆林自然保护小区为例,阐释了帕姆林自然保护小区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

 

在“生态扶贫篇”中,通过对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的地理区位、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梳理,提出了关于林业生态扶贫模式和草牧业生态扶贫模式的不同特点和基本内涵;以藏区生态减贫的具体案例着手,从理论逻辑、实践模式和演进方向三维度对藏区生态减贫理论、方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态补偿”“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移民”“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具体减贫模式。

 

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篇”中,分析《四川省“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在厘清节能环保产业概念的基础上,聚焦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性提出了壮大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对策建议;以“生态环境损害”的定义、环境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的定义和公共共用物理论为基础,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在“自然资源管理篇”中,通过分析四川省水资源、水利工程分布及乡镇水资源管理等特点,在典型区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典型乡镇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乡镇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职责的基础上,探索乡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及评价标准,并以四川某乡镇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为例对该指标体系的运用进行检验;以典型内陆大型城市成都为例,分析了我国典型内陆大型城市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类型,并对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进行评估。

 

附录收录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四川自然保护地大事件”“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污染防治大事记”“四川省绿化大事记”。全书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现了四川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形势。



目录
本书由总报告、自然保护体系篇、生态扶贫篇、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篇、自然资源管理篇以及附录构成。总报告对四川生态建设的主要行动、成效和挑战等进行系统评估与总结。自然保护体系篇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建设, 对集体林流转、社区能力建设包括典型经验总结等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内容摘要
四川是生态资源大省、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本书紧扣四川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亮点,全面呈现四川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前沿性探索。本书由总报告、自然保护体系篇、生态扶贫篇、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篇、自然资源管理篇以及附录构成。总报告对四川生态建设的主要行动、成效和挑战等进行系统评估与总结。自然保护体系篇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建设,对集体林流转、社区能力建设包括典型经验总结等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生态扶贫篇着眼于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的生态减贫典型模式与重要经验,从生态建设的视角探寻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篇从流域水环境治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维度进行研究,突出四川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创新与成效。自然资源管理篇从乡镇层面深入研究水资源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并对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等前沿问题进行探讨。附录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自然保护地、污染防治、绿化三大领域的重大事件,全面呈现四川生态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历程与重要成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