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同里的溜达.宣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胡同里的溜达.宣南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33.33 3.7折 89 全新

库存3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晓冬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90601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4280882

上书时间2024-01-01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上本书聊的是长安街以北老城区内的胡同,这回和您聊聊北京城的肇始之地和老北京文化的发源地——宣南。
北京有句老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说的是潭柘寺年头悠久。潭柘寺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是北京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寺庙。但这话细品有毛病,因为北京这片地界儿在潭柘寺建成的千余年前就有了一座名叫蓟城的城市。
北京西临太行,北靠燕山,自古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有考古资料显示,现如今的北京在商周时期,有相当一部分覆盖在海水之下。那当儿,广安门一带的地势较高,在其西边不远处有来自海河水系的西湖(莲花池)水脉。3000年前, 蓟城就诞生在北京城西南这片适合人类生存的定居之地。
广安门桥北、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内有一座1995年10月立下的蓟城纪念柱,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前1046—1995年)。蓟国的国都——蓟城经考古和文献证实,就在如今北京的广安门白云观一带。到了唐代,蓟城改叫幽州城。938年,契丹人把幽州城定为辽国的陪都,称作辽
南京。1153年, 金人把国都从黑龙江阿城搬到北京,改辽南京为金中都。1267年, 蒙古人在金中都的北边兴建了元大都。再后来的1553年,明朝的嘉靖皇帝在元大都城的南边加修了外城,北京城才大致有了如今的模样。
那当儿,外城(南城)分作若干坊,其中包括广安门在内的这片区域被称作白纸坊和宣南坊,从此也有了“宣南”这一称呼。现如今人们说的“ 宣南”是泛指宣武门以南的宣武区,但无论怎样划分,宣南都是北京城的起源,肇始之地。
而宣南成为老北京的文化之源来自300多年前的一次集体腾退。1644年,清王朝由盛京(沈阳)迁都京城,内城汉人被集中腾退到外城。也正是由此开始,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参与和传承,在南城这片悠久厚重、人杰地灵的地界儿,形成了老北京独有的宣南文化。诸如:
以绍兴会馆、浏阳会馆、湖广会馆为代表的会馆文化;
以“八大祥”“鹤年堂”“内联升”“便宜坊”“六必居”及门框胡同为代表的前门大栅栏老字号商业、餐饮文化;
以南线阁、白纸坊为代表的辽、金遗址文化;
以“四大徽班”、富连成的故址,众多京剧前辈、名伶的故居以及老戏楼为代表的国粹戏剧文化;
以天桥艺人的绝活和厂甸庙会为代表的市井民俗文化;
以聚集了上百家报馆、编辑部、发行社的铁鸟胡同、魏染胡同、南柳巷为代表的京城报业文化;
以鲁迅、梅兰芳、林海音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
以修编“四库全书”而兴盛的琉璃厂文化街为代表的士人文化;
以法源寺的丁香诗会,陶然亭的海棠诗社为代表的宣南诗人文化;
以三庙街、枣林前街、下斜街为代表的寺庙文化;
以牛街、东安福胡同(回回营)、牛录胡同为代表的“回”“满”文化;
还有“八大胡同”的青楼、菜市口的法场、“网红”的杨梅竹斜街、老舍茶馆……
宣南是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之源,如果您也对这片地界儿的故事感兴趣,咱们就一起走进宣南的胡同里溜达溜达。
先从西长安街开始吧!


【书摘与插画】

现如今,簋街成了全国闻名的餐饮一条街,不来簋街走一遭似乎就不算来过北京。但走上一圈你会发现,除了街东口的东兴楼和一两家庭院式的餐馆还有些老北京元素之外,这条街上各领风骚的基本都是大小川菜馆和各路烧烤涮。
如今的北京人可能很少有人还知道,早年间的西长安街也被乡亲们称作“食馆一条街”。不一样的是,当年的西长安街上不仅散布着各路原汁原味的传统老字号,并且汇集了戏院、电影院等时尚娱乐元素,集高端大气与低调奢华于一身,横竖甩出簋街好几里地。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总统府就设在中南海,政府机构也大多集中在西长安街附近。当差的官员中,不老少人都来自江浙、广东一带,心领神会的商家门麻利儿地在这周围开起了江苏、淮扬、广东菜系的馆子。当年的西长安街上,从西单到六部口这几百米的光景里,就比肩接踵着以“淮扬春”为首的十几家带“春”字招牌的饭馆,号称“十二春”。其中,“ 同春园”“大陆春”“新陆春”“庆林春”等字号后来成为京城著名的“八大春”。鲁迅的工作单位教育 部(如今清学部旧址,教育街1号)就在西长安街的南边,他常去的一家就是大陆春。在他1925年5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十日,晴。午后得语堂信招饮于大陆春,晚赴之。”
曾经的“八大春”中仅存的一号,是当年在电报大楼西侧的同春园,淮扬菜里的松鼠鳜鱼就是打这儿开始的。据说这菜名出自苏大学士的:“桃花流水鳜鱼肥……斜风细雨不须归。”如今,同春园搬到了新街口外大街甲14号。
“新陆春”后来搬到了地安门大街十字路的口西北角,改叫新路春。1980年,新路春率先把狗不理包子引入京城。九几年的时候家住在鼓楼东边,还常去那喝炒肝儿。2010年新路春关闭,如今改叫峨嵋酒家。
北京的清真菜分为东西两派:东派以涮、烤见长,视“东来顺”为掌门;西派擅长精致的清真小炒,以“西来顺”为首代。1930年,西来顺在西长安街路南的一家澡堂子的旧址上开业,主厨是在御膳房和北洋总统府都掌过勺的褚连祥。京剧大师马连良是西来顺的常客,褚师傅还专门为其独创了一道“马连良鸭子”(类似香酥鸭),成为镇店名菜之一。
北京的清真菜系讲究“一楼,二烤,三轩,四顺”。”楼说的是鸿宾楼,烤说的是烤肉季,烤肉宛,轩说的是两益轩、同和轩、同益轩, 顺说的是东来顺,西来顺,南来顺,又一顺。创建于咸丰三年(1853年)的鸿宾楼总店设在天津,据说慈禧六十大寿时,就是以鸿宾楼的108道全羊宴为老佛爷摆的桌。20世纪60年代,鸿宾楼就落户西长安街82号,被业界称为“京城清真第一楼”。如今,店面已迁到展览馆路11号,前年春节的时候还去过,点了他家的看家菜——红烧牛尾。味道浓、肉瓷实、吃着过瘾。
老北京的炙子烤肉得说“南宛北季”:宛家以烤牛肉出名,季家以烤羊肉著称。“烤肉季”在什刹海银锭桥岸边,“烤肉宛”就在西长安街南侧西绒线胡同的西口。炙子烤肉是满人从关外带进来的吃食。吃烤肉有“ 文武之分”:“ 文”吃斯文,后厨把肉烤好端上来——您慢慢儿用着;“武”吃生猛,小号磨盘大小的炙子滚烫,哥儿几个脚踩着条凳站立四周(不是不能坐,是靠近了真热),手把二尺来长的筷子,自烤自取。夏天吃这口儿,“板儿脊”(光膀子)和手巾板儿是标配。交道口北二条里有几家炙子烤肉,到了夏天,桌子支在胡同里,锅盖大小的炙子,都坐着吃,光膀子的居多。
西长安街上的美食还不止“十二春”,西来顺,烤肉宛,鸿宾楼……
西单牌楼东北角是创立于光绪年间的曲园酒楼,1949年落户北京。这是北京城最早的湖南菜馆,也是湖南老乡们时常光顾,聚会的场所。这其中就包括出生于湘潭的齐白石,曲园酒楼的牌匾就是齐老先生所题。1955年,开国十大元帅授衔仪式后,也是在曲园酒楼摆的桌。据说同是湘潭人的毛主席也夸赞这里的菜品有家乡的味道,乡亲们把这里称作“京城湘菜第一家”。如今曲园酒楼搬到了展览路48号。
当年曲园酒楼的北边是玉华台饭庄,1949年的“开国第一宴”主打的是淮扬菜,掌勺就是玉华台的9位大师傅。几位大厨后来有的上调为国务院服务,有的去了北京饭店,还有一位成了梅兰芳先生的私人家厨。
1948年,西单牌楼东南角一位名叫张万芝的山东人开了一家包子铺——“万兴居”。那年月打烊早,界壁儿就是长安大戏院,万兴居近水楼台地做着拉晚儿的生意,也是当年西长安街的夜景儿之一。1976年,万兴居改名为现如今耳熟能详的“庆丰包子铺”,取的是“吉庆”“丰年”之意。因地处西单,当年也被北京人称作“西单(不是西四)包子铺”。我的姑表姐早年在西单包子铺上班,记得小时候每逢表姐来家里看望奶奶,就可以吃到市面上不易见到的“富强粉”馒头。如今在鼓楼东大街的西口,有家万兴居褡裢火烧,味道也不错。
西单牌楼的西南角是和东来顺一脉的“又一顺”,也是1948年开的张。老板姓丁,就是东来顺的掌柜。东来顺的买卖越来越红火,丁掌柜便在热闹的西单牌楼开了这家分号,取名又一顺。马连良也是这里的常客,据说马先生每次必点的两样菜一个是“摊黄菜”(炒鸡蛋),另一个是醋溜羊肉而且通常是把两样菜混在一起吃。大师傅由此激发了灵感,把两个菜合二为一,又一顺从此有了“ 醋溜木须” 这道看家菜。醋溜木须后来也成为北京所有清真馆子里菜谱上的标配。
北京的酱菜有老酱园、京酱园和南酱园之分。老酱园是河北保定的手艺,以黄酱做酱料,口重,如六必居;京酱园是北京的手法,用的是甜面酱,味香甜,如天源酱园;南酱园味道更甜,如桂馨斋。深受北京人喜爱的天源酱园当年就在西长安街120号,据说慈禧对天源的“桂花糖熟芥”(桂花 糖 芥菜疙瘩)十分中意。如今,天源酱园是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的下属单位。
乾隆三年(1738年),因家乡闹灾来北京讨生活的山东人刘凤翔在西单牌楼的东北角开了家酱肉铺,专做酱肘子。买卖不景气,也没个字号。话说一日刘掌柜在一处旧货摊上看到了一块写
着“天福号”三个字的旧牌匾,念着吉祥,看着入眼。酱肉铺从此有大名“天福号”。或许是这块旧牌匾带来的运气,酱肘子的生意日渐红火,连老佛爷慈禧也喜好上了这口儿。内务府特地给其颁发了腰牌。刘掌柜的酱肘子成了紫禁城订单最多的外卖,天福号也由此成为雅俗共赏的“网红”。据说末代皇帝溥仪被特赦回京后不几天,就骑着自行车奔天福号买酱肘子去了。
北京第一家俄式西餐厅“大地餐厅”1945年在西长安街路南开业,比“老莫儿”(莫斯科餐厅)还早了9年,据说“大地”指的是“彼得大帝”。要紧的是口味儿正,还物美价廉,天天爆满,当年被乡亲们称为“消费得起的西餐厅”。大地餐厅的新址在西四南大街“砂锅居”的北边。
除了这些个老字号吃食,西长安街上更不缺时尚元素。
西单剧场早年在西单牌楼西北的刑部街甲12号,其前身是张作霖在北京的公馆“奉天会馆”。1930年,张作霖回奉天(沈阳)途中被日本人炸死的两年之后,吉祥戏院的掌柜将奉天会馆改建成“哈尔飞大戏院”,“哈尔飞”这名字是个英文译音,一说是来自“Happy”,快乐的意思。一说是来自“Heart Fell”,扣人心弦的意思。从何而来如今已无法考证,能整明白的是“哈尔飞”是长安街上最早的戏院。开业当晚的大戏是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哈尔飞戏院也从此让北京的乡亲们在唱念做打中感受着快乐。1940年,戏院改为大光明电影院,1954更名为“西单剧场”。那当儿的西单剧场白天放电影,晚上演戏,是京城票房最好的戏院之一。1994年,西单剧场被拆除。



 
 
 
 

商品简介

本书是《胡同儿里的溜达》系列第二部,主要介绍了北京“老宣武”的各个胡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带领读者一起去寻找那些被流水带走的光阴的故事。书中的文字和照片,无疑是为渐行渐远的北京胡同保留一份宝贵且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

马晓冬,北京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自幼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闲暇之余,喜好在胡同内行走,寻找胡同深处的古老痕迹和远去的故事。2020年出版《胡同里的溜达》(老东城、西城篇)。



目录


序篇:北京之源——宣南 001
舌尖上的西长安街 008
东安福胡同:香妃和回回营 019
牛录胡同:胡同里的满语 022
石碑胡同:新老北京的界街 027
西交民巷:京城唯一一处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群 031
六部口:等位区 035
老北京七十二行——棚行 039
油坊胡同:胡同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042
西绒线胡同:贝子府、四川饭店和京城顶级的私人会所 046
新壁街:金中都和吕洞宾 050
宣武门:后悔迟 054
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南堂:利玛窦、南怀仁和汤若望 057
佟麟阁路(上):民族英雄 062
佟麟阁路(下):通惠河与大明濠 064
新文化街(上):拉车的王爷 068
新文化街(下):曹雪芹在北京城的日子 072
头发胡同:中国第一家为寻常百姓开办的图书馆 076
消失了的象来街 080
长椿街和长椿寺 086
天宁寺:北京城里的第一座寺院 089
宣南会馆(上):会馆的来历 092
宣南会馆(下):会馆与名人 095
报国寺:文艺范儿的收藏市场 099
善果胡同:胡同里的寺庙 103
三庙街:胡同界“非著名的扛把子”和北京城的关帝庙 107
上斜街:会馆扎堆儿的胡同 110
下斜街:北京城的土地庙 114
达智桥胡同:松筠庵和严嵩 118
老墙根街:城墙下的胡同 123
海柏胡同:北京地方志——《日下旧闻》 128
铁门胡同:老虎、酱菜和刑场 131
山西街:张恨水和荀慧生 135
东椿树胡同:梨园“窝子” 139
南柳巷:永兴庵和《城南旧事》 142
魏染胡同:染房和《京报》馆 146
铁鸟胡同:北京报业的发源地 150
四川营胡同:史上唯一被载入正史将相传的女将军 154
前孙公园胡同:四百多年前的“老北京”——孙承泽 158
琉璃厂和厂甸 164
正阳门:北京城唯一保留完整的城门 169
老舍茶馆:话说老北京茶馆 172
前门西河沿:银行街与戏楼活化石 180
煤市街:泰丰楼和致美斋 184
杨梅竹斜街:当民国的风雅遇到网红的文艺 188
一尺大街:北京的胡同之最 194
延寿街:最后的天桥艺人 198
培英胡同:老北京的马神庙 202
观音寺街:“张一元”发源地 206
粮食店街(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六必居”和“二锅头” 210
粮食店街(下):旅馆和中和戏院 214
门框胡同:消失了的老北京小吃街 217
廊房头条:北京劝业场 221
廊房四条(上):大栅栏的身世 226
廊房四条(下):大栅栏的老字号 229
京剧与八大胡同 234
陕西巷(上):传说中的“青楼”——清吟小班 237
陕西巷(下):不一样的蔡锷和小凤仙 241
韩家胡同:三庆班和文艺青年李渔 244
铁树斜街:梅兰芳和谭鑫培故居 248
樱桃斜街:南城的龙脉 253
百顺胡同:“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离不开百顺韩家潭” 257
石头胡同:八大胡同的后勤街和大北照相馆 261
胭脂胡同:传说中的“苏三起解” 265
施家胡同:老北京的“银号一条街” 269
钱市胡同:北京最窄的胡同 272
取灯胡同:取灯儿和洋火儿 276
珠市口:“金十字”和开明戏院 280
校尉营胡同:最详尽的北京地方志《光绪顺天府志》 284
鹞儿胡同、铺陈市胡同、储子营和居仁里:
     “都一处”、燕子李三儿、评书大师和赛金花 288
香厂路:北京城的摩登时代 293
留学路:雅化了的胡同名字 298
晋阳饭庄:纪晓岚故居和富连成 301
虎坊桥(上):老虎、大象和明朝的奇葩皇帝 306
虎坊桥(下):虎坊桥的老住户 310
菜市口胡同:骡马市大街和刑场 315
米市胡同:“便宜坊”“谭家菜”和康有为 319
消失的“大吉片儿” 323
儒福里:北京城最后一座过街楼 327
陶然亭:北京城最早的公园 331
南半截胡同: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诞生地 338
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去留肝胆两昆仑” 341
牛街:北京最大的回民聚集区 345
枣林前街:延寿寺和北宋的末代皇帝 349
南横西街:契丹人和女真人的十字路口 353
南横东街:“小肠陈” 358
法源寺:丁香花中的悲凉 362
南线阁街:辽南京遗址 366
白纸坊(上):自明代沿用至今的坊名 371
白纸坊(下):一个王朝的背影 373
半步桥的戏说 377
广安门(上):京城的咽喉要道 380
广安门(下):北京的起源 383
菜户营、南菜园:皇家的菜园子 388
胡同里的吆喝 393
后记 40


【前言】

主编推荐

近年,随着北京的改建,一些胡同已渐渐在地图上消失。伴随胡同消失的不仅仅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还有沉积在胡同里悠远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墙脚屋檐下那些京腔京韵的故事与传说。
宣南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和老北京文化的发源地,如果您也对这片地界儿的故事感兴趣,咱们就一起走进宣南的胡同里溜达溜达。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