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河莺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晓河莺歌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21.31 4.3折 49.8 全新

库存6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英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58169212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314050

上书时间2024-08-14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作者首部散文作品集,全书共分四部分,分别是“岁月如歌”“建筑历史”“山水记忆”“生活随笔”。分别反映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对父母的感恩,对生活的感知,对城市的眷念,对写作的寄托,对未来的畅想,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等。“岁月如歌”主要是描写亲情;“建筑历史”体现出作者对古建筑的痴迷;“山水记忆”主要是游记,作者把旅游作为写作的最大动力与生活情趣;“生活随笔”主要是作者对西南小城中发生的一些事,以及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

目录
本书是作者首部散文作品集, 全书共分四部分, 分别是“生活随笔”“历史长廊”“山水记忆”“岁月如歌”。分别反映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有对父母的感恩, 对生活的感知, 对城市的眷念, 对写作的寄托, 对未来的畅想, 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等。“生活随笔”主要是作者对西南小城中发生的一些事, 以及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历史长廊”体现出作者对古建筑的痴迷。“山水记忆”主要是游记, 作者把旅游作为写作的最大动力与生活情趣。“岁月如歌”主要是描写亲情。

内容摘要
《晓河莺歌》分为“生活随笔”、“历史长廊”、“山水记忆”、“岁月如歌”四辑,80余篇文字铺排着
作者真情实感的心路历程,全书20余万字。从“巴文化”的绵延流长与家国情感说开去,将自己对巴文化的认知融汇进文学的广阔天地,使得其文思多了一份恣意地飘飞、一种披肝沥胆的流露,颇为令人感动。
黄英的散文作品,一部分源自小时候父母的讲述,一
部分是她成人后生活的馈赠。诸如“吊脚楼是老重庆人永远也抹不掉的历史记忆。”“楼与楼之间勾肩搭背、高低起伏,说不清谁是谁的院,谁装点了谁的景。”“家家户户的门口几乎都要摆上几张凳子,那就是交流的媒介,重庆城多少传奇的故事就是坐在这样的凳子上摆出来的。”等等,这样的追溯、这样的书写,朴实而又新颖,既有作者家国情结的喷发,也宣泄着一种胸襟和气度,一字一句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精彩内容
 我的母亲细雨飘落,打湿了苍天,迷失了山城。抬眼望去,天幕上,挂满了淅淅沥沥的泪滴……我的母亲因患血癌,引发多种疾病并最终导致心衰,于Z2015年12月28日23点12分,极其艰难地走完了她伟大、传奇而又普通、平凡的人生旅程,享年八十五岁。
母亲原名陈素贞,“文革”时改名为陈红曲,系重庆渝中人氏。1931年1月12日出生在重庆一户民间手工艺人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居住在渝中区米花街天源堂旁边的一
幢板壁房里,在家中排行老四,长兄及二哥均夭折于幼年,大姐前几年去世。据母亲讲:外婆在她一岁时也去世了,外公独自带着两个女儿艰难地生活着。外公手巧,多才多艺,当年的他是重庆非常有名的民间手工艺人,擅长篆刻、木雕、扎龙灯,还拜师学做川菜,特别是对炖汤工艺颇有研究。外公的雕刻以装饰性平面浮雕为主,擅长雕刻窗花、牛腿、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平时还给人篆刻私
章等。但外公的这些手艺都终结于20世纪40年代日本对重庆实施的大轰炸,直至外公去世,都依然惋惜他一手绝活没有男娃来继承。
母亲的两个兄长都死于幼年,母亲比大姨小六岁,聪明伶俐,于是,外公决定让母亲去读书。读书改变了母亲的命运,也让母亲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母亲十四岁
那年,学校来了一位穿旗袍的漂亮教师樊汝琴,她不俗的打扮、前卫的谈吐以及头脑中的新思想,一下子吸引了母亲那颗萌动的心。母亲在樊老师的启蒙下接受了许多进步思想和革命道理,渐渐地成为樊老师的助手和交通员。母亲前些年对我说,那时她还不明白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地下工作,也不知干地下工作究竟有多危险,仅凭着对樊老
师的信任,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隐蔽而危险的地下革命工作之路。那时,十四岁的母亲个子矮小,樊老师索性就将母亲的岁数少报了两岁,这样以小孩的身份出现,不易被人警觉。
有一次,樊老师将一张写有情报的纸条绑在母亲的辫子里面,然后让母亲扮成卖香烟的小贩,将纸条送到教场口的一家茶馆里,当母亲赶到后,发现店里面进出的伙计都是生面孔,机智的母亲没有贸然进去,于是拿出一包香烟让另外一个卖香烟的小伙伴送进去,紧接着那个小孩就被两个穿灰衣服的壮年人抓着衣领推了出来,母亲估计是让他出来指认自己,见势不妙,母亲拔腿就跑,并在跑了一段距离后假装摔倒,然后将辫子里面的纸条抹下来悄悄丢进了流水的阴沟里。
1948年,樊老师推荐母亲读董必武在重庆创办的民建中学,民建中学当时对外宣称是一家慈善学校,实际上却是党团结群众的外围组织,只要是经过学校里面的教师推荐而考取了该学校的学生,如果家里困难,可以免学杂费,一学期只交三斗米的口粮即可。当时重庆很多次反饥饿、反内战的示威游行都是由民建中学的地下党组织策划的。随后母亲又在民建中学认识了重庆女青年会的许多仁人志士,并在重庆组建的市委幼儿园担任保育员。但在1949年寒假之后,母亲突然和樊老师失去了联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