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大学·中文系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阅读·大学·中文系

26.27 4.5折 5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平原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1

上书时间2024-12-21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平原 著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608314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2页
  • 字数 310千字
【内容简介】

   《阅读•大学•中文系》是《京西答客问》的“续编”,是著名学者陈平原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答记者问和口述,加以修订结集成书。本书收录五十多篇答问,所收各文,作者略有修饰,并修改了大多数的标题,但已在文后注明刊出时标题,以便检索。本书以“阅读”“大学”“中文系”,这三个关键词为重点,作者通过答问的形式,对当前社会以及学界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yi、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大学何为》《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等著作三十余种。

 


【目录】


阅读
惟愿一辈子读书——答《新京报》记者吴虹飞问
警惕学者明星化倾向——答《成都晚报》记者李兵等问
关于《筒子楼的故事》——答《南方都市报》记者李昶伟问
“别忘记苦难,别转为歌颂”——答《东方早报》记者许荻晔问
“既有激情燃烧,也是歧路亡羊”——答《深圳商报》记者刘悠扬问
当阅读被检索取代,修养是优选的输家——答《文汇报》记者吴越问
关于金克木——答《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贾冬婷问
寻觅阅读的乐趣——答《新京报》记者吴永熹问
书里书外话“风景”——答《新金融观察报》记者李香玉问
不凑热闹,不怕出局——答《环球人物》记者姜璐璐问
岭南如何“步步高”——答《广州报》记者谭敏问
阅读受制于社会趣味,这是个大问题——答《文汇报》记者黄纯一问
“读书无用”,是个伪命题——答《解放报》记者王一问
请读无用之书——答《南方-》记者王与菡问
远离热闹,不离人间——答《贵阳报》记者郑文丰问
谈“晚清”,为何需要“图像”——答《光明报》记者李苑问
大学
站稳自家脚跟重拾学术自信——答《深圳特区报》记者马璇问
参与国际学界的对话——答《北京大学校报》记者巴扬问
大学更应关注普通校友的“小捐”——答ⅸ新京报》记者高明勇问
当今大学难出大学问——答《学报》记者孙琛辉问
“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答《东方早报》记者许获晔问
经济实力保证学者间的“等交往”——答《文汇报》记者吴越问
大学的职责,首先是教学——答《南方都市报》记者赵大伟问
关于“高”——答《南方报》记者雷雨问
为中才立规矩为天才留空间——答《人物》杂志记者何?问
为何“民国大学校长”难以重现——答《看历史》记者刘杨、赵婕问
把心情压在纸背下——答《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彭苏问
以港为镜,透视内地高等教育——答搜狐教育记者谭畅问
不是把前面的拉下来而是让后面的往上拱——答《南方报》记者达海军问
重看“分数面前,人人等”——答澎湃新闻记者彭苏问
媒体、大学与政治——在凤凰网读书会上答听众问
弦歌不辍精神不死——答新华社记者任沁沁等问
大学的内迁与内迁中的学人——答腾讯记者陈文嘉问
弦歌不辍艰难玉成——答《贵州都市报》记者姚曼问
史家的学养与文人的情怀——答《北大青午》记者陈雪问
如何“纪念图书”——答《南方》杂志记者向松阳问
中国大学的影响力比排名高——答《长江报》记者朱磊问
中文系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答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问
在“史学品格”与“现实感怀”之间——答《文学报》记者何晶问
学者风范与学人本——答湖南理工学院余三定教授问
“我在中大康乐园完成了精神蜕变”——答《广州报》记者赵琳琳问
每一次学术转向的背后,我都有内在理路在支撑——答《南方都市报》记者李昶伟问
中文系是为你的一生打底子——答《钱江晚报》记者屠晨昕问
中文情怀与大学教育——答《乌鲁木齐晚报》记者杨梦瑶问
北大与五四精神——答《东方早报》记者胡攀问
“文学史”永远都在重写——答《深圳商报》记者夏和颇问
耳顺之年陈原——与张双庆对谈人生与文学
年长一辈应为后来者搭建舞台——答新华社记者任沁沁问
对公众发言,必须坚持专业立场——答“腾讯”记者胡子华问
新运动是一个播种的时代——答《凤凰周刊》记者徐伟问
小城与学者之路——答《潮州报》记者邢映纯等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