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克尔凯郭尔文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克尔凯郭尔文集)

82.11 5.5折 14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丹]克尔凯郭尔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2-18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丹]克尔凯郭尔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8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09806
  • 定价 1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46页
  • 字数 615千字
  • 丛书 克尔凯郭尔文集(5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克尔凯郭尔文件的第五卷,是国内克尔凯郭尔具哲学意味的一本书,是译者花费十年时间精心完成的译作。

 


【作者简介】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王齐,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学术秘书,研究专业为美学。曾经到丹麦进修,研究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为克尔凯郭尔文集的主译和审稿人。

 


【目录】

目  录

 

导论(1)

 

第一部  关于基督教真理的客观问题

 

第一章  历史的考察(12)

 

§1 圣经(12)
 §2 教会(20)
 §3 数百年来对基督教真理的证明(28)

 

第二章  思辨的考察(31)
 

 

第二部  主体问题,主体与基督教真理的关系,或成为基督教徒

 

第一册  关于莱辛(47)
 第一章  致谢莱辛(47)
 第二章  莱辛可能或真正提出的命题(53)

 

1.主体性的生存思想家意识到了沟通的辩证法2.在与真理的生存关系之中,生存性的主体思想家既否定又肯定,他所拥有的喜剧性与他本质上拥有的情致同样多,他持续地处于生成进程之中,也就是说,在奋斗中3.莱辛说过,偶然性的历史真理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永恒的理性真理的证据;还说过,在历史陈述的基础上向永恒真理的过渡是一个跳跃4.莱辛说,假如上帝把全部真理握于其右手,而把对真理持续不懈的追求置于其左手,他将选择后者。甲)一个逻辑的体系是可能的;乙)一个生存的体系是不可能的。

 

第二册  主体问题,或主体性应当如何构成才能使难题向主体开显 (103)

 

第一章  成为主体(103)
 如果成为主体不是赋予人的最高任务的话,伦理学应该做出何种评判;对这个任务做进一步理解的时候应该忽略什么;在成为主体的思想方面的例证

 

第二章  主体性真理,内心性;真理即主体性(155)
 附录  当代丹麦文学之努力一瞥(209)
 第三章  现实的主体性;伦理的主体性;主体思想家(255)

 

§1 生存的意义;现实性(255)
 §2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现实性高于可能性;诗的理想和理智理想;伦理理想(267)
 §3 主体性之具体环节在生存主体身上的同时共在性;作为思辨进程对立面的同时共在性(288)
 §4 主体思想家;他的任务;他的形式,即他的风格(292)
 

 

第四章  《哲学片断》的问题:永恒福祉何以能建立在历史知识之上?(310)

 

第一部分  以《哲学片断》的方案为目标(310)

 

§1以异教思想为出发点及其原因(310)
 §2在有可能调和基督教与思辨思想之前,就何谓基督教保持初步的一致意见的重要性;这种一致意见的缺失对调和有利,尽管它的缺失使调和成为幻象;一致意见的介入阻止了调和的出现(315)
 §3《哲学片断》的问题作为导论性问题,不是针对基督教,而是针对成为基督教徒(324)
 

 

第二部分 问题本身(326)

 

个体的永恒福祉通过与某种历史性的东西相关联而在时间中被决定,这种历史性的构成包括了根据其本质不能成为历史、结果必须依靠荒谬才能成为历史的东西

 

A.情致(328)

 

§1 对生存情致的初始表达,在生存的转化过程中通过行动表现出的面向绝对目的的绝对方向(方面)——感性情致——调和的虚幻性——中世纪修道院运动——同时与绝对目的建立绝对的关系,与相对目的建立相对的关系(328)
 §2 生存情致的本质性表现——痛苦;作为感性人生观的幸福和不幸,与作为宗教人生观的痛苦(在宗教演说中被揭示)之间的对立;痛苦的现实性(幽默);在后一种情况下的痛苦的现实性之为生存者与永恒福祉的关系的标记;宗教幻象;内心冲突;在前一种情况下的痛苦的根源及意义——离弃直接性、但仍停留在有限性之中;一个建设性的娱乐;幽默作为宗教的伪装(358)

 

§3 对生存情致的决定性表达就是罪过——我们的考察是向后退的而非向前进的——对罪过的永恒回忆是对罪过意识与永恒福祉的关系的最高表达——对罪过意识及其相应的补罪形式的低级表达——自惩——幽默——隐蔽内心性的宗教感(423)

 

在A与B之间(444)

 

B.辩证性(448)

 

§1 辩证的矛盾,即断裂:通过与在时间中的其他东西建立关系的方式,而在时间中期待着永恒福祉(454)

 

§2 辩证的矛盾:永恒福祉建基在与某种历史性的关联之上(457)

 

§3 辩证的矛盾:这里所说的历史不是单纯的历史,而是从只有与自己的本性相反对时才能成为历史的东西当中演化而来,也就是借助荒谬产生的历史(460)
 

 

对B的补充(462)
 辩证性对情致的反向作用增强了情致以及与之同时共在的诸要素(462)

 

(1)罪的意识(463)
 (2)冒犯的可能性(464)
 (3)因同情而滋生的痛楚(465)

 

第五章  结论(497)
 附录与读者达成的共识(52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