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5 九品
仅1件
作者崔树强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2-15
书法是艺术,也是文化,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角度,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征的很多方面。本书分别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书法与周易哲学、气化哲学、儒家哲学、老子哲学、庄子哲学、禅宗哲学、色彩哲学和人生境界;第二部分介绍了书法与诗文、绘画、印章、音乐、舞蹈和建筑;第三部分介绍了书法与汉字、碑帖、兵法、武术、中医和风水。本书共有二十讲,将书法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了梳理,又对和书法有若干联系的艺术,以及另外一些非常具有中国味道的独特文化载体作了比较。本书形式独特,内容丰富,专业又不失趣味性。
????1973年1月生于江苏镇江,200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文学(书法)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美学)博士学位。曾任西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书法创作与理论和中国美学史两个方向的硕士生导师。现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研究方向为书法美学、书法史论、书法文化与国际传播、中国美学史、中国艺术批评史。
书法创作以二王为宗,尤喜米芾、王铎,兼习楷隶,主张化碑入帖,推崇雄强古拙书风。先后获得『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论坛二等奖、2005和2006年度北京大学书画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类提名奖、《艺术百家》杂志社2009年度论文(青年)二等奖、重庆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书法》杂志2010年曾作『中青年学术精英提名』专题介绍。曾在《中国书法》、《美术观察》、《艺术百家》、《文艺理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书法》、《书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8项,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批评通史』项目(已结题)。
独立出版的著作有:《崔树强书学论集》(百家出版社2006年4月,获第二届『兰亭奖』理论类提名奖);《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初版,2014年9月再版);《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获重庆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习书有法》(中华书局2014年4月);《中国艺术批评通史·清代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另外,编著、参著、合著的著作有:《临摹与创作:何绍基书法集字章法》(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隋唐墓志书迹研究》(参著部分章节,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荷塘清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中国美学通史·清代卷》(合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
上 编
第一讲 阴阳——书法与周易哲学 15
一、生生:书法的生命精神 15
二、和谐:一阴一阳之谓道 18
三、用简:以简易蕴含丰美 21
四、玄妙:阴阳不测之谓神 23
五、书法是一个小宇宙 26
第二讲 氤氲——书法与气化哲学 29
一、线迹:气的流动 29
二、布白:虚空即气 33
三、吞吐:心灵的收放 36
四、有无:形之前和形以后 39
五、虚和无的生命化 40
第三讲 载道——书法与儒家哲学 44
一、仁义礼:从毛笔说起 44
二、颜真卿:儒家精神的典范 46
三、柳公权:礼法之间 48
四、逆与顺:儒道之别 51
五、涩:知其不可而为之 54
六、心正则笔正,人品即书品 57
第四讲 守拙——书法与老子哲学 60
一、文明发展的悖论 60二、巧和拙的矛盾 62
三、金石味与枯拙美 66
四、万岁枯藤的境界 69
五、宁拙勿巧:傅山的意义 73
六、艺老在嫩:能如婴儿乎? 75
第五讲 飘逸——书法与庄子哲学 80
一、游的精神:生命的逍遥 80
二、玄学思想与晋人的美 82
三、王献之草书的意义 85
四、简逸:从神品到逸品 98
五、淡逸:在墨色里飞升 91
六、笔墨优游,翰逸神飞 94
第六讲 妙悟——书法与禅宗哲学 97
一、从知到能的一跃 97
二、悟分顿渐 100
三、回到世界,物我合一 102
四、一超直入如来地 104
五、世间无物非草书 107
第七讲 黑白——书法与色彩哲学 112
一、无色之大色 112
二、水墨的诗意 115
三、计白当黑 118
四、墨分五色 120
五、笔墨不到的表现力 123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