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研究

19.57 7.0折 2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淑坤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09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淑坤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5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79400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3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内容简介】
全面梳理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再现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整体状况。考察社会思潮对文学翻译的规约,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以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时间差。

  揭示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三重追求,即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审美情趣。文学翻译在承担社会功用的同时,其文学性不再受到忽略,审美情趣也纳入了译者的视野。

  以鲁迅的翻译实践和理论为中心,将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与当代解构主义翻译流派的主张进行比较。溯源鲁迅与韦努蒂翻译理论产生的不同背景,并指出在直译与异化、对待原文本的态度等方面的异同。

  本书以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再现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整体状况,考察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状况与文学翻译趋向转变的关系,文学翻译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同时,聚焦五四时期三场关于翻译的论争,分析造成翻译趋向转变、引发可译性论争的原因;缕析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与当代解构主义翻译流派的主张、溯源其各自的代表人物鲁迅与韦努蒂翻译理论产生的不同背景,指出在直译与异化,对待原文本的态度等方面的异同。
【作者简介】
任淑坤,女,1973年生,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四川外院学报》、《上海翻译》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参与各类课题多项。目前主要从事中国翻译史、西方译论等方面的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定位

    一、“五四时期”的时间范畴

    二、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特色  

    三、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解放前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  

    三、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至今)  

    四、文献回顾总结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概观

  第一节 文学翻译的起源语境

  第二节 翻译状况

    一、新青年社

  二、文学研究会

    三、创造社

    四、未名社

  第三节 外国文学翻译的特点

第二章 五四时期关于翻译的论争

  第一节 稳操胜券的论争——双簧信与文学翻译趋向的转变

    一、双簧信与文学翻译批评对象的选定

    二、胡适对批评对象的确认

   三、罗家伦、傅斯年的应和

   四、林纾何以成为批评对象

   五、林纾的反驳

 第二节  没有结局的论争——关于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一、论争过程

    二、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论争的渊源

 第三节  势均力敌的论争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对话语权的争夺

    一、翻译的作用与地位:媒婆、奶娘?

    二、翻译的动机与目的:主观、客观?  

    三、翻译批评:“打架”、商榷?

    四、创造社的精英意识与中心化趋向

第三章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两个世界

 第一节 翻译的世界

    一、晚清的翻译状况

    二、传承与背叛——从晚清到五四

 第二节  文学的世界

    ——外国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新诗运动

    二、戏剧改革

    三、题材的借鉴

第四章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三重追求

  第一节  思想启蒙与政治救亡

    一、近代思想启蒙与政治救亡传统

    二、启蒙与救亡思潮决定了翻译趋向的改变

    三、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与启蒙救亡思潮

 第二节 审美情趣

    一、以“真”为美

    二、“悲剧”审美意识的生成

    三、审美主体普遍化

    四、审美功利主义

第五章 五四外国文学翻译与当代译论

    ——以鲁迅的翻译实践及翻译理论为中心

  第一节  鲁迅的翻译活动(1909—1927)

  一、《域外小说集》

    二、鲁迅与未名社_

    三、鲁迅与日本文艺理论著作的翻译——《苦闷的象征》  

  第二节  鲁迅的翻译思想

    一、翻译作为启迪民智、改造社会的途径

    二、翻译作为文学和语言引进的途径

    三、直译与“失本”  

  第三节  鲁迅与当代译论

    一、鲁迅与翻译的政治

    二、鲁迅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