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

17.54 2.7折 66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海波 著;秦前红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4-12-09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海波 著;秦前红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9718688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2页
  • 字数 260千字
【内容简介】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搅动"一池春水",既重新配置了国家权力,又重构了国家反腐败体制,为"打老虎"和"拍苍蝇"织下密网,几乎所有人都可能被纳入该制度之中,这是当下中国根本性的宪制变迁。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关键正是宪法设计。如何进行宪法设计?这需要我们有宪法工程的思路,这是一种在立宪基本价值之下面向现实的研究取向。它必须面对具体的问题,解决具体的问题,塑造一个良好的宪法秩序。《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试图对这一重大宪法问题作出理论回应,对国家监察的若干问题展开初步研究,对正在展开和即将铺开的国家监察制度予以理论反思、实践透视和制度构想。
【作者简介】
  秦前红,现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法学评论》主编。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宪法基本理论、比较宪法、地方制度。代表性著作有《宪法变迁论》《社会主义宪政研究》《宪法原则论》《地方人大监督权》《法律能为文化发展繁荣做什么》《走出书斋看法》,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叶海波,法学博士,现为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宪法学、政党法制、港澳基本法。代表性著作有《政党立宪研究》《我国宪法学方法论争的理论脉络与基本共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范内涵》《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合宪性推定》。
【目录】
第一章国家监察改革

——从“三驾马车”到“一马当先”

一、困境:同体监督、资源分散、党纪断层

(一)行政同体监察:低效、冗员、乏力

(二)检察同体监督:司法公信力弱

(三)异体监察受人事财务束缚,收效甚微

(四)党纪国法衔接障碍,“双规”合法难证

(五)监察机构资源分散,对象难以周延

二、改革:从“三驾马车”到“一马当先”

三、出路:中国宪制与特色监察

(一)监察委员会的宪制正当性

(二)监察委员会的制度合理性

(三)监察委员会的科学性

(四)监察委员会的党法统一性

四、结语

第二章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宪法价值

一、国家现代化与国家权力的合理构造

二、中国国家权力构造的现状

三、国家监察:权力制约现代化的尝试

第三章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宪法问题

一、行政监察上升为国家监察之后监察权的宪法定位

(一)世界范围内对监察权权力属性的定位

(二)承认监察权在宪制框架内的独立属性

二、监察委员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地位

(一)试点期间监察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构建

(二)监察委员会应该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

三、监察权在司法权力体系中该如何定位

(一)监察权独立行使有助于职务犯罪案件程序正义的实现

(二)适时赋予监察机关侦查权,提升在司法体系中的地位

四、监察改革后该如何监督制约监察权

(一)逐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监督制约

(二)借鉴廉政公署的有益做法优化监督方式

五、宪法修改与监察体制改革合宪性的关联

(一)监察体制改革与宪法解释之间存在张力

(二)监察改革需及时修改宪法的必要性分析

六、结语:以点带面在试点中逐步构建常态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监察制度试点授权的理论反思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宪法原旨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的宪法文本解读

(二)全国人大授权的宪法文本解读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与全国人大授权关系的宪法文本解读

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代替全国人大授权的原因

四、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监督

五、余论

第五章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宪法界限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程序

(一)修法抑或修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法治路径

(二)“人大职权”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路径

(三)宪法修订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正当程序

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边界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宪法界限的理论分歧

(二)宪法根本规范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禁区”

(三)单向权力监督结构与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

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指示

(一)宪法根本规范与有限国家监察

(二)宪法根本规范与有效国家监察

四、结语

第六章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程序思维

一、引言:对我国国家监察体制顶层设计内涵的思考

二、机关思维:行政逻辑在公权力领域的延伸

(一)行政逻辑的解构

(二)机关思维的形成及其比较优势

(三)对机关思维的评说

三、程序思维: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逻辑选择

(一)程序思维的描述

(二)程序思维与机关思维的辩证关系

(三)程序思维对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促进

四、程序思维视域下我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完善建议

(一)监察权成立环节

(二)监察权实施环节

第七章国家监察制度试点的法治路径

一、“补白”和“细化”:改革试点的任务

(一)暂时调整或者停止适用法律与法律的实质性修改

(二)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质是实施法律

二、国家监察机关产生的法律程序

三、监察委员会的组织规范

(一)监察委员会的法律性质和地位

(二)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任免权

(三)监察委员会管辖权的层级分配

(四)监察委员会的职责与职权

四、监察职权的行使规范

(一)监察基准的具体化

(二)监察措施的程序化

五、监察委员会的监督规范

(一)负责

(二)监督

(三)公开

六、结语

第八章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修宪之道

一、缘何修改宪法:改革事关重大宪制结构

二、何时修改宪法:尚待改革经验成熟之后

三、如何修改宪法:监督权配置模式的调整

第九章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逻辑、原则与路径

一、监察体制的现状及改革缘起

(一)国家监督权的分散配置

(二)监督权配置模式的调整

二、监察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先“变法”后“变革”的逻辑

(二)人大制度的根本遵循

(三)机构与职能整合的改革思路

(四)监察权独立行使的改革理念

三、监察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方法

(一)监察体制改革与法律的“立改废”

(二)监察委员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三)监察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与职权

(四)合署办公与党纪国法衔接问题

(五)监察权行使的监督与制约问题

四、结语

第十章国家监察“全覆盖”的可能与限度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监察机关如何尊重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

(一)民主集中制:监察机关的从属地位

(二)议会自律原则:监察权行使的禁区

(三)监察机关应当如何“监察”权力机关

三、监察机关如何恪守审判独立的宪法原则

(一)审判权独立行使的宪法“边界”

(二)审判机关是否受监察机关的监督

(三)监察机关如何“监察”审判机关

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限制

(一)监察体制改革能否突破现行宪法

(二)宪制核心:监察体制改革的边界

第十一章国家监察调查权的性质分析

一、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调查权抑或侦查权?

(一)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面临的问题

(二)调查活动并非单一行政调查权

(三)调查活动具有双重性质

(四)山西省第一案的意义

二、留置措施怎样取代“双规”“双指”

三、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批准(决定)问题

(一)现行《宪法》第135条的讨论

(二)调查活动的批准(决定)权

(三)批准逮捕权的归属

(四)山西省第一案的意义

四、结语

第十二章国家监察留置措施的实践透视

一、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的决策和监督

(一)批准条件待更加明确

(二)审批主体待统一规定

(三)备案审查待发挥实效

二、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的实施

(一)从期限切入研究留置权性质

(二)留置措施之执行

三、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的外部衔接

(一)留置与司法程序的衔接

(二)留置与纪检程序的衔接

四、当事人权益何以保障

五、结语

第十三章国家监察调查活动的法律规制

一、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宜纳入法治轨道

(一)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接受法律规制之必然

(二)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程序和属性

(三)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法律规制之路径

二、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目的原则

(一)规制调查活动的目的

(二)规制调查活动的原则

三、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具体规制

(一)调查活动的审查批准

(二)调查活动的执行操作

(三)调查活动的期限问题

(四)技术侦查与通缉措施

(五)调查活动规制之走向

四、结语

第十四章国家监察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

一、国家监察制度与检察制度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检察机关的冲击

(二)国家监察制度下监察权与检察权的关系

二、国家监察制度与国家审计制度

(一)审计职权整合至监察机关有碍审计独立的实现

(二)审计职权整合至监察机关有碍专业审计的达成

(三)审计职权的效能包括但不限于贪污腐败的治理

(四)加强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的协作

三、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的衔接机制

(一)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制度含义

(二)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既有实践

(三)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法理基础

(四)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构建路径

第十五章国家监察若干具体制度的构想

一、明确监察机关领导体制,合理规划内部工作机制

二、探索向省以上人大汇报工作,根据工作内容性质分别报告

三、规范调查权的行使方式,做好与刑事诉讼的衔接

四、因应监察体制改革,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五、合理确定修宪时机,审慎考量修宪内容

第十六章余论:法治化反腐及其面临的难题

一、腐败存量的理性认识

二、法治化反腐的要素

三、民意时代的反腐前景与忧虑

附录: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张元济法学讲座”演讲稿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逻辑、方法及限度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