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八骏:中生代建筑实践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同济八骏:中生代建筑实践

25.46 1.4折 18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编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3

上书时间2024-12-06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编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0869421
  • 定价 1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4页
  • 字数 3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定义中生代建筑师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需要在同济学派的传承中追根溯源,因此有必要交代清楚其脉络。中生代这个词来源于地质学和生物学的概念,它既区别于古生代,又区别于新生代。同济八骏所归属的中生代建筑师,是由同济学派的渊源来定义的。同济学派的第1代建筑师,也就是相对于中生代的古生代,是中国近代第1和第2代建筑师,他们既是建筑系的教授,也是建筑师,是中生代的祖师辈,我们可以把这一代建筑师定义为原生代。原生代受过良好的建筑教育,家学渊源,学贯中西,挥洒自如地展示着他们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他们的教育背景、教学理念、建筑思想、创作风格、人格和个性构成了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同济学派。原生代兼建筑教育家、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于一身,他们始终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和建筑实践方面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新建筑的方向,注重跨学科和多学科的发展,执着地坚持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和建筑教育思想,创导缜思的学风,提倡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这一代大师们培养了同济学派的第二代建筑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0后”“40后”和“50后”建筑师,这个第二代也可以称之为衍生代建筑师。正是同济学派的衍生代建筑师,培养了今天称之为同济学派的中生代建筑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60后”和“70后”建筑师。
  《同济八骏:中生代建筑实践》所列的中生代建筑师大体上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大学培养的第二代建筑9币。书中收集了11组共14位中生代建筑师的作品,对每组建筑师选择其*有代表性的三件作品,同时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可以说代表了同济学派的新动向。这些中生代建筑师受过良好而又严谨的专业教育,大部分人都拥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但也一直保持着与建筑教学和理论探求的密切结合。他们站在同济学派原生代和衍生代建筑师的肩膀上,经过长期的锤炼和积累,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今天的中生代建筑师已经是相当成熟、相当有造诣、有担当的一代建筑师。和他们的老师辈一样,中生代建筑师既从事建筑教学和建筑理论探索,也深度参与建筑设计实践,比他们的老师辈有着建筑实践成果,所从事的领域也更为广泛。这种多元结合使他们的作品在中国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实验性和先锋性。他们的身影也经常活跃在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的舞台上,与国际建筑界和学术界的同行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因而他们既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又立足于当下和当地。他们的作品遍布中国大地。他们从事的建筑类型涉及公共建筑、文化建筑、科研中心、教育建筑、商业建筑、博览建筑以及室内设计、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等。作为中生代建筑师,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建筑系的教授,具有良好的教养,风度翩翩,是学生们的偶像。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从事建筑设计,也从事艺术设计,从事写作,从事策展,活跃在文化界和艺术界的活动中,经常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他们不仅引领风尚,也推动着社会对艺术和建筑的鉴赏力。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华。对于中国当代建筑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好的时代,是建筑创作*为繁荣的年代,也是一个好的与*坏的建筑和建筑现象共生的时代;既是一个多元建筑的时代,一个实验建筑的时代,也是一个建筑商业化的时代。中国建筑师获得了千载难逢的设计机遇,中生代建筑师得到了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得以在全新的环境中施展他们的才华。他们也具有清醒的目光和哲学思考,不愿碌碌无为,也不随波逐流,创造了一批好建筑。中生代建筑师的作品已经在国际建筑展上向世界展示,在2013年米兰三年展的展示就曾得到广泛的赞扬。
  长期以来,中西文化的交织与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空间和建筑的重要特征,寻求中国建筑文化的固有特性一直是中国建筑的重要倾向。同济学派对传统精神与理性的探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未停止过,一直在寻求现代化的中国建筑之路。中生代建筑师接过原生代和衍生代建筑师的薪传,从事了一种将社会性、艺术性、技术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综合在一起,既是理性又是感性,既是智性又是一种实践的活动,从现实世界迈向未来。
  这里收集的33件作品也体现出中生代建筑师们与社会融合、为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创造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他们关注文化,关注生态,关注城市,关注历史。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宏大手笔,不哗众取宠,不自娱自乐,而是崇尚真诚,在简约中见真实。他们在社会的需求、建筑师的专业水准和建筑环境之间,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目录】
序言/李振字
PREFACE/Ll Zhenyu
前言/郑时龄
INTRODUCTION/ZHENG Shiting
地域影响
GEOGRAPHICALINFLUENCE
出版
PUBLICATIONS
关键词
KEYWORDS
对谈DIALOGUE
袁烽+张斌+柳亦春+陈屹峰
Philip F.YUAN +ZHANG Bin+ LIU Yichun
+CHEN Yifeng
袁烽
Philip F.YUAN
西岸Fab-Union艺术空间
FAB-UNION SPACE
池社——机器人与人协同的城市微更新
CHISHE
同济大礼堂保护性改建
PROTECTIVE RECONSTRUCTION OF TONGJI
AUDITORIUM
致正(张斌+周蔚)
Atelier Z+( ZHANG Bin +ZHOU Wei)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
BUILDING C, CAUP,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
LIBRARY,TONGJIZHEJIANG COLLEGE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
SINO-FRENCH CENTER,TONGJI UNIVERSITY
大舍(柳亦春+陈屹峰)
DESHAUS( LIU Yichun +CHEN Yifeng)
龙美术馆(西岸馆)
LONG MUSEUM (WEST BUND)
螺旋艺廊I
SPIRALART GALLERY l
夏雨幼儿园
XIAYU KINDERGARTEN
对谈DIALOGUE
李麟学+李立+任力之+曾群
LI Linxue+LI Li+REN Lizhi+ZENG Qun
李麟学
LI Linxue
杭州市民中心
HANGZHOU PUBLIC SERVICES CENTER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STUDENT CENTER OF NAN KAI UNIVERSITY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
YELLOW RIVER TOURIST CENTER
李立
LI Li
洛阳博物馆新馆
LUOYANG MUSEUM
山东省美术馆
SHANDONG ART MUSEUM
中国丝绸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CHINA NATIONAL SILK MUSEUM
任力之
REN Lizhi
北京建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LIBRARY FOR NEW CAMPU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非盟会议中心
AFRICAN UNION CONFERENCE CENTER
中国企业联合馆
CHINA CORPORATE UNITED PAVILION, EXPO MILAN

曾群
ZENG Qun
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大楼
TJAD NEW OFFICE BUILDING
上海棋院
SHANGHAI QIYUAN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BUILDING OF COLLEGE OF ARTS AND MEDIA,TONGJI
UNIVERSITY
对谈DIALOGUE
章明+张姿+童明+王方戟+庄慎
ZHANG Ming+ZHANGZi+TONG Ming
+WANG Fangji+ZHUANG Shen
原作(章明+张姿)
Original( ZHANG Ming+ZHANG Zi)
范曾艺术馆
FANZENG ART MUSEUM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POWER STATION OF ART
上海市延安中路816号修缮改扩建项目
REHABILITATION AND RENOVATION PROJECT OFTHE
FORMER RESIDENCE OFYAN TONGCHUN
童明
TONG Ming
韩天衡美术馆
HAN TIANHENG ART MUSEUM
周春芽艺术工作室
ZHOU CHUNYA ART STUDIO
梓耘斋西岸工作室
TM STUDIO
王方戟
WANG Fangji
环轩
ROUNDABOUTVERANDA
七园居
SEPTUOR
瑞昌石化办公楼
RUICHANG PETROCHEMICAL OFFICE BUILDING
庄慎
ZHUANG Shen
陈化成纪念馆移建改造
REMOVAL RENOVATION OF CHEN HUACHENG
MEMORIAL
衡山坊8号楼外立面改造
FACADE RENOVATION FOR BUILDING N0.8,
HENGSHANFANG
桦墅乡村工作室
HUASHU RURAL STUDIO
附录
Appendix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