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善本碑刻:麓山寺碑
¥
39.85
九品
仅1件
作者李翀 编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3
上书时间2024-12-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翀 编
-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4021510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9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李邕(公元675~747年),字泰和,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世称“李泰和”、“李太和”,或因其曾任北海太守而称作“北海”、“李北海”,有“书中仙手”之美誉。其父李善,乃当时著名学者,因贺兰敏一案被株连,配流岭外。赦还,不复入仕,闲居汴、郑(今河南开封、郑州)之间。所注《文选》60卷,被视为经典。邕幼从父学,善辞章,有文名。知遇于当时名士李峤、张庭圭。因性格直拗且狂放自矜,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李邕资质甚高,才华横溢,有“文章书翰,公直词辨,义烈英迈为一时之主”之称。((旧唐书·本传》称:“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李邕书写的碑文和所撰碑文数量之多,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也从侧面看出李邕书法与文辞俱佳。其所作碑版基本上是行书,其中著名的有《李思训碑》、((麓山寺碑》,刻帖《晴热帖》等。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为李邕行书之典型。碑文镌刻于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9月)。李邕应潭州司马窦彦澄之请,撰文并书之,时年53岁。碑石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据王昶《金石萃编·卷七十八》记:碑高一丈七寸八分,广五尺三寸八分,28行,行56字。此本为南宋“黄仙鹤本”,碑文“大唐开元十八岁次庚午九月壬子朔十一日壬戌建”下之“江夏黄仙鹤刻”六字未泐。后有铁保题跋:“旧本有江夏黄仙鹤刻并赞语者极少,此本完全,真不可得。”
李邕用笔、结字主要取法王羲之,以“二王”为基础,其雄肆苍健的气度则得力于北朝碑版。用笔凌厉雄遒,沉着劲栗,转折顿挫,峭拗明快,势方而意圆,凝重厚实又恣肆纵横。王文治《快雨堂题跋》卷三谓:“北海为有唐书家之冠,深得‘二王’精髓,当日所谓碑版照四裔者,今多佚之,惟《岳麓》《云麾》最为显赫。昔人谓北海如象,观此帖(指宋拓《麓山寺碑)))气骨峥嵘,如泰山卓立,觉驯象巍然,宛在目前也。”对此碑评价甚高。
李邕行书,对后世影响甚远。如宋之苏轼、米芾,元之赵孟頫,明清书家多数为之折服。刘熙载《艺概·书概》评日:“李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侨之意拟之。”此论堪称一语中的。又如董其昌最喜李北海,日:“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把李邕行书,提到与王右军并喻之高度,“北海如象”之“象”字,既说明了李邕的书法重于宏构,也点明了李北海的渊源是王右军,他把王字变得浑朴敦厚,庄重灵捷,我们通过学习李北海,可窥“二王”之堂奥。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